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無人駕駛出租車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日本東京街道投入運營,俄羅斯在高新科技衛星城開展無人駕駛出租車公眾測試,美國無人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在得克薩斯州啟動無人駕駛叫車接送服務……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消息不絕於耳,隨著各大巨頭紛紛佈局無人駕駛市場,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概念日漸升溫,相關測試和試點加速落地,這不僅給傳統出租車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正在顛覆人們的出行方式和消費習慣。

全球巨頭圈地忙

據外媒報道,日前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商ZMP和大型出租車公司Hinomaru Kotsu共同打造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成功在東京的街道上投入運營,這被認為是全球首個涉及無人駕駛出租車和付費客戶的測試。據悉,這一服務有望在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期間投入使用。

在這一試驗中,一輛配備了無人駕駛技術的小型麵包車每天往返於東京大手町和六本木地區的商業設施之間,這兩個地區相距大約5.3公里。考慮到實驗的安全性,雖然車輛開啟了自動駕駛系統,但是仍然有一名司機和助手在車上保障車輛行駛安全。乘客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應用對行程服務進行支付,單程票價為1500日元。

在日本以無人駕駛出租車備戰2020奧運會的同時,俄羅斯也在積極搶佔技術和應用的制高點。不久前,俄羅斯互聯網巨頭Yandex宣佈,將在高新科技衛星城Innopolis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儘管歐洲很多地方都推出了無人駕駛汽車的計劃,但是俄羅斯卻藉此成為最早在歐洲進行無人駕駛駕駛出租車公眾測試的國家。

無人駕駛出租車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與日本在繁忙的街道上投入無人駕駛出租車不同,俄羅斯是在科技園中進行相關測試,Innopolis科技園建成於2012年,覆蓋面積達120公頃。目前,已經有近百人報名參加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租車實驗。

美國也一直在推進無人駕駛出租車的落地,今年7月,美國的無人駕駛初創公司Drive.ai宣佈將在美國的得克薩斯州啟動無人駕駛轎車接送服務,運行期為6個月。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谷歌旗下的Waymo公司正式拿到美國首個商業自動駕駛打車服務執照,並於美國鳳凰城率先推出相關服務。

無人駕駛出租車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顯然,在無人駕駛的浪潮下,全球各大巨頭正在競相佈局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瑞銀預測,2030年,自動駕駛技術在全球帶來的收入將達2.8萬億美元,每天將有2600萬無人出租運行,私家車的銷量將會降低5%。

商用落地仍挑戰重重

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試點的開展,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信心和希望,但是實際上,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無人駕駛出租車要想在實際道路上實現規模商用,還存在諸多的挑戰和困難。

從目前各大巨頭推出的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公眾測試和測試上看,還依賴於兩大條件。首先是固定的路線。無論是東京的ZMP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公眾測試,還是俄羅斯科技園和美國鳳凰城的測試,都是在指定區域內展開,車輛行駛的路線是固定的,在這樣相對單純的環境下,對於車輛的無人駕駛的能力的要求自然也降低了;其次,就是無人駕駛依然“有人”,為了保證乘客的安全,測試車輛上依然配備了司機,萬一出現系統失控的情況,可以快速切換到手動駕駛的模式。

無人駕駛出租車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當前,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才剛剛起步,無人駕駛系統的性能、穩定性和安全性還需大幅提升。因而,業界普遍認為,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無人駕駛最先落地的場景包括園區、景區、廠區、礦山等,這些環境的交通量小,複雜性低。

事實上,業界對於無人駕駛的演進階段進行了分級——L0到L5,一共6級。簡單而言,L0代表人工駕駛,L1是輔助駕駛,L2是部分自動化駕駛,L3是有條件自動駕駛,L4是高度自動駕駛,L5是完全自動駕駛。業界普遍認為,目前我們處於L2-L3的階段,也就是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能夠實現自動化,比如自動泊車、景區巡航等,而且是人車共駕駛的。而未來,要在車輛量大、路況複雜的實際道路上實現無人駕駛,我們需要邁向L4和L5。

在高度自動駕駛的L4階段,一旦自動駕駛系統出現問題,將不再需要人工接管,汽車將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自主分析,並作出決定。而到了L5階段,車輛的自動化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車輛可以在不同場景下,實現任意地點之間的無人駕駛,車輛可以對包括周圍車輛、行人、交通信號燈等多種元素進行識別和區分。

從定義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從L3到L4意味著無人駕駛性能的跨越,即從人車共駕,變成車輛自主決策,真正解放人力,這意味著車輛需要能夠對複雜的環境進行感知,並進行決策。有專家認為,從L3到L4至少需要3至5年的時間,而最終邁入L5時代,還至少需要等待10年。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較技術上的挑戰,有專家認為發展無人駕駛更大的挑戰將來自於法律和道德。目前,雖然全球已經展開了一些無人駕駛的測試和試點,但是法律法規的制定仍然滯後於應用發展,在目前已經發生的無人駕駛事故中,如何界定司機、行人以及汽車公司的責任,成為爭論的焦點。而也是因為法律責任上的不明確,使得一些企業在推動無人駕駛中顧慮重重。

不過,縱觀新技術的發展歷史,法律法規的制定往往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步伐,而隨著技術的日漸成熟和應用普及,法律法規以及安全等問題都將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並最終助力技術和應用的進一步落地。

懂小姐評彈:

今天,自動化駕駛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地鐵、高鐵、飛機等交通工具都正在使用自動駕駛技術。因而,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用戶習慣逐漸養成,以及技術的日漸成熟,無人駕駛必將步入我們的生活,給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變革和顛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