03.07 盒馬鮮生CEO稱要把美團估值打掉一半,你認為盒馬會怎麼玩外賣?


盒馬鮮生CEO侯毅和美團外賣負責人王慧文的這番對決,就像一盤賣相不錯的開胃菜,總讓人覺得後面會有滿漢全席,阿里和騰訊的大招也許都在後面呢。

侯毅揚言要採用全新的外賣模式,把美團的估值打掉一半,言辭激烈,頗有報仇雪恨的意思。相較來看,王慧文的回覆就官方得多了,典型的公關語言,四兩撥千斤。兩人的此番較量,各有所長,勢均力敵吧。

擅長放衛星幾乎成了阿里的特點之一,那麼此次侯毅叫板美團,是在放衛星還是真的有信心?他想怎麼玩呢,吃瓜群眾可都看著呢。

近期,關於阿里的大新聞,莫過於收編了餓了麼。如果收編之後的餓了麼,可以被盒馬鮮生所用,那麼侯毅的目標還是有可能實現的。當前的外賣領域,美團和餓了麼可謂勢均力敵。盒馬鮮生自身構建的物流網絡加上餓了麼的外賣基礎,想要和美團爭奪部分市場份額,這場仗還是可以打打的。

如今的盒馬鮮生能做到在3公里內30分鐘免費送貨上門,試想一下,如果盒馬鮮生的店面越來越多,那麼它的配送網絡就會越來越完善,商品的調度、管理也會更合理,消費者對其品牌的接受度也會提高。但問題是當前的盒馬鮮生還沒有如此密集的店面,開一家店的成本也非常高,所以單純的增加店面數量,不是高明的做法。

而最近美團的消息也很多,一會兒去做打車業務,一會又要忙著幫海瀾之家完成服裝配送,還組建了自己的物流團隊。估計對於盒馬鮮生的挑戰也處於觀望態度,畢竟盒馬鮮生擁有著自己的優勢,下一步棋走好了,對美團的威脅還是很大的。


獨角獸工場


盒馬鮮生CEO的“壯志凌雲”或許和阿里收購餓了麼有關

就在前天下午,有消息稱阿里將在3個月內收購餓了麼全部股份。關於該項收購,小編在另一個問題中討論過,儘管餓了麼和阿里巴巴官方還沒發聲,但阿里對餓了麼的投資早就從2016年就開始了,會收購全部股份是早晚的事情。

而此次盒馬鮮生CEO侯毅叫板美團外賣負責人王慧文事件就讓人更加確定餓了麼的收購是板上釘釘之事。


侯毅或許“狐假虎威”,但“盒馬+餓了麼”實力不容小覷

或許很多人會覺得侯毅莫名其妙大放厥詞,但侯總既然敢這麼說必定是背後有了新助力,一個“盒馬”抵禦不了美團,可一個“盒馬+餓了麼”威力就非常驚人了。我們換個思路考慮問題,百度外賣被餓了麼吞併以後,餓了麼和美團的市場佔比達到了54.1%:41.5%,如今餓了麼和盒馬相當於一家人了,我們可以想象,阿里收購餓了麼後就擁有了完全自由的控制權,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可以和餓了麼一同對抗騰訊下面的美團與大眾點評。

如今餓了麼和美團在外賣行業中是平分天下,收購餓了麼的阿里和收購美團的騰訊之間更是明目張膽的資本角逐。阿里看重的是餓了麼在業內積累起來的餐飲商家資源和成熟的物流隊伍,而盒馬鮮生現在在拓寬線下市場,“外賣+到店+倉儲”三位一體的新外賣服務蓄勢待發,阿里很有可能將其一旦與餓了麼相結合,對美團來說確實是壓力巨大。


華爾街見聞


目前,在國內吹牛是不負責任的。

因此,在盒馬鮮生僅在少數城市有少數網點佈局之下,其CEO侯毅稱“盒馬今年將推出全新的外賣模式,要把美團估值打掉一半。”

