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鬼洞族為何會離奇消失?

曾廣森


在盜墓小說《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在精絕古國有一個神秘的民族——鬼洞族,他們崇拜的圖騰是一個神秘的“眼睛”。那麼,在歷史上這個鬼洞族到底真的存在嗎,如果這個鬼洞族真的存在的話,他們為何就神秘地消失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探究一二。



在漢書《西域傳》中記載在漢朝的西域三十六國中真的有一個精絕國,這個精絕國的王城所在就是精絕城。精絕古城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茲獨河下游,在崑崙山的東北方向。據記載在王城,有居民480戶,人後3360人,士兵500人,設有精絕都尉,左右將,譯長各一人。

而盜墓小說《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中鬼洞族指的就是精絕國的原居民,他們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以及自己的軍隊。在精絕國以鬼洞族為主體,同時還雜居著其他的民族。在精絕國最後一任女王死亡後,精絕國也隨之消失在沙海之中。

關於精絕國和鬼洞族消失的原因,到底是毀於自然災害,還是毀於戰爭,一直成謎,甚至人們一度早就遺忘了精絕國和鬼洞族。直到在二戰前,一個英國的探險家,他帶著探險隊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最後他一個人隻身逃了回來,且神志不清,但他相機裡的幾張相片和日記本,卻證實了精絕古城的存在。



總之,由於缺少文字記載和考古發現,精絕國和鬼洞族對於我們來說還是一個神秘的存在。希望將來進一步的考古發現,可以為我們揭開精絕國和鬼洞族的神秘面紗。


密探零零發


鬼洞族,這是來自小說《鬼吹燈》裡面的一個民族,小說中把鬼洞族歸到了精絕國內,而歷史中又確實存在過精絕國,所以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人搞不清楚。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詭異”的歷史,探索小說中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構。

尼雅遺址被發現,精絕古國從歷史塵封中出現

在1901年,來自英國的考古家斯坦因發現了尼雅遺址,並從遺址中發現了大量的木簡和羊皮書,分別是用佉盧字和漢字書寫,從這些漢字記錄上看出尼雅遺址的地名“精絕”,這就是把這裡稱為精絕國的原因。和小說記載一的位置一樣,精絕國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茲獨河下游,但裡面沒有小說中那神奇的眼睛,也沒有可以令人立即喪命的怪蛇。

精絕國位於著名的“絲綢之路”上,是當時的必經之路,因此在我們的歷史資料中也能查詢到關於精絕國的記載: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戶480,口3360,勝兵500人。精絕都尉,左右將,譯長各一人。”

精絕國是一個小國,人口規模連我們現在一些地方的一個村都比不上,只有三千多人。但他們卻有自己的文化、文字、風俗。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三千多名精絕國民中是否存在”鬼洞族“人呢?其實在出土的文書和我們能夠查詢到的史料上均沒有這方面的記載,因此鬼洞族只是小說中的虛構。鬼洞族不存在,但精絕國的突然消失同樣充滿著神奇的色彩。

精絕古國消失的原因

從考古尼雅遺蹟來看,遺蹟中保留著大量完整的建築、傢俱、用品等,可以推斷當時的精絕人是匆忙離開的,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情願捨棄家園離開呢?他們最終又去了哪裡?關於這個問題,考古學家和科學家們都做了一些推論:

推論一、環境惡化

精絕國在建國的時候就一直飽受缺水的煎熬,他們唯一的水源是從尼雅河引流過來的。從出土的文書中記載,精絕國用水是由”官方“控制的,包括生活用水和農耕用水,全部由國家統一發放和停止,就是為了杜絕水源的浪費。而且對環境保護也非常嚴格,當地有相關條例:"砍伐活樹,罰一匹馬,砍伐樹杈,罰母牛一頭。“可見國家對水資源和環境保護非常重視,也體現了環境的惡劣。

雖然國家對水源相當珍惜,但還是阻止不了尼雅河的斷流。沒有了上流的水源,下流萬物都會變成荒蕪。萬般無奈之下,精絕人只能舉國遷徙,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但去向卻成了一個謎。

