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重度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一個人該怎麼生活?

愛拼才會贏257038372


我的家鄉在農村,我對農村的事兒應該知道不是太少。在農村確實有不少的殘疾人生活還是挺困難的,尤其是有的家庭中有殘疾人員,就成了一個很大的負擔,雖然國家能給點救助,但也是杯水車薪,照顧一個殘疾人,需要一個正常人陪護,不能外出打工,所以家裡有個殘疾人,那日子就不好過了,一些上了年紀的殘疾孤寡老人有的可以住福利院,如果自費往往住不起。養兒防老本來就不靠譜,尤其是兒子們是自顧不暇的 ,老人就受罪了,這是個現實問題。


行者馬1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低保家庭內的重度殘疾人按照當地低保標準35%發放生活補貼;低保家庭內的非重度殘疾人按照當地低保標準25%發放生活補貼,同時取消原低保內重度殘疾人重殘補貼金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對殘疾人的增發部分補貼。低保家庭外的無固定收入智力、肢體、精神、盲視力重度殘疾人按照當地低保標準100%發放生活補貼。家庭人均收入在當地低保標準2倍以內一戶多殘、依老養殘特殊困難殘疾人按照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60%發放生活補貼,同時取消原低保外特殊困難殘疾人生活救助金。

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城鎮、農村分別按不低於120元/月·人、80元/月·人的標準發放。





標峰理評論


首先重度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一個人是怎麼生活的呢?這裡肯定是有人幫助的,不然也沒法生活了!農村我覺得還好一些,平時可以叫左鄰右舍的幫助一下,自己能做的事如果法定贍養撫養人沒有經濟能力,而家庭經濟狀況又非常差,可以申請低保情自己做。農村一般好多都是有血緣關係的。不斷的鼓勵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要身殘志堅,勇敢的面對生活。



回憶經典的美麗好時光


第一,居家託養。對於有家人或監護人的,個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即低保),併為其申請相關的幫扶政策(如配扶助器材、對其住處進行無障礙化改造等),日常生活主要由其家人或監護人照顧管理。

第二,集中管理。對於確無家人或監護人的,納入特困供養對象,併入住當地的敬老院或養老院,落實院民之間的幫扶照顧或由民政機構聘請專人給予照顧。

這是在農村的鄉鎮從事民政工作的筆者,給合最新的民政政策和工作實際,給出的答案。

一、對大多數有家人或監護人的重度殘疾人而言,居家管理是最通行的做法。

這是因為:(1)既然是家人或監護人,即主要是父母或子女或兄弟姐妹,當父母或子女且屬於正常人時,對殘疾人的監護責任就不可能全部推給社會,全部推給國*家,就應該盡到撫養或贈送義務;至於兄弟姐妹,特別是居住一起的,也應該盡到看管照顧的義務,各自分戶成家了的,願意作其監護人的同時就要做好看管照顧等工作。(2)民政的資源畢竟有限,不可能對每一個重度殘疾人都包管到底,所以就設定有限制條件,符合相關條件的才能由政府買單,不符合條件的還得由其家人或監護人進行居家管理。

當然,對於居家管理的重度殘疾人,符合單獨申報低保條件的,可以納入低保,以減輕其家人或監護人的經濟負責。同時,配扶助器材、對其住處進行無障礙化改造等殘疾人幫扶政策也會窺陸續得以落實,以幫助居家管理的殘疾人生活更好。

二、能納入特困供養對象的,其日常管理有相對固定的人員負責。

因無家人或監護人,這一部分人一般都會入住當地的敬老院或養老院,日常最常見的有兩種方式,一是院民間的自助組織,即大互幫互助。二是由民政機構明確專人進行看管照顧。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重度殘疾的人,首先可以在農村申請低保戶,這個是最低標準,可以去申請

其實就是還可以聘用一個護理工吧

我們這裡有一個低保戶,也是因為常年生病,長期都是住在醫院裡面,在醫院都住了有一年半的時間,在醫院都是請的護理工

護理工的話,而且都是全護理的,我們這裡的這個低保戶,他就要死什麼就不能動,就只是躺在床上

聽人家說他這個看病是不需要錢的,請的護理工也是國家出的錢,好像說是總共一下,有個50萬的醫療費,50萬的醫療費用完國家就不給出錢了,我們這裡的低保戶,他就在醫院裡面待了一年多的時間,相信,如果是重度殘疾的人,我說的這些都可以去實現了,只不過肯定是需要一個人去給他跑路的,把這些手續什麼辦理齊全

