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肖戰227事件會對今後的飯圈文化造成影響嗎?

馬松


話題開這麼大,不如先扯遠一點。

薩德事件,飯圈女孩淚別歐巴,為阿中哥哥組團出征,讓正統宣傳部門看到了飯圈的力量,一群自發組織,整齊劃一的力量為國征戰,成員還大多年輕,多麼誘人的宣傳工具?多麼漂亮的宣傳政績?

劉國樑事件,失戀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阿中哥哥被飯圈女孩懟得一片茫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以上兩件事,如果不清楚細節,可以自行百度。

我個人認為,飯圈文化這種讓人花錢還奉上自由,讓人聽話還叫人瘋狂,完全剝奪人自由意志,而不給任何補償的玩意完全不應該存在。

但是,這股力量,確實很吸引人,吸引資本,也吸引政治。

這也是為什麼飯圈文化的基調是引導,而不是禁止了。

說說肖戰吧!

肖戰的飯圈是一步一步鬧出這麼大的事的。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半月談》在私生飯堵機場事件的時候就發出了偶像應該引導粉絲的聲音。

這些年冷眼旁觀,一個突然爆紅的明星的飯圈出這麼個事,都不算事,而且,私生基本上還不能算是飯圈。

這可能令當時很多人覺得他被點名批評得很冤枉。

我當時的第一個反應,要麼是要整束網絡風氣,拿他開刀,要麼是正統宣傳要用他。結果不久就是古田紅色表演,所以,我做了後者的判斷。

這些年,國家節目用的明星頻頻出事,奧運會的那首《北京歡迎你》的主題曲,現在MV都不能播,不然數著人頭聊聊他們為什麼涼,可以聊十五塊錢的。

肖戰這種做過學校社團中層幹部(合唱團男聲部部長),做小透明的時候還記得要畫小紅旗送粉絲,說起話來一套一套,說拔高就拔高,話說得漂亮,還不生硬,開口就討人喜歡的偶像,真的是稀缺資源。而且,出道時間夠短,幾乎沒什麼黑歷史的(大學時期罵人不算,從曝出來的記錄來看,那些髒話和帶侮辱性的話語都是發生在熟人之間。那麼,只要談話對象是接受這種說話方式的,就沒什麼問題。言語純淨之前是言論自由,判斷言論自由界限的標準來自接受人,這點,227事件同理,稍後說。)。

這樣一個根正苗紅,大紅大紫的明星拿來做偶像引導粉絲的試驗田再合適不過了。

可惜,一而再,再而三,這次已經三而四了,肖戰都沒有接住。

他的團隊比較亂,做出來的東西風格透著飯圈風格的各種不專業,應對事件的態度又滿滿坐等退休,撥一撥動一動的職場老油子,公關方案空洞無味,官話連篇,不知所謂。在這麼一個團隊之下,肖戰本人卻幾乎是閉麥狀態。

有人統計過,肖戰從工作室成立以來,除了接受採訪的時候間接回答粉絲問題外,和粉絲完全沒有互動過。

要知道,哪怕是為人比較靦腆的朱一龍,也會有一些和粉絲的互動直播出來。

從工作室成立,肖戰粉絲追罵伍嘉成以來,他的粉圈就以碰瓷聞名,接著CP粉送抱枕事件,毒唯舉報到CP粉失業,他選擇刪圖,這是他唯一一次公開的間接的互動。當然還有一些“我在,晚安”之類的互動,但那個在秘密花園,現在也已經因為微博半年可見而關閉了,秘密花園算關閉了。

而這一點也很有意思,前年《鎮魂》爆紅的時候,白宇時不常就空降粉絲群,幾乎每次空降,都被幸福的粉絲全網炫耀。而肖戰在去年爆紅程度並不壓於白宇,他在秘密花園的回覆,很少大規模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以至於現在扒皮黨都找不到截圖。