推論二、戰爭

一個只有三千多人的國家,完全沒有能力保衛自己的國土,更何況是地處”絲綢之路“上,這樣的”油水地“多少大國都會虎視眈眈。歷史上從《漢書》記載過精絕國以後,就很少再看到這個名字,再一次與精絕有關的記載出現的時候,已經變成鄯善(樓蘭國)的附屬國了。所以精絕最終是被樓蘭國侵佔,並且國民都歸順了樓蘭國。但是歸順以後,樓蘭國為何讓精絕國土荒蕪了呢?一個三千多人就可以發展出自己文明的地方,精絕國的地理環境應該在當時是很優越的,就算被侵佔,但國土不應該拋棄啊。

我的觀點:

能夠讓整個國家的百姓都離開,並且房屋傢俱用品等都完好的留在原地,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瘟疫。

  • 首先,環境惡化是緩慢的,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河水斷流,田地荒蕪。緩慢的惡化過程可以留給人們充足的時間搬遷,而且不會是長距離的搬,而是就近為原則,哪裡有水就往哪裡走;

  • 其次,戰爭是有破壞性的,如果是戰爭引起國家荒廢,那麼這裡的建築、用具等都不會保存的很完成,而且會有大量的殘骸。但在精絕古城遺蹟中用具都完整,保存的還算比較好。
  • 最後,如果是瘟疫爆發,在當時沒有辦法控制的時候,大家只能離開這裡,而且是遠離!雖然精絕古國的環境日漸惡劣,到了唐朝的時候根據玄藏法師的記載,這裡已是一片大沼澤,而且熱風強烈,虐疾也多,可謂是寸步難行。精絕人離開的時候環境肯定不是這樣的,促使他們急促離開的應該是一場瘟疫,才讓他們走的如此匆忙。

關於精絕古國還有很多謎團尚未解開,《鬼吹燈》小說讓大家認識了精絕古城,讓大家知道在遙遠的西域曾經存在過這麼一個神秘的國家。我相信隨著考古的深入挖掘,會有越來越多的真相浮出歷史的水面,越來越多的謎團被解開。


水煮汗青


鬼洞族被相對普遍的知道還是通過《鬼吹燈》小說來的,在這裡胡八一等人就是進入了精絕古城的遺址,也就是歷史記載的精絕國,這裡的族人主要就是鬼洞族。以上是小說,在歷史記載中,鬼洞族也是真實存在的。包括《大唐西域記》中,也有記載這處沙漠中的城市。



精絕國,王治精絕城,戶480,口3360,勝兵500人。精絕都尉,左右將,譯長各一人。——《漢書》

精絕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也有具體的史料記載,但是小說作品中的鬼洞族、女王等是不是真的存在,這些在歷史上也沒有記載,所以這應該是後來杜撰的。在20世紀初,確實有外國人發現過這處遺址的蹤跡,這位外國人的身份到底是探險家,還是外國的盜墓賊,還不好說,但是他確實從沙漠中發現了未知文明的“痕跡”——刻有異樣文字的木板,這種文字後來被稱為“盧文”,並且根據這些記載找到了精絕國,也就是現在的尼雅文明遺址。

精絕國在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如樓蘭、羅布泊一樣,這座古城隨著歷史的發現,已然被沙漠埋藏於地下,直到1901所謂的英國探險家再次發現。

精絕國是尼雅文明的前身。尼雅文明的發掘已經進行了100多年,在這裡也發現了大量的文明古蹟,還有竹簡、武器、絲綢、瓷器、農具等等,這是一個完整的小國,有自己的王權建立、文明文字,城市裡發現有佛塔等遺址,也大概能推測出來,主要的宗教信仰應該也是佛教……

仍然如樓蘭、羅布泊一樣,無法證實精絕國真正消失得原因,但是肯定的是,這裡沒有經歷大規模的戰爭、災害、變遷……唯一可供參考的,大概就是環境的變化,水源的斷絕,最終導致了城市的神秘消失。希望隨著考古發現,能夠揭開這一串串的謎題。

此外,尼雅文明遺址也是一處旅遊景點,隨著考古的發現,精絕國也並非那麼神秘莫測了,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自去參觀,或者查閱相關資料。


古代哲學思考


前幾年大熱的探險小說《鬼吹燈》中出現了精絕古城以及被詛咒的民族鬼洞族,由於精絕女王濫用鬼眼神賜予的法力導致滅亡,而精絕古城成為廢墟被掩埋在黃沙之下,鬼洞族人則就此滅絕,從小說看來,鬼洞族是滅亡於詛咒無疑。但就真實歷史中,的確有精絕古城出現,但精絕王也並非是一條蛇,而鬼洞族也並不存在,真實歷史中可以稱之為精絕古城的尼雅人才對。

