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解讀美的智造:精益工廠的智能化建設樣本如何煉成?

光華博雅 光華博雅 2018-11-19


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生產成本的上升、世界產業轉移的挑戰日益加大,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毋庸置疑。而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當人與機器轉變為更深入、更融合的協作關係,智能製造將如何進入更深層次的佈局?


解讀美的智造:精益工廠的智能化建設樣本如何煉成?

歷時十年的智造探索

從2008-2018,美的集團智能製造的探索之路也踏入了第十年。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對於智造的定義,也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行業的革新,不斷被完善和豐滿,為本文開篇的問題給出了答案。2008年美的對智能製造的探索始於內需,通過開展傳統MES的建設提升產品品質;到2013年起,美的逐漸聚焦於一個核心六個維度的建設,即以智能精益工廠為核心、結合智能自動化、智能機器人、智能物流、智能信息化、移動大數據、物聯網集成等六大關鍵技術應用;再到2018年,在“人機新世代”創新戰略視野下,美的智造有了更大膽的探索:不僅引進機器人、打造智能工廠,注重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和打通、讓所有業務的互聯互通,更大力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圈,向社會輸出能適應各類複雜生產應用場景的自動化及商業解決方案。 伴隨對智能製造的探索,美的也從單一產品的製造商轉向提供系統集成服務方案的科技集團,不斷將實踐往縱深推進。

軟硬兼施的智造實踐

如機器人行業專家、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孫立寧所言:生產的智能化並非一蹴而就,智能製造的內涵是用智能機器加上生產過程中的信息,使用MES系統,實現設計過程、製造過程和製造裝備智能化。如數控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都是集成的技術,將數字化的軟實力與硬體裝備的投入相輔相成,才能達至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製造。

美的在智能製造的實踐上,也有著同樣的思路。美的集團智能製造職能負責人曾旻指出:“通過智能製造建設及數字化轉型,美的已經成功實現了軟件、數據驅動的全價值鏈運營。”例如,美的在總部、事業部、基地工廠三個層面,建成了一體化的企業級的自主MES系統,並已全面覆蓋全集團32家國內工廠,1000多條產線。平臺日應用人數近萬人、每天通過系統產生60萬財務交易憑證上傳、100萬物資出入庫記錄、管控90000多個生產作業過程、覆蓋製造全流程的採集與追溯,實現了製造過程中人、財、物等重要資源的集約化管理,極大的促進了智能製造的效能。而庫卡、高創的加入,也讓美的在深耕智能製造時優勢明顯。


解讀美的智造:精益工廠的智能化建設樣本如何煉成?


前景無限的智造賦能

以自身的業務板塊協同和豐富行業實踐為基石,美的也身體力行成為了精益工廠智能化轉型的良好範本。

以美的清潔電器事業部為例,搭建的成品自動輸送倉儲系統就彰顯了技術升級為精益生產帶來的深度變革。成為了家電製造業首家實現“成品分揀輸送、堆碼和智能立庫”的一體化智能解決方案。通過引入大量機器人、自動化設備以及自主研發的軟件應用,實現從成品下線到出貨裝櫃環節的自動化。智能立庫佔地面積6548m2,建築面積相比同等平庫降低約3.3萬m2、成本(包含運營成本)約為平庫的一半,實現智能倉儲、智能轉產、智能出庫。同時,由於對接MES系統和物流系統,對於所有使用MES碼的箱體包裝產品和企業都具備可複製性。據美的清潔電器事業部副總經理欒春介紹:這一項目,是美的集團內部對於優勢資源整合的一次成功例證,不僅充分展現了智能製造技術的注入為企業帶來的效益,也展現了向社會分享智能製造領域成果、賦能其他製造企業的可能。

美的對智造之路的探索,不僅折射了自身的企業變遷,也成就了中國企業精益工廠智能化建設的標準樣本。而隨著“人機新世代”戰略的鋪開,相信美的對人機共協的實踐,將實現產業賦能,在更寬廣的行業應用場景中,成為眾多企業的智能製造轉型的大力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