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點擊關注「獨善者眾也」,與你分享討論“職場那些事兒”,幫你解決職場中的小難題。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精英律師》中,由靳東飾演的羅檳帥氣、自信、有責任感、工作目標高的形象受到很多觀眾的歡迎。

劇中羅檳是權璟律師事務所的王牌律師兼高級合夥人,後成為主任,他有著桀驁不遜的個性。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在上司眼中,他是專業過硬的員工;在同行眼中,他是個性強硬的競爭對手;在朋友眼中,他又是無比自信的全能選手。

這樣的形象是很多職場人羨慕和嚮往的精英典範,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職場精英都有哪些特質,又該如何“煉成”呢?

日本作家戶塚隆將的《麥肯錫精英這樣實踐基本功》為我們提供了可實踐的方法和建議。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戶塚隆將曾在高盛擔任諮詢顧問,後獲哈佛商學院 MBA 學位,入職麥肯錫公司。最終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著有《麥肯錫精英的 48 個工作習慣》。

他將全球三大頂級公司高盛、麥肯錫、哈佛商學院的精英人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工作方法等一些共通的特質歸納為“基本功”,總結出了激勵這些精英們持續進取的三大內心驅動力:自信、責任感與高目標。

並給出瞭如何提升內心驅動力實踐基本功的方法建議,普通職場人也可以運用實踐,最終成長為精英人士。

建立並培養自信

戶塚隆將認為自信源於我們自己,我們可以在日常積累中打造自信。

首先就要客觀評價,並充分肯定自己。

法國著名思想家、作家蒙泰涅曾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己。

我們要客觀評價自身,分析存在的優缺點,也要有看清優點與缺點的相對關係的意識。

既要反省和肯定過去的成績從而獲得自信,也要在看到自己短處時,嘗試思考它背面的積極意義,有沒有值得被肯定的地方,也就是“積極的反省”。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具體做法可以用“個人筆記本法”:

在筆記本上寫下過去的“不太完美的事”,然後,指出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再找出有待改善之處。

這樣我們就會對自己覺得做得不太好的事情,有一個更加客觀的評價和認知,從而避免被過多的消極自我評價削弱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自信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準備工作。

蘋果前CEO史蒂夫·喬布斯在產品發佈會上的演講一直被奉為經典。

他面對觀眾侃侃而談,不經意的從牛仔褲口袋裡掏出新產品,配合大屏幕中的產品畫面進行完美的演示。

喬布斯舉止大方,充滿自信的演講並不是天賦使然,而是為了這短短的5分鐘產品發佈會,

喬布斯在私下都會進行數十次的排練,對每個細節反覆修改,於是才有了臺上我們看到的完美的發揮。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當我們看到很多人自信和充滿才華的一面時,總是很容易把這些歸因於他們天賦異稟,認為他們一定是天生就有這種不用努力就可以輕而易舉展示出來的天賦。

殊不知每一個自信的面孔背後都是他們長期的練習和外人看不到的準備工作。

第三,日常培養積累自信的好習慣。

  • 養成早到的習慣。 不管是約會,還是上班,提前10分鐘到。 一旦遲到,一句“對不起”“很抱歉”便會奪走自信,讓自己變得被動、落後。
  • 利用業餘時間自我投資,實現自信的良性循環。建議:每個週末至少1天或者半天的時間進行自我投資,考證、讀書、學習等等。 知識的點滴積累,帶來自信的點滴積累。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 重視健康管理。緊繃的小腹不但能讓身體找回自信,對心理自信更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 自如切換休假與工作,把握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從整體的時間軸上合理調整分配自己的工作與休息、生活,從而達到保持高效的目的。

擁有責任感,積累領導力

戶塚隆將在哈佛商學院時,發現歐美的哈佛學生與東方的學生不同,都會積極地參與學校各種競選,

做到“通過自己率先的行動,承擔更多的風險和責任,帶領團隊為整體的結果做出貢獻”。

而這也是哈佛商學院的主要使命:培養領導者,讓每個人都能承擔自己的責任,發揮自己的領導力。

“自發思考、自發行動、承擔風險,為促成團隊的成果做出貢獻”這就是領導力。

擁有領導力的前提是先要有責任感。所謂責任感就是主人翁意識,是否願意把每一件事都當做自己的事盡心盡力去做,而不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在上的態度。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很多事做了可能並不會得到什麼,但不做可能就會失去一個機會。但在這種看不見的即時回報面前,大部分人都是會選擇不做或視而不見。