“鬼洞族”的前世今生

《鬼吹燈》一書中的鬼洞族應該是以精絕古城的原住民尼雅人為原型的,而精絕古城也並非虛構。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西域大小國家林立著三十六個,大部分建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洲之中,其中在尼雅河流域有著一個非常出名的古國——精絕古國。《漢書.西域傳》曾這樣記載。

精絕國,王治精絕城,戶480,口3360,勝兵500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人。

這有可能是漢朝征服西域後,統計得到的人口資料,應該有相當的準確性。在這個遙遠的精絕國,有官有民,有兵有將,行政機構完整,的確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城邦型國家。雖然精絕國是區區小國,但由於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因此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場所,其經濟實力不容小覷。

從《漢書》首次記載,到精絕國再次出現在史書中,已經成為改名為鄯善國的樓蘭國子民了,從這時起,尼雅河流域被納入鄯善國的版圖中,精絕國也改名為精絕州。西晉之後,精絕國復國,但再也延續不了精絕古國的文明而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到了唐朝,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的精絕國已是一片廢墟。此後,歷史中再無精絕國的記載,直到20世紀初。

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端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他從這裡發掘出七百多件封存了千年以上的各種珍貴文物,尼雅文明的劫難就此開始。他把這些文物帶回英國後,整個歐洲為之震驚!經過考證,這個遺址就是被稱為“東方龐貝城”的尼雅遺址,它證明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曾經存在著一個悠久、古老、燦爛的沙漠古代文明。

精絕人消失之謎

在斯坦因發現精絕古城遺址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精絕人到底去哪裡了?直至今日我們仍然在廢墟中可以看到保存完好房舍和佛塔,高達的房柱屹立在流沙之中,向人們證明它那千年之前的輝煌,此情此景,禁不住想追尋歷史的腳步來探討它的消失之謎。

任何地方的古文明消失不外乎三個原因:戰亂、瘟疫、和氣候,我們來一一作出分析。

氣候原因。精絕人的遷移、建造城池與水離不開關係,逐水而居是人類本能,精絕人如何興起我們不得而知,但它的興起必然離不開水,從精絕古城的建造地方可以得知,它的興起與消亡都與尼雅河有著密切的關係。

尼雅河發源於崑崙山,冰川融水是尼雅河水的主要來源。但隨著氣候的變化,尼雅河的水量供應不足或者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導致尼雅河水位高漲,造成水災都極有可能導致精絕人的遷移或者滅亡。

這些都是從歷年來的氣溫記錄來推測出來的,有一定科學性。但據精絕古國遺址堆積的淤泥痕跡和附近的房屋結構還有草木來看,這是一種很好的綠洲環境,並非尼雅河斷流或者大水引起精絕國的滅亡。

瘟疫原因。從精絕國遺址地理位置結合發掘出的史料來看,精絕國沒有構成大規模瘟疫的條件,而且在我國同時期的歷史文獻中也沒有記載西域有瘟疫,因而,這種原因我們可以首先排除。

戰亂原因。現有資料顯示,精絕國地處位置與西南方的蘇毗古國相鄰,這個國傢俱有強烈的征服欲,長期對精絕國形成威懾態勢。在精絕遺址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建築周圍屍骨累累,各種遺物四處散落,這一切都顯示著精絕人面臨著外敵的入侵,他們甚至沒留下任何文字就被滅亡。

雖然這也是合乎情理的推測,但是也並不見得就是正確的。在精絕遺址中出土的各種兵器來看,並沒有看到戰爭的痕跡。而且所出土的古屍,也都是安詳與平靜的,沒有受到傷害的痕跡。如果說精絕人死於戰爭,那麼這些又該如何解釋呢?