讓他的親戚去幫他跑一下路,現在國家的政策非常的好




渝小頭


農村重度殘疾人生活一般比較艱難,我認為應多種方面加以關懷。

第一申請農村低保待遇。得到社會的幫助,會對生活減少一定壓力。

第二,殘障自立。依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維持自己生活的所需。

第三,得到村民,親屬照顧。這部分殘疾人生活存在很大不穩定,健康狀況堪憂,成為別人的負擔,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他的生活狀況。

第四,社會的關注。通過媒體,社會民間組織喚起社會大眾的友愛,去除一些對殘疾人的錯誤觀念和態度,通過加入志願者為殘疾人服務,扶殘助殘等活動,最大化發揮社會力量。

第五,殘疾人收養機構的發揮。在各級政府的支持指導下,在殘聯組織的關懷下,開設針對殘疾人的慈善機構,醫療機構和收養機構,對殘疾人進行實質性的幫助。

如您欣賞以上觀點,請在下方留言點贊,並評論加以相互關注,謝謝!


小生意人老張


重度殘疾的人,生活不能自理,這樣必須要有人專業伺候。這樣要看這個殘疾人的年齡段,如果是年齡很大的老人,他一定有後人吧!那麼他的後人一定會孝順她的。如果說這位殘疾人是一位中年人,正是家裡的頂樑柱,他的兒女還小,又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父母年事已高自身難保,他的另一半還要照顧一家老小。如果是這樣,這個人應該去敬老院,在政府的幫助下,這家應該有五保,還會得到周圍人的幫助,可想而知這家應該很困難的。


曹操哥


[心]一、老幼病殘:多點尊重,多點關愛。

尊老愛幼,歷來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

病殘人群,需要我們的一份特別的關愛,尤其是本問題中的人群,我們更需要呼籲全社會的重點保護。

[心]二、重度殘疾:準確瞭解後,以便關懷更為貼切,更加真誠。

在此問題之前,我對何謂“重度殘疾”,還不太瞭解。經查證大致包括以下6類人群。

a.視力一、二級殘疾

b.聽力一級殘疾

c.言語一級殘疾

d.智力一、二級殘疾

e.肢體一級殘疾

f.精神一級殘疾

[心]三、重度殘疾人權的侵犯:

記得以前,在街頭隨處可見這些熟悉的身影,年齡不分大小,有幼兒,青少年,中老年。

她他們本來沒有生活的自理能力,但卻要在風雨無阻中,扛起創收的大旗,為背後利益者創下財富。

長此如此,使得本來脆弱的身體和心靈,進一步遭遇催殘。

建議嚴懲黑心惡毒的人權侵犯者。

[心]四、農村重度殘疾人群的保護建議:

[心]建議有相關法律嚴懲,以此為謀取利益的個人或組織。

[心]建議國家在農村多設立救助站點,讓國家補貼政策真正落地。

[心]建議各大保險制度對此有重點幫扶方案。

[心]建議多鼓勵扶持參與力所能及的農村創業。

重度殘疾人群,尤其在農村,需要我們各級政府,每一個健康人,每一個有良知的公民,真誠給予她們:多份尊重,多些關愛,多重保護。





玫瑰與柳樹


現在的農村,根據我的經驗,農村重度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一般有以下三個方法。

首先,沒有兒女的老人也只是沒有直系親人,但是他們有非直系親人,像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等等。這樣他們老的時候,他們就會靠其中一個來養老,也等同於他們的子女。他們過失以後,他們的房產,儲蓄,土地等等一切都歸幫他養老的人所有。

第二,如果這些老人沒有直系親屬,也沒有非直系親屬,那麼就有當地村民委員會幫助養老。也就是村民委員會指定一個願意去為他服務的人,讓這些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當然了,同直系親屬一樣,他們百年以後,他們的所有財產都歸這個幫你養老送終的人。

最後,有些老人會在年輕的時候多存一些錢,在他們自己沒有生活能力的時候住到養老院。





三農新事


其實,農村很少這樣的例子。農村人一般都是家族方式生活和勞作。

有個別重度殘疾的,一般家庭都會照料。農村人比較樸素,認為照料重度殘疾人,認為是行善積德,會有好報。大多數重度殘疾人,生存時間較短,一般家人都會善待他們。

因為人生,誰都無法預料到自己今後會怎麼樣。我們村子裡也有這樣的例子:一個女的生下倆個孩子,剛生下來,都是健康的。後來,漸漸的變得瘦骨如柴,不會走路,生活不能自理,直到死去,家人還是細心地照顧他們。說明農村裡的人是比較純樸,沒有拋棄他們。

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離不棄,生死與共。當然,也許有些人做得不夠好,畢竟是極少數。這兒不去評論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