與其說是目標,不如說是放衛星。

當然,作為阿里系旗下新零售的代表廠商,盒馬鮮生在生鮮零售領域的創新一直被外界看好。

但是,迴歸到話題中的“外賣”模式。

可能首先要界定,此“外賣”是指餐飲外賣,還是餐飲所用材料的外賣。

如果是指當下大家都熟知的類似美團外賣、餓了麼外賣的“餐飲外賣”,盒馬鮮生想要依靠所謂新模式打壓美團估值,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讓餓了麼納入盒馬鮮生體系之下,成為其外賣平臺。

當前,有關阿里全面併購餓了麼的消息正在持續發酵,如果全面併購完成,餓了麼放在阿里系下哪個平臺或事業部繼續推進,確實還是個問題。

當然,不排除併入阿里系的餓了麼放在盒馬鮮生之下運營,如果此前提成立,那麼,對美團估值確實可能有一定影響。

畢竟,在外賣市場份額中,美團外賣與餓了麼可謂勢均力敵。

而回歸到盒馬鮮生模式本身來看,店內作為展示、品嚐的觸點,重點希望做食材外賣甚至餐飲成品,確實其重要模式之一。

但是,如果不能解決外賣食品來源或供給的多元化以及價格適中化,那麼,所謂新模式甚至是打壓美團估值的說法,更多像在博取眼球。

畢竟,外賣的核心除去食品供給外,配送也是其重要模式的基礎條件之一。

當然,如果餓了麼真的是收歸盒馬鮮生就另當別論了。


李俊慧


前腳阿里剛收購了餓了麼,後腳盒馬鮮生就敢放話美團,這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想當初,2016年餓了麼完成由阿里領投的12.5億美元融資之後,張旭豪立馬錶明立場,要獨立運營。現在看來,這終究有可能只是被迫妥協後的一場夢。再說,阿里向來如此,很少有併入阿里體系後還依舊任職的創始人。而且如今對阿里而言,盒馬鮮生才是香餑餑,餓了麼很有可能會屈居和服務於口碑或盒馬之下。

這從阿里的業務調整就可以看出端倪。

一則,今年年初,口碑業務彙報線,將從螞蟻金服彙報線調整到阿里巴巴集團彙報線,口碑CEO範馳向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彙報。據張勇所述,本地生活服務主要由口碑承載,提到了和服裝百貨、電器和快消食品生鮮同等重要的位置。這四路大軍中沒有外賣業務,卻有食品生鮮。

二則,侯毅的挑釁,說明盒馬已經打算開展全新的外賣模式,雖然現在無法確定具體如何,但餓了麼是最好的互補來源,最起碼餓了麼旗下蜂鳥配送很有可能要承接盒馬的配送業務。畢竟對生鮮行業來講,重模式是最大的痛點,承接蜂鳥配送是最省時省力的選擇。

所以說,目前關鍵就是餓了麼收歸哪裡,是口碑還是盒馬體系。

但即使餓了麼全面接入盒馬鮮生,打掉美團一半估值的說法,也不過是誇下海口罷了。新零售目前都是阿里和騰訊在圈地,說實話,具體模式都還沒得到印證,如果連生鮮這一主營業務都還沒穩固,如何接起餓了麼這麼大的盤子。更何況美團也有自己的掌魚生鮮,如果真要塑造起外賣+到店+倉儲三位一體的形式,盒馬未必就一定比美團的動作快。

所以,侯毅放話也只不過是博個關注度,為盒馬鮮生造勢。


歪道道


在互聯網時代,很多行業的邊界已經變得很模糊,跨界資源整合往往能創造出全新的模式,所以一些企業最後不是被自己的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其他看似沒有競爭關係領域的模式打敗。就像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家怎麼也想象不到,躺著賺錢的短信和電話業務會被QQ和微信搶走大半。

而美團做外賣多年,已經佈局了多領域的外賣服務,自己也組建了物流團隊,目前正在努力擴展物流服務的領域,但美團自己可能也想不到,外賣和物流業務有一天會受到一個“開超市的”的威脅。

昨天,一個大佬的微信群上就爆出,盒馬鮮生的CEO侯毅在群內@美團大零售事業部總裁王慧文,說盒馬鮮生將推出全新的外賣模式,要打掉美團一半的估值。到底能不能打掉美團一半估值我們先不討論,但侯毅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他對盒馬鮮生這種以新零售超市為基點的配送網絡充滿信心,那麼這種模式能動搖美團的物流傳統模式嗎?


