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天干地支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突出重圍74018453


天干地支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天干地支怎麼來的?一直以來爭論不休。我們在當代,不能食古不化,應該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重新繼承和發展人類思維。

天干地支就是根據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原理來的。古人雖沒有現代科學手段,但他們擅長觀察和體道,所以總結出天干地支的理論,用以描述地球自轉公轉運動對自然和人類產生的影響。天干是能量提供者,代表太陽能量對地球的影響。地支是能量儲存者,代表地球能量的儲存和散失,產生四季不同的狀態。

地球做黃道運動,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往復,產生四季變化,古人以春夏秋冬來描述這四種季度的基本能量現象。一年之中太陽經過春分、秋分點,也就是往返赤道兩次,這是變化點屬於土的性質;而冬至、夏至是寒暑更替的轉折土性更強。所以每季的最後一個月份屬土。在我的悟空問答《五行相生相剋是科學的嗎?》裡,做了比較透徹地分析。

一、地支的形成

地支形成請看【附圖一】:這是地支與赤道、黃道的關係,也是能量分佈與時間、方位的對應關係。也許畫的圖沒能更準確地表達我的思想,僅供參考。以後我想畫出三維的圖,就能真實反映我的理論,也能讓大家更直觀的瞭解了。

地支是太陽能量的儲存者,是地球上任意一點在經度圈上的能量分佈。經度上的點由於太陽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往返,從南迴歸線開始能量增加,經過赤道附近達到能量最高峰,然後減弱到達北迴歸線的最低能量。再次回到赤道附近的能量最高峰,最後重返南迴歸線的能量最低點。太陽在黃道上運動,會讓經度圈經歷四次能量增減得失,所以地支有四個土。

二、天干的形成

天干是太陽能量直接提供者,是地球上任意一點在緯度圈上的能量分佈。是緯度上的點經過晝夜也就是晨昏線:從晨線獲得能量→正午達到直射能量最高峰→昏線開始喪失能量→子夜能量最低潮→再次接近晨線的能量獲取。晝夜現象讓赤道及緯度圈只需要經歷兩次能量增減得失,所以天干只有兩個土。

為什麼天干是十,地支是十二?天干形成請看【附圖二】

我們前面說過:天干是能量的提供者,是自轉的結果。地支是能量的儲存者,是公轉的結果。地球實際自轉一週是23小時56分4秒,但我們的晝夜是24小時。天干描述的是地球的自轉,以晨昏線為界,所以晨昏線延遲3分56秒,也就是地球上的經緯點每天在維度上旋轉到原來的位置,比24小時延遲了3分56秒。地球的公轉是每天約0.986度,公轉到270度的時候,再次回到最初經緯點的天干能量狀態。所以,天干用10個月就完成了自身能量的變化週期,而地支需要12個月才能完成自身能量的變化週期。計算數據如下:

天干週期=270度/每天0.986度=273.83367天

地支3/4週期=迴歸年長度365.2564×3/4=273.9423天

大家可以看到天干自轉10個月與地支公轉10個月的週期,幾乎完全重合。極微小的差正是用“閏”來進行修正的。

三、黃赤交角影響下形成的地支六合

公轉產生的地支狀態會在自轉的情形下,形成地支兩兩疊加的六合能量,請看【附圖三】。自轉所處的能量狀態,決定地支六合能量的強弱有無。

四、黃赤交角影響下形成的天干五合

天干的順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如下:

┌甲乙丙丁戊┐

└癸壬辛庚己┘

但它的能量分佈,卻是這樣的,請看【附圖四】。天干的能量分佈在緯度圈上的,自轉產生的天干狀態也會在公轉的情形下,形成天干兩兩疊加的五合能量。公轉所處的能量狀態,決定天干五合能量的強弱有無。

五、十天干生旺

由於存在四季的差異和往復,天干提供的能量會在不同的地支狀態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儲存和散失,十天干的生旺死絕,更形象具體的描述了不同地支狀態下的能量強弱關係。

關於十天干生旺問題會涉及到“河圖洛書”的研究,將來有類似提問,我會對河圖洛書的原理進行論述。

對於十天干生旺問題,已經超出本問題範疇了,這裡只簡單地解釋一下,今後再專文分析,共大家分享。

長生帝旺能理解,墓庫該怎樣理解?就是收藏。拿木來說,木生於水,故始於冬亥。旺於春卯。藏於夏末,未土。產生髮展消亡各持四月。其餘火土金水如是。陽死陰生,陰死陽生。

天干分陰陽,陽幹是能量的上升狀態,陰乾是能量的下降狀態。所以,在“生旺死絕”裡的表現,就是陽順行、陰逆行,陽生陰死、陰生陽死。陽土從陽火,陰土從陰火,因為天干都是從火的。在我的《五行相生相剋是科學的嗎?》問答裡已論述。

