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四川最有可能成為副中心的城市有哪些,分析來看看?

品多多VV


川東北,南充,川南,只有內自同城,地理位置成渝中心地帶,腹地,地形屬於淺丘,開發難度較小,城市化程度較高,內江自貢城區邊緣距離就20來公里,不要看現在的GDP體量,兩個地方人口都少了其他城市幾百萬,地域面積較小導致能夠開發的土地指標相應減少,數據肯定沒有地域面積大人口多的城市這麼亮眼,但是人均和市區GDP不比其他差,而且,不靠近省域邊陲,可開發縱深寬廣,同時,距離雲貴距離不遠不近,處於很合理的輻射範圍之內,所以,更看好內自合力打造,至於官方層面,現在也在有力的推進,川東北南充,城市規模不錯,同時,有人口作為後續保障,所以也比較看好,


巴山蓑衣翁


四川是我國西南地區的的經濟大省,其2018年GDP突破4萬億大關,達到40678.13億元,位居全國第六。但四川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省會成都在省內“一家獨大”,其2018年的GDP高達15342.77億元,佔全省的比重達到37.7%。成都之後,其它城市的GDP均低於2400億元,排名第二的綿陽,其GDP不到成都的1/6。

其實,這不是四川獨有的現象,很多中西部省份發展都不平衡,比如湖北和湖南,它們的省會在省內也是“一家獨大”,但有所不同的是,湖南和湖北都有2個以上的副中心,比如湖北有宜昌和襄陽兩個省域副中心,它們的GDP都超過4000億;而湖南也有岳陽、常德、衡陽三個副中心,它們的GDP都超過3000億元。

擁有省域副中心,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格局,而且有效的彌補了省會經濟影響力不足的問題。就目前而言,四川除了成都之外,其它城市發展都比較一般,如果四川要確立幾個省域副中心的話,小編認為綿陽、南充、宜賓和攀枝花的可能性比較大。

個人認為省域副中心在地理位置上應該要儘量遠離省會,分佈各地,這樣更有利於避免經濟集中在某個區域,導致省內經濟發展更加失衡。參考湖北、湖南,它們的省域副中心就遠離省會。從地理位置上看,綿陽、南充位於成都平原的北部,而宜賓位於四川東南部,攀枝花則位於西南部,除了攀枝花外,其它城市的經濟規模都在2000億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因此它們更有實力引領四川各個方向的發展,降低全省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錦繡中源


四川經濟副中心省上預選出了七個城市:

1、川西區域:樂山市

2、川南區域:宜賓市、瀘州市

3、川北區域:德陽市、綿陽市

4、川東區域:南充市、達州市

但是省上並沒有說明副中心城市,一共會有幾個,參考省外規劃1-3個都有可能。那麼最有希望成為經濟副中心的城市有哪些?這需要對比城市經濟、人口、交通、文化歷史和經濟輻射能力,最為重要的兩點是GDP總量和經濟輻射能力(帶動周邊城市發展)。

德陽市經濟基礎很好,GDP總量在四川排行第三,但郊縣GDP佔比很高,城區建設和市區人口是軟肋,加上夾在成都和綿陽中間,看似位置很好,但無法起到經濟副中心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的重任,與成都融城可能性很大,所以排除在外。剩餘六城中綿陽市、宜賓市和南充市三市最有機會,經濟副中心必然從中產生。


贏在川東北


四川副中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是不在成渝經濟圈內,成為獨立的一“極”;

二是距離成渝有一定距離,形成四川盆地“鐵三角”;

三是自身GDP、人口過硬;

四是自身有腹地,還有較強輻射力度(特別是對川西高原);

五是交通條件(大機場、高鐵、水運港口);

六是歷史考量,如原來的地區所在地、四川老八府;

七是有知名產業和高新科技;

八是高校數量;

九是宜居城市(如城市環境、醫療條件、基礎教育、人文素質)。

算了一下,符合條件綜合排名:

單挑:宜賓排第一

但,瀘州+自貢,則會力壓宜賓,當仁不讓!

如果,瀘州+宜賓+自貢,可以挑戰成都府!




