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還記得小時候過小年家鄉的菜嗎?

老同學看彩人生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在此先祝各位小年快樂!

小年雖然沒有春節時此起彼浮的鞭炮聲,但對鄉親們來說卻是跟春節一樣重要的日子,因為小年是“辭灶”的日子。辭灶,就是辭別灶王爺。在民間,灶王爺是一家之主,記錄著人間的善惡,掌管著一家人的財運吃喝。小年這天,守護了家人一年的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了,報告一年來這個家裡的善惡好壞。為了讓灶王爺上天只報告好事不說壞事,家家戶戶都會供奉糖瓜,以便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辭灶,是人們對善惡的敬畏,是一個虔誠的信仰和精神寄託。

小時候,小年在我心中一直是個神秘而又充滿溫情和甜蜜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母親要莊重虔誠的“辭灶”,還要貢奉好吃的糖瓜。那個時候,糖瓜是隻有小年前後才能見到的稀罕美味。小年前的一個大集,母親會去趕集買糖瓜。糖瓜買回來後,會放在陰涼乾燥的北屋裡保存著,待到小年那一天辭灶的時候供奉灶王爺。從糖瓜買回來的那一天起,我和弟弟就開始眼巴巴的盼著小年快點到來。

小年那天終於來了,天擦黑的時候,母親要莊重虔誠的辭灶了。這個儀式在一個孩子的眼裡看起來,是那麼的莊重、虔誠而神秘。辭灶儀式簡單而莊重,母親會在懸掛了灶王爺畫像的貢桌上貢奉各種果品,幾碟炒菜,兩盤饅頭或者水餃,再一個必有的就是糖瓜了。炒菜一般是煎豆腐、肉炒芹菜、煎鹹魚,再加兩盤水餃或者蒸得漂漂亮亮的大饅頭。這些炒菜雖然看起來簡單,卻也是有講究的,豆腐寓意“都有福”,芹菜寓意“勤勞生財”,鹹魚寓意“年年有魚”。果品那個時候沒有啥稀罕的水果,一般是蘋果,桔子或者橙子,寓意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在嫋嫋的香火輕煙中,伴隨著香火那股特有的香味,我和弟弟雖然心裡懵懵懂懂,但也自然而然的跟著輕手輕腳,莊重肅穆起來。辭灶儀式完成後,就可以吃到眼巴巴盼了好久的糖瓜了。母親把糖給我們掰開,掰成幾塊,一股濃濃的芝麻香味就撲鼻而來。迫不及待地塞到嘴裡,初入口脆硬,越嚼越粘,簡直能甜到心坎裡。記憶中糖瓜的那份甜蜜的芝麻香,到現在還在腦海裡縈迴。

小年過後,年味便越來越濃了。各家各戶開始趕大集買年貨,灑掃房屋。父母會找一根長長的木棍,在上面綁上掃帚,然後舉著這把高大的掃帚打掃各個房間的屋頂、牆面,角角落落都要掃到,把上面的灰塵和蜘蛛網掃下來。家裡角角落落徹底灑掃乾淨,準備迎接新年。

糖瓜無疑是記憶中小時候過小年最特殊最珍貴的美味了。那幾碟在如今看來再普通不過的飯菜和果品,也因為辭灶這個莊重的儀式而顯得格外好吃。

今天又是小年了,超市裡的糖瓜也早已擺了起來。雖然做為年輕人不會“辭灶”,但晚上一定要買個糖瓜回家,並告訴小朋友糖瓜的來歷和故事。我想,小年“辭灶”代表了人們一種對善惡的懲揚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既是一種精神信仰和寄託,更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

再次祝大家小年快樂!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9779554133522877"} --}

家常美食小廚房


北方昨天過小年,南方今天過小年,今年舅舅舅媽從湖南來到上海的表哥家裡過年,舅舅舅媽今年都已七十歲了,來到自己兒子家裡過年,家裡能拿的好東西都拿來了,像臘肉,臘魚,豆腐,土雞土鴨全都有,農村人就是這麼淳樸善良,老兩口一共帶了好幾十斤的土特產到上海,給我家裡都分了十多斤,真的特別的不容易,今天小年去看舅舅舅媽,70歲的舅媽做了一桌地道農家菜,滿滿的家鄉味,吃著超過癮。來看看都有什麼菜,湖南的老鄉準備好紙巾擦口水,哈哈!