物流+服務成為互聯網下半場新戰場

移動互聯網的上半場是伴隨著巨量的規模和流量紅利開始的,許多互聯網創業公司通過一個細分領域的流量就能把公司迅速壯大,所以這幾年新生獨角獸公司特別多。互聯網巨頭更不用說了,利用本身就擁有了資金、用戶、流量、技術等資源,在互聯網流量爆發的時代瘋狂擴張,併購業務,成功躋身全球互聯網頭部企業,騰訊和阿里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就只能用飛速來形容。

但人口和流量紅利總是有限的,當互聯網增量流量被大家開發得見頂時,互聯網企業則必須找到新的生存方式,這就來到了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

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互聯網企業們彷彿有了共識,那就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做好存量流量的深度開發,擴大單位流量的價值。所以,“服務”就變成互聯網企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美團從做團購起家,到涉及各行業的服務交易,再到把重點放到服務方面,最重要的就是美團外賣以及正在擴張的打車業務。美團外賣已經成為國內快餐外賣市場的老大,每天在全國承接的外賣訂單達到千萬級,自建的物流團隊也十分龐大。當美團基於LBS的物流配送和人員調配系統逐漸成熟時,美團便會在物流配送方面尋求更高價值的服務,比如美團外賣開始承接海瀾之家的速遞運單,正式進入服裝配送領域。

有了這些物流和技術運營基礎,美團往後也會在同城速遞方面進一步開放自己的物流服務,一方面獲得物流大數據,一方面增強盈利能力。京東也開始把物流公司獨立出來,獨立上市,也是為著互聯網下半場需求逐漸增大的物流配送服務。

隨著線上和線下融合度不斷加深,快遞服務,特別是同城短時間速遞服務的需求將快速增長,物流服務涉及的不僅是業務佈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獲取城市商品流動的數據,以及用戶的購物習慣,同時對於挖掘存量流量市場價值也有著很大的意義。所以,物流+服務將會成為一個新的戰場,基於物流的服務將會越來越多樣化和精細化。


盒馬鮮生的新模式外賣,能動搖美團外賣的業務嗎?

目前的盒馬鮮生能做到3公里內30分鐘內免費送貨上門,這樣的外賣服務基本上已經算是最好的了,就算美團外賣來承接盒馬鮮生的速遞服務,也不一定能超過這個服務標準。

盒馬鮮生的揀貨和配送體系已經構建得比較成熟,單就生鮮產品來說,每間店都配備有智能傳送帶,能從後端實現5分鐘內從下單到揀貨的過程,全程都有RF槍檢驗,避免人工錯誤。盒馬鮮生還配有高質量的保溫、保溼專用袋,短途的冷熱鏈配送也不成問題。

現在這套配送體系在生鮮產品上已經跑順了,盒馬也會做全品類的配送,生鮮配送這個最大的難題都解決了,做其他品類只是很簡單的事情。目前的盒馬鮮生APP也已經與線下整體供應鏈的融合成熟,所以未來盒馬鮮生走的方向很可能是消費者身邊的24小時電商服務商,隨時幫助消費者最快地提供所需的任何商品,並且還會在基於物流基本服務的基礎上添加附加服務,比如類似跑腿辦事等服務。

CEO侯毅說的新外賣模式可能就是這種,盒馬鮮生未來在外賣領域相對於美團也有自己的優勢。首先,隨著以後盒馬鮮生的店面越開越多,在很多主要城市可能每隔幾公里就有一個盒馬鮮生店,以後盒馬鮮生構建的物流網絡是基於無數個店面+倉儲點連接而成的,這使得整個配送網絡更加完善,商品調運也更加遊刃有餘;其次,相對於美團外賣這種外部承包服務,盒馬鮮生能對消費者的商品需求進行更快速和直接的響應,也能有統一的、符合商品特徵需求的包裝標準;最後,盒馬鮮生每一家門店都相當於一個廣告門面,有利於樹立品牌影響力,消費者要購買商品,也會直接想到去盒馬鮮生買,無論是線下自取還是由盒馬鮮生物流團隊配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美團外賣的訂單。