六、地支藏幹(簡述)

根據天干所處不同地支狀態的能量表現,可以推導出藏乾的原理:【附圖五】

木火金水,長生之地、三會一方之地、庫地均藏幹,長生、臨官能量最強藏陽幹,餘藏陰乾。土為本氣,陽土藏陽幹、陰土藏陰乾。寅中有土,因火生於寅,土從火故藏戊。申中有土,因水生於申,土亦從水而藏戊土。寅申長生之地,故藏土陽幹。然亥子臨官帝旺之地,水寒土凍無作為,故不藏。

七、納音問題(簡述)

5年60個月應該是納音的本源,之所以兩個干支為一個五行,因為一年10個月完成十天干也就是一個五行,所以必須是兩個月。60個月6輪天干五行,5輪地支,故30組納音60干支。

非常感謝還能看到這裡的朋友們,要說的太多了。道家、周易,五行、八卦,中國的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只要我們能用科學的態度和手段進行研究,一定能讓古老的人類文明重放異彩,反過來服務於當今的科學也未可知!








叄道痴翁


天干地支是怎麼發明的?在上古時候,除了自然生長的東西,人工的物品幾乎一無所有,因此,天干地支肯定與古代計時和植物的生長是有直接關係的,樹木生長一年,根據樹上的東西出現的先後分成幾個時間段,這就是天干。年初是樹幹---甲,春來長葉---乙,長勢旺盛---丙,然後開花---丁,然後然後再然後……,最後就是除去了果肉的種子---癸。

那麼地支就是種子種入地下後根系的發展過程。子時根生,丑時醞釀,寅時根下展,卯時大根成,辰時吸足水,巳時地下部分醞釀(如地瓜山藥芋頭等植物),午時根莖繼續下探,未時要往下輸送營養,申時已經根實已經醞釀到橫向生長了,然後然後再然後……,到了亥時已經長成的東西藏到地下,地上部分只能看到根上面的一點點了,因為戌時的地火已經把地上部分幾乎燒淨了。

後來人民就用到了計時中去,又用到了方位中去,這應該就是天干地支的來歷。


德善慧緣1


天干地支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我想這個問題不管是不是學習命理的人都會疑惑是哪裡來的。在市面上有各種說天干地支的起源,但是沒有一個真正讓人信服的。

乾乾的由來

天干其實就是太陽古人根據太陽運行的規律,在《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了太陽所入的六座山。六座山是連在一起的,有五個縫隙將一個年分為十個月。

證據在於1978年,中國考古界在堯帝的都城陶唐寺發現了一個觀星臺遺址。這個遺址發現的十一根觀測用的石柱也證明了堯帝時期,一年十個月的猜想。

並且至今為止最老的歷法文獻《夏小正》,根據其對星宿的描述就可以推斷是十月曆法。那干支這麼產生的麼?

古人為了方便記憶用現實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命名【盾牌,繩子.水桶,斧頭等】,天干其實古人一開始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月份標了名稱,並沒有賦予他們更多的意義。


地支的產生

天干是太陽的話,那地支就是月亮啦!

《尚書·呂刑》:“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傳:“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

地支是遊牧民族發明的,他們到處打獵,他們發現一年輪迴當中,這個月亮會實現圓缺變化十二到十三次左右,因此只需記住月亮是第幾次圓缺變化,就能夠大致的知道時間。因此他們基於月亮的變化發明了十二月曆。

當然古人為了方面記憶也是用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命名的【子的形象是孩子,而醜,就是扭字的變形,寅也是盔甲等】,後來才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


命運求索


天干地支源本一萬年前的伏羲皇。易經說伏羲皇天下之時得長江(另說黃河)浮現飛天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陰陽五行就此誕生,天干地支就是陰陽五行說的形象化使然。我國訖今能見最古的成熟文字是甲骨文,這種3600年前的成熟文字已經明確記錄了完整的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了,見下圖
天干地支首先是數,然後是形。所以其根本是數的概念,後世命理學者將其運用於數學邏輯模型的推算,此又叫術數。

通常我們以為天干地支是兩個體系,其實不然,天干是天干亦是地支,天干與地支是同一樣東西。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個一二三四五七八九十就是河圖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見圖
南一與六、北二與七、西三與八、東四與九、中央五與十
。易經講能籠牢宇宙萬物的天數五地數五就是這個意思。

那先邊所講:是天干也是地支,地支本來就是天干是為啥意思呢?是這樣的:太古華民認為宇宙萬物皆是陽陽五行之氣使然,其在天為氣(仍為氣),在地成形(形成物質)。天干表徵氣而地支表徵形,然氣為形之本,形為氣所生。