【清蒸鴨肉】

舅舅舅媽從湖南老家帶過來的,農村散養的土鴨,超好吃的,在我們老家,都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烹飪,把鴨肉剁成小塊上鍋蒸熟就可以了, 連湯喝起來都是甜的,女兒吃了好幾塊,這種土鴨,一年到頭難得有機會吃到。

【米粉臘肉】

米粉臘肉也是老家帶過來的,一塊肉就能吃一碗飯,妥妥的下飯菜,這種肉就算是肥的,吃起來也肥而不膩,香得很,特好吃。

【酸辣椒炒選子】

選子是我們湖南的方言,這種魚最適合用來做臘魚,以前在老家時,每年我們家都會烘臘魚,用豆豉蒸下簡值就是人間美味,舅媽用酸辣椒炒的也是特別的好吃,光吃這個酸辣椒都能下一碗飯,噴香噴香的。

【小蔥炒豆乾】

這豆乾我介紹過很多次了,我們湖南的特產,別的地方沒見過,用土灶烘出來的,簡單炒一下特美味,湖南的老鄉看到這道菜一定會咽口水的。最好吃的豆腐便是它了。

【腐乳】

舅媽自己做的腐乳,我看見舅媽從老家帶了一大瓶過來。看得我直咽口水,吃飯時夾了兩三塊出來當菜吃,記得小時候在老家,有時候家裡沒什麼菜吃,就從罈子裡夾一碗腐乳出來,就能吃兩三碗的飯,超香,超下飯的。

【青炒白菜】

最後,舅媽還不了一個素菜,就是大白菜,大白菜也是從老家帶來的,自家種的,吃起來都是甜。超讚,今年小年,我在上海也吃到了地地道道的湖南菜,真的是太幸福了,感恩舅舅舅媽!祝二老健康長壽,祝大家小年快樂。








環球美食頻道GFC


我們老家山東菏澤那邊小時候祭灶。祭灶就是人們常說的小年過小年,那個時候能記著的時候大人去街上買灶糖,有的頭幾天就買好,有的是當天買,買來以後。放在灶爺跟前再弄上供品。

灶爺是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年三十回來保平安。也在我們家鄉也屬於一個大神,他能保佑一家人吃穿不愁。小的時候我們姊妹多,有時候買的灶糖少。有時候分不公。父親疼我,把那個買來的灶糖放起來一點偷偷給我。我弟後來看到我又有灶糖吃了就爭著給我要,為此兩個還打鬧。那時候是小,70年出生的,那時候經濟條件都是不太好。子姐姐一看我有照常嗎?也給我要,那個時候過個祭灶節,就好比過個年似的也叫過小年。

所以說臘月二十三就等於是過小年。家裡差不多該買年貨該買的就買,該備的就備了,因為什麼當時經濟條件不太好,怕快到過年跟前的時候東西漲價,都提前好幾天把東西先買了,放到背到家裡。那樣為了是省點錢。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我和弟弟吃灶糖,弟弟一下子把澡堂都拿走了,他自己不給我,因為這我和他還打了一架,把他的手還弄流血了,到現在他還說我,你看看這個手上還留著疤呢,當時是你把我的手弄的,我說你還記得這個是什麼時候弄的嗎?因為什麼弄的嗎?他說不就是你要我的灶糖嗎,我說是呀,那時候小父母買的灶糖少,你自己一個人把澡堂都拿完了,你不給別人給你要你還不給。因為這才和你奪灶糖,才把你手弄傷的,虧你還記得是怎麼回事。想起小時候特別的愉快,雖然說條件不太好,那個時候大部分條件都是不太好,特別喜歡過年過節的。因為什麼只有過年過節父母才能給孩子弄點好吃的弄身新衣服穿。平時根本就不給弄好吃的沒有?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灶爺時把灶爺祭完。就開始吃灶糖祭灶用的糖,還有擺在桌上的供品。我們那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晚上祭灶爺。四十多年過去了,特別回想那個小的時候。有一年父母忙,忘了買灶糖。到了臘月二十八三祭灶的晚上,沒有澡堂了。去街上代銷點現買。灶糖,人家說馬上就要賣完,你再晚來一會兒灶糖就沒了。我們那邊灶糖是用大麥芽製作的,特別脆,特別甜,特別好吃。我們那附近有一個村子專門製作灶糖。他們那個村子好多家就製作灶糖,這種糖特別好吃。這種糖還有一種名稱叫芝麻糖。原來那種灶糖上面沒有芝麻,現在用的灶糖上面都是有芝麻的了。






山東人良哥


記憶猶新,真的,人的一生中童年最單純最美好,小孩盼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好吃的,可以不幹活,可以好好的在家烤火休息,因為我是生長在湖南大山裡,所以過年就會殺豬,父母會提前大鍋燉肉,有豬腳,豬頭,整塊的大肉一鍋煮燉,然後我們小孩子就最喜歡拿著燉好的大骨頭啃,把蘿蔔切大方塊放入燉好的肉湯裡面煮熟,這樣年飯桌上最經典的就是肉湯燉的大蘿蔔塊,大塊的肉類,這樣配著吃不覺得膩。這是我小時候每年都吃的過年必備的菜。









