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氣熱了病毒就會消失?張文宏:這很難講,但“拼命”通風是最好的

天氣熱了病毒就會消失?張文宏:這很難講,但“拼命”通風是最好的

東方網記者解敏3月5日報道:“最近2到3周,上海沒有1例輕症轉為重症,這是上海救治團隊基於對病理的充分了解、在臨床治療上積累的經驗所獲得的效果。”

日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正式發佈,其中由上海治療團隊所編寫的“上海方案”出臺後引發熱議,今天上午新冠肺炎上海專家治療組高級專家組組長張文宏、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瑞金醫院毛恩強、中山醫院胡必傑、龍華醫院張惠勇等專家接受了媒體採訪。

康復者血漿療法納入“上海方案”

“組長”張文宏表示,上海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國家整體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並做出了一些獨立的探索,以循證醫學為依據,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最終的效果都由數據來作為支撐。他也希望,在國家推薦和上海探索的藥物中,能拿出一些真正有效果、“靠得住”的藥物,為將來全球範圍內抑制疫情發展作出貢獻。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介紹:上海從收治第一例患者起,就做了規範的“老藥新用”擴大適應症的臨床研究,也成立了臨床試驗專家組,通過倫理論證,這些老藥沒有明顯的副作用,且可以在臨床治療中獲益。通過臨床驗證,發現某些藥物確實讓大家看到了治療效果,包括做了分層分析,排毒時間縮短,臨床症狀改善。所以在上海的專家共識中,使用了經過臨床論證後具有一定臨床效果的藥物。一個月臨床經驗做出的總結。

對於重症患者,尤其是病毒量比較高的患者,“上海方案”中也納入了試用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的治療方案。他還指出,血漿治療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並且早在SARS、MERS、H7N9、H5N1發生期間都在臨床治療中試用,證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了充分的理論和臨床的證據,就納入了上海的指南。


科技支撐 阻止輕症轉重症

天氣熱了病毒就會消失?張文宏:這很難講,但“拼命”通風是最好的

在所有上海的病例中,輕症病例佔所有病例的85%左右,如何對輕症病人進行有效防控,精確的處理非常重要。如何阻止這些病人向重症方向發展,這個問題在過去一個多月進行了反覆捉摸探索。如果成功地阻止一個病人,可以省去很多後續的治療。過程中,胸部的影像學識別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通過病例第一張胸部CT和間隔48、72小時的胸部CT的比較,能挖掘出哪些病人容易重症化,這些病人中要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措施阻止。另一個指標,是T細胞淋巴亞群,上海的團隊發現CD4亞群絕對值小於400的病患容易重症化,這樣的病人也要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來避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急診科主任毛恩強指出,從2月10日至今,上海幾乎已經沒有從輕症轉為重症,從重症轉為危重症。這也說明早期識別,一個是採取了干預措施,阻止重症化是非常有效的。

控制激素的使用,也是上海團隊在臨床治療中一致在堅持的,中山醫院感染病呼吸科主任胡必傑表示,在治療時堅持將抗生素使用的比例很低,對早期病人拒絕使用抗菌藥物,普通型的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10%左右,即使使用了,也是很短期小劑量的使用。因為通過看胸部CT可以識別,病人是單純的新冠肺炎引起的,而不是合併其他細菌感染,因此抗生素使用的比例也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治療中也發現了一些比較好作用的藥物。

張文宏指出,感染的精準治療也是上海團隊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檢測手段,病人都能檢測出。有了這些才能讓醫生第一時間知道,現階段是哪些細菌在感染,有了科技的支撐,才能對病人進行精準施治。精準施治落到實處就是要對每一個環節進行研究,選擇合適的病人、合適的階段、合適的劑量、合適的療程,感染方面要明確什麼細菌、什麼耐藥情況,應用現在所有的科技手段對病人進行檢測,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中西醫結合和諧度高

“上海方案”特別指出,中西醫結合救治能提高患者協同療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惠勇張惠勇指出,上海團隊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過程中,秉承著科學、寬容、負責任的原則,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就是儘快把病人救治好。

中醫的特色就是守正創新,同時補其虛、扶其正。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主要是由於接觸病毒機會多,以及體質差。中醫治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有效縮短了核酸轉陰的時間,同時對重症病人的腸道管理起了主要作用,有效增強腸道粘膜的免疫功能,快速清除腸道病毒的複製,尤其對糞陽轉陰,扮演了重要角色。

隨著上海入春,天氣轉熱,許多市民也關心病毒是否會隨之消失。對此,張文宏未持確切肯定的意見。他認為炎熱對病毒可能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證明防控和天氣,誰的作用更大,還需要更多病理學家的研究和對疾病動力學的研究提供依據。他同時指出,對於病毒,把窗子都打開,拼命通風,是最好的。當我們都處在一個侷促的空間裡,開窗通風極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