有證據不?有的!相信不少讀者都知道天干地支用得頗多的是命理術數方面。術數學說中天干地支有一極為重要的理論是:地支藏幹!在這個上,充分體現了——地支是地支亦是天干的理念。舉實例:今年2019為豬年,其是十二地支的亥(後世以豬表徵,所以亥年生肖就為豬了),然而其本質卻是為——甲、壬,沒錯,就是天干這個甲,天干的這個壬。黃老方學家認為:地支亥實則就是甲與壬的結合體,是亥的本氣,這個就是叫做地支藏幹,所以說…是地支亦是天干就是這個意思。

進一步闡釋:五行的陽木,古人以甲來表徵,五行的陽水,古人以壬來表徵。記住:五行是先起數,後為形。天干地支就是用於表徵五行才出現的,為什麼?因為大家容易明白人類的文化傳承現實情況是:抽象的東西只有通過形象化才能很好的流傳承繼的,比如上古發生的很多奇異的事件,不也是通過神話的手法才流傳至今麼?因此天干地支為了表徵抽象的數就有了具體的形象了:比如甲就是種子的破殼。用具體的植物種子的破殼而出的實在景物來示範抽象的術數範疇的這個一。其實中國傳統第一書《易經》就是說這個的,易經的八卦,“卦”於甲骨文就是:掛起具體物器而比徵顯示事物的含義。好,回答於此。


洪範書齋


天干地支是怎麼發明出來的人類過到這個年代只有看書才能回答,看過淵海淵源這本書說過,先下天干,後下地支,沒下天干以前以的人類神經兮兮,好象迷路的人一樣找不到自己的家,可想而知,光知白天黑夜,後來天下天干也就是高人能看天象把東方當:甲乙方,丙丁作南方戉已是自己的家,庚辛作西方,任癸作北方,後來把單作陽雙作陰,發現動物蹄子有兩夾裡有五爪裡,只有老鼠前後四五爪子不一樣作為第一,二牛,三虎四兔五龍六蛇七馬八羊九猴十雞十一狗十二豬,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我認為不真實,我認為淵海淵源這本書說的符合人類的向前發展過程。


大章830


天干地支的來源充滿著神秘的色彩,中國的一些學者認為十天干起源於古代中國的“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生十日這個詞並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因此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想法來看待。這和十進制的概念頗為相似,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是“常曦”“生月十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這是關於天干地支的最早記載;於是古代人們就以天干地支作為載體。

1:天干承接的是天道,地質則承接地之道。並且人們還認為“天”負責成象,而“地”則負責成形,當然人的運氣就靠自己。世界萬物都是長於地上,但是萬物的興衰榮盛則離不開“天”。因此天干與地支是相互配合的。十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但是有陰陽之分,其中甲,丙,戊,庚,壬是陽幹;乙,丁,己,辛,癸是陰乾。十二地支則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同樣地,地支也有陰陽之分;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2:為什麼會有陰陽之分呢?古人有云:“天干,猶如木之幹,強而為陽;支,猶如木之枝,弱而為陰”。也就是說樹木的軀幹在強盛的時候充滿陽氣,但是枯萎了則是陰氣。樹枝在強壯的時候也為陽,凋零時候則充滿陰氣,因此天干地支的意義是來自於樹木;所以天干和地支搭配時只能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因為宇宙萬物不可能同時存在陽氣和陰氣,也就是即強盛又脆弱;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3:但是天干地支會多出來兩個地支,多出來的叫旬空,也叫空亡。這是因為在日心說模型中,由於日月五星和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攪動了原來靜止在黃道十二宮的能量場,造成地球周圍能量分佈不均勻。隨著行星的運動,能量較低的地方的位置會發生改變,相鄰的地方變成低能量場,這樣週而復始,就產生了六十甲子。

天干地支主要用於曆法紀時,干支是從殷商開始就用來紀日的,在北宋時又將十干十二辰配合起來以紀時。天干地支深刻地反應了古代中國對自然萬物的認識。雖然有很多都是迷信,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即便在今天,也有很多地方採用天干地支來記錄時間。


恆星之力


有“大橈制花甲”之說,具體不能祥。干支的來歷當源於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這個在司馬遷的《天官書》中可以找到依據的,至於說是什麼地球月球的自轉公轉,是跑偏了,或純屬瞎猜。

十干是北斗七星本氣生長化收藏的運動過程,十二地址是北斗七星在二十八宿上運動軌跡的十二分法,實際還是依據生長化收藏來劃分的,只不過是將“化”分佈於四隅。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歷史車輪就是過山車