這說明至少在當時,肖戰對粉絲是有控制力的,哥哥說的話,小飛俠是聽的,哥哥說秘密花園,就是秘密花園,悄悄話說不外傳就不外傳。

演變到227,恰恰是哥哥沒有說過任何話。

在採訪的時候,沒有對象地說清醒一點,理智一點,不要捧殺是沒有用的。喝酒上頭的人,哪個覺得自己喝醉了?追星上頭的人自然覺得自己最清醒,最理智,最懂哥哥的心。

抱枕刪圖事件,CP粉覺得哥哥委屈,受人逼迫,迫不得已,於是自發地少惹唯粉;唯粉覺得哥哥認為我才是對的,我做得沒錯,於是舉報成性。

所以227,或者說,226舉報砌牆就是偶像錯誤引導粉絲的一個示範。

事情到今天為止,肖戰本人仍然是消失狀態,最壞的情況是就此退圈。

我玩別人飯圈的朋友,現在慌得一批,因為肖戰如果就此垮掉,就給本來已經很無序的飯圈文化的提供了一個非常難看的樣本。以後資本要整誰,弄一批搞事粉,組織一次對其他平臺的攻擊,就能涼一個。

大家都不希望出現下一個肖戰。

而我希望他能響應國家的期待,做整頓粉圈文化的吹哨人。不是簡單的道歉了事,而是用他的方式,整合出一套適用於所有粉圈的綱領。

但是,他不會,他的團隊不會,他需要專業的幫助,但不知道誰會給他。

我希望他消失的這段時間是在尋求這種幫助。如果他要以一個節目的形式,那麼,消失這幾天,是很正常的。《天天雲時間》這樣的節目,芒果老牌團隊,有最好的資源,內容是拿個主題就上了的,從策劃到過審也花了五天呢!


糾結女王亦超


飯圈,已經成功出圈了。

不管是從吳亦凡的一句“又動了誰的奶酪”,還是蔡徐坤的律師函警告,以及在今年發展得十分迅猛的“227事件”之中,都有飯圈的身影。

但是,在路人看來,這些蓬勃發展的飯圈文化,簡直是不可思議:一群狂熱的粉絲,對著自己喜愛的偶像有著毫無原則的吹捧,而一旦出現有人批評或者惡搞他們的偶像,他們就會對此口誅筆伐,甚至對公眾資源造成一定影響。

前有蔡徐坤和周杰倫的流量之爭,先有肖戰的227事件。在這些事件當中,可以看到飯圈有著團結統一併且高效的行動力。

但是,在這種帶有強烈對抗情緒的事件當中,也有人單純地將飯圈文化歸結為“腦殘”等等,這種言論固然令人感到暢快,但卻並不能解決矛盾衝突。

要想解決這種對抗矛盾,讓飯圈回到“圈地自萌”的情況,首先就要了解推動他們守護偶像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在這背後所衍生出來的,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究竟是不是真的?

飯圈文化與追星文化的不同

需要明確的是,如今娛樂圈的偶像明星,已經與前幾年(或者是十年前)的經紀公司選人,通過音樂、影視等渠道,將明星推到公眾面前,公眾通過作品來認識到明星,然後因為欣賞其才華,從而喜歡上明星不同。

這種模式的優勢是,經紀公司對藝人有著充分時間的打磨,不管是從作品、才華、行為、人品等等方面,都能夠臻至完美,屬於質量過硬。

並且推出來的明星,不管是國民知名度比較高,並且藝齡時間也足夠長。典型的就有上個世紀香港的四大天王。

這時候的偶像明星與粉絲,是平等的關係。

但是現在的偶像明星,或者說流量明星,可以不依靠任何作品,只要有著強有力的粉絲組織和話題就能成功出道。

換句話說,現在大多數偶像明星的誕生,直接與粉絲有關,只有當一個偶像有了粉絲,再加上經紀公司的運營,才能成為一個偶像明星。

現在的偶像明星與粉絲的關係,大概是粉絲掌控了明星的命運,既可以讓對方瞬間爆紅,也可以將對方打落凡塵。

並且由於網絡技術的發展,粉絲和明星的關係也是越來越“親近”了。

明星可以通過網絡來告知粉絲自己的形成,分享自己的日常;

