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哪些一本正經的詩總被誤以為是情詩?

用戶64079275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一首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詩了。大多數人都把他當做情詩。

多才多藝的大詩人王維喜朋好友。在長安結識了音樂大師李龜年。二人一見如故,情投意合。王維向李學習音樂,李唱王維的詩,倆個在一起其樂融融。

好景不長,安史之亂爆發了,叛軍攻陷長安,王李二人失散了。李龜年跑到了江南一帶躲避戰爭。

無聊寂寞的生活讓王維時常想念好友,於是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好友的思念。紅豆生長在南方,到春天會發出幾枝新芽?希望你多采一些,這個東西最能寄託我們相互思念的友情。

這時的李龜年在江南居無定居,在街頭演唱謀生。得到這首詩時淚流滿面,經常演唱這首詩。通過傳唱,這首火爆了。

也別怪我們多想,本來嗎,紅豆在古代就是表示男女相思之意的,因此也叫相思豆。你把紅豆寫在這裡,我們能不多想嗎?

大家說是也不是?


天中照心


《詩經》三百篇,經過孔子的刪減、修訂,可以說每一首都不能作為情詩對待。

比如開篇第一首《關雎》。

中學時代語文老師講解的時候,就是按照情詩給我們講的,那時候我的同桌,一位男生,有了思春的心思,正在聚焦火力追求同班校花,同學們都知道,於是,大家就起鬨非要老師點名讓他朗讀一下不可。

同桌自然很是大方,朗誦的聲音飽滿,情緒到位,就只差調轉身體,面向身後的校花了。

其實,孔子經過修訂以後,《關雎》裡面的對於美好愛情的無限嚮往和追求,被孔子賦予了紮紮實實的政治理想。

無論是美人,還是政治理想,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我們終生追求的。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輾轉反側。”

這裡的追求對象,在愛情人眼裡就是郎才女貌,在孔子眼裡,那是完美無缺的人才。

所謂一將難求,就是這般。

《關雎》之後,接連幾首詩,都是對這種難以求得的人才的思慕和描述。

比如《葛覃》中描述了一位任勞任怨的良家婦女形象,這就是“我”理想中的伴侶,孔子賦予了更深的含義,指出,這樣勤勞為民的人,才是理想中的服務百姓的人才啊。






虛受日記


1.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蘇軾《蝶戀花·春景》

屈原在離騷中寫到,“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意為世上哪裡沒有芳草鮮花,為什麼一定要戀著自己的家園。

蘇軾在這裡自己在仕途不順的情況下,仍然保持樂觀的心情,和《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的“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抒發的感情是一致的。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形容的是戰友之間立下的誓言。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江上贈李龜年》

這首詩又名《相思》,是描寫的是和歌手李龜年之間的友情,不過之中用了紅豆的典故,因此用來形容愛情實際上也是可以的。

4.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贈妓雲英》

又名《嘲鍾陵妓雲英》,雲英是羅隱趕考時認識的歌妓,十多年後再度遇到雲英,雲英驚訝的說“羅秀才怎麼還是一介布衣”,羅隱便回懟了這首詩。(這首詩真的懟的太狠了)


幣幣叨叨叨


1.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出自《詩經·邶風·擊鼓》,描寫戰友同生共死之情。

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出自先秦《越人歌》,表達對同性之人的品德的仰慕。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相思》.唐.王維。此相思非彼相思,其實是寄友人的。

4.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近試上張籍水部 》/ 《近試上張水部》 / 《閨意獻張水部》.唐 ]. 朱慶餘

天大的誤會呀,這詩其實是寫給主考官,探問自己的考試成績的。

5.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夢微之》.唐.白居易

這詩其實是抒發對逝去摯友的懷念,微之就是元稹。

6.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道》.唐.張籍

這詩其實表達的是對別人拉攏自己的婉拒。

古人誠會玩,騙了爾等數千年。嘿嘿😁



自在為懷


哈哈哈,我首先想到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雙葉紅於二月天”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裡寫了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

高中時候,男孩調皮,取笑男生和女生約會時候,喜歡喊 一句:你們是不是昨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雙葉紅於二月天”了……

全班會鬨堂大笑

“停車坐愛楓林晚”,其實是一首意境很美的詩,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後兩句則是傍晚之景。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豔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後來,很多美麗的詩詞都被“玩”壞了。

比如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趙香爐表示很無辜。

還有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據說,很多男生對這句詩很有看法,一不小心就容易浮想聯翩……

還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喜羊羊,灰太狼……”哈哈哈,王弗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更是被人拿去當了標題,有沒有誤入色情小說的既視感……羞答答,紅了臉。

