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華為一員工被傳因績效考核不好跳樓自殺一事?

DALONG1111


每次遇到這種因工作或者學習壓力有人自殺的事情,大家都會感嘆死者不值得。說他們的抗壓能力太弱,心態不行。確實,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因為工作問題放棄年輕的生命的確令人惋惜,但這次的華為程序員以及在2016年同一地點跳樓的中興員工到底遇到了怎樣的遭遇才會選擇自殺呢,先讓我們看看事情的原委。

原因是這名程序員績效考核被黑,可能會被解僱,加上近幾年情感不順等諸多原因想不開跳了樓。華為對員工的要求非常嚴格,假如能在華為當程序員那一定要非常優秀才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成就了程序員這個高薪職業,也給他們帶來了過度的勞累與壓力,有人甚至成為權力鬥爭的無辜犧牲品。強壓之下的他們又能堅持多久?

不光光是程序員這一職業,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因為不堪壓力而放棄生命,我們在替他們惋惜的同時,更應該透過這面鏡子去正視這個現象,社會壓力。每個人要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工作,情感,家庭……面對這些加倍沉重的現實,自我解壓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給自己找一個出口,做一些讓生活變得有趣的事情。

對這個龐大擁擠的社會而言,我們都是弱勢群體,在網絡上圍觀他們,不如真正的走近他們。或許你身邊就有這樣日日承受著巨大工作壓力的朋友,不如放下手機去關心一下他們,何嘗不是在關心自己。


鎂客網


不請自來,有感而發!


1、死都不怕,你還怕什麼?

工作8年,那麼年齡至少31歲,這時候,應該是上有老下有小,你是死了,白髮蒼蒼的父母誰來送,嗷嗷待哺的孩子,誰來撫養?


試想,8年的華為的老員工,估計年收入不下百萬,相比二三線城市一年不到10萬的收入,你已經是土豪了,你怕什麼?虛榮心嗎?有時候真應該有點阿Q精神,我孩子考試成績不好,還沒開口說他,他就說,誰誰誰比他低多了,這樣的阿Q精神,我覺得還是值得鼓勵的,要不然,百萬年薪的都跳樓了,那我們10萬年薪的,不是要......


2、自殺,是在逃避責任

之前看到個故事,說是夫妻二人出海遇險,妻子把唯一的救生機會給了丈夫,留下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照顧好我們的孩子”,是的,男人活下來了,揹負著對妻子的內疚,揹負著旁人甚至親人的指責,一個人默默的撫養孩子長大,為什麼,因為當時妻子患有重病,如果是把活命機會給了妻子,她自己的病怎麼治?拿什麼來治?孩子生活怎麼辦?


所以,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的背景下,誰的生活都不容易,活下來,本就是責任,我們是一個社會人,不是一個人,不能什麼事都只想著自己。


活下來,是責任,也是一種勇氣。


思維導圖PPT


首先,我們看一下消息來源:通過某度搜索,全部消息均來自某家號,而且消息源出自微博爆料。此事的真實性無從考究,不排除真實存在,但我更看到的是某家號自媒體抓住了“華為”“跳樓”這兩個極抓眼球的關鍵詞!以下來自某度某家號自媒體消息內容:

有網友在微博上爆料,30日晚,一名華為程序員跳樓自殺,原因據透露是月底的績效考核成績被黑,面臨被解僱的危險,經受不住打擊最終想不開而選擇了跳樓。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就算要被公司解僱了也不能就這樣跳樓,畢竟華為公司可是知名的而且人才門檻較高的企業。

看到這個消息,我並不震驚,唯有對逝者深深的惋惜,希望他一路走好!

一個人經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走極端,這是一個悲劇,也是人在一定壓力下情緒失控的個體事件,更多的與一個人的心理承受力和當時的情境有關。儘管也反映出現代人面對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承擔者巨大的壓力,但個體事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華為的“末尾淘汰制”。

我曾經撰文說過“末位淘汰就是權力任性下的畸形蛋”,我是反對採取末位淘汰這種方式來激勵競爭的。衡量員工是否合格稱職的標準應當有一個量化可操作的標準,而不是採取叢林法則去搞殘酷的淘汰。

在一個企業工作,而且是待遇優厚的大企業,人人都有危機感,實踐中這位員工在華為工作了8年,這份工作給了他生活的物質保障,也是他將來事業發展的方向,任何人在突然要失去生活依賴,要改變生活道路的時候都不可能心如止水,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很正常的。關鍵的是如何去排解這種負面情緒,不讓他啃噬你本就疲憊的身心。

績效考核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做到完全公平準確,摻雜了許多人為的因素,作為華為公司,需要對自己的績效考核體系進行一次重新審視了,如何儘可能的保證其公平準確,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才是當前的一件重要事。同時,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做好逝者家屬的安撫工作,儘可能在經濟賠償上大度一些。

最後,希望逝者安息,家屬節哀,希望所有人都能在緊張工作的同時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及時排解壓力,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挫折和困難!

