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對蝦偷死常常發生,該怎麼預防?

家有狗崽


大家好,我是農村養殖達人龍飛,下面由我和大家討論一下對蝦養殖過程的各個環節,每個環節都關乎著能否高產養殖,儘量減少偷死現象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各個環節都要做好把關工作。

雖然說現在對蝦的經濟效益非常不錯,但是想要養到更高的產量,這還是有難度的,畢竟讓對蝦“不偷死”,也是有難度的。現在我們就來說說,如何能讓對蝦“儘量不偷死”?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奧,缺一不可。

一、優質品種

對蝦苗的苗種,不一定選擇那些長得快的,因為長得快的,蛻殼多,抵抗能力差,而且容易感染有害菌,對營養、溶氧要求也很高,因此在選苗種的時候,選擇優質、適合當地環境的苗種。

二、壯苗、保苗

選擇優質苗種,合理密度放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蝦苗的存活率,對水體也好管控。

1、在進行投苗前兩個小時,使用拜激靈6畝/包+速補100畝/4包,沿著池塘邊施撒後在投苗。

2、在投苗後,每隔五天使用一次微量元素速補100潑水,直到蝦體達到100條/斤左右;在突然變化的天氣,可以速補100加拜激靈一起用,可以有效的緩解應激。

3、在投苗後,“清罾”前7天,關注“轉肝期”,採用拜水安+德維樂+彼奧酸拌料投餵,調肝護腸,加強蝦體質。

針對水質、底質:

1、在清塘之後要進行消毒,投放生物淨水劑8畝/+拜生源4畝/包+紅糖5斤/畝,水色為“黃綠”色為好。

2、關注池塘的PH值,在早上時,PH值在7.7-8.0最為適宜,而上午>8.2,下午大於8.5,在此期間,要注意藻種、藻濃度及水色。pH高的調控方案:生物淨水劑+紅糖,在傍晚太陽落山後投放。

3、進行投苗之後,每隔7-10天則要用一次拜生源,有利於改底護底調水。

4、在“清罾”時,使用欣碘5畝/瓶消毒,每隔12-24小時後,補充生物淨水劑8畝/包,同時使用一次生物氧化劑5畝/包,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蝦游泳足發黃及黃鰓。

三、營養

1、蝦體營養:保證蝦正常生長的營養素。

2、水體營養:蝦、藻類、微生物(菌)生長繁殖的營養素;微量元素速補100(蝦、藻類、微生物共用);碳源紅糖 有機碳(碳水化合物)微生物利用產生無機碳(二氧化碳、碳酸氫根、碳酸根),藻類才能利用。

3、塘底營養:分解、消耗、利用 (拜生源或生物氧化劑)。

四、溶氧

這是蝦類養殖成功的關鍵步驟,因此需要養殖人員多注意水體溶氧,要知道蝦對溶氧的攜帶能力也是水質、底質好壞的直接表現。

1、水體溶氧

溶氧飽和度:氣壓、水溫。

直接增氧:增氧機、增氧劑。

間接增氧:想方設法減少耗氧物質;藻種、藻濃度。

肥水:優質小型藻類,合適的藻濃度。

改底:有效改底;關注水體氧化還原電位。

2、蝦體溶氧

蝦體的生理攜氧能力,受毒素影響。

解毒:有針對性解毒,先本後標,標本兼顧。

治標: 蝦(改善攜氧能力,拜激靈5畝/包)

治本: 水、底質(去除有毒物質,唐靚3畝/瓶,24小時後生物氧化劑5畝/包,唐靚用後隔5小時才能用拜激靈)

常用解毒方法:直接氧化、 絡合 、藻類吸收利用。

五、改底

只要底好,蝦類養殖才能養出大蝦,提高產量,而且養殖人員也要時常進行改底,因此需要掌握改底的相關知識點。

1、改底的幾種方式:化學氧化(快,但不均勻,維持時間短);生物分解利用(均勻,維持時間較長)。

2、生物改底的好處:有利於分解、消耗、利用塘底營養,給水體提供營養,有利於減少有害菌滋生的條件;有利於減少有毒物質產生的條件;有利於減少塘底耗氧物質,提高底層溶氧。

3、有效改底的成熟方案:在投苗後的7-10,使用一次拜生源4畝/包,在造蝦時使用生物氧化劑三四次,從蝦“清罾”時開始用;如果出現緊急情況,則先使用唐靚3畝/瓶,根據具體情況重複進行操作,等情況穩定24小時後,使用生物氧化劑5畝/包。

六、有害菌控制

有害菌控制說通俗點就是消毒,通過消毒控制有害菌濃度,雖然並不能通過消毒消滅所有的有害菌,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害菌很快又會重新繁殖起來,因此對於消毒,也要掌握好時機,選擇最佳時間進行消毒操作。

