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6年總資產增幅超23倍!累計收購不良資產債權超2600億 這家地方AMC如何快速突破

導讀:

累計收購不良資產總額超過2600億元,助力浙江省逐年實現不良率與不良資產餘額雙降;累計託管11家危困企業,通過和解、轉讓、重組、共益債、債轉股、破產管理等形式幫助近90家企業脫困重生,化解擔保圈貸款超300億元。

這就是浙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浙商資產”)過去6年以來所交出的一份靚麗答卷。

浙商資產從誕生起,就牢記“化解區域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中心任務,圍繞銀行、政府、企業三個維度成功構建防範金融風險的安全網——其不良資產收購規模遙遙領跑全國其他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同時,也帶動自身經營實力持續強勁成長。

如今的浙商資產,總資產達到513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超23倍;淨資產116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超11倍。

在浙商資產相關人士看來,浙商資產不應滿足於當前成績——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發展與外部環境變化,未來不少企業仍然面臨較沉重的債務償還壓力,因此未來不良資產規模仍趨於上升,不良資產妥善處置難度依然不小。因此,浙商資產還要再接再厲,持續推進業務創新,一面積極藉助多元化金融服務,持續化解地方區域性金融風險,助力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面深入企業端,為企業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的不良資產處置服務,讓該止損的企業及時止損,讓有生存能力的企業通過嫁接新資本發掘新價值,重新煥發活力。

從“臨危受命”到“不辱使命”

助力浙江省實現不良率、不良資產餘額雙降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兩種趨勢,一是新經濟產業持續蓬勃發展,成為引領經濟前進的新引擎,二是傳統經濟產業可能因經濟週期調整面臨較高的經營壓力,由此造成不良資產規模上升。

據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到2.3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320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6%,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

這也給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帶來新的業務發展機會。

所謂不良資產管理公司(AMC),主要是專業承接處置不良債務的資產管理公司。在西方發達國家,不良資產管理機構及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的持續發展,對化解金融風險、修復市場功能有著重大意義。但與歐美國家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路徑有所不同,中國作為轉型經濟體,其不良資產管理行業產生與發展,除了受到經濟週期、債務週期影響,還面臨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等政策性因素支配。這驅動著國內不良資產管理行業正由政策性主導,逐步走向商業化、市場化轉變,由此催生出一批基於市場化運作的地方不良資產管理機構面世。

浙商資產成立於2013年。受部分行業與區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企業深陷聯保聯貸鏈泥沼、銀行業不良資產加速暴露等多因素影響,2013年浙江一度在全國各省資產不良率排名靠前,因此浙江省相關部門決定設立浙商資產,有效化解區域金融風險。浙商資產從誕生伊始,便承載著“化解區域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

浙商資產的面世,對助力浙江省實現不良率與不良資產餘額逐年雙降,無疑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9年期間,浙商資產累計收購不良資產債權本金規模超過2600億元,領跑其他地方AMC。

與此同時,成立至今,浙商資產累計託管11家危困企業,通過和解、轉讓、重組、共益債、債轉股、破產管理等形式幫助近90家企業脫困重生,其中完成或正在紓困上市公司8家,化解擔保圈貸款超300億元,涉及總債務超650億元,員工近10萬人,取得相當卓越的社會效應。

積極探索創新

走出一條“浙商資產”特色道路

在積極“防化區域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同時,浙商資產自身經營實力也實現強勁增長。

截至2019年10月底,浙商資產總資產達到513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超23倍;淨資產116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超11倍。

令市場好奇的是,浙商資產如何能在短短6年期間取得如此驕人成績?

這背後,離不開浙商資產獨特的經營特色。

自成立之初起,浙商資產就確立了堅守不良資產主業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銀行、地方政府和困境企業”的需求深耕細作不良資產業務。為了深入服務浙江省內區域風險化解工作,浙商資產在省主要區域均設立了業務總部和子公司,打造深植地方的不良資產化解能力。同時,在不良資產收購處置基礎上,浙商資產延伸出資產經營、基金管理、投行服務、融通服務幾大業務版塊,堅持輕重資產並舉,打造“特殊資產+投行”深度處置能力。去年獲取了首家上市制造業平臺億利達,在構建產融結合的協同經營格局上邁出關鍵一步。

為應對不良資產行業明顯的逆週期以及區域差異大等特徵,以及更好服務遍及全國的浙商企業,在重點發展省內業務的同時,浙商資產及時提出了“抓住區域結構性機會,穩步走向省外”的佈局,以儲備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做大做強,更好地踐行區域金融風險化解的重大使命。

聯合復旦推出不良資產行業發展指數

打造行業風向標

在做大做強自身的同時,浙商資產始終致力於運用自身經驗與智慧,助力不良資產行業良性規範發展。

今年6月,浙商資產與復旦大學聯合研發國內不良資產行業首個行業發展指數——《2019復旦浙商中國不良資產行業發展指數》,填補了行業空白。

據瞭解,該指數旨在發揮不良資產行業發展晴雨表的作用,為不良資產以及其他行業服務,以推動不良資產行業健康發展、深化不良資產行業在風險防範、化解和處置過程中所承擔的角色。

當前不良資產行業發展也進入新的時期,一方面是越來越多機構參與進來掘金,令不良資產處置平添了更多選擇;另一方面競爭者增加,勢必導致不良資產行業利潤率下滑,整個行業發展需從以往粗放式的不良資產收購轉賣,向精細化運營管理蛻變。中國不良資產行業發展指數,無疑將給整個不良資產行業風險防化與資產處置提供新的參考借鑑,推動整個行業加快精細化運營管理的步伐。

引入新戰投加快“三步走”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積極推動不良資產處置行業發展的同時,浙商資產近日正在籌劃引入新一輪戰略投資者。

11月25日,浙商資產第二輪戰略增資項目在浙江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

相關負責人表示,

之所以引入第二輪戰略投資者,一是為了響應國有企業混改號召,創新企業治理多元性。二是構築互補共贏的經營生態圈需要,謀求優質戰略協同。

浙商資產是浙江省入選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雙百行動計劃”

的七家企業之一。以此為契機,浙商資產確立了“引戰、股改、上市”三步走戰略,引戰是混改的第一步。2018年底,浙商資產在單一股東省國貿集團的基礎上,引入了財通證券和遠東宏信兩位戰投。本輪引戰旨在進一步深化浙商資產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更完善的混合所有制結構同時,引入更多外部資源,增強股東協同效應,為浙商資產高質量發展奠定更紮實基礎。

隨著第二輪戰略投資者的引入,浙商資產將加快業務範疇從表內走向表外,實現輕重資產並舉的步伐,借力更豐富的資本和資源做好三件事——圍著銀行轉,幫助處理不良資產;圍著企業轉,深耕實體,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圍著政府轉,助力政府化解金融風險。

浙商資產相關負責人指出:

“2020年將是浙商資產的塑型年。在保持傳統不良資產一定存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特殊資產+投行深度處置能力,以更好應對高競爭狀態,全力推動塑型目標的達成。”

根據公開信息,截止2019年9月底已取得銀保監會核准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共53家,平均註冊資本30億元左右,4家註冊資本超過100億元(含),浙商資產目前註冊資本60.18億元,本次引戰增資後,資本實力將進一步加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