總的來說,盒馬鮮生是利用自己的門店構建起網絡規模效應,再在此基礎上配以優質可靠的物流服務,當用戶習慣在盒馬鮮生購物、吃飯後,線上下單所帶來的物流服務也被拉昇起來,加上盒馬鮮生還在不斷拓展自己的商品品類和精細化服務,未來美團所佔領的外賣市場可能真的會被盒馬鮮生這個外來的“開超市的”給搶佔。


盒馬鮮生的外賣模式和美團的是不同的,想要打敗美團的外賣業務,盒馬鮮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目前每間盒馬鮮生店的開店成本都不低,而盒馬鮮生要把這種外賣模式做起來,離不開廣泛的店面佈局,如何把控成本與佈局間的平衡也是盒馬鮮生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未來互聯網下半場的物流+服務戰爭還會越來越激烈,也會有越來越多新玩家、新玩法出現,拭目以待吧。


我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互聯網問答專家,每天發表關於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觀點,有興趣的趕緊來互關一波~



科技扯談官


侯毅(盒馬鮮生CEO)的言論並非譁眾取寵,可以看出,盒馬不僅僅只想做物流配送的領跑者,其實很有可能在暗示盒馬接下來的佈局。

盒馬鮮生,出生於阿里巴巴公司的光環之下,可以是馬雲對於生鮮市場線上-線下模式的一種重構。在盒馬鮮生達下過單的用戶都知道,在盒馬下單買東西,既可以到店購買,也可以在盒馬App或者通過淘寶進入盒馬首頁購買商品。全部商品不僅都免郵,而且消費者能夠自由選擇配送的時間。目前盒馬的產品範圍正在一步步地擴大,從新鮮水果、蔬菜豆品、肉禽蛋品、海鮮水產到零食酒水、糧油副食乃至速食烹飪,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不包。值得一提的是,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盒馬都可以半小時內完成配送。

首先,進一步發揮區域免配送費的優勢,進一步打價格戰,吸引消費者。眾所周知,美團外賣有配送費,這就無形中提高了消費者購買外賣的成本。盒馬很有可能以免配送費為基點去挑戰美團外賣,以更低廉的價格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另外,由於盒馬的CEO侯毅從京東物流起家,對物流配送頗有研究心得。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盒馬的整個物流配送系統例如“自辦物流到家”與京東自營其實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的。創新的區域內“超市+餐飲“配送的零售形式,大大保證了商品的質量,與其“有盒馬夠新鮮”的理念不謀而合。而美團外賣主打配送,對商品本身的質量關注度較高。因此,筆者猜想盒馬外賣會從更進一步提升商品質量為賣點,吸引消費者。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阿里巴巴收購“餓了麼”。有了盒馬鮮生達與“餓了麼”這兩大新寵,筆者猜想阿里或許會促成兩者的合作,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一起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美團。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這個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東興飯局被高調地宣傳為反阿里聯盟,得罪了馬雲,得罪了阿里人。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仇恨收穫仇恨,王興有時就是管不住嘴,管不住手,管不住手下,怒砸支付寶得罪馬雲,馬雲投資了餓了麼,王興是給自己找對手。

自己種下的苦果自己嚥著也要吃下,這世界是很殘酷的,商界更是如此,王興只不過馬化騰推廣微信支付的一個工具,並不是不可替代的人,為了利是可以出賣的,只要是為了騰迅好。