斯坦因曾記載他發掘一批文物的經歷:從這批文件埋藏時得到的照顧和埋藏地點的標識來看,文書的主人明顯是在緊迫中不得不離去。

以此可以推斷出,精絕人必然是遇到突發情況離開的?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呢?跟尼雅河肯定沒關係,那麼瘟疫也沒關係,如果說這些都沒關係的話,我們注意的重點還將要放在戰爭上。

從發掘到的佉盧文中記載:“現有人帶來蘇毗國進攻之消息”,“顯然精絕人無法抵禦強大的蘇毗人的進攻”,“蘇毗人從該處將馬搶走”,“蘇毗人搶走彼之名菩達色羅之奴隸”。這是最後一條記錄!蘇毗國從打仗開始到搶馬、搶奴隸,說明了什麼?他們要奴隸,而不是要殺死精絕國人。

很有必要說一下蘇毗國,這個國家也就是唐僧取經途中的“女兒國”,它是一個強大的母權國家,男子社會地位遠不如女性,他們有著濃厚的原始風貌,富有侵略性,擊敗敵人後全部收為奴隸,與古印度有貿易往來,有著豐厚的國力。

由此可以大膽推測出精絕人的突然消失並非其他原因,而且被蘇毗古國征服後成為奴隸,此後作為奴隸的精絕國人要不死於戰火,要不死於他鄉,終沒有回到精絕古城的一天,這也正是精絕古國和精絕人突然衰落的原因。

結語:由此可見,“鬼洞族”並非真的存在於精絕國內,蛇一樣的精絕女王也只出現在小說中。精絕人及其建立的精絕古國滅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精絕人的去向則有極大可能是被蘇毗人掠走當了奴隸,因而會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中……


望風瑟瑟


說到鬼洞族,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看過一部電影,《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裡面就有提到鬼洞族,裡面的鬼洞族描述的有點玄幻,我們知道電影所描述的事情都是虛構的,那麼鬼洞族是否真正在歷史上出現過呢,他們又是一個怎樣的種族。讓我們一起追溯歷史,來探尋精絕古城的神秘。

歷史上鬼洞族確實是有的,但是他們不叫鬼洞族,而是被稱為精絕人或者尼雅人,據史料記載,精絕國屬於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小國,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部,在當時一片繁榮,生活著近3000人,但後來卻神秘的消失了。



直到20世紀初,這座神秘的古城才慢慢的從歷史長河裡浮現出來,一位英國科學家在新疆進行實地考察,才重新發現了它的遺蹟。整個遺址從南到北大概有25公里,由東向西有6公里。裡面廢棄的房屋、田地、池塘、果園等都還保存著。據說,從上方往下望去,整座精絕古城看上去像一隻人的眼睛,更加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關於精絕人的離奇消失一直是個謎,而這位英國探險家在裡面確實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他發現穀倉裡還有完好的種子,許多生活用品都保存完好,這就有人猜想到精絕人好像是突然遇到了什麼緊急的事情,不得不慌忙逃走。並且遺址裡並沒有發現大量屍體。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得不捨棄自己的家園而離開呢。

比較令人信服的原因有以下幾種,1.河流由於泥沙淤積而改道,人們賴以生活的水資源沒了,自然需要遷徙到別處去。2.戰爭的爆發,外族入侵。3.瘟疫疾病的爆發。你們支持哪種看法呢。


古今譚


  最近一部火爆的網絡電視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激起了大家對西域文化的興趣。電視劇裡有關精絕古城的描述有些奇幻,裡面說精絕古城埋藏有大量的寶藏,但是人只要帶走一件就會迷失在黑沙暴裡,還說最後一任精絕女王有一對妖瞳,只要看人一眼就能讓人憑空消失。我們知道影視作品裡的描述大多都是虛構的,不過精絕城在歷史上還真的存在過,而且給後人留下了不少謎題。其中它的主要族人鬼洞族的突然消失最令人所不解,而精絕女王的秘密也叫人充滿了探尋的慾望。

  1、精絕城隸屬於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因為精絕國幾乎沒有其它城市,精絕城基本上就代表了精絕國),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部。西域三十六國基本上都建立在尼雅河流域,那一片的文明也被稱為尼雅文明。根據《漢書•西域傳》裡所記載,精絕國距離長安有八千八百二十里遠,人口有四百八十戶,總計三千三百六十人,其中只有五百個士兵。它還配有都慰、左右將軍、驛長各一人。此外,它的地形閉塞,交通不便。從史書上的描寫可知精絕國地處偏遠,是個十足的小國,人口、兵力、官員都不充足。但是精絕國並非沒有閃光點,它曾被稱為“東方龐貝”,精絕城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可以推測它肯定繁榮興盛過,也曾有過大片的綠洲。可惜,精絕國在東漢末年被同為西域三十六國的鄯善吞併,變成了精絕州,再往後就逐漸沒落了。

