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近三年,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展有多快?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雙一流”建設自提出開始就備受關注。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等三部委正式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從國家“雙一流”政策發佈至今整整三年過去了,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到底怎麼樣?本文從預算經費、學科建設、高層次人才建設等重要指標,來看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近三年的發展情況(主要指標時間節點為2015年9月—2018年9月)。

後續青塔還將從科研經費(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頂尖論文、國際排名、人才培養等指標對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98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近三年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預算經費

一所高校想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沒有鉅額資金投入是萬萬不能的,經費對學校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除工信部的4所高校、國防科技大學和鄭州大學等部分高校外,基本都公佈了完整的預算數據。

統計可以發現,42所高校預算經費分化比較明顯,貧富差距巨大,其中排名靠前的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預算經費幾乎是排名靠後的雲南大學、新疆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的10倍以上。從預算經費增長數據來看,大多數高校近三年預算數保持增長態勢。

未公佈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高校等幾所高校雖然沒有完整的預算數據,但是從科研經費等數據來看,這些高校投入規模不會小。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近三年預算經費如下(空白處表示未查到相關數據):


近三年,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展有多快?


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是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核心任務。本部分重點來看看第四輪學科評估和近三年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ESI數據。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第四輪評估於2016年在95個一級學科範圍內開展(不含軍事學門類等16個學科),共有513個單位的7449個學科參評,全國高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有94%申請參評。根據評估結果,共有460所高校9不含科研院所)的5112個學科獲得分檔排名(位列前70%)。

從高校獲得的三種A類學科(含A+、A和A-)來看,浙江大學共有39個學科入選,入選數位居全國第一。清華大學共有37個學科入選,位居全國第二。北京大學共有35個學科入選,排名全國第三。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也有15個以上學科入選,表現不俗。

相比之下,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沒有獲得A類學科,這也使得這些高校在未來的發展中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數據如下(按照A類學科數進行排序;ESI數據來自科睿維安):


近三年,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展有多快?


ESI評價指標作為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近幾年備受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學把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數量定為發展目標之一。

本部分青塔整理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和2018年7月共三次ESI綜合排名和學科排名數據。從統計數據來看,大多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ESI綜合排名保持增長態勢,部分高校綜合排名增長幅度很大,包括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相對來說,大多數高校前1%學科數變化不大。


近三年,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展有多快?


高層次人才建設

過去幾年,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持續推進,高校人才競爭越來越白熱化,特別是院士、千人計劃、長江學者、傑青和優青等高層次人才成為各大高校爭奪的焦點。

過去三年(2015年9月—2018年9月),兩院院士增選了2次,長江學者增選了3次,國家萬人計劃人才增選了2次,傑青、優青和青千則分別增選了3次。青塔對上述幾類高層次人才數據進行了彙總統計。

從統計數據來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三年間高層次人才增幅明顯,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表現搶眼,三年內高層次人才增選數量都超過了200人次,遠遠將其他高校甩在身後。

此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增選高層次人才數量也在100人次以上,表現不俗。

相比之下,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高層次人才增選數量較少,都不足10人。三年內42所高校頂尖人才入選情況如下(兩院院士增選為2015年和2017年共2次,長江學者增選了3次(2015年度、2016年和2017年度),國家萬人計劃人才增選了2次(第二批和第三批),國家傑青(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國家優青(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和青年千人(第12、第13和第14批次)。其中2017年度長江學者和2018年國家傑青為公示數據。


近三年,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展有多快?


後續青塔還將從科研經費(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頂尖論文、國際排名、人才培養等指標對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98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近三年發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