粉絲也可以通過網絡來獲取偶像的點滴,從而達成一種情感上認同,並且對於偶像的代言商品產生消費行為。

在雙方的互動之下,粉絲更容易瞭解自己對偶像的影響力,也更容易產生粉絲與偶像之間有著情感上聯繫的錯覺。

所以,現在的飯圈文化與多年前的偶像崇拜,儘管在行為屬性是一致的,但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現在粉絲心目中的偶像明星,不僅僅是粉絲的理想自我的映像投射,更是在潛意識上自己手中掌控著“理想自我”命運的力量。

複雜的飯圈文化

同樣,如今的飯圈文化,與之前的“圈地自萌”的飯圈,也有著本質的不同。

如今的飯圈,或者某一個明星的粉絲群體,組成其實都相當複雜,既有單純欣賞偶像才華的人,也有顏值粉,也有沉醉於遐想自己與偶像假象關係的人(女友粉、姐姐粉、媽媽粉),還有粉轉黑的黑粉等等。

在聯繫越來越便捷的今天,每個人反而產生更大的孤獨感,但是通過便捷的網絡,因為對同一個偶像的喜愛而自發走到集體中,以此獲得情感上的慰藉,這就是飯圈形成的方式。

所以,為偶像花錢,花費時間,他們都不在乎,因為對於他們而言,在這樣參與之下,所產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參與感,都是人生當中不可或缺的。

在這樣的集中情況下所形成的粉絲群體,自然就具有高效的執行力了。

在這樣的看似鬆散但又十分有秩序的粉絲群體當中,基本上都是有著工作室和KOL的身影,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的說法,原因稍後再說,這裡先講完。

基本上從打榜都周邊,都會有KOL出來,然後粉絲就開始為偶像打榜到消費,這樣,既可以推動粉絲的參與積極性,實現自我認同和集體榮譽感。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粉絲需要不斷地付出,不管是時間還是金錢,在“沉默成本”的情況下,自然對於偶像有中護犢心裡。

對於飯圈粉絲而言,當偶像親口說出“我愛你們,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因為你們的支持”的時候,粉絲才能更加真切並且心安理得地認為,那個被感謝的人就是自己。

是上帝?是韭菜?

在上文說過,偶像明星的形成離不開粉絲的支持,和工作室的扶持。

表面上看來,是粉絲的支持,讓偶像有了流量,成為了明星,然後再加上經紀公司的打造,為偶像帶來直接的商業價值。

但事實上這是資本的遊戲。

對於粉絲而言,這是一個幸福的時代,因為對偶像的成就有著直接的支配權。但也是一個被愚弄的時代,因為這種支配權,只不過是資本運作之下的產物。

最直接的就是選秀節目,在偶像工業之下,不斷對粉絲灌輸流量的多少,直接關聯到偶像事業事業的發展前途,並將之稱之為命運的抉擇。

你有多喜歡ta,就要支持ta,你有多支持ta,ta才可能獲得成功。反過來說,偶像的成功來源於粉絲的支持,但是一個偶像的失敗,這是歸功於粉絲的無作為,不支持、窮、沒有其他粉絲努力和給力!

但是,每一個經紀公司籤的,可並不是只有一個偶像,而是五十一百地籤,然後廣撒網,一個成了就夠吃幾年了。

所以,對於資本而言,所謂飯圈,不過是菜園,割了一批韭菜,還會有另一批白菜成長。

說到這裡,自然會說到為什麼說“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的原因了。

在資本的運作下,偶像的KPI與帶貨能力掛鉤,自然需要粉絲的配合。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室往往會選擇潛入粉絲內部,或者是與粉絲之中的KOL達成合作,讓KOL在偶像有所活動的時候,讓KOL幫忙推波助瀾。

結尾

飯圈,或者說粉絲經濟,一方面成為品牌的撈金通道,往往通過偶像明星的代言,就能獲得不錯的利潤。

但另一方面,又會成為品牌的砍向自我的大刀,在227時間當中,眾多肖戰代言的品牌,都出現了抵制購買的行為。

這是當下飯圈文化出現的奇特景觀,飯圈和路人都被捲進了資本的操作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誰是贏家,只有資本獲利。

因為,他們可以隨時生產一個又一個的偶像,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收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