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論壇上,這些牛人都說了些什麼

論壇上,這些牛人都說了些什麼

論壇上,這些牛人都說了些什麼
論壇上,這些牛人都說了些什麼論壇上,這些牛人都說了些什麼
論壇上,這些牛人都說了些什麼論壇上,這些牛人都說了些什麼

大咖面對面

昨日,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開幕後,主論壇隨即開講。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美國國際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熊德龍、新加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韓詠紅登臺獻上了各自精彩的觀點。

■新快報記者 李紅雲

●安格斯·迪頓

“在中國生活是件很美好的事”

安格斯·迪頓,不僅是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還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與國際事務教授、美國經濟學會前主席。

主論壇上,安格斯·迪頓率先作了《為什麼市場機制在中國比西方國家更成功?》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在過去三十年,中國貧困人口正在慢慢消失,世界上大部分脫貧成就都是中國取得的,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演講中,安格斯·迪頓從市場機制的作用、在中國的發展以及與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等方面入手,具體分析了市場機制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發展。他還通過財富觀、安全感、幸福指數等指標,以及嬰兒死亡率、期望壽命等健康指標來看,中國均處於中等及以上的較為理想水平。他說,“在中國生活是件很美好的事”!

●遲福林

加快推進

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

●樊綱 中國正進入以創新和開放 為突出特徵的新一輪發展階段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表示,“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協同工業化’。”在題為《“一帶一路”,大灣區與中國發展新階段》的演講中,樊綱認為,“廣東經濟實力突出,海岸線廣闊,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緊密的聯繫與合作,具有優勢,可以進一步發力。”

“中國正進入以創新和開放為突出特徵的新一輪發展階段。”樊綱認為,隨著外部環境出現明顯變化,中國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內需。“儘管國際市場存在波動,只要保持國內市場有序向上發展,我們依然能保持合理高增長的趨勢,實現更均衡、健康、穩定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對世界所作的貢獻。”樊綱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充滿樂觀。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發表題為《加快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的主旨演講時強調,應該加快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在構建泛南海經濟合作圈中發揮重要作用,以務實舉措形成互聯互通的經濟夥伴關係。

演講前,遲福林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要加快推進廣東服務業對港澳的全面開放。“如果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幾年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保持7%以上的GDP增速,其GDP將在2022年左右超過東京灣區。 ”

●高大偉 中國將會成為 一個非常成功的國家

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成為智慧灣區。中國的現代化正在重新定義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

他認為“中國將會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國家,中國會給世界帶來一種柔軟溫和的力量。中國的軟實力在它的成功奮鬥過程中會非常重要,在未來我們也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把中國成功的故事更好地傳播到世界各地”。

●熊德龍

加強媒體合作

多途徑傳播中國聲音

美國國際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熊德龍發表了《“一帶一路”提升國際媒體融合 助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演講。他結合自身成長經歷表示,他有一顆“百分之百的中國心”。他希望更多媒體朋友能夠客觀地報道中國的發展情況。他表示,通過媒體間的合作可以在更多領域、更多途徑傳播中國的聲音,講述更多中國的故事,讓更多國外的受眾能夠了解日益發展的中國。

據瞭解,近期,熊德龍的報業集團與《洛杉磯時報》達成合作,同步報道中國的一些動態,讓更多美國朋友看到中國的最新動態,“要講好中國的故事,傳播中國的聲音,我現在正在努力做。”

●韓詠紅

借力當地媒體

讓更多人瞭解粵港澳大灣區

新加坡報業控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韓詠紅認為,要讓海外受眾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與自己的關係,他們才能有更深刻的認知。與廣東有傳統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認同和接受度會比較高。韓詠紅稱,來參加該論壇前,曾做了一份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人知道“粵港澳大灣區”。

她建議政府部門或者相關企業商會可以進一步走出去,通過展覽等形式借力當地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同時把成功個案典型人物的故事帶出去讓國外的民眾去了解。還可以利用文化旅遊領域進行宣傳,讓東南亞國家民眾對粵港澳大灣區有更具體的感知。她直言:“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光明,也必將帶動‘一帶一路’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