  2、到了唐代,精絕國只剩下了遺址,《大唐西域記》裡把它的舊址稱為尼壤城,說它身在大沼澤中,氣候溼熱、荒草茂盛,跋涉艱難,只有一條進城的路可以勉強通過,而從尼壤再往東走就要進入充滿流沙的地帶。一個充滿生機的文明孕育之所慢慢變成了荒涼的廢墟,不禁令人唏噓不已。此後一千多年,它一直掩埋在歷史的塵埃裡,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3、直到1901年,斯坦因,這位被西方國家稱為偉大的考古學家、探險家,實際上是文物大竊賊的英國佬,在新疆進行考察活動時,才重新發現了它的遺蹟。他在一個小縣城裡休整時,無意中發現一個磨坊主人用的木板上有一種古老的文字——佉盧文。這種文字是公元前三世紀的文字,而且當時主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使用。斯坦因用金錢引誘磨坊主帶他去發現木板的地方,磨坊主欣然前往。

  斯坦因沿著尼雅河往北前行,經過幾天的辛苦跋涉後,他終於發現了半掩在黃沙裡的精絕城遺址。整個遺址從南到北大概有25公里,由東到西則有6公里左右,裡面廢棄的房屋、寺廟、佛塔、墓地、田地、果園 、畜圈、溝渠、池塘、窯洞等建築設施都還殘存著。據說,從上方往下看,精絕城的遺址非常像眼睛,這可能是某小說取材的一個根據。小說中精絕城裡有很多寶藏,其實英國佬發現的時候確實寶貝很多。裡面的銅錢、銅鏡、器皿、木雕、絲綢、飾物、武器、樂器、木牘、漢簡數不勝數,可是這些珍貴的文物全讓死坦因打包帶走了,前後共搜刮了四次,每次十多箱。

  4、其實鬼洞族很可能並不存在,它只是小說杜撰出來的,因為一般少數民族的名字不可能起得這麼邪魅,而小說中恰好有鬼洞的描述,所以只能說這個詭異的名字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恐怖的效果。不過精絕國肯定有自己的國人,稱為精絕人比較恰當,而精絕人的突然消失確實是個迷。斯坦因在考察精絕城遺址的時候,發現穀倉裡還有完好的穀子,有一條狗的屍骨是用鐵鏈栓在柱子上的,加上那麼多生活用品都保存完好,這讓人猜想精絕人好像突然遇到了什麼緊急的事情,匆匆出門而去,又以為很快能回來。然而他們並沒有回來,遺址裡沒有發現大量的人類屍骨。

  5、那麼他們為什麼突然消失了呢?第一個說法是尼雅河改道,他們集體遷徙了,這顯然不靠譜,搬家連傢俱寵物都不帶?當時可還有綠洲存在,又不是黃沙漫漫,精絕人沒理由輕裝上陣。第二種說法是隨著漢代對西域控制力的減弱,西域小國發生內亂,精絕國在一次大沖突中被攻城而集體滅亡了。如果是這個原因,那麼為什麼現場沒有殺戮的痕跡?財物又為什麼沒有被劫掠?

  這裡給出一個猜測:可能是精絕人突然之間面臨大敵當前的局面,某個難以抵抗的軍事力量要襲擊他們,他們得知消息後顧不得帶上其它東西,只帶了食物和水,不得已往沙漠深處逃亡,最終因為又飢又渴,加上遇到了強烈的自然災害(或許是巨大的沙暴)而全部死亡。而攻打他們的軍隊本來接管了精絕城,但是看到沙暴往這邊來襲,又只好全部撤走。在沙暴肆虐之後,不僅精絕城被掩埋,而且通往精絕城的道路也被堵塞了。在千年之後,地貌發生變化,精絕城才重現於世並且被人發現。

  最後說一下精絕女王,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精絕國存在女王,也就更不用說女王具有妖瞳了,這些都是小說精彩的杜撰。不管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喜歡用神話色彩來描述一些故事和人物,精絕女王或許有傳說,但是應該沒有史實依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很難想象蒼涼遼闊的西域曾經有過蔥鬱的綠洲,有過豐富的文化,有過燦爛的文明;如今滄海桑田,精絕、樓蘭的繁華已經化作過往雲煙,尼雅文明也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然而西域依然是個充滿魅力的地方,它還有許多未解的謎團掩蓋在漫漫黃沙之下,等待著有探索慾望的人前去。