現在王興在為他的錯誤買單,以阿里的實力,盒馬鮮生的推廣佈局,都需要打掉王興,劉強東這兩個反阿聯盟排頭兵,殺雞給所有猴看,才不敢造次反阿里。

而打擊王興最好方式是讓美團不值錢,做為美團最大競爭對手,如果餓了嗎只值99億美元,美團憑什麼值400億美元,下次再融資,投資者肯定不買帳。

已經融資給美團的投資者,就可以要求拿到更多股權,不然下次不給融資,對美團的估值也是個打擊。

阿里一箭三雕,既打擊了騰迅,又打擊了美團,還打擊了投資者,讓他們內鬥,而不能團結在一起,推廣新零售。

新零售其實就是圍繞移動支付推出的共享經濟模式,可以無限大地包容各種零售,各種服務,各種形式,比無界零售更先進。

對於馬雲,對於阿里,錢能搞定的事都不叫事,只是找不到藉口收拾王興,反阿里聯盟給了阿里藉口,阿里怎麼會放過這上天給的機會,藉機打壓王興。

餓了嗎的加入,讓盒馬鮮生在推廣餐飲,送餐,有了個好幫手,餓了嗎閒時,也可以為盒馬鮮生送貨,理貨,押貨,收快遞,等等,等於收了個不佔編制不要管理不用發工資的合作伙伴,何樂不為!


光芒萬丈34957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羅超頻道”,獲得最新互聯網評論、乾貨和資訊。

在這段對話中,侯毅的話有些快意恩仇的感覺,而美團高級副總裁、餐飲平臺總裁王慧文的回答,則顯得很周全,頗有些外交辭令的感覺。王慧文是美團2號人物,主管餐飲平臺同時,也一直分管市場公關等業務。

當然,更值得關注的是盒馬鮮生要做全新外賣模式的細節。侯毅說盒馬鮮生會做新外賣,是要報仇雪恨,或許只是為盒馬的外賣業務造勢放風。全新外賣模式如何做?

在今年初侯毅公佈的2018年的規劃裡面,並沒有看到“外賣”的影子。突然放風說要做外賣,很可能是因為全資收購餓了麼這樣的“變數”所影響。收購餓了麼,盒馬鮮生的戰略一定會對應調整。

此前,侯毅給盒馬鮮生2018年的規劃是做三件事:第一個是拓店。比如要在北京再開30家,在西安、南京、武漢、廣州、上海、杭州都設定了幾家或者10來家的目標;第二個是整合上游商品,“在全國,乃至在全球要建立盒馬自己的種植基地、養殖基地、捕撈基地。我們還去加拿大為我們的春節準備貨源。”;第三個是繼續強化供應鏈體系。比如建立常溫、冷鏈物流中心、加工中心、蔬菜水果加工中心、中央廚房,包括我們正在建的活海鮮的圈養中心等等。

三件事都跟外賣沒什麼關係——第三個供應鏈也只是有關聯,並無直接關係,現在忽然說要做外賣,應該跟阿里收購餓了麼有關。

如果做的話,我想應該是將盒馬模式複製到更多商家。

盒馬鮮生的本質是外賣+到店+倉儲三位一體的玩法。此前,盒馬鮮生已經做到用戶手機下單購買食材或者熟食30分鐘送達,不過支持的只是盒馬的幾十家店鋪。同時用戶也可以去店裡直接購買食材甚至直接就餐,這個項目被馬雲寄予厚望。

不過,如果只是自己不斷開店,盒馬鮮生要覆蓋到更多城市的更多區域,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很長的時間。收購餓了麼後,兩者打配合戰,藉助於餓了麼此前的商家資源和配送隊伍,盒馬鮮生的模式就可以複製。說白了,更多有實力的餐飲公司會提供類似於盒馬鮮生的“外賣+到店+倉儲”三位一體的新外賣服務,不只是外賣,用戶到店的體驗也會像盒馬鮮生看齊。不過,這個涉及到對商家店面的改造,初期應該只有少部分連鎖名店等頭部商家可能參與進來。

還有一說是阿里全資收購餓了麼後要與口碑整合,口碑+餓了麼+百度外賣最終是一個通過同城物流能力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平臺。就算是這樣,也與盒馬鮮生不衝突,此前盒馬鮮生已經與口碑、菜鳥在協同了,否則也無法提供30分鐘配送服務。

那麼,侯毅為什麼有信心說,要把美團估值打掉一半呢?

