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英國為什麼在20世紀50年代衰落了?

雨落之間


直接原因是蘇伊士運河戰爭失敗。

其實,這是英法兩個同病相憐的老大帝國主義國家最後一片遮羞布被美蘇合作撕扯掉。從此才是真正的二級世界。

英國十八世紀初擊敗西班牙成為霸主,19世紀末期開始衰落。一戰完全損耗國本,其真實力量最多全球第四位,美德蘇都已凌駕其上。只是強大的海軍還能撐些門面,畢竟百年海軍不是一個笑話。

二戰再次重創英國,其國力衰落得完全靠美國人輸血,當然也得為此付出代價。那就是其龐大的殖民地。

美蘇明白,英法明白,大家都明白,英法衰落得失去殖民地就是帝國崩解。尤其是英國。

對英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印度。印度土地多人口多,光糧食茶葉牛肉就能維持英國人的上品生活。可惜沒有了。

失去緬甸,馬來西亞,埃及也不用怕。我還有蘇伊士運河可以撈取錢財,進而控制歐亞運輸的鐵門。

所以,當薩達特總統宣佈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之後英國立即聯合法國出兵埃及。可惜早就準備幹翻英法的美蘇配合默契,蘇聯藉助國際輿論導向公開威脅核打擊英法軍隊。美國則在英法的期盼中避談保護,反而指責英法對埃及的侵略非法。最終顏面掃地的英法兩國狼狽退出埃及,也帶走了兩大帝國最後的餘暉。


四川達州


我是大楊,講大白話歷史。英國為何衰落這當然有二戰的原因,但是英國衰落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出就已經慢慢顯現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從二次工業革命就開始衰退了的。英國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英國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但到1870年以後這些產業的設備都已陳舊落後,英國沒有及時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雖然由於世界市場的擴展,英國仍能保持經濟的低速發展,但其所佔市場份額相對減少了。二次工業革命美國和徳國後來居上,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而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英國和法國地位下降到第三和第四。我們慢慢來看!



經濟上: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高度發展,是世界第一強國,日不落帝國。但是呢,由於本國的大學制度等等,錢多了,創新慾望慾望下降,英國在全世界有廣大殖民地,足夠進行商品和資本的輸出。換句話說,現有格局足夠滿足我的利益,我幹嘛還要費心思呢?退一萬步講,英國人有錢,就算不想自己研發,也可以買外國的技術啊!這種心態導致英法兩國的軍事技術居然漸漸地落後給了德國,一戰剛開始,英法其實是被德國打懵了的。雖然打贏一戰,但世界的曙光已不在歐洲了。英國衰敗,法國一蹶不振。一戰戰前的債權國變為戰後的債務國,戰後經濟長期低靡、不景氣,國際金融中心也由英國倫敦轉移到了美國紐約。一戰中,英國的商船隊遭到巨大損失,使其航運業遭遇重創,也導致英國貿易量的下降。 到1919年,英國欠美國的債務達85000萬英鎊。因此,英國成為美國的主要債務國。可是在戰前,美國是英國的主要債務國。戰時英國被迫賣掉了海外資產的四分之一。由於戰爭,英國的內債增加了九倍,即從64500萬英鎊增加到66億英鎊。注意,這只是一戰!

再看二戰,英國差點被德國錘得亡國,一溜煙地從敦刻爾克游回英國。德國的海獅計劃受挫,否則搞不好英國就GG了!二戰打完了英國的海外資本和黃金儲備,不得不大舉像美國借錢。接受美國援助。



政治上:二戰後軍事經濟政治實力的下滑,使得英國人不得不依附於山姆大叔。美國當然是想控制虛弱的歐洲,拉了個北約,弄了個馬歇爾計劃,還有之前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這使得西歐變成了美國的小弟。西歐迫於蘇聯和華約的威脅,以及本國國內的國情(當時西歐一片衰敗殘破,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甚至出現了人和野狗搶食物的現象)。政治地位下降,使得西歐各國聯合起來,後面有了歐盟啥的。

軍事上:二戰後是兩極格局。兩極格局中美蘇軍事實力太強了。蘇聯武裝力量: 約340萬人,其中: 戰略火箭軍:14.6萬人 陸軍: 140萬人 空軍: 42萬人 海軍: 45萬人 防空軍: 47.5萬人 邊防軍: 23萬人 內務部隊: 35萬人(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務部領導) 美軍(作戰部隊): 陸軍: 73.1萬 空軍: 51.7萬 海軍: 58萬 海軍陸戰隊: 19.5萬 總數為202萬多人, 美軍文職人員:100萬人,擔負起了除了作戰之外的幾乎大部分崗位,不管是國防部,各種科研後勤軍事院校等部門,都是文職,不佔用部隊編制,包括國防部長都是文職,所以,美軍的202萬是實打實的作戰部隊。英國呢?不說了吧,還不夠蘇聯裝甲洪流一個回合的,現在的英國甚至連坦克都養不起了!



國際影響力

上世紀50年代後,英國的影響力下降,各個殖民地紛紛獨立,(有一些英國殖民地獨立受到了美國的支持。)山姆大叔也限制這英國人,想讓英國人聽話,削弱英法老牌殖民帝國的影響力。

政府的變換

經濟的快速衰落,讓英國國內政治也極不穩定。在撒切爾夫人之前,首相頻繁下臺,導致政策缺乏連續性。

金融巨頭

英國金融業發達,金融巨頭的話語權也很大。為了保護金融業利益,英鎊不斷走高,導致國內製造業轉移。這又使得失業問題嚴重化,失業的人多了,就必然影響到政府行政!