農略


歷史上沒有“鬼洞族”,“鬼洞族”是小說、電視劇裡的事。倒是有所謂鬼洞族所建立的“精絕國”。

“精絕國”是漢代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

考古發現的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經考證就是漢及魏晉時期精絕國的故址,其年代為公元2到5世紀。尼雅遺址考古發現有居住地、佛寺、墓地、田地果園、河渠等遺址以及出土了大量的銅器、鐵器、木器、陶器、錢幣、簡牘等文物,展現了將近兩千年前的精絕古國的風貌。

精絕國是個很小的城邦國家,它的位置在尼雅河下游、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心,是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地。精絕國出土的簡牘上既有漢文字,也有犍陀羅地區的佉盧文,說明它是一個文化上中西合壁的小國。精絕國在東漢末就已經被鄯善征服成了附屬國,後為受魏晉中原王朝的節制。

像精絕國這樣的城邦小國,因為有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可以使它興盛起來。當這種商貿的交流發生改變的時候,它不再負擔樞紐的作用,往來供給斷絕,很有可能會使這種小規模的城邦國家趨於沒落、甚至消亡。比如中東古城佩特拉,曾經是“帝王之路”和“香道”的重要交匯點,因貿易衰落而消亡。

精絕國是一個尼雅河畔的農耕小國,如果河流本身發生了什麼改變,就很有可能會對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當地理條件發生變化而導致精絕國衰落也很正常。

到了唐代,《大唐西域記》裡提到過的“尼壤城”就是漢代的精絕國,但這時候的“精絕國”已經不復存在,即便是尼壤城也罕有人至。為什麼呢?澤地溼熱、難以履涉, 蘆草荒茂,無復途徑,這些都可以是原因。

不過“精絕國”消失、尼壤城荒涼的主要原因還是社會環境的改變。


沅汰


秦末漢初,廣袤的西域或者著50個大小不一的國度,今天我要說的“精絕古城”便是其中之一,大家聽說“精絕古城”我想大多數人是出自《鬼吹燈》系列盜墓小說,神秘的“精絕古城”,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洞族”魂牽夢繞著我們的好奇心,今天由小編帶大家領略一番神秘的異度風情,匪夷所思的“鬼洞”傳說

神秘古國—精絕國

“精絕古城”原名“精絕國”,秦漢時期便已經存在於西域的沙漠之地,它位於西域的尼雅河畔,處於當時西域僅有不多的綠洲之上,整個國家民風淳樸,以農業為主,世代過著男耕女織的愜意生活,而且地處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商業貿易繁華自然不用多說


至於“精絕國”為何易名,聽小編細細道來,“精絕國”歷經秦末漢初,與周邊鄰國一直交好,由於自己軍事力量薄弱,更不會跟別的國家產生什麼外交糾紛,但是弱肉強食的世界,這種友好的關係往往只限於兩國軍事實力相差無多,如果一方遠勝與另一方,那這種關係隨時都會破滅,也許是正是“精絕國”秉持著對人性的奢望,導致日益強大的鄯善國,(鄯善國在漢昭帝元鳳四年之前叫做樓蘭國)最終在東漢後期吞併了“精絕國”

經過歷史的變遷,“精絕國”只剩下一座都城,其他的地方都物是人非不復當年,故此才被叫做“精絕古城”

然而,鄯善國在吞併“精絕國”不久,鄯善國中一位神婆拜見當時的國主“善赫”,並告知他“精絕國”歷任女王都會巫術,說不定會給鄯善國帶來滅頂之災,主張殺掉“精絕女王”,可“善赫”卻認為神婆的話危言聳聽,反而認為“精絕女王”是自己的戰利品,是自己炫耀功績的資本

當然,很多人認為這只是野史一段傳說,但大家都知道鄯善國(樓蘭)在一夜之間消失在西域沙漠,有人推測鄯善國是遭逢一場百年難遇的沙塵暴,可是就算如此,為何鄰國沒有記載,為何鄯善國早不遇,晚不遇,偏偏在吞併“精絕國”就遇到了呢,這種巧合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鬼洞”傳說

說到“精絕古城”不得不提大家都關心的“鬼洞族”,《鬼吹動之精絕古城》中提到“鬼洞族”的由來,顧名思義大概是作者從字面意義上理解“鬼洞族”,認為他們始於地下洞穴,其實不然,“鬼洞族”之所以叫做“鬼洞”,完全是因為“鬼洞族”文化的傳承

