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海戰中戰列艦對決時,為什麼都要優先搶佔t字位?

點不點點


有關近代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T”字戰術是蒸汽動力海軍時代應時而生的一種海軍編隊作戰戰術,因日俄戰爭中的日本海大海戰而著名。

技術背景

這種戰術運用的技術背景是19世紀80年代後,海軍主力軍艦(鐵甲艦、戰列艦)等重新重視舷側火力,因為軍艦的主炮都可以轉向同一舷方向射擊,再加上軍艦舷側還有大量的副炮,由此使得軍艦的側翼方向是火力最強的區域,軍艦戰時將舷側對向敵方,是利於最大程度發揚本艦火力的艦位姿態。

戰術背景

因為軍艦的側翼火力最強,當多艘軍艦編隊作戰時,最利於發揮軍艦側翼火力的陣形就是古老的縱隊。

縱隊陣形編組簡單,容易保持,且又易於發揮新技術背景下設計建造的軍艦的兇猛舷側火力,因而從19世紀80年代後重新受到重視,成為了海軍作戰的編隊陣形。

兇猛的舷側火力加上縱隊陣形,共同催生了“T”字戰術。

當敵我雙方的艦船設計構型相似,且都採用縱隊陣形時,倘若一方能夠航行到敵方縱隊的正前方時,敵我的相對關係恰好形成了一個“T”字型。此時,位於T字一橫位置的己方軍艦就可以一艘接一艘集中舷側火力攻擊處於T字一豎位置的敵方縱隊的先頭軍艦,而此時敵方編隊因為處於縱隊姿態,無法發揮舷側火力,只能由先頭艦以艦首方向的火力抗擊,在火炮對射上處於劣勢。

在這種形勢下,顯然佔取T字一橫位置上的艦隊容易快速取得勝利,因而搶T字橫頭一度成為海軍戰術的一種風尚。不過隨著艦炮射程的增大,軍艦機動力的提升,“T”字橫頭戰術的實用意義下降。


海研會


所說的的“T”字陣頭意思是自己的軍艦全部橫過來,以便於將軍艦首尾的主炮火力全部發揮出來,而當自己的軍艦橫過來時敵方的軍艦還在以艦首迎敵,發揮艦首的火炮,這就橫豎成90度,這就是“T”字陣頭。


不過將軍艦橫過來之後開火更有利於火炮穩定。軍艦上的火炮射擊精度受到海水的橫搖和縱搖影響,而橫搖的影響更小,雖然縱向射擊火炮精度有影響,但是軍艦的著彈面積更小,更利於衝鋒。比如說英法特拉法爾加海戰,英國的納爾遜就是沒有搶T字陣頭,直接艦首迎敵衝過去,以撞角衝擊敵艦,然後取得勝利。而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也是T字陣頭,但是奧匈帝國仍然以艦首迎敵衝擊意大利軍艦,也贏了。

而中國當水師就是學習這艦首迎敵的衝擊戰法,所以在甲午海戰當中採用雁陣形以艦首迎敵,不過在日方的火力下喪失機會,最終慘敗。而說的搶T字陣頭就是趁敵人還沒展開陣型來之前進行火炮打擊,也就是搶佔先機。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從古至今,海軍作戰都非常講究陣型。一個優秀的陣型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所有戰艦火力,用更短的時間向敵人投射更多的彈藥,對贏取戰鬥有決定意義。

在航空力量興起以前,火炮對轟是主要海戰形式,戰列艦這個名字就是從單縱戰列線引申而來的。海軍艦隊有很多隊型,如雁行陣、單縱隊、多縱隊、圓形陣、斜陣等等。

單縱隊是最常用的隊形之一,兩支單縱隊艦隊互相追逐,就會形成“T”字形。大家都想搶T字的橫頭位置,誰佔據了誰就有優勢,豎筆位置的就要被動挨打,由此形成“T”字戰術。這種情況的出現,跟戰艦的技術發展和作戰方式有很大關係。

1、火力優勢。

很久以前,人們用“撞擊”戰術,以槳帆戰艦的艦艏“衝角”撞擊敵人,造成嚴重破壞,自然是船頭迎敵破壞力最強。

後來風帆戰列艦時代火炮誕生,人們在船舷兩側安裝了大量火炮。為發揮出一半以上的火炮力量,人們不惜以增加被彈面積為代價,用船體側面迎敵。

蒸汽鐵甲艦時代,“撞擊”戰術曾短暫復興,360度旋轉炮塔也開始出現。到19世紀末期,各國前無畏型戰列艦兩側安裝了多門副炮,主炮也能旋轉,船舷一側火力又大幅增強。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弗吉尼亞”號與“莫尼特”號鐵甲艦對戰,莫尼特號上有旋轉炮塔。

