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孫恩同老師是當代著名山水畫家、美術教育家、關東畫派創始人之一、中國美協會員、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遼寧省文史館館員、瀋陽滿族聯誼會顧問、中國同澤書畫院顧問。本素材摘錄自《中國山水畫教程》,孫恩同著,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僅供參考。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臨摹是學習中國山水畫的方法之一,一些國畫名家開始學習都是入手。古人講臨畫不如讀畫,臨摹只能掌握表面的筆墨效果,讀畫乃真研究作品的涵義、通體構圖處理手法等等。初學者應一步步走,不能過急,首要掌握筆墨基本功,進一步到生活中體驗,總結前人和他人經驗,逐步地創作出自己的繪畫風格,要離開任何形式的柺棍,走自己的路。對於初學者來說,臨畫、讀畫有同等的重要性。要雙管齊下,眼睛提高了,手才能提高,在不斷實踐中,筆墨技巧也就會如水漲船高一樣上升。

古人把摹和臨分開來。臨:對照臨本來畫。摹:把畫稿鋪在紙底下勾畫出來,要求一模一樣,肖似原作,如同製作假畫。我們學習是為了繼承傳統練習技法,掌握毛筆性能,懂得中國山水畫的一些道理就行了,不只求相似,但求筆法、墨法對頭。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選擇臨本

選擇臨本是第一位重要的事。古人說,法乎其上,僅得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意思是要向高水平學習,從師也要從高師。臨摹學習要選擇古代名家、現代名家的代表作品來效仿。這裡當然有個創造性問題,也有個名師出高徒的問題。名畫家的作品,格調高、作品嚴謹、筆墨功力深、藝術性強,臨起來很見功力,利於提高。

選擇臨本,最好是原作,但很不容易找到。臨本要求風格嚴謹,筆路清晰,交待清楚,有些大寫意和即興的作品,不好臨,雖然也喜愛但不能臨,只要多看就會學到手。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印刷品太小看不清楚,不要臨。選較大的印刷品,筆法規整的為適當。一般以臨宋元的作品為好(范寬、董源、巨然、李成、李唐、馬遠、夏圭、王蒙、黃子久、吳鎮)。要判斷臨本是絹本還是紙本,是熟紙還是生紙。熟紙不洇,一般說來,作品筆調細緻。宋元作品用的材料,絹和熟紙較多,也用不太洇的宣紙。臨畫時沒有絹,可用熟紙代替,也可用元書紙。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臨畫與讀畫

臨本先好後,靜下心來讀畫。研究臨本,要一部分一部分研究,找出表現手法的規律來。認真的邊琢磨邊臨摹,切不可急於求成。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乃學習之大敵。要一下子就畫好是不可能的,飯要一口口吃,畫要一筆筆地畫,臨畫不要求每筆都可臨本一樣,即使是工細作品也會出偶然的效果,不要用筆去做偶然效果。只要懂得用筆方法,會使筆紅黑,用筆能夠自如地塑造形象,就達到了學習目的。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臨畫不要求太快,要細心研究,不可粗心大意,不要似是而非草率從事。心記最重要,不要看一筆畫一筆。例如點樹,不要看一個點,畫一個點,掌握 其規律,一氣呵成,這就是臨畫的要領。

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幅畫可臨某一局部,如遇到難度大的地方,反覆畫十幾遍、二十遍、乃至百遍,直至熟練掌握為止。也可臨一幅完整的,不但研究筆墨技法,還要從中學習到別人藝術處理手段。通幅構圖要求部位準確些,不能信筆塗抹。

用解剖麻雀的辦法,來研究一張畫。掌握技法,務使弄通,不可丟掉這張,又臨那張,這山望著那山高,學習態度應踏踏實實,知難而進。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臨摹與寫生

從臨摹到寫生,沒有直接過渡的橋樑,想要臨了一些作品之後,到生活中去套用,是比較困難的。其原因:1.古人和今人相距太遠,古人創造了一套表現方法,概括了他所認識的生活;2.今人的畫,雖然思想離我們很近,但是他們畫的地方,未必是我們畫的地方,表現手法有他的一套,我們不熟悉。因此從臨摹中學到技法之後,還要到大自然中去印證、消化,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東西。如寫文章一樣,到底是從哪篇文章中體會來的靈感呢?請不清楚。文章讀多了,就會寫文章了。還要深入生活,用自己的語言描寫生活,這一點,學畫畫和學寫文章道理都一樣。

孫恩同講解山水畫臨摹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