大家都知道倉頡造字吧,在“鬼洞族”也有這麼一位先師,他創造了“鬼洞族”獨有的字體—佉盧文,“佉盧文”一脈傳承,除了“鬼洞族”,至今沒有學者可以破譯,慢慢的“佉盧文”衍生成“鬼洞族”特有的文化

在20世紀初英籍匈牙利探險家斯坦因,在帶領探險隊進入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的時候,無意發現“精絕古城”的遺蹟,在這裡出土了700多件刻有“佉盧文”的皮卷、簡牘,木雕,這一點《鬼吹燈》沒有杜撰卻有其事

在“佉盧文”創造完成後不久,該先師就與世長辭,人死後,必然火花,火花後先師肉身遺留下一顆骨質晶體,就是我們現在口中的“舍利子”,部落人將其供奉在一座天坑的石凹之中,天坑又被當時的精絕人叫做“鬼洞”,這也是最早的“精絕人”為什麼叫“鬼洞族”的由來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精絕國”於東漢後期被鄯善國“吞併”,鄯善國的目的不僅是開疆擴土,還有目的就是覬覦“精絕國”的國寶舍利,身為“鬼洞人”自然拼命反抗,戰至最後一人,除了被俘虜的“精絕女王”其他人並不是“鬼洞族”,而是其他在“精絕國”生活的少數民族,至於“精絕女王”是否雖鄯善國(樓蘭)的消失而覆滅,恐怕這將是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團


神秘日記


看過《鬼吹燈》的人,一定會對“精絕古城”印象深刻。而在精絕古城中生活的,就是鬼洞族人。

精絕古城並不是完全虛構的,在漢代,它屬於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最早的《漢書·西域傳》當中有記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

不僅表明精絕國存在,還說明了當時的精絕城人口3360人,士兵為500人。這些鬼洞族人不僅建立了自己的精絕城,還成了西域非常富有和活躍的民族。

但是,到了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時,精絕城就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大唐西域記》記載:“媲麼川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週三四里,在大澤中,澤地熱溼,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行,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

這裡的“尼壤城”,就是精絕城。但是玄奘看到的精絕城,已經是一片廢墟。它已經身處一片大沼澤之中,又溼又熱,荒草叢生,只有一條進城的路可以勉強通過。此時的精絕城已經完全廢棄,居住在城中的鬼洞族人,也完全消失了。

此後,再也沒有精絕古城的消息了。

直到20世紀初,一位英籍匈牙利人來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坦因,他從王道士手中騙走了大量的敦煌文物,讓人憤恨。

斯坦因考察新疆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精絕城的遺址,於是他興奮地大肆搜刮,大量的珍貴文物都被斯坦因打包裝走。

其實鬼洞族的說法並不準確,按照史料記載的話,稱呼為精絕人或者是尼雅人。

(精絕古城出土的珍貴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但是精絕人為什麼消失,確實是一個謎團。按照現在考古發現,專家認為精絕人消失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外族入侵。

精絕古城抵擋不了強大的敵人,遭到了致命一擊,從此就亡族滅城了。


七追風


因為《鬼吹燈》的關係,精絕古城和鬼洞族被人們所熟知,不過歷史上雖然存在過精絕古城,但關於鬼洞族卻沒有任何記載,從目前能夠查閱到的資料來看,這個族群很有可能是作者虛構的,歷史上並不存在。

關於精絕古城,《漢書·西域傳》中有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驛長各一個。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廬國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彌四百六十里。”而且二戰前夕,有位英國探險家曾帶探險隊進入塔克拉瑪干探險,可是最終只有他一個人活著出來,且神志已經完全喪失,不過他相機裡面的照片和日記本,卻均證實了精絕古城的存在。

精絕國作為西漢時期中國西部的一個城邦國家,雖然商賈雲集、繁華富庶,但卻並不強大。到了東漢後期,精絕國便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即樓蘭國)兼併了。後來,受魏晉王朝的節制,不過精絕國雖然滅亡了,但精絕城卻仍然存在。

到唐朝時期,精絕城依然存在,被稱為尼壤城。在玄奘法師口述的《大唐西域記》中,有著“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週三四里,在大澤中。澤地熱溼,難以履涉,蘆草荒基,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過,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的記載。

不過,殘缺的史料記載也到此為止了,精絕城到底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被毀的,已經無人知曉,如今只剩下了一堆斷壁殘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