而T字戰術中的橫頭位置,恰好以船舷面向敵艦,全艦大部分火力都可以輸出,效率最高。

2、視野和火控。

兩軍對戰時,T字橫頭位置的艦隊視野更好,想打就打,不想打脫離戰場也容易,還能截住敵方前進路線。

而T不利位置的艦隊,只有領頭的戰艦(領艦通常也是旗艦)視野良好,後面各艦被前艦遮擋。風向不利時,前艦的煙霧也會影響視線。

雷達成熟以前,戰艦上的火炮測距和火控方式都很落後。依靠光學測距儀測量距離和方位,再解算出射擊諸元。這種方式誤差很大,命中率極低,一戰日德蘭海戰中,雙方艦隊的命中率才2~3%左右。

艦隊主炮射擊時,先經過幾輪試射觀察炮彈落點,然後調整諸元直至跨射,最後才進入校力射階段,所有主炮集火射擊。

佔據T有利位置的艦隊,各艦與集火目標距離相差不大。射擊諸元可以傳達到各艦,稍作調整就能擊中。就算打不中領艦,也很有可能命中後面的戰艦,很划算。

再加上調整炮彈左右落點比調整前後落點更簡單,所以T有利位置的艦隊火力更容易展開,也更有效。

T不利位置的艦隊就慘了:各艦後部主炮不能用,只有前主炮和一部分舷側副炮能向前射擊;後面的戰艦被前方戰艦遮擋不能開火,且各艦與目標的距離相差很大;前艦開火時濃煙也遮擋視線,整個艦隊火力展開嚴重受限。

因此,搶佔T有利位置成了每一個指揮官夢寐以求的目標。不過別人也不傻,不會讓你輕鬆得手,所以大家各種機動躲避,到最後只能在並行中開展各種同航戰、反航戰。

歷史上有一些經典的T字戰術戰役,至今讓人回味。其中之一就是1905年的日俄對馬海戰。

當時日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指揮艦隊先與俄艦反向航行,讓俄軍心生大意。然後突然一個“U”字型180度左轉彎,利用日艦速度較快的優勢強行別到俄艦隊前方,搶佔了T有利位置。

▲對馬海戰航線圖

俄軍本來也在做單縱隊轉換,但因指揮失誤沒完成,最後成了數列並排的多縱隊,也沒看穿日軍意圖及時轉向。最後日本以損失3艘魚雷艇的代價,消滅了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2/3的艦隻。

另一次是1944年10月蘇里高海峽之戰,也是T字戰術的經典絕唱。美軍第七艦隊在蘇里高海峽外以逸待勞,在T字橫頭位置擺出一字縱隊。日本海軍第三分艦隊一頭扎進圈套,被美軍一頓猛揍。

▲蘇里高海戰航線圖

日軍在狹窄海峽中進退兩難,最後全軍覆沒,僅“時雨”驅逐艦僥倖逃生。足以證明T字橫頭陣位在炮戰中的強大優勢。

單縱隊也有缺點:首尾易受攻擊,不能兼顧,被前後夾擊就很麻煩;想搶T字橫頭,需要有更高的航速;也需要優秀艦隊指揮。

當然,搶了T字橫頭也不一定都能獲勝,還要看雙方的戰鬥意志和戰術安排。

1866年,意大利與奧地利爆發利薩海戰。奧地利艦隊以三疊雙翼梯陣衝向意大利單縱艦隊,儘管意艦隊在T字橫位上,但奧艦隊快速衝進敵陣,在一片混戰中撞沉了敵方旗艦“意大利”號,取得了戰鬥勝利。

▲利薩海戰航線圖

如今航母時代,T字戰術已經失效。航母編隊使用圓形陣型,外圍的驅護艦隻和巡洋艦組成多層防空、反潛網,將核心航母嚴密的保護起來。

綜上,各種戰術、陣型隨海軍變化而不斷改變。隨著新型動能炮、電磁炮不斷髮展,說不定哪天T字戰術也會像“撞擊”戰術那樣捲土重來的。


和風漫談


威武的最後恐龍,戰列艦的餘光。

人們把火炮搬上軍艦的時候,並不是上圖這種,而是“嵌”在戰艦兩側的。如下圖那個時候戰艦對決還不是靠著這些火炮,基本上決定性的打擊是艦首的撞角或者是舷接後登艦進行肉搏。為了保護這些火炮不被日曬雨淋以及不被跳來的對方肉搏組騷擾,這些火炮甚至都不通甲板。

後來火炮的威力變大了,艦長們發現,朝著敵艦的水平線發射實心彈,有很大概率擊沉對手。(之前大多是發射開花彈打擊對方甲板上的敵人。),那麼在打的時候當然要用軍艦的一面對準敵人啦。

