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春季謹防食物中毒!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災區”!

春季謹防食物中毒!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災區”!

春季謹防食物中毒!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災區”!
春季謹防食物中毒!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災區”!

春暖花開,萬物生髮,

是細菌滋生的活躍期,

也是經過冬季儲藏的蔬菜

易產生有毒物質的季節,

稍不注意就會發生細菌性中毒或感染疾病。

春季谨防食物中毒!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

食物的腐敗變質、發芽生根、毒害汙染等

都會引起食物中毒,

那麼食物中毒的定義是什麼呢?

春季我們又該如何預防食物中毒呢?

春季那些食物是食物中毒的“重災區”呢?

史上最全的有毒食物清單。

什麼是食物中毒?

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後出現的非傳染性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1

把好食品來源關

到正規菜市場、超市購買食材,不買路邊流動商販的食材,凡發現有腐爛、發黴、變質等可疑食品,均不要購買。

2

做好食品貯存

食物要分別存放,禽肉、水產品和蔬菜存放、清洗、切配必須分開,防止交叉汙染。加工好的熟食應貯藏在60攝氏度以上或10攝氏度以下的條件下。

3

食品要徹底加熱煮熟

熟食在食用前必須重新加熱處理,加熱溫度至少要達到70攝氏度以上;隔夜食品及豆類食品要加熱煮熟,方可食用;在滷菜出鍋後,必須儘快冷卻,以免其中殘留的細菌大量繁殖。

春季谨防食物中毒!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

4

不要食用有毒有害食品

如毒蘑菇、發芽馬鈴薯、鮮黃花菜及來路不明的食品和調料;加工扁豆、四季豆、生豆漿時,一定要燒熟、煮透,防止中毒。

5

講究個人衛生及餐具衛生

一定要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使用餐具前要做好清潔工作,並且定期消毒。不要用含鉛、鋅、鋁等製品盛裝、烹飪食物,以免導致人體慢性中毒。

春季食物中毒的“重災區”

野菜

春暖花開,綠草茵茵,不少農貿市場攤位上的野菜成了市民競相購買的“新寵”。杭州市市場監管局特別提醒:一、不要過量食用野菜,如苦菜性味苦涼,有解毒、敗火之功效,但過量食用則可傷人脾胃;青菜含有生物鹼,為涼血止血藥物,常食則可致人脾胃虛寒、血淤;二、在食用野菜時要徹底清洗,並用開水煮一下;三、不認識的野菜不要吃,防止食物中毒;四、過敏體質的人不宜食用野菜。

春季谨防食物中毒!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

野生蘑菇

蘑菇的生長種類多達萬種以上,部分有毒的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在外形和普通特徵沒有明顯區別,也有可能存在有毒蘑菇與無毒蘑菇混雜生長的情況。

春季谨防食物中毒!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

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不同種類蘑菇導致的症狀不相同,可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臟器損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種類型。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食用野生蘑菇後如出現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等症狀,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處理,並儘快撥打120送醫院救治,同時保留野生菌樣品供醫務人員救治參考。

四季豆

四季豆又稱豆角、梅豆、扁豆等。近年來,由於食用沒有燒熟煮透的四季豆,而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經常發生。在此提醒消費者,購買四季豆時注意選擇鮮嫩的,加工時注意先去除含毒素較多的兩頭、豆莢和老四季豆;烹調時避免採用涼拌、爆炒等加熱時間短的方式,要把全部四季豆煮熟燜透,使豆棍由硬變軟,外觀失去原有的鮮綠色(變為暗綠),毒素被徹底破壞,吃起來沒有豆腥味才是安全的。

春季谨防食物中毒!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

馬鈴薯

馬鈴薯俗稱土豆或洋山芋,人們常用的一種食物,由於保存不當,多在春季變綠、發芽,其幼芽及芽眼部含有大量的龍葵鹼(龍葵素),人食入可引起中毒。

春季谨防食物中毒!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

怎樣才能預防發芽馬鈴薯中毒呢?首先,要注意儲存方法,馬鈴薯必須存放在低溫、無直射陽光照射的地方,防止其發芽;其次,不要吃發芽過多或黑綠色皮的馬鈴薯;對於發芽較少的馬鈴薯,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並將芽眼周圍的皮削掉一部分,且這種馬鈴薯不宜炒絲或炒片吃,而應該紅燒、燉或者煮著吃;第三因龍葵鹼遇醋易分解,故烹調時可加些食醋,以加速龍葵鹼的破壞。

黃花菜

黃花菜又稱金針菜,是人們喜愛的菜餚之一,但是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鹼,如果人體攝入秋水仙鹼後,會在人體組織內被氧化,生成二秋水仙鹼。而二秋水仙鹼是一種劇毒物質,可毒害人體胃腸系統、泌尿系統,嚴重威脅健康。

春季谨防食物中毒!这些是食物中毒的“重灾区”!

小夥伴們記住了嗎?春季一定要謹防食物中毒!

文章熱推

厲害了!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微生物測定室被評為韶關市“巾幗文明崗”

查處無照經營,市場監管在行動……

315 | 放心消費在韶城,信用讓消費更放心

全省“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長效機制調研及部分地市工作座談會在韶召開

市場監管就伴隨你身邊

新時代 新徵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