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對意識有哪些認識?

雙龍樹洞


你好!我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問題是:你對意識有哪些認識?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起來我們學習哲學裡面講到的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是唯物主義。意識決定物質是唯心主義。那什麼是意識呢?意識是人們對事物的初期認識,在長期的學習段練學習中所獲得的一種對事物的價值觀與評價。

意識我們可以分為積極與消極

如果意識屬於正確的價值觀,那麼帶給人的也是促進作用。

相反,如果意識是錯誤的那起到的是消極作用。

綜上所述

意識我們可以分為積極與消極

上面是我的看法,雖有不足,還請見諒,如果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一起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小汪醫生


怎樣理解意識?

如果把心理活動比作一臺電視機。\r\r頻道的選擇就是一種注意。\r\r選擇後屏幕顯示的內容就是意識。\r

意識是什麼?

人在感知覺的基礎上,對自己身心狀態和外界環境變化的覺知和認識。簡單說就是意識是對心理內容的一種覺知。

根據覺知的不同程度,人類的意識可以分為不同的水平。分為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水平。

1.無意識水平

無意識水平就是個體對自己的身心狀態或外界環境的變化沒有覺知的狀態。

精神分析所講的無意識,是不同的角度。

2.前意識水平

保持在人腦中的過去經驗或信息,平時雖不被意識,但在需要時可以被提取出來,到達意識的水平。\r

例如,你的身份證號碼,平時不會時刻意識到。\r

3.意識水平

在特定時間由意識覺知到的所有經驗,例如,知覺,思維,情感,表象和願望。此時你處於清醒的狀態。\r \r

按照這裡的清醒意識的不同狀況,也可以再細分為三個水平。\r \r

基本水平: 對內部和外部世界的覺知。 \r

中間水平: 對你所覺知的一個反映。\r

高級水平: 對你自己作為一個有意識的,會思考的個體的覺知。也叫自我意識。\r\r

自我意識不光人類有,動物也有,心理學家做了鼻點實驗(在嬰兒鼻子上點一個紅點,照鏡子看嬰兒是否能夠擦拭鼻子上的紅點。檢查嬰兒自我概念出現的實驗)結果如下:

6個月的時候,兒童會去摸鏡子裡的自己。\r 18個月的時候,多數兒童才會去摸鼻子上的紅點。\r

黑猩猩,海豚,亞洲象等少數幾種哺乳動物也通過了此實驗。\r

特殊的意識狀態:

睡眠、夢、催眠\r\r\r

冥想:一種主動的改變意識。

幻覺:一種病理性意識扭曲。

宗教體驗:一種獨特的意識現象。 \r \r \r \r



辰子中醫


指社會意識諸形式中構成思想上層建築的部分。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哲學等直接、自覺地反映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具有歷史繼承性,在階級社會里具有階級性。

廣義意識概念認定,意識是賦與現實的心理現象的總體,是作為直接經驗的個人的主觀現象,表現為知、情、意三者的統一。

知:指人類對世界的知識性與理性的追求,它與認識的內涵是統一的。

情:指情感,是指人類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評價。

意:指意志,是指人類追求某種目的和理想時表現出來的自我剋制、毅力、信心和頑強不屈等精神狀態。

我們每個人的意識世界都是專有的,獨一無二的,對我們來說格外真實。

同一性

各種覺知形式都被整合成為一個同一的、整體的、獨特的、連貫的意識經驗。

流動性

意識的內容是不斷變化的,從來都不會靜止不動。美國的心理學家曾提出意識流這一專業名詞,來表示意識的這一特性。

能動性

意識的能動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與環境的互動;把經驗與現實連接起來,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基礎;制定目標,引導行為。

體人的意識,是個體人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人軀體的物理感知,基本分為“所感知的特徵總和”即本體感知和外部感知,相關的感知特徵“處理活動”則是“思維”。

由於人的進化和遺傳特性,感知行為根據結果可以分為原意識和顯層意識(即顯意識)。


翁子涵


您好!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意識是指個體以感覺,知覺,記憶和思維等心理活動過程為基礎的系統整體對自己身心狀態與外界環境變化的覺知與認識。

主要分為:

1.焦點意識,即全神貫注於某一事物。

2.下意識

3.無意識

4.潛意識

5.前意識

同時,意識也分別具有四種功能,分別是:

1.覺知功能

2.計劃功能

3.選擇功能

4.監控功能


鏡海停舟


意識無形無色,是心非物,故意識心有時又稱覺知心,意識主要功能即是覺知,凡是對內、外塵境從開始的了知、了別及其後之分析、思維、計劃、整理、記憶... 都叫意識,都是意識心的功能,故意識涵蓋甚廣,意識的出現必須要有功能健全的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去接觸相對應的色、聲、香、味、觸等五塵,以及意根接觸法塵(五塵與法塵合稱為六塵),也就是說,需藉根塵相觸的緣才會出生意識。在熟睡或悶絕或正死位或滅盡定的時候,五根功能無法顯現,故意識無法生起,意識是中斷的,因此無覺無知,什麼都不知道。由此可見意識是會中斷的,是虛妄之法。


託塵


意識狀態可分為清醒狀態、意識模糊狀態、昏迷或昏睡狀態等三種:

1、清醒狀態(clear-headed state) 被檢查者對自身及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良好,應包括正確的時間定向、地點定向和人物定向。當問診者問及姓名、年齡、地點、時刻等問題時,被檢查者能做出正確回答。

2、意識模糊(confusion)指病人意識障礙的程度較嗜睡深,對外界刺激不能清晰地認識;空間和時間定向力障礙;理解力、判斷力遲鈍,或發生錯誤;記憶模糊、近記憶力更差;對現實環境的印象模糊不清、常有思維不連貫,思維活動遲鈍等。一般來說,病人有時間和地點定向障礙時,即稱為意識模糊。

3、 昏迷或昏睡狀態(stupor state) 意識清晰度降低較意識模糊狀態為深。呼喊或推動肢體不能引起反應。用手指壓迫病人眶上緣內側時,病人面部肌肉(或針刺病人手足)可引起防禦反射。此時,深反射亢進、震顫及不自主運動,角膜、睫毛等反射減弱,但對光反射仍存在。


一片葉子的故事


意識——簡單明瞭就是:你對事物的感知!也可以說是大腦的邏輯!

1-感官意識:也就是你的身體給大腦傳遞的信號,例如:你被什麼東西刺痛了,神經傳導給大腦,大腦會在他的硬盤裡提取警告信息,告訴你,這個東西不能碰,很疼,以後要長個記性!再比如肚子餓了,提醒你該吃飯了!我認為這是感官意思!

2-主動意識:你給大腦設定的時鐘,大腦定時會提醒你做的事,比如工作計劃!

3—被動意識:比如做夢,大腦的cpu自己在運行,像一個頑皮的孩子把硬盤裡的東西拉出來拼積木,一般情況下是你白天的所見所聞,但有些時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畫面組裝起來!

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嚴哥來說


發生在我們身上林林總總的事情,都有其潛意識因素存在。

潛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似乎發揮的作用很小,然而,事實是,潛意識正是我們理性思維的隱形根源。 

無論大腦做什麼事情,潛意識其實主宰著人的精神活動。

無論人的意識是在無所事事或是積極參與潛在的活動,潛意識都在默默地、持之以恆地努力運作著。



Lray墨塵讀書


我的看法是:意識,是人的大腦中產生的。

以前哲學課上就講到,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運用於物質。

這兩句話不難理解,有了物質才會有意識,放到人的身上來講,有了人體才有思維,如果沒有了人體,我們的意識也就不存在了,就如同死亡了一樣。這也是哲學中典型的唯物主義,說明了先有物質才決定了意識。

看到這裡,有的人會想,為什麼人有意識,有的動物也有意識。那人和動物的意識有區別,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就是,在我們人類的祖先進化的過程中,人腦的發育和進化達到了一定程度,人具有主觀能動性,這也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主要不同。

再者,意識也分為多個層面,比如,潛意識,平行意識,後意識。這些都是人腦對待物質反應出來的思想,有助於人對待事物的發展和進步。





朝花夕拾小文


意識通常所指即一個人的念想理念思想作用,又是意識形態是客觀世界作用於人的反映,還指哲學觀存在決定意識。人類社會人們生活往往靠行動,組成家庭忙於工作奔在社會,而又因為要生存求發展確生利益,大千世界一言難盡的予盾不平衡,又給人以煩惱糾葛形成意識,去想方設法排憂解難以達目的。一個家庭多在養兒育女培養子孫中奔忙,如果兒女搞的好工作家庭生活都興旺,做父母的意識裡心理上就舒服樂,否則反操心憂不痛快,還在潛意識裡常年不快樂。朋友間也是一樣,常見到發生的很多人一世的關係,卻因為誤會中的一兩件事,而反目有存見意識裡就出現了陰影,而影響交往中斷關係;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種心理作用,一個人也應學會適應去化解,也能轉危為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