瀘州小本


南充很好 有山有水 四川幾次地震 南充沒事 人吉地靈


手機用戶10661313901


這兩天,一則城市排名表在全國掀起千層浪。

成都100%控股的第一財經對全國各大城市的排名,我身為一個視寧蘇為競爭對手的杭州人都看不下去了!按照第一財經的全國城市排名,成都武漢西安都完bao江蘇13個市了。尤其是人均月薪三四千、gdp只和合肥相當的西安市,排名也是遠超江蘇任何一個城市的。江蘇援建中西部出力很大,最後落得全省13市被成都武漢西安完bao的下場。今後江蘇拿什麼吸引人才呢?

事實上,成都武漢以數倍於東部各大城市的人口、集中全省的資源比總量超過了東部大多數城市,如同中國比總量超過了世界上除美國之外任何一個國家一樣的道理。

當然了,被各大規劃繞開、老齡化最嚴重、人口流入接近0的江蘇,大概率走下坡路!

[人口危機] 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6月,江蘇省共出生38.3萬個嬰兒,比前一年同期減少5.6萬個,減少12.8%!新出生人口持續減少,人口拐點不經意間已到來。

以下重要規劃全部繞開江蘇:

9個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11個自貿區: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

5個左右的自由貿易港(自貿區升級版):上海已初步成型,另外天津、陝西、浙江、廈門正在積極申報。

6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島,雄安。

5個計劃單列市: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3個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合肥。

3個“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武漢、重慶。

10個"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西安、蘭州、西寧、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

東部3個經濟強省。山東省:濟南青島2座副省級城市;浙江省:杭州寧波2座副省級城市;江蘇省:僅南京1座副省級城市(2019年1月9日,濟南合併地級萊蕪市,致使江蘇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淪為全國省會首位度倒數第一。今後,它必將與江蘇貌合神離,心向安徽,導致江蘇只能依靠剩餘12個不入流的普通地級市參與全國頂尖城市競爭)。

當前,各大城市人口掠奪戰已經打響,在老齡化嚴重的今天,人口決定了發展。江蘇人口形勢日益嚴峻,究其原因:一是群山無峰,沒有明星城市集聚不了資源,吸引不了外省人才,留不住本省人才;二是自宮式的中考、高考制度讓深受其苦的年輕人往外跑,也讓在江蘇發展的外省人不敢落戶。

2017年,濟南市一把手在山東兩會上極其悲憤的發言:山東經濟實力雄厚,但群山無峰,缺少一個帶動力強的核心城市。未來各省間的競爭,就是城市群的競爭,或者說是核心城市的競爭。鄭州不久前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大的刺激。分析周邊鄭州、合肥,還有遠一點的武漢、長沙、成都、貴陽,這些近年發展迅猛的城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所在省份舉全省之力發展,才鑄就了今天的輝煌。核心城市是集聚起來的,我們不集聚,就會被別的城市集聚;機遇是搶抓出來的,我們不去搶,別的城市就會去搶。

而江蘇13個市互不認同,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內鬥省,實質是互相制肘,誰也見不得對方好,在城市發展中內耗相當嚴重。未來的城市競爭中,江蘇註定更加被動。

幾年前,江蘇GDP總量差點一舉超越廣東,直到差距拉小至600餘億。後來廣東初步轉型成功,迎來現代發展“第二春”,再次發力拉開與江蘇差距。據悉,廣東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連續反超江蘇六個季度,將總量差距拉開至4000餘億,2018年差距更是擴大到5000億,令大眾反過來覺得江蘇怕是變成“江輸”。

江蘇老齡辦透露:30年後,江蘇不到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實際上按照現在幾乎外來人口0流入,本省平均結婚年齡達到34歲,普遍不肯生二胎的現狀,老齡化問題只會比預測更嚴重更提前,到時很可能滿省皆是白髮人。

再看“平均主義”發展模式,僅憑江蘇一省之力,且正在被各大規劃繞開的情況下,十年後,最大的可能是均衡發展成13個三線城市,隨之人口外流進一步加劇,繼續退化成13個四線城市。

年輕人,畢業後的首選城市很重要,一次的選擇很可能就是一生,一定要慎重!當前是城市格局大變動的時代,已經錯過了北上廣深,千萬不要再錯過目前有政策、有定位、有地位,未來必將在國家支持下晉升一線的新貴城市。

以下各圖,是官方的、真實的、有據可查的數據,可以佐證我的觀點。











浙A太牛cool


我是頭條號賀千城財經的作者,我來回答。

四川包括省會成都在內的一共有18座地級市,成都是它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那麼,自成都外,哪些城市在四川的經濟表現還可以呢,又或者說是四川的區域經濟中心城市?