這樣的打法很自然就出現了,這些艦長們有提出來,這種打法只能用上一側的艦炮,另外一面完全白搭哦。所以軍艦的設計者就把火炮搬到甲板上來了,可以轉動,不管那一側都可以使用不過火炮的發展開始有了一些不均衡,火炮能打到幾十裡以外,而射擊精度就有點靠信仰了。我記得當時二戰軍艦上還有彈射飛機,這不是戰鬥機,不是轟炸機哦,是炮火觀察飛機。因為地球是圓的,一炮出去中不中,往哪個方向偏了還要飛機飛高點才能看到。這時候當然是集中所有火炮一頓齊射才有可能命中敵艦了。這種方式很像步兵縱列改成橫列射擊,這是步兵進入戰場的基本方式。

後來,步兵乾脆放棄的縱隊改成橫隊的方法,直接橫隊前進了。(上倆圖分別來自《將軍和諸神》《愛國者》)

可是非常可惜,戰列艦不能橫著開,所以在追擊敵艦的時候只能靠艦首那座大炮,事實證明這樣效果很差勁,慄田武夫花了四小時用龐大的艦隊追擊“塔菲三號”僅僅擊沉幾艘驅逐艦。

所以我們說,T字戰法字適合於伏擊。開什麼玩笑,海戰伏擊,把作者拖出去彈一百下小雞雞,(等等,我捂著褲襠,聽我解釋。)這是指的在海峽外擺開陣型等待敵艦隊。

T字戰法比較出名和有效的幾次戰鬥都是這樣的,一個是“對馬海峽大戰”,日本艦隊在對馬海峽內用戰艦一字排開用側舷對著來的俄國艦隊,大勝。一個是“蘇高裡大海戰”美國艦隊用側舷對著來犯的日本艦隊,大勝。

所以,搶T位,不如說用T字隊形去伏擊而已


李勉9


聽說過風帆戰艦時代搶風的,沒聽過搶T頭的。所謂戰列艦來源就是能在戰列線和對方進行對轟的大型三層炮甲板戰艦,所裝備的重型大炮都是裝備在軍艦兩側,通過炮窗向外射擊,不會左右轉動,搶佔T頭的橫頭艦隊由於射界問題,兩翼的軍艦除非同時向T的豎旋轉過,否則無法向敵射擊。其實風帆戰艦時代,雙方一般都是在戰列線展開對轟,而後再伺機佔據上風,將硝煙吹響敵方,並且利用有利風向進行穿插機動割裂對方戰列線,形成局部優勢的混戰。從英荷四日之戰,英法比奇角之戰直到特拉發加之戰都是如此。所謂搶佔T頭,是與蒸汽機和大口徑炮旋轉炮塔相對應的,經典的開山之戰就是對馬海戰。


用戶5658917586617


佔據T字橫頭可以發揮己方全部炮火,而對方只能發揮部分火力。單艦的話艦艏的火炮射界不受限制,艉部火炮則射界受限不能發揮全部作用。如果是縱隊,連後方的戰艦前向射界也要受前方戰艦遮擋。如此一來搶佔T字橫頭的一方就擁有巨大的火力優勢,可以集中全部火力逐個殲滅敵艦。T字橫頭是一種理想狀態,不過在開闊海域,這一優勢未必能持久保持,敵人不是死靶子,會轉彎擺脫這種不利局勢,力爭變成戰列線平行對射甚至反搶T自橫頭。但也可以利用地形比較持久的保持優勢,比如二戰時就有利用海峽口設伏的戰例,出海峽的一方難以靠機動擺脫劣勢。



薺菜糰子


戰列艦,戰列線。到底是現有戰列艦還是現有戰列線。

當艦炮口徑越來越大,蒸汽輪機馬力越來越大,裝甲越來越厚。導致一個後果,艦炮互射的距離越來越遠。當然光學測距儀也越來越大 越來越先進。戰艦為了統一火控數據和便於指揮期間 ,才取了單列縱隊或者雙列縱隊進行遠距離誇射。於是有了戰列線這個玩意。而戰列艦是火炮口徑變大後炮塔數量急劇減少,大口徑火炮的裝彈,機電傳統炮塔等技術所需要的龐大空間不得意讓軍艦艦炮呈軸向排列。這玩意就叫戰列艦。戰列線和戰列艦就是遠距離對轟,為什麼要兩列呢要把編隊裝甲薄的驅逐艦,輕巡艦放對射線後方。因為這個距離他們打不著,也扛不住。甚至跟不上。別以為開玩笑。戰列艦最大性能指標就是航速,其次裝甲 最後才是火炮口徑。

