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讓企業管理者與股東利益保持一致?

積分制績效管理


企業管理者要考慮企業的發展,股東看中企業的利潤。本身是兩個矛盾體。我覺得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吧

1、要給股東一個長期的規劃,讓他看到你的利潤點,讓他覺得企業能增長,達成預期的利潤,就需要管理者有個可行性的分析。

2、企業管理者對下也要有手段。既定的戰略,就要去分階段實施。按計劃推進追蹤,保證完成公司的計劃,並要有一定的風險機制。比如這次疫情,就是在意料之外。你的能力不是在企業輝煌的時候錦上添花,而是在企業危機的時候雪中送炭。

所以我認為管理者跟股東之間利益上是有可以保持一致的。



聚沙成塔來創業


如何讓企業管理者與股東利益保持一致?

這是企業治理中的一個難題。

從理論上,在初級階段,可以採用共同利益的方法。

到高級階段,企業文化、願景、價值觀應該起主導作用,

應該讓企業管理者與股東為共同願景而奮鬥。

採用共同利益時,對於外請職業經理人,不能給乾股。

因為,沒有人會像花自己的錢一樣,去花別人的錢。

給職業經理人的股份,必須要用自己錢來買,

哪怕股價可以很便宜,

如果明顯很便宜的股票都不願意買,

這樣經理人也不可能指望他跟一起走的長遠。

當大家都有錢的時候,物質激勵就很難再起大作用,

這時,是企業願景驅動著大家前行。

要讓股東和管理者都深信,

現在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草長之音


如果讓企業管理者與股東利益保持一致,那公司可以保留10%的期權給股東以外的所有企業管理者分享,而且這些期權應該後發放,等企業基本穩定時根據團隊的實際貢獻以及未來的價值進行分配。

一定要告訴企業管理者,公司預留了一定的股份給他們,未來會根據大家的貢獻來分配,未來會論功行賞,公平分配。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賽馬中識馬,最終把期權分配給那些在實踐中驗證出來有態度,有素質和有能力的核心人員,期權可以分多年、分批授予,如果早早設定,很難分配科學,會造成有些分到了很多股份的管理者並不能陪著企業走到最後乃至成功,反而有些後進來的重要核心骨幹沒了股份可以分。








有靈魂的默默


1.首先明確企業管理者和股東關係:簡單的說, 股東就是出錢的人,管理者是執行的人。股東可以是管理者,但是管理者卻不一定會是股東。

2.管理者和股東利益更緊密聯繫在一起,股東們要控制董事會,股東們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決定董事會成員,同時董事會成員要加入管理者。

3.通過與管理者簽訂收入報酬計劃,激勵管理者。根據管理者的經營業績,獎勵管理者“業績股”,也是一種措施。

4.如果因為管理不善使得企業出現經營危機,企業可能破產或被收購。這樣企業原高層管理者可能因此失業。這對管理者是否以股東利益為重進行決策形成一種壓力。

5.職業經理人市場的競爭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經營中以股東利益為重,否則,他們將被其他人取代。願意支付給管理者高額薪酬的企業將吸引好的管理者。


阿牛的日記


你是企業管理者還是股東?兩者的心態肯定不一樣。

但也有共同點,企業的保質增值,延伸出來就是客戶利益,社會價值。

股東也就是投資人,包括財務投資人,戰略投資人,執行投資人,其中執行投資人不但是股東,也是管理層或是企業員工。這部分可以將決策權,分紅權,增值權,轉讓權分開對待,高層需要的是決策權,基層需要的是分紅權,董事需要的是增值權,退出或是退休的員工需要的是轉讓權。這些考慮清楚了,再去考慮具體的實施方案就可以了,


小林紺晃


感謝採納,下面是我的回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858e59f54734ccaa4d420c521bfa953\

丸子鍋vlog


作為一個創業者,也是有感觸。

感覺要經濟利益和心理認同統一一起時,管理者和股東利益才能高度一致!


瞿文凱律師


挽位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