1、有害菌滋生的條件:天氣的反覆、風向;水環境 (突變,溶氧水平低);底環境 (底差,底氧低)。

2、消毒劑控菌的時機:在陰雨天轉晴升溫的時候;在突然倒藻後;底髒底氧差時。

3、消毒:消毒時使用(欣碘3~5畝/瓶),後要及時補充有益菌(生物淨水劑6~8畝/包)佔位,抑制有害菌。

七、藻相、困相管控

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做的藻相、菌相平衡,因此要根據池塘的條件做好規劃,才能提高對蝦養殖的成功率。

1、偏酸性底質:重點放在培藻、穩藻,以偏藻相的方向養殖,但是也要注意藻種、菌的輔助,及時補充藻類所需要的營養素。

2、中性偏鹼性底質:重點在於控藻,以偏菌相的方向養殖,但也要注意水體溶氧,及時補充足夠的碳源、微量元素。

3、在養殖對蝦的過程中,要控制好PH,特別是在對蝦苗期的時候。

以上就是關於做到讓對蝦“儘量不偷死”的操作方法,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養殖有風險,不可能萬無一失,一個也“不偷死”,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儘量減少,您說對嗎?歡迎留言探討,謝謝!


遠方58


對蝦偷死常常發生,該怎麼預防?

對蝦養殖中我們最怕的一種情況就是放下塘裡的苗出現偷死的情況,所謂的偷死是指蝦苗在養殖過程中在養殖人員不易覺察的情況下慢慢死去一些。這樣不僅降解了苗的成活率,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到蝦的產量及養殖戶的利益。那麼在養殖對蝦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來預防對蝦苗偷死的情況發生呢?


對於這一問題,踏火個人的看法是可以先找出死苗的原因,之後再根據死因來處理就可以了,正常情況下,對蝦出現偷死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水質不好:這種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原因,當水質不良水中的有害物質過高時,這種情況下很易引起蝦苗出現不適,如沒有及時來處理則很易引起一些體質弱的苗出現死亡。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及時用藥一改底、調水才行。
  2. 水中溶氧不夠:當水中的溶氧不夠時,蝦也易出現不適,通常這種情況常與水質不良同時出現,因為水中的氧氣不夠時最易引起塘裡的有害物升高,另外還一種就是讓蝦苗出現輕微的浮頭,如果長時間出現這種情況則同樣會引起蝦苗出現問題甚至是偷死掉。因此在養殖對蝦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平時合理地使用增氧機這樣才利於蝦的健康。

  3. 投餵不當:我們都知道在養殖對蝦的過程中過量投餵對蝦的健康影響很大,但是若投餵量長期不夠或是喂的飼料質量差等情況下,塘裡的蝦很可能因營養不良而引起健康問題。如果當外界環境發生異常變動時則這些體質差的苗會率先表現出來,這也是引起苗偷死的一個因素。因此在養殖對蝦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飼料的品質同時合理來喂,各個生長階段的苗要喂對應的飼料,同時為了提高蝦的抵抗力我們可以在飼料中加入一些益生菌或膽汁酸之類的藥物。
  4. 苗本身的問題:也就是說苗在買回來之前就有問題,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到家之後因環境的改變,及運輸途中的一些刺激很易引起苗不適,甚至之後慢慢死掉一些都有可能。所以我們當苗回來之後沒下塘之前一般都要先在塘裡用一些抗應激的藥物之後才放苗。
  5. 天氣異常:長期的陰雨天或悶熱的天氣裡,也易出現死苗,因為這種情況下水中的溶氧很低,如果水質不好或是投餵過量時一些體質差的苗會缺氧而死。因此在這種天氣時要有時將增氧機開起來,甚至是提前將投餵量降下來或者停喂,來事先做好預防工作。


以上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僅供參考用,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踏火逍遙說魚


對蝦早期偷死的發病症狀

❶ 肌肉白組織不透明,肌肉白濁、肝胰腺萎縮、輪廓不清,取出研磨呈靡狀,無血色

❷ 對蝦患病後,會趴於池邊,空腸空胃活力減弱,停止吃料,甲殼有黑色斑點,蝦從發病到爆發最快只要5-7天就需要進行排塘了。養殖過程中發現隨著時間的增加,蝦池裡的蝦吃料逐漸減少,從剛開始只在料臺上發現個別死蝦逐漸到後面死蝦大量增加

對蝦早期發生偷死病的

❶ 病因是一種細菌,由口入,定植在對蝦消化道里面而產生毒素,從而對蝦的肝胰腺功能和結構造成損傷,病原是一種被細菌體病毒感染後的副溶血性弧菌,可以釋放強力的毒素

❷ 副溶血弧菌是在TCBS培育基礎上直徑2釐米左右的綠色菌株,它嗜鹽喂酸,在3%-6%的鹽水中8-9分鐘建甌繁殖一代,在低於0.5%或高於8%的鹽度下都是隻存活不繁殖,在PH小於4的環境下,1-3分鐘即死亡