玩笑,玩笑哈。

喜歡詩詞,只需要幾個字詞,就能把人代入一個無限的廣闊的天地,無限幽美的意境中……

詩詞被現代人拿出來“玩味”一下,應該都是帶著善意的,並無惡意。[可愛]

 


路痴珺


在古代一些看似愛情詩,實際上不是寫愛情的,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特殊現象。一些政治詩,卻是愛情詩的面目出現的。中國的古人,一向是常常喜歡用女子作比喻的。因為在中國的倫理道德之中,男女關係與君臣的倫理關係是相當的。妻子在丈夫之前沒有自由,她的一切都是操縱在男子手中,丈夫可以喜愛她,可以拋棄她,可以休棄她。在君臣的關係中,在家裡惟我獨尊的男子漢大丈夫,一到君臣的關係之中,作為一個臣,就變成臣妾了,就相當於女子的地位了,可以被國君選擇,可以被拋棄,可以被貶謫,甚至可以被賜死、殺身,還要謝主龍恩。因此君臣的關係在封建倫理之中,與男女夫妻的關係有相似之處。所以很多男子漢大丈夫寫起詩來,想到沒有一個人欣賞他的才能,能任用他,就把自己比做一個女子,沒有找到一個託身的人。

張籍《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是已經有了丈夫的女子,拒絕其他男子的追求。第一句就挑明瞭挑明追求者知道女子有夫的身份,這樣對方送她一雙明珠完全是不守禮法的舉動。但是女子沒有急於表示烈女可殺不可辱,居然被對方的情意感動,還把明珠系在了身上。但是語氣馬上一轉,說自己丈夫很有地位,雖然知道對方用情很深,可是自己又與丈夫有同生共死的誓約,最後一邊流淚,一邊還珠,感傷相逢太遲,明確拒絕了對方。

這首詩真是奇特之處,是一個男性詩人將一個女子的心理體會得如此真切細膩,正視了她的內心世界和感情矛盾,將“非禮”的感情寫得如此富有美感,帶出了活生生的人性美。

這首詩題下注:“寄東平李司空師道”。中唐時期,藩鎮割據,李師道是藩鎮之一平盧淄青節度使,又冠以檢校司空等頭銜,是炙手可熱的人物。據記載,張籍“時在他鎮幕府,李師道以書幣聘之,因作此詞以卻。”原來是張籍為了婉拒李師道的聘請而寫的,等於說“我對您的一片好意也很感動,但是我不得不謝絕”。禮法之外的情愫不見了,成了權勢者與人才之間的挖人和拒絕的心理對抗;那對沾有淚水的明珠不見了,成了一堆為了籠絡文人名士而預付的高工資;人情人性也變味了,現出了仕途選擇和政治立場的原形。

還有一些看似男女之間的相思詩,實際上是寫朋友的思念的。唐朝詩人王維曾用“相思”為題,賦詩一首,至今還是人們表達思念的佳作。“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果實鮮紅,產地在嶺面一帶。相傳古代一位女子得知丈夫死在外地,在紅豆樹下痛哭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就稱紅豆為相思豆。長期以來,紅豆成為戀人、友人相思之情的象徵。但這首詩不是寫愛情的,它是王維寫給詩人李龜年的,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因把相思之情寫得纏纏綿綿的,特別是紅豆所附著的美麗傳說,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餘地,也可以當作愛情詩來讀。

文學欣賞,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要過分穿鑿。這類詩可以當作愛情詩來讀,只要讀出無窮的美感就行。


丁小的時空


倉央嘉措的啊

你見與不見。。。

大部分都在借假修真描述自然

講述在有無之間一個人一輩子“入山又恐別傾城”的狀態

一善一惡之間 的中庸 正見 平靜 拿起和放下

都不僅僅是男女之情能完全佔有的

而情 也不僅僅是男女之情 是一種本來沒有才會特別值得追逐的東西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人若到處留情 精神不能內守 就可能留在人世間 作為石頭 受五百年的風吹雨打 哈哈

陰實如是


山水玲瓏茶文化


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初讀張籍的這首《節婦吟》時,一直覺得是一個已婚婦女拒絕愛慕者的詩,後來看了解釋才知道是張籍拒絕李師道拉攏的名詩,全詩用比興的手法,委婉的表達了自已的決心。


聽風軒主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的這首《水調歌頭》詞,其中被應用最廣的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多用於表達戀人之間的相思之苦,想念不能相見,那種思念只能寄託於月亮。而蘇東坡寫這首詞的時候實際上表達的是對其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是手足間的思念。現在大多被用於異性之間的思念。




看山禪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元好問年輕時赴京趕考,中途見到人們捕雁,一隻被捕,另一隻盤旋在上空悲鳴久久不肯離去,最後觸石而死!元好問這首詞經常被人們來表達人們對愛情的嚮往,但是元好問想要表達的更是純粹的生死與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