一家建築公司招聘設計師,經過兩輪面試,最後三位求職者脫穎而出。

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對他們說了一句“恭喜你們”,然後將他們帶到了一處工地。

工地上有三堆散落的紅磚,人力資源經理告訴他們,每人負責一堆,將紅磚整齊地碼成一個方垛,然後直接離開了工地。

甲對乙說:“我們不是已經被錄用了嗎?為什麼將我們帶到這裡?”乙對丙說:“我可不是應聘這樣的職位,經理是不是搞錯了?”

丙說:“不要問為什麼了,既然讓我們做,我們就做吧。”然後帶頭幹起來。甲和乙同時看了看丙,只好跟著幹起來。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還沒完成一半,甲和乙明顯放慢了速度,甲說:“經理已經離開了,我們歇會兒吧。”乙跟著停下來,丙卻一直保持著同樣的節奏。

人力資源經理回來的時候,丙只有十幾塊磚就全部碼齊了,而甲和乙只完成了1/3的工作量。

經理對他們說:“下班時間到了,下午接著幹。”甲和乙如釋重負地扔掉了手中的磚,而丙卻堅持將最後的十幾塊磚碼齊。

回到公司,人力資源經理鄭重地對他們說:“這次公司只聘任一位設計師,獲得這一職位的是丙。甲和乙為什麼落聘,你們想想在工地上的表現就知道答案了。”

丙表現出來的正是一種任何時候都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這樣的員工是每個公司都熱切希望得到的。

對於培養責任感和領導力,作者提出了養成“換做是我,會怎麼做?”的習慣。

將身邊的事情和課題視為自己的問題,先問自己“如果換做是我,會怎麼做?”,針對確定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後尋找支撐自己答案的依據,適當調整見解的內容,再一次整理自己的問題、答案、依據,然後明確自己的最終見解。

換做是我,針對XX問題,我會選擇XX的做法。理由主要有3點,一是XX、二是XX、三是XX。

在《終身成長》一書中講到兩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事情就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事情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的。

養成“換做是我,會怎麼做?”的思維習慣,就屬於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不斷豐富自己的思維主張,逐步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和領導力。

高目標能讓人走得更遠

哈佛大學有一個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

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有較模糊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標,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長期的目標。

25年後的跟蹤結果顯示:

3%的人25年來都不曾更改過目標,他們朝著目標不懈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頂尖人士。

10%的人,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短期的目標不斷地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

60%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夠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似乎都沒什麼特別的成就。

27%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25年來生活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常常報怨他人、報怨社會。

尼采曾說過:人需要一個目標,人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

目標對人生有著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就是一個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喬布斯完美演講並不是天賦,精英人士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努力

亞馬遜董事會主席兼CEO傑夫·貝佐斯在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演講中,曾引用哲學家薩特的名言:

選擇決定命運。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回顧過去時,才會發現每次主動選擇的道路即是你走過的人生。

這不是所有結果的簡單合計,而是由你每次主動的抉擇不斷累積而成的總和。

要進行選擇,少不了具備長期的願景,也就是人生目標。

貝佐斯辭職之後創立了亞馬遜,進行過仔細的自問自答,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

最終他選擇跟從自己的內心向著高目標前進,並在之後的各種困難中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才有了今天亞馬遜的巨大成功。

促成良性循環,不斷向精英人士邁進

提升內心驅動力實踐基本功的三個要素自信、責任感與高目標是相互影響的。

自信加深,責任感就會提高,目標也會更高。

責任感強了,就更接近目標的實現,從而更加深自信。

面對高目標,只要不斷積攢小小的成績,自信也會加深。

如此,自信、責任感、高目標三個要素會促成一種良性循環,長期堅持成為習慣,最終會推動實踐者成為自己想要的精英人士。


歡迎關注獨善者眾也,1年創業、2年企業、8年體制內工作經歷,專注分享職場成長策略,解答體制內外工作困惑。歡迎討論,提出您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