看天干地支是如何建模型的

比如五鼠遁甲的神秘是可以用數學建立模型的,這正好借用楊振寧諾貝爾獎講座傳抪的一個公理。可用現象的循環必有一宇稱守恆定律支持,這不僅僅是用來解釋而且把傳統思維中的智慧理論化。

道人五十學易六十讀博很多做過的事想不起來了。昨天在頭條見文明師兄開式五鼠遁甲,還依希覺得在葉氏算法中將五虎建寅等用模式表達。但都從記憶中消失了。聽完文師兄的課又想起來了,不然隨老道的昇天,人間將無人知道教老外時用葉氏五鼠道公式,因給零基礎的外國人講天干地支只有用干支代數。1999年道人離開曼城天觀重回學界做《from knowledge cybernetics to fengshui》的博士論文,故確定把天干地支系統全部由西曆直接轉換甲子歷,故用數學公式化。這在今天回味起來,那是極好方便的 。

葉氏五鼠遁公式 H=2mod(D,5) - 1

D為日干數,mod 為求算餘數,H為子時夭幹序數。例如丙日干為 :D=3,代人公式

H=2mod(3,5) -1=5

謝謝頭條和文明師兄讓我想起來了這個宇稱守恆公式,也感謝道人還沒有完全老年痴呆,還可以從失去的記憶中找回算法以顯示國學的數理邏輯,不僅僅是可用口訣歌表達,也可以用算法設計。更可以對科學家們比如楊振寧打消懷疑。易經風水因楊振寧回國而受前所末有的攻擊。對道人個人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由於國內大反風水,故風水博士無法找工作,故道人又讀五年控制論。《Cybernetics of Tao》。論文出來了,而獲國際社會科學類最佳論文,當導師通知我到德國出席頒獎儀式時,道人正在石河子大學的敘職遭拒。二十年風水輪流轉如今又是風水大行其道,然道人老矣


天觀易3階控制論創新



遇上了這個問題,恰好我手中有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書籍《萬年曆》等等書籍講了天干,地支的起源,本來含義,還有據說是孔聖人作的,其弟子"子貢"解說的,用60甲子(干支)來推演的《枕中記》,結合字典詞典的解釋 ,簡要說一下吧。



十天干:一甲,二乙 ,三丙,四丁,五戊(wu,四聲),六己(ji三聲),七庚,八辛,九壬,十癸(gui,三聲)。

十二地支(已配十二生肖):1子(鼠),2醜(牛),3寅(yin二聲。虎),4卯(兔),5辰(龍),6巳(si四聲。蛇),7午(馬),8未(wei四聲。羊),9申(猴),10酉(you三聲。雞),11戌(xu一聲。狗),12亥(hai四聲,豬)。

單(奇)數位置上的天干,地支屬"陽",雙(偶)數位置上的天干,地支屬"陰",這樣就和傳統樸素唯物主義的"陰陽學說"關聯起來了。

天干,地支的起源,具體含義總體上都表示大自然中動植物(事物)的"五行(學說)"分類的生(木,春天),長(火,夏天),化(土,長夏季節),收(金 ,秋天),藏(水,冬天)。都可以表示季節,表示事物從萌芽〈誕生〉到成熟收穫(消亡)的不同過程。

一,甲,就是"鎧甲"(甲殼,竹筍殼

一樣的包衣等等),指萬物衝破其"甲"而突出的意思。

二,乙,就是"軋(ya四聲)",指伸長的意思。

三 ,丙,有"火"的意思(紅紅火火),指萬物繁茂昌盛的意思。

四,丁,為"壯",指達到"壯丁"的時候。丁,詞典解釋本意指"成年男子"。

五,戊,為"茂"(通假字?),也是萬物繁茂的意思。

六,己,為"起"字,指萬物奮然而起的意思。

七,庚,為"更"字,指萬物更新的意思。

八,辛,為"新\

地兩Rabbicatts229081


我的看法是天干地支代表的是時空和生命信息之間某種聯繫規律,地支對應不同五行,方位,時間,相互之間以某種方式作用。陰陽五行代表生命信息,聯繫意識世界,水生木長火毀土藏金絕,對應著生命意識的不同狀態和轉換方式,配合時空的影響,以干支表述出來,以陰陽五行之理進行分析。至於干支表述的這個規律是誰提出的,是怎麼來的,是否可信,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我的看法是,從個人目前現實經歷來看,是有一定驗證的,或許意識世界或者生命世界有不同於當前我們所理解的物質世界規律的特有規律,或許我國傳統易學就是一把鑰匙,至於古人是怎麼知道的,要麼是外星文明傳入,要麼是地球上代文明遺產,要不就是古人自己頓悟。特別的是,如果這些規律是正確的,那麼冥想頓悟獲取超自然能力,乃至所謂昇仙得道都是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