福利國家和公共資源的投入

撒切爾夫人的私有化改革雖然激活了經濟,但公共服務部門如醫療和教育體系更趨於集中,消耗大量的資源。這也促使一些懶人的誕生,他們不願意工作,靠公共資源救濟生活,使得社會負擔加重。

海外戰爭

先是馬島戰爭,本來日不落就不行了,還千里迢迢奔赴南美作戰,燒了多少鈔票?後面又跟著美國去伊拉克,有陷在裡面,繼續燒錢!


嗯,還有其他許多原因,歡迎各位留言補充!


大楊Dora教育筆記


從稱霸世界到回到二流國家,20世紀50年代英國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是如何衰落的?二戰時期,英國在一戰中飽受戰爭摧殘,所以一直表現出“綏靖政策”。當尼維爾•張伯倫拿出一張白紙,高喊英國和平時期已經到來的時候,那時英國已經進入“病態”。英國貴族祈求平安而避戰的心理,可以說明他們自認為沒有能力和德國硬碰硬的正面較量。面對法國淪陷,英國認識到局勢不利,面對德國瘋狂進攻,英國幾乎孤軍奮戰。幸好有蘇聯和美國相繼對德宣戰。英國才有機會喘息,戰事有所好轉。


一個國家的衰落看經濟指標。看英國戰時財政政策,英國推行“重商主義”。提倡自由放任的財政政策。而面對戰爭的巨大支出自由放任主義政策在戰爭中表現出衰落跡象,也暴露了自身的侷限性來。

二戰結束後,放眼歐洲一出廢墟。英、法、德歐洲三大巨頭都在戰爭中苟延殘喘著。相對美國而言,戰爭中大發橫財。真正取代大英帝國成為當時的世界霸主。(雖然當時美國和蘇聯相爭,我自認為美國真正強於蘇聯)。美國為了對抗蘇聯而實行“馬歇爾計劃”,來幫助歐洲。

二戰後面對美國的崛起,和德國、法國的經濟恢復。對英國來說,英國和美、德、法來說是衰落的。英國本身國土不大,畢竟面對殘酷戰爭這樣的創傷。那個國家都抵擋不住面對衰落。

殖民地對英國的支撐作用局勢的改變,面對各種“解放思想”的影響。英國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真正無力改變。我們熟知的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分而治之獨立。對更經歷戰爭的英國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的打擊。

一個國家的發展,好的經濟政策加上穩定的國際環境才是一個國家經濟大發展的重要性原因。


壹言歷史


二次工業革命是在19世紀70年代至20年代初,英國雖然是第一工業革命的急先鋒,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大英帝國卻冷眼旁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殖民地擴張上。


事實上,也正因為重心錯誤,造成經濟實力不斷被後來者如德,日,法,美超越。經濟實力不夠,自然海軍霸權也無法維持.這是我的推測。

英國奉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政府很少干預市場經濟。而英國有眾多殖民地可以作為其工業產品銷售市場,總需求無比龐大,若廠商投資新技術,會有大成本。
事實上即使他們不投資新技術,也一樣有很大市場可以賺取利潤。另外,英國當老牌帝國當久了,缺乏進取推動力。二戰後,德日法戰敗,國內原油勢力應該也被洗牌了,百業待興,英國原有勢力反而更穩固,所以更傾向於保持原狀。


風起雲落666


我覺得最主要原因有三個:1英國一戰二戰投入太多、殖民太廣,為其所累,導致自己元氣大傷!同時引入美國打敗德國也為後來取代自己埋下隱患!

2英國沒有抓住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我們知道英國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機會使其一躍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強大的英國海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且英國也趁此擁有眾多殖民地!而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電力以為代表,美國迅速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使其產業、工業、生產各方面更新換代。美國迅速崛起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3再加上美國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致使美國科技逐漸強大、經濟足夠豐滿而英國科技、經濟方面全線崩潰,從而逐漸走向衰落!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再次抓住信息技術這一科技革命,英國不思進取,基本已是日薄西山。



笑遊江湖007


個人認為,想要成為大國強國,必須有一些基本條件,比如國土面積,人口,地理位置等,如果沒有這些做支持,頂多一時無法一世。

回顧人類歷史上的大國強國,基本都是這樣。雖然國土面積大不見得都是強國,但成為強國的概率就比較大。比如羅馬帝國,波斯帝國,中華帝國,包括英國強盛時期也是國土面積巨大,人口眾多。但是隨著各殖民地獨立,面積減小,衰落是必然的,不管他能不能抓住某次科技革命的手。



當然,有人會反駁:英國是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後強盛起來,才開始擴張的領土,所以以上觀點無法解釋英國強盛前期的情況。個人認為,這裡面有一個技術信息傳播速度的問題,當時的技術信息傳播載體基本靠人,新的技術出現後傳播速度無法和現在相比,所以導致各個國家接受新技術存在很大的時間差距。

另外就當時的國際情況來講,各大洲國家之間檔次差距太大,亞洲都是“封建殘餘勢力”,非洲是“不毛之地”,美洲是新生國家,還不知道怎麼玩耍,所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歐洲各國輪番上陣,各自都當了幾天世界大王,而當真正的大國醒過來後,英國這種小國家就只能配合啦!

以上只是另一個視角的觀點,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