四川城市行政圖

一座省內的經濟副中心城市,它可能不需要是省內的經濟二把手、三把手,但它一定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人口數量和交通便捷度。

這3項指標均較好的城市才有很大的希望成為經濟副中心城市,如廣東粵東的汕頭、江西贛南的贛州等2座城市。

那好,接下來我給各位分析下過去的一年四川各市GDP的情況吧!

2018年四川經濟總量前5的城市是哪些

在2018年度,省會成都以15342.7億元的經濟總量位列中國城市榜的第8, 省內的第1。其它城市方面,綿陽的2302.8億元、德陽2213.9億元、宜賓2026.3億元和南充2006.9億元排在第2到第5位。

它們之外的四川各地級市的GDP均未邁過2000億元大關,特別是西北和西南的阿壩州306.6億元、涼山州1533億元和攀枝花市1173.5億元的經濟在四川內部排名靠後的位置,與成都以東的城市有較大距離。

所以我認為,四川成都西北和西南地區等多高山的城市沒有多大可能成為經濟副中心城市的條件,只能在綿陽、德陽、宜賓和南充4座城市之間產生了。

誰是四川的經濟副中心城市

宜賓地圖

首先我認為是宜賓,它是四川的一個長江沿江城市,位置又在四川的東南部,經濟總量排在四川前5,2018年常住人口達453萬多人,有條件成為四川東南區域的經濟中心城市。

宜賓還是一個水陸空交通樞紐的城市,金沙江、岷江和長江的交匯之地,有內河航運的優勢;宜賓對外對內還有諸如4條高鐵和一些高速公路聯通,到省內的城市都便捷,還是全國的為數不多的鐵路樞紐之一。

宜賓也是一座四川省內的重要的有航班的城市,可到達國內的十多個城市。

綿陽城區

第二,綿陽也是四川的一座重要經濟城市,它位於成都平原的北部,也是成渝經濟帶的主要城市之一。

綿陽是一座電子工業和國防工業發達的城市,境內還有四川第2大的綿陽南郊機場,環境較好,年載客量達百萬人次。

第三,南充是四川名副其實的副經濟中心城市,位於四川的東北部,2018年常住人口641.7萬人,是成都之外的第2人口大市。

南充產糧多,是中國的商品糧食基地之一,農副產品多種多樣,商業物流較繁榮。南充也是四川東北連接甘肅、陝西的門戶,是一座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

綜合分析

結合我的上面的看法,所以我認為四川有3座重要的經濟副中心城市,如綿陽、南充和宜賓,無論是位置的不同、夠好,還是人口、GDP及交通方面,都有條件成為之。


賀千城財經


不要爭論這個無聊的問題了,四川沒有經濟副中心,不論是德陽綿陽宜賓瀘州還是南充,沒有一個可能的,一個一個看吧。

德陽:重工基地,擁有東汽東電二重幾大央企,工業發達。缺點是縣域經濟,幾大央企拉高了當地的“人均gdp”但並沒有給德陽這個城市帶來多大好處,還佔用了大把資源。代管了廣漢什邡綿竹三個縣級市,然而德陽市區本身並沒有什麼可稱道的。又是成綿德經濟帶成員,受成都輻射太大。

綿陽:四川在重慶直轄後真正的實力二哥,中國唯一的科技城,擁有多個大型軍工以及九院、827、624等國防工業科研院所和一大批長虹、京東方、惠科等電子產業配套。gdp看似並不比德陽高多少,但其綜合實力真的沒法說,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這些院所的gdp是不計入當地數據的。科研發達,科技產業落地政策很優勢,文教也發達,可以說中小學基礎教育吊打除成都外的川內其他所有地區。缺點也有,因為國防工業科研等的特殊地位,造成外資落地難度超高,而且同為成綿德經濟帶的成員。