對此,我覺得還是有些誇張——畢竟美團外賣在美團整個版圖中,也佔不到一半,頂多是三駕馬車的頭馬而已,其外到店和酒旅發展也很不錯,個個都是千億美元級市場。而且,盒馬鮮生就算做全新外賣模式,也不可能就讓美團外賣一夜之間被幹掉一半。說到底,還是因為盒馬鮮生的模式更先進一些——是純外賣或者純到店基礎上的升級版。但要取代傳統外賣還需要很長的時間。而這段時間美團也不會坐以待斃,事實上去年7月美團就推出了掌魚生鮮,向盒馬鮮生看齊。

而從過往發展歷程來看,美團都習慣於後發而至,不愛打前鋒,就像團購、到店、酒旅等等業務一樣,都是別人先做了,美團再入局。而且出行這樣的業務,在滴滴已經領先甚至接近壟斷後,美團還敢進場。說到底,美團更像是一個長跑選手,拼的是耐力,而不是最初的先後。

所以,盒馬鮮生做外賣,應該與餓了麼有關係,最終是要將盒馬鮮生的模式複製出去,此舉對美團會有一定影響,美團也會反擊,這意味著外賣大戰又將進入全新的“新零售”階段。


羅超頻道


盒馬鮮生屬於是馬雲"新零售"佈局線下非常重要的一顆棋子,我先來說一下什麼是"新零售",就是線上流量與線下實體融合,利用現代物流配送打造的新型零售模式。

這樣說來,新零售與美團有幾分相似,盒馬鮮生的侯毅就在過年前說過"2018年春節以後,盒馬鮮生除了在3公司範圍內30分鐘配送以外,將提供全天24小時服務"從這句話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物流配送在"新零售"當中的作用。

盒馬鮮生的侯毅原來供職於京東物流,現在做"新零售",那側重點就是發展物流配送這一塊的。美團的優勢就是擁有美團外賣的配送團隊,兩家的戰爭不可避免的。

如果盒馬鮮生真正實現24小時全天候配送,那對於目前的美團來講,變革勢在必行的。但是,說打掉美團的估值,估計就是一個話題而已,畢竟美團也在不斷的佈局線下,也在快速的發展,當看眾的我們笑笑就好。




新零售區塊鏈時代


玩笑是真,真亦是玩笑。微信你一言我一語,年輕後進者生猛,做大老成者哈哈。

盒馬海鮮要用自己的新玩法,帶動餓了麼反撲?具體怎麼玩不知道,有這口氣和魄力,大概是想著:這些美團睡不著覺了吧,盒馬有受加持的感覺。

只可惜美團外賣的老總沒上當,不然在微信朋友群槓一下,再流傳到外面來,好讓公關忙碌,記者亢奮。阿里和美團,阿里和騰訊的對抗每天都有新聞。感覺回到了冷戰時期。

以前蘇寧與國美大戰,京東與蘇寧互搏,京東懟下噹噹,周鴻禕舌戰群儒等,都比不過阿里陣營與騰訊陣營的對抗,天天有真幹仗的,有罵戰的,有相互合作的。

總之,不外乎大與小之間,強與弱之間,快與慢之間,企業與社會,員工與高管等各領域的爆發。

限定在企業正常競爭是必要的,偶爾過嘴癮也是可以的,就別像360與騰訊一樣使損招,鬧得消費者及監管都有意見。

今日盒馬CEO有氣魄和膽量,在阿里搞不爽後,可能就跳槽到美團了。

同樣,說是阿里收購餓了麼,說不定核心管理團隊都跳槽到競爭對手那,那隻能苦苦收購可殼,給他人做嫁衣裳。

這也是職場的有意思之處,私下裡各自朋友不少,正常工作的有,做商業間諜的有,吸引眼球嘴大的有。

我只是希望,這些真性情的話以後多說,反正現在正兒八經發企業新聞誰看呀,世道就這麼變了,做宣傳,做品牌的路數也全要變。

盒馬CEO那個誰,侯毅,今天你火了,祝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