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智慧建築市場規模不容小覷

近年來,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的快速發展背景下,智慧建築正成為傳統建築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推力量。實際上,智慧建築不等同智能建築,智能建築和智慧建築都是建築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根據建築的智慧程度劃分,可大致分為傳統建築、智能建築、智慧建築三個階段。

智慧建築是具備感知的生命體。

世界上第一棟智能大廈出現在1984年,自此智能建築的概念逐漸興起。我國的智能建築行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雖然我國的智慧建築建設起步晚於國外發達國家,但其所應用的技術及相關標準等,卻與國際先進水平旗鼓相當。智能辦公系統助力樓宇建築智能化。

2017年,阿里巴巴發佈了《智慧建築白皮書》震撼業內外,白皮書對智慧建築的特徵進行了概括,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環境,智慧建築強調與環境的關係;二是經濟,延續高性價比的經濟;三是社會,強調建築與人的關係;四是技術,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智慧建築的功能。

智慧建築市場規模不容小覷

智慧建築市場規模不容小覷

無論是新建建築,還是改造建築,智慧建築的市場規模都不容小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預計,2016-2020年,我國建築智能化市場規模繼續保持30%左右的增長,到2020年或可達6400億元。而在未來幾年,智慧建築、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都將成為建築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智慧建築領域存在哪些關鍵問題?

雖然智慧建築的發展潛力無限,但目前由於技術等原因,我國智慧建築的普及率仍然較低,行業發展尚不充分,代表性的相關企業也較少,用戶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普遍存在用戶痛點等問題。有專業人士分析稱,這主要是由於智慧建築各系統間配合複雜、項目低價、廠商經驗不足、涉及到多方需求等原因導致,如強弱電設計、水暖設計、機電安裝等,一方出現問題,就將導致後續的處理相當複雜。

另外,智慧建築中的智能化系統常常出現不好用、不敢用等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集成商在建設階段安裝調試好系統,但在大樓的投入使用過程中,由於需求的變化,導致系統跟不上需求,並且部分系統過於專業,對技術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專業人士進行調試使用等,一系列智慧建築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仍然存在。

因此,雖然智慧建築的市場規模巨大,但智慧建築在推廣或普及的過程中,仍有許多關鍵點需要突破,不僅是對技術的要求,還有相關方面的協調配合,以及最重要的是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我國智慧建築的建設,目前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來源:http://www.jonzy.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