宜賓:川南地理位置優越,優秀的水系資源造就了五糧液這種超級酒企,五糧液就是當地的龐然巨物,工業發展基本以五糧液系下配套和控股為主。缺點同樣明顯,五糧液的存在造成其他產業特別是對水有影響的一切工業均不能落地,高科技產業有成都和綿陽更高的政策選擇,造成發展受限。

瀘州:同宜賓的境地。。

南充:川內人口規模第二大城市,川東獨大,成渝之間,地理位置優勢。經濟受重慶更多輻射,但重慶畢竟是直轄市,政策永遠不會去支持南充,有點類似於北京和石家莊的感覺。所以也造成了南充毫無工業優勢,被當地人戲稱“重工業打石頭,輕工業打麻將,第三產業打鍋盔”。農業城市的確和工業城市差距很大,雖然是人口第二但更是人口流失率第一。

經濟副中心,不要想多了。。。

以成都為中心,成綿德經濟帶才是四川的真“核心”想法。


一馬青塵0612


2017年四川的經濟總量36980億,其中成都以13890億排在第一,佔比38%。總量是全省排在第二名綿陽2075億的6.7倍。即便在其他20個地級市中選擇一個作為經濟副中心城市,那麼這個城市也只能做一個撇腳的副經濟中心。

靠投入建設可以打造經濟副中心嗎?

要在成都之外選擇全省的經濟副中心,雖說有些晚。可這也是四川意識到成都一省獨大的風險性,也是8300萬人口的四川人這些年只對成都輸血的結果,以後還會反過來制約著成都的經濟發展,以及全省的經濟發展。

但這種經過幾十年時間沉澱下來的結果,很難在一朝一夕時間可以改變,以後只要能夠讓成都的佔比維持在這個1/3的水平不再增加已經很不錯了。

加大對一個新的經濟副中心的支持,主要是在經濟、產業、政策上予以支持。在投資加大的期間,基建快馬加鞭,產業以中低端轉移為主。可一旦支持熱度退卻,便又回到了常態,回顧到平靜。

要靠什麼才可以持續發展?

人口流入及中低端產業流入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從交通樞紐和教育投入二方面來突破。

交通樞紐主要是航空、高鐵、城際、地鐵、高速等交通轉運功能的建立。航空與高鐵以成都龍頭無法撼動。教育是以高校轉移的方式給予支持。

地鐵建設從面前的333審批要求分析,20個城市中沒有一個符合建設要求。未來即便有那麼一二個城市夠到審批條件,建設二三條地鐵那也形成不了地鐵網絡,起不來多少作用。

四川還有木有城市可以打造有潛力的經濟副中心?而不僅僅是喊口號。

筆者認為這個城市只有資陽市。資陽距離成都只有70、80公里,離機場更是隻要20公里。即便不能再把簡陽要回來,那也不能讓資陽再向成都輸出。

以全省力量打造資陽,建設與成都的城際,與機場的地鐵。以機場為契機,把資陽打造成一個航空產業基地。這樣才會有一個名副其實的經濟副中心,而這個經濟副中心就是資陽。其次,感覺沒有其次。


鞅論財經


四川豐富多彩多姿的城市,目前來看還沒有哪個城市可以成為經濟副中心;衡量經濟副中心的標準大概有以下幾個條件的,如果都滿足了,那離副中心不遠了,首先:

第一是經濟實力相對較強,除成都外,其他城市形成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

第二是地理區位條件比較優越,已有的國家交通幹線和規劃建設的對外大通道都有交匯點,與周邊城市在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上有密切關聯。

第三是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化率高

目前四川比較有潛力的幾個城市:綿陽、南充、瀘州、宜賓,去年四川省有計劃發展這幾個城市打造成經濟副中心,但是實力上還不夠,雖然這幾個城市已邁入百萬人口城市行列,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較大,資源要素集聚能力較強。但是四川區域協同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在於區域中心城市規模不大、實力不強、能級不高,除成都外,僅綿陽經濟總量剛過2000億元。所以經濟實力上不允許,也不滿足經濟副中心!

雖然四川省已經在為經濟副中心方向努力,有計劃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圍繞區域性城市中心發展,再慢慢發展成經濟副中心城市:目前確定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七個區域中心城市;那麼這七個城市裡面目前綿陽市是發展潛力比較大的,有希望…所以還得努力啊!差距還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