最後說說T字頭。首先,佔領T字頭一般需要你的編隊平均航速高於人家的平均航速,有時候要讓驅逐艦和其他航速慢的老艦在第二梯隊。或者讓航速更快的巡洋艦走在前面攔截對方。

T字頭第一好處是強迫對方改變航向或者減速,又或者兩者同時進行。不然會闖入別人集火範圍。第二被迫讓對方往海域狹小的地方機動,或者按照自己的攔截速度和方向改變到自己想要的方向。當然佔領T字頭瞬間對方首艦會被集火。其他艦艇在旗艦指揮下減速,並改變航向,但是這個過程會被對方擠壓並集火其他艦 因為佔領T字頭一方航速快,所以被佔領T字頭一方火炮精度就低,而航速慢的被人命中概率就大。最後。T字頭一方能夠很好掩護自己的驅逐艦編隊和其他輕裝甲編隊,巡洋艦編隊可以前出攻擊對方輕裝甲編隊,如果就這麼被佔領T字頭的艦隊逼近進行肉搏互射。那麼驅逐艦多的一方魚雷就多。後果你們懂的。

總之T字頭就是強迫對手減速,讓自己佔據航速優勢。佔據戰場機動優勢。其次佔領T字頭的艦隊讓對方艦隊處在內線,自己在外線讓對方隨時處於被半包圍狀態。


風車騎士45541173eg


T字射擊是己方艦隊橫在敵方艦隊前方,避開對方的船舷兩側的火力,如果對方有前甲板主炮,由於後方戰艦被前方戰艦擋住視線,無法射擊。

在木帆戰艦時代,都是船舷火炮,T字陣型可以讓對方被動挨打。

在蒸汽鐵甲炮艦時代,位於中線上的主炮可以旋轉炮塔,形成船舷火力。

T字射擊陣型保證己方多艘戰艦攻擊地方一艘戰艦,形成絕對火力優勢。

所以為了避免被對方搶佔T字的橫頭,都會轉向,形成船舷對射。

轉向後,由於外側轉彎半徑大,就會落在後方,容易被對方搶佔T字橫頭。所以搶佔T字橫頭一定要迅速,慢了就會處於被動。不能輕易轉向。

為了搶佔T字橫頭,要始終在對方前面航行,不能落後。所以英國戰艦強調航速。寧可犧牲防護也要提高航速,只要搶佔到了T字橫頭,防護弱就不是缺點了。

德國因為戰艦數量少,必須保證耐打擊能力,準備以少打多,所以比較重視防護性。

很多軍事決策都有自己的出發點和規律。西方軍隊的現代化,首先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的建立和發展,才是打造精良海軍的基礎。海軍是世界上最早的機動作戰力量,體現的是進攻性和冒險性。循規蹈矩,力求自保與海軍的作戰指導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拿破崙之所以威震歐洲大陸,就是他的進攻性作戰指導思想。普魯士德國的崛起也是如此。第一次時間大戰,德國在西線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小毛奇對側翼的擔心,加強了側翼防禦力量,沒有強調貫徹進攻的方針。希特勒進攻蘇聯,也是擔心側翼的基輔地區的西方面軍,通過進攻局部改善總體防禦,削弱了主攻方向的力量。

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明知自己的艦隊數量有限,仍然毅然決然的突入法西艦隊核心,用自己艦隊裝備的大口徑近射程火炮抵近攻擊。他的戰術非常冒險。但是他贏了。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所謂T字位是從17-18世紀海戰中延續下來的。因為那時的戰船隻有兩側夾板開窗將陸用火炮放置在倉內來進行戰鬥。而船頭是沒有火炮的,要想攻擊對方只有將船橫在對方面前才能用火炮進行攻擊。後來又有了戰鬥控制的操作。即將自己的船的一側長時間對著敵方的船頭,這樣我們可以持續攻擊,而敵人則無法攻擊,這個很需要舵手技術與水手配合才能完成。但現代軍艦前後都有艦炮,將船身橫在敵方艦首方向雖然可以發揮全艦火炮威力但同時也增加了命中率,尤其是戰列艦,前夾板往往有兩座炮塔,五門或六門大口徑火炮,一個齊射不比艦身橫置攻擊的威力遜色多少,但目標可小的多!


梁勇86304567


風帆戰艦時代,艦炮都安在船的兩弦,只有橫向敵艦,才能發揮最大火力。因此搶佔T字頭橫位,是艦隊之間作戰採取的最起碼的戰術。即使在蒸汽鐵甲艦時代,主炮也是沿中線前後排列,採取橫位也好發揚火力。

現在戰艦,主要是導彈的超視距作戰,艦炮的作用減弱了,一般戰艦都只有一個主炮(有的是雙聯的),或兩個主炮(艦首,艦尾),對陣位的要求不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