生死之外無大事!


天下論談


華為程序員跳樓自殺根本原因是什麼?

1.華為是國內一家偉大的公司,目前可以說在國內的企業研發再投入能力無人能比,還有科技創新能力更是讓國人提氣。生產的通訊設備遍佈了全球,打敗了思科,華為的員工平均薪酬國內第一,但是考核也是極為嚴格的。



2.這個程序員是參加了華為公司的慣例考核,因為考核成績不好,必將面臨調崗或者辭退。是自己學習不夠還是,考核變難了?這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做為一個程序員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啊?或者自己創業開一個網絡公司也是可以的啊。


3.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上過不去,還是對自己沒有信心,但是這都不是結束生命的理由。前不久的中興部門負責人,面對勸離選擇了自殺。我想也許有生活的壓力,太大的內心壓力等。

畢竟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對自己對親人負責。更多的時候是這類群體不願意面對自己,如果你感到自己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不堪重負,可以嘗試放鬆自己,或者換一份工作,必要的時候去看心理醫生,人生何苦為難自己呢?


舞棟人生


近日,有一名深圳華為公司員工跳樓自殺,原因竟是績效考核不好。由於華為採用的是末位淘汰制,所以,逝者將會面臨解僱的壓力。據悉,逝者已在華為工作了八年之久。

每每聽到這些因不堪工作壓力而自殺的新聞時,腦海裡只能想到一個字:傻!

為什麼?因為根本不值得!

第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社會是殘酷的,從小時候上學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經歷淘汰制。班上成績好的同學會受老師重視,成績差的同學會被嗤之以鼻。出來工作後,賺錢多的人會被家人誇讚,而賺錢不多的則會成為反面教材。好不容易在中考,高考,畢業考中脫穎而出,長大成人,在社會立足,卻因為績效考核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當年經歷的中高考不應該更加殘酷嗎?

績效考核是公司的制度,若受不了完全可以選擇辭職。若不想辭職,那就先忍受,儲存自己的力量,讓自己登上頂峰後停止這種制度。正如最近熱播劇《延禧攻略》中女主角說:“只有自身足夠強大,你才能保護自己。”

雖然過程會很痛苦,心裡會很難受,可是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筋骨,空乏其身。成為人,不容易,成為人上人,更是難上加難。

第二,制度是不斷改進的過程。

公司設立制度肯定是有自己的原因。正如華為設立淘汰制,為的是讓自己的公司能夠發展壯大,篩選人才。

是,這是不公。但優勝劣汰一直是自然界的法則。

換個角度想,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八年後辭職,出來怎麼會找不到下家呢?更何況是從大企業出來。華為既然會採取淘汰制,也證明它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明。如此,在耳濡目染下,數年,自己早已成為了非常出色的人了。

制度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當面對不公時要大膽的提出來,若無人理會,那就不再為它效力。

你覺得有道理嗎?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如果這是真實事件,這名員工因為績效考核不好而選擇跳樓,失去生命,真是可憐的人!他的家人和朋友將多麼痛苦?

但是,華為員工對於公司的KPI考核的確有諸多的抱怨。從華為“心聲社區”論壇可以看出來,竟然有員工講出這樣的話語:“如果菊花哪天凋謝,KPI考評功不可沒!”。


我們來看一份華為研發部門的績效考核表:

華為員工為什麼抗拒考核,總結起來有3點:

1、績效考核指標與行為考核指標混為在一個考核系統中

績效考核指標:以結果為導向,用數據來表達,較為客觀,以價值作為驅動模式。

比如考核表中的“增加新技術研發效率,增加技術轉化新產品能力,降低新技術研發成本,保持核心技術的地位”等。

行為考核指標:針對能力和表現來考核,用分值刻量,與個人成長掛鉤,看重自我完善和內部管控,強調主觀、過程、努力、推動。

比如考核表中的“責任心、信息安全與保密意識,計劃制定和執行能力,質量控制能力、成本節約、員工關係管理”等。

這兩種類型的指標不可混淆使用。

雖然說,評價一個人要講“德、勤、績、能”,但不能放一個考核激勵系統裡,因為他們的評價與驅動模式完全不同。

2、領導決定的績效考核

像華為考核表中的“行為考核指標”,很多是需要上級領導來打分及評價的。

既然領導有如此重大的決定權,而且又與年度獎金掛鉤,員工肯定會關注其上級的認可。這種考核模式,不是在考核員工的價值和績效,而是在考驗管理者的人格和能力,考驗他們是否公正公平。

就像華為員工講的:“原來指標都是靠溝通的,也夠可笑,內耗如此嚴重,大家還有多少精力做客戶界面呢!”

3、強制分佈的績效考核

華為採取的末位淘汰制度,用好了有一定效果的,強制分佈也是符合團隊與人才管理規則的。

這種設計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是在操作上存在不少問題:

1、評價規則是否設計合理?如果不是,會引導員工走彎路,偏離方向。

2、考核者是否具備公平公正的素質?如果不是,會引起員工的極大不滿和委屈。

3、員工的表現是否可以用數據來說明?如果不是,會引起員工的努力與結果不對等。


胡老師談管理


從心理上來說,這絕非一起偶然事件。績效考核不好只是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華為工作過的人都知道,華為人起早摸黑,經常都是摸黑去上班,又摸黑著回來,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生活圈子很小。這就導致一些負面情緒不能很好地得到疏導,越積累越多,最後導致抑鬱,甚至自殺。

我認為這位自殺的員工,死於抑鬱症。績效考核事件只是導火線。他很有可能早就患上抑鬱症了,只是身邊的人都沒有覺察到,他自己也不去看心理醫生,或找心理諮詢師做心理諮詢。

從這件事中,我們要得到的教訓有幾點:

首先,要多關心身邊的人,特別是跟你關係密切的親人、朋友。

如果你發現他變得鬱鬱寡歡,總喜歡把自己關在屋裡,不願意外出,也不願意與人交往;平時喜歡的事物,都不再感興趣;經常長吁短嘆,甚至偶爾提到自殺,比如對張國榮的自殺表示羨慕,那麼,你要引起注意,多關心、陪伴和疏導他。

抑鬱症典型的症狀就是長時間的情緒低落、快感缺失、自暴自棄,經常伴隨失眠,並因失眠導致脾氣暴躁。抑鬱症一般因長時間的抑鬱情緒得不到疏導引起,因而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非常重要。生活中的一些負性生活事件會導致心情抑鬱,比如在工作中受到批評、夫妻吵架、失去親人等。這些負性生活事件導致的心情抑鬱不能及時得到疏導,長期積累就可能導致抑鬱症。至於如何調整自己的抑鬱情緒,我之前做過很多回答,可關注我,看我之前回答的問題。

其次,如果你感覺自己在一個很壓抑的環境裡生活或工作,那麼你要及時改變你的處境。要麼適應環境,要麼改變環境或換個環境。長時間的壓抑很容易導致抑鬱。

再者,別人對我們的區別對待往往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因素引起的,要能夠自我覺察,看是什麼原因導致別人的區別對待。

比如,如果你經常受到領導的批評,你第一反應可能是覺得領導有偏見、對你不公平,你可能把原因歸結於工作方面的原因。但真實的原因可能是你的態度領導不喜歡,或你的個性跟領導的個性不符。如果是態度的問題,比較容易解決,改變對領導的態度即可。如果是個性的問題,而且不僅是某個領導不喜歡你,甚至很多人都不喜歡你,那麼你要麼接受現實,要麼改變自己的個性。

最後,做一個敢於表達自己的人:表達自己的觀念,甚至表達自己的憤怒。

我記得我有一年在工作上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年底的優秀工作者獲獎名單裡卻沒有我。我感到很鬱悶,不知道原因是什麼,甚至抑鬱了一段時間。後來才知道是遺漏了名單。我當時如果及時去問領導,就不至於鬱悶那麼久。


多哈心理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因為目標、考核把人逼的神經衰弱、逼瘋、逼得自殺的事聽的不少了,一個本來應該充滿正能量的管理行為,做的越來越走形。

華為的江湖地位,自然是不用說的,公司內的每一位應該都是精英,不至於在華為混不下去了,就跳樓自殺。這隻能反映出華為在人才培養上的失敗,能力培養上去了,但活著的勇氣都沒了。