預防對蝦早期偷死的辦法

❶ 定期水體的PH、氨氮、亞硝酸鹽等值,防止因水體各項指標超標而引起水質的變化;

❷ 定期解毒、保肝、有規律的增料和減料;可使用丁酸乳桿菌長期拌料提高對蝦免疫能力。

❸ 定期改底、活菌調水;保持水體中生態系統平衡。

❹ 天氣突變時期,要注意夜晚開足增氧機,晚上潑灑顆粒氧;以保證對蝦在池底有足夠的溶氧供對蝦生存。

❺ 每週可定期減料1-2餐,來減少飼料對蝦肝胰臟的負荷。


大自然農場Nature


你好

南美白對蝦(以下簡稱白蝦)成為我國對蝦養殖的主力品種已有幾年了,起初白蝦是以生長速度快,產量高,抗病力強而贏得廣大養殖戶朋友的青睞;可近兩三年來,白蝦的病害嚴重,生長速度緩慢,產量也降低很多;這種情況的發生極大的影響了白蝦的養殖效益,給白蝦的養殖帶來了巨大打擊。

下面就白蝦病害中比較特殊的,危害性很大的一種病害--偷死症,與大家共同探討: 偷死症,也有許多養殖戶稱為冒底。顧名思義,偷死症是指在白蝦養殖中後期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現象:白蝦攝食不隨養殖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還有相當部分反而隨養殖時間的延長而減少,平時在外部觀察白蝦的生活都比較正常,檢查餌料臺和底部時會發現死蝦,時間一長,死蝦大量增加,無明顯發病症狀,且死亡前沒有明顯的發病前兆。養殖戶都束手無策,無法控制,只要是規格較大,市場價格較好就考慮儘早出售。 偷死症的發病特點是:起初在料臺中有個別白蝦死掉,沒有症狀,隨著養殖時間的拖長死蝦數量不斷增多;死蝦的個體都較大;病程很長,偷死症同其它傳染性病害(如紅體、白斑)不同的是,發病的病程很長,沒有毀滅性打擊。偷死症的危害很大:

一、由於死蝦的數量的不斷增加,極大的降低了白蝦的產量;

二、相對於池中白蝦來講死蝦的個體較大,因此造成了整池白蝦到後期生長不明顯(平均條數沒有減少),

三、未及時排出的死蝦被健康白蝦吃掉,健康蝦也發病死亡,養殖效益大大降低。 偷死症一旦發生,許多養殖戶都會加強喂藥,不管是內服還是外用都不見明顯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根據平時積累的經驗加上與養殖戶和同事們的交流,我認為此病症可以稱為“缺氧中毒綜合症”:在高密度養殖過程中,飼料殘餌和白蝦的排洩物無法從中間排汙口排乾淨,積累在池中,這些殘餌糞便在分解是消耗大量溶氧,久而久之,蝦池底部處於缺氧或溶氧低的狀態,底部的水土界面氧化還原電位低,處於還原態,殘餌糞便在缺氧的狀態下分解生成像氨氮,硫化氫等有毒物質,難以分解和溢出,慢慢積累在池底,加上蝦塘中的大蝦長期生活在池底--缺氧的環境中,受到有害物質的慢性作用,慢性中毒,不斷死去。 鑑於沒有特效的藥方,因此預防工作顯得尤其重要。

我認為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放苗:尋找信用較好,規模較大,技術較好的育苗場,挑選優質蝦苗,降低放苗密度(3~6萬/畝),減輕後期養殖壓力;

2、加強管理:加強投餌管理,適量的投餌既可以保證白蝦有充足的營養又不會嚴重汙染水質和底質;加強水質管理,培養優質藻類(單胞綠藻、浮游硅藻等),保持優良藻相,使水體的整體含氧量提高,從而促使殘餌糞便的無害分解,避免了有毒物質的產生;改造排汙設備,增強排汙效果,從而減少殘餌糞便分解時耗氧和產生有毒物質;

3、推薦一種養殖模式:採取移苗的養殖模式,即先在一部分蝦池中投放正常密度兩倍的蝦苗,養殖到60天左右(主要根據蝦的大小)按正常密度分池養殖直至養成,這種養殖模式可有效地避免池底缺氧狀況。

四、定期改底,在養殖後期根據底質汙染情況定期施放無害氧化劑和底質改良劑等改善底質,給白蝦創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微笑的劉雙ls


養殖水體中的弧菌繁殖過多而引起的死亡,其具體是死亡表現是空腸空胃,蝦體變紅,斷須等症狀。



湖南胖胖


經常消毒殺菌 減少應激反應


陽光新博


對蝦偷死是由於養殖的底質變化對蝦長期生活在應激較大的環境中,導致對蝦免疫力下降產生疾病死亡。可以添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優蘭寶,優蘭寶可以提高對蝦的免疫力緩解應激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