鳥兒222398935


今年沒有回家過年,這幾天特別想家,想起小時候的過年,小年的時候正是最忙的時候,老爸發的冰糖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橙子,老媽準備熬製麥芽糖了,那時候的麥芽糖分兩種,一種是熬製好直接放冷後的褐色膏狀,另一種是把膏狀用人力來回拉扯成白色後麥芽糖就成型了。小孩子們三五成群的約好在家裡拿些米去別的村子打成米花,米卷,還有紅色的哦,不要太好吃啦,幾三五塊錢的加工費。

因為還沒有到大年,我們吃的和平時一樣的吹簍子啦,炒上臘肉和蘿蔔絲,裡面可以加白菜啊,菠菜啊,白菜薹啊,蒜苗什麼的,一家人圍著,炭火🔥旺旺的,吃著,說著,笑著,哎呦喂,想家啦[流淚][流淚][流淚]



鬍鬚先生的迷糊日子


小時候、盼過年,畢竟能吃上比平時吃的好些(食物),穿上新衣服。往往數著陽曆牌(日曆)算著過日子,離春節還有幾天?這就是一顆童年、少年時代純真的心。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父親單位春節前分配福利,(林業局福利科)採購福利,分配給所屬單位,所屬單位將福利再分配給職工,有:豬肉,羊肉、帶魚。米、面、油等。

過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母親用大鍋撈蒸一盆米飯,小鐵鍋燉淹制的酸菜,五花三層肉,凍豆腐、粉條,再放些豬葷油,煎制一大盤帶魚,調拌一盤涼菜,炒盤胡蘿蔔片。一家人中午圍在靠邊站(卓子)歡歡樂樂,吃起小年飯。

從這天起拉開了過春節(大年)的序幕!


寶良13


我七零後,小時候家裡窮很難真正吃上好吃的,但過年真吃啥都感覺很香,至少再窮過年時油鹽還是會有的。在我的記憶裡,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後就開始準備年貨了,第一買的一定是蘿蔔、蔥,拿回去埋在沙土裡,不僅不會壞還能長大一些,吃的時候也是新鮮的,第二批就是土豆白菜了,這菜冬天也能放時間長,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進入過年狀態了,知道年三十晚上每天都有事做,年初一早上是不能動刀的,所以年三十前吃的都準備就緒了


zry趙仁義


以前在農村從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養的豬早已殺好,各種蔬菜和肉類早就備齊了,只等從小年這天起,就開始在家裡忙活了。首先要蒸上兩三天的饅頭包子。什麼紅薯饅頭,豆包子,菜包子。然後燒一大鍋油,炸上油饃,油條,和麵油炸蓮藕,排骨,土豆,面頁等等各種各樣的小吃。我們小孩子這幾天也好不熱鬧,幾個小夥伴開始玩上幾天撲克牌,什麼鬥地主,拖拉機,五十K.玩累了,就回去吃各種好吃的,有時會串門瞧上一瞧鄰居家做了什麼新鮮的吃食,順手償一償。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當時農村挨家乞討的乞丐。每逢過小年前後這幾天,他們會帶上幾個蛇皮袋,一天挨家挨戶去幾個村,可以乞討到好幾袋饅頭包子揹回家。吃上好幾個月。以前農村的年味很濃,甚是想念。想想今天我們全家還在不遠千里的廣東工廠裡上班,每年基本都是臘月二十六那天放假,然後在回家開始置辦東西,然後農曆初四初五又急急忙忙往廣東敢來上班。朋友們,你們今天都回家了嗎?都各自在忙些什麼呢?


黃檬檬


我家.大年.小年.從小父母.山東人.愛吃餃孑.孩子多.包一次餃子.忙幾個小時.母親.爰那蘿蔔和肉鮮子.很好吃.現在父母.不在了.在也吃不到.那個味.我還是.爰吃餃子.但是.總感到.沒父母.做的好吃.成了永久的回憶.今天.又是小年.起床.準備做餃子了.


天漢兒女


我小時趕上文革,第一次聽說過灶王爺,是我在部隊上幹革命的爸爸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

後來他講過他小時小年時的習俗,有糖吃、有事做,有故事聽。

這些都讓我感到我們這一代人真是太貧脊了,精神貧瘠、物質貧瘠、生活內容貧瘠,難怪越來越多的人把時間都花在掙錢、買車上了,為的是填補自己的空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