有時想想,哪些巨頭公司真得哪麼好嗎?外表很光鮮,但誰知道有多少是包裝出來的!他們真的不一定比哪些不知名的小公司好,“簡單粗暴”反而更象是哪些巨頭的寫照,不需要什麼,拿錢咂就把你咂死了,如果不是哪麼高的薪水,你再看看,還有幾個員工在哪裡忍著?它們利用的就是哪個你捨不得的誘餌而已。

考核在它們眼裡就是一個壓力的傳導工具,只要這種壓力還沒有超過誘餌對你的誘惑,你就會拼命想抓住誘餌,然而一旦抓不住, 你可能就崩了。

考核是一個管理的工具,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都應該為經營服務,考核都應該是正向的,是積極的,而達不成的懲戒,也只是正向激勵的支撐手段,而不是主體。而強制分級、末位淘汰,是典型的負能量的,雖然要分出優秀給予獎勵,但給員工的整體意向是:你們這群人中一定有一些垃圾,我們要把這些垃圾清理出去,而這種清理不是一次性的,是持續淘汰的,哪怕你再優秀,終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垃圾被扔掉。它的潛層概念就是,你們都是垃圾,只不過比的是誰更垃圾,誰會先被獅子吃掉而已!


管理鍊金


2017年12月10日,中心程序員歐建新選擇從高樓一躍而下,離開人世;

2018年08月08日,前騰訊員工,法蘭遊戲創始人甘來從22樓跳下;

2018年08月30日,華為員工因績效考核不好在深圳天安雲谷跳樓。

他們都年紀輕輕,身在大企業,薪資不低,卻都選擇了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真是令人惋惜!

回到華為這位員工,據說他已在華為工作已達八年,是個金牌員工,最近一次“考評不好”。而眾所周知華為是採取末位淘汰制的,所以據猜測這位員工可能會面臨解僱的境遇,當然具體原因還未出來,但不管是怎樣的事情,命沒有了,意味著什麼都結束了,還留下一堆的悲痛給到家人,這真的是得不償失。

前段時間有句這樣的網絡語言:男到中年不如狗,女到中年狗都嫌。這也能看出現代職場人的壓力,上有雙老,下有小孩,房貸、車貸、教育、日常開支等等,每天一睜開眼都是錢!錢!錢!想必也是這位員工壓力也不小,座標深圳,各項費用不低,又在華為這樣講究狼性文化的企業,在和同行、同事的競爭過程中總會面對各種困難,再這麼一考核,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卓別林也說:人生遠看都是喜劇,近看都是悲劇。確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容易,每個活的不如意的自己,都覺得是悲劇,但悲劇歸悲劇,生活照樣得過,都已經這麼悲了,為什麼不把自己過好點?華為,是好公司又能怎樣,你看不上我了或者我真的沒辦法在呆了,那就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言,爺我去幹個體戶,總之,活著比什麼都好!活著了才能去改變!


黃聘




事兒雖然出在華為,但反應的卻是當下互聯網公司的普遍現狀,任務重、加班多、壓力山大。現代人尤其是一線城市的職場人,每天被工作擠壓的已經幾乎沒有時間去關注工作以外的其他事情了。所有的精力都在工作上自然而然就會得失心很重,面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如意沒有好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就會走向極端。


坦白講,我所從事的工作也是一個高壓行業,你永遠不知道高強度的完成每個月的考核指標到什麼時候是個頭。有時候當月的業績壓力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人在高壓的環境下真的會胡思亂想。比如我有時候透過落地窗往下看的時候腦袋裡竟然會有“跳下去也許就解脫了”的可怕想法(還好我們公司窗戶是封死的)。但面對高壓,人總得想辦法。



我解壓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運動和觀察自然的變化,當你站在22層的寫字樓望向遠方的夕陽,你會知道眼前的一切都會過去的,太陽會升起也會落下,昨如是,今如是,明亦如是。

另一個方法就是閱讀,有一種說法“閱讀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這句話我深以為然。當你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出路的時候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比如《蘇東坡傳》、《鄧小平時代》等,走進他們當時所處的時代,所面對過的困境,再反觀自己的時候,會有一種超然的感覺。


回到華為員工自殺事件本身,悲劇的發生是因為人們慣性地陷落在想賺錢的慾望和失去錢的恐懼陷阱中,卻忘記了錢只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工具,且不唯一!生活有很多扇門,總有一扇是留給你看風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