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怎麼改善?

宜糖健康


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降血糖的作用減弱.

臨床上胰島素抵抗可分為急性抵抗和慢性抵抗



急性抵抗的原因如下:

多因為糖尿病伴發嚴重感染、嚴重外傷、嚴重精神打擊、施行大手術等應激狀態所導致.人體處在應激狀態中時,患者血液中出現抵抗胰島素髮揮作用的物質明顯增多,人體酸鹼度降低時,可以減少胰島素和受體結合或者患者血中出現大量酮體和遊離脂肪酸時,可阻礙人血中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而導致胰島素的作用銳減,為了控制血糖,在短時間內需要數百甚至需要幾千個單位胰島素,才能使血糖降低.

改善胰島素急性抵抗主要從正確而及時有效的去除病因和誘因,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失衡,適當加大胰島素的用量,通常都可以解除胰島素急性抵抗,而得到滿意的療效.

胰島素慢性抵抗是指患者每日需要使用200個單位或者以上的胰島素,而且沒有胰島素不良反應發生.

其形成原因如下:

1、胰島素受體減少或者親和力下降:胰島素受體減少主要見於高胰島素血癥、老年、肥胖、肢端肥大症以及尿毒症時.

酸中毒時胰島素受體和胰島素的親和力下降

2、受體前異常和受體後失常

對於慢性胰島素抵抗的改善:最終目標是降低血糖,主要是使用胰島素增敏藥。

另外針對胰島素抵抗的病因也要進行治療:

先天遺傳導致的抵抗,已經出生的個體無法改變其遺傳出生背景,而在生育下一代時這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環境因素導致的胰島素抵抗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圖片來源於網絡,不作為商業用途!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和用藥的依據,不能代替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建議,如有身體不舒服,請及時就醫。)


佳園道


胰島素抵抗是最近幾年專家特別關注的一個研究領域,它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的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癥,以維持血糖的穩定。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肥胖、體力活動不足等因素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目前認為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並與其他多種代謝疾病相關。

研究者表示,通過生活方式改變和某些胰島素敏感藥物可以改善和治療胰島素抵抗,最主要的辦法就是控制體重,也就是一定要減肥。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遇到胰島素抵抗就很麻煩了,臨床上主要有三種應對方法:

一、更換胰島素劑型。換用高純度胰島素或人胰島素。

二、應用糖皮質激素。對大多數有較高胰島素抵抗水平的患者療效較好。可用強的松40~80毫克/日的糖皮質激素。幾日後胰島需要量就會減少。有效後強的松可逐漸減少5~10毫克/日,作為維持量,用胰島素抵抗未得以控制,須停用。

三、加服降糖藥,磺脲類以及雙胍類藥物均可選用。



在談胰島素抵抗之前先談談什麼是胰島素?

胰島素是胰腺中產生的一種激素,胰腺含有稱為胰島的細胞群,胰島內的β細胞產生胰島素病釋放到血液系統。

胰島素是體內非常重要的一種激素,它對三大營養物質具有調節作用,胰島素在控糖方面發揮著很重要作用,胰島素還可促進鉀離子和鎂離子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可促進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等作用。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

對於一個人本身來說,除了家族遺傳史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胰島素抵抗的發生。通常,隨著年齡的增加、體重增加、腰圍變粗、睡眠時間減少、精神壓力增加、運動減少、不開心、生病、受傷等,我們的胰島素勢必會遭遇更多的拮抗力量,也就是胰島素抵抗的增加。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把我們的胰腺比作大的工廠,一旦血糖升高時,胰腺會收到高血糖的信號,差使胰島素奔赴前線,一開始可能派5個工人就能把血糖控制住,但是隨著你的生活習慣、飲食改變、體重的增加,胰腺老是在高血糖的信號下不停的派出更多工人,工廠不能派出更多的工人,這些工人也超負荷工作,這個時候血糖也就控制不住,這個怪圈就產生了,胰島細胞經年勞作,疲於分泌,總有一天它會累死。

哪些方法可以幫助預防胰島素抵抗的發生?

1、健康的飲食,減少甜食、精製穀物和動物脂肪,水果、蔬菜和全穀物可以多樣化、均衡食用,健康的飲食能夠幫助你的細胞更好地使用胰島素。研究還顯示,低維生素D與身體不能很好的使用胰島素有關。

2、動起來,運動不僅能減肥還能幫助你的細胞正確分泌胰島素;每天至少有30分鐘的活動時間,可以選擇有氧運動和抗阻力運動。控制體重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措施,如果你超重你需要制定減肥計劃了。

3、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胰島素抵抗的最佳預防方法,但是如果你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你的醫生還嘗試藥物治療。


健康浩聲音


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

本文將為你解析胰島素抵抗為什麼發生?以及該如何改善!

四種常見情況導致了胰島素抵抗

  • 第一種情況,每天吃大量糖類食物,特別是高升糖食物(精緻米麵、甜點、糖果、含糖飲料),血糖快速升高,胰臟像個快遞公司,不停的派遣胰島素把血糖運送給細胞。細胞接受血糖轉化為能量或者脂肪儲存,長此以往,細胞表面胰島素受體開始數量減少不接受血糖,嚴重時受體減少90%以上,血中胰島素增加,稱為胰島素不敏感。胰臟過度透支,胰島素分泌量先增大(二型糖尿病初期),然後逐漸分泌減少。

  • 第二種情況,血脂高導致胰島素抵抗。血脂高會干擾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使胰島素效率低下導致血糖居高不下,為了維持正常血糖水平,胰島素大量分泌,也稱之為胰島素抵抗。

前兩種情況需要降糖降脂,減少糖類食物攝入。調理的重點在飲食控制。

由於胰島素有脂肪生成效應,也是唯一引發脂肪儲存的激素,所以糖類食物攝入過多和血脂高以及肥胖有必然聯繫。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減少精緻米麵類高升糖食物!

20%的血脂來自體外攝入,80%的血脂來自體內合成!在體內合成的部分,大多數的血脂來自我們日常吃的糖類食物轉化。大量精緻的米麵類食物會快速升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除了一部分轉化為糖原,大部分會轉化為膽固醇,導致血脂上升甚至引發肥胖。糖才是引發肥胖和血脂升高的罪魁禍首,這也是為何2016年美國心臟病協會提倡,《美國膳食指南》取消了膽固醇攝入限制的原因!

高血脂、肥胖患者更要減少甚至杜絕精緻米麵的攝入,增加糙米、雜豆、肉、蛋、蔬菜比例,並控制熱量攝入總量。

而醫生提倡以米麵為主食的低油低脂清淡飲食,反而可能加重血脂生成!

對身體有利的主食是全穀物食物(胚芽米、糙米、全麥麵粉,意大利黃麵條、全麥麵包等),我們的身體還不習慣消化精緻米麵類食物,這是最近幾十年才出現的食物變化,以前人類吃的多是糙米粗糧富含纖維素,反而有利於健康。精緻米麵升高的血糖還會拖慢血液中膽固醇的運動速度,並與血液中的鈣、膽固醇、血紅蛋白等結合成團,沉降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硬化。

  • 第三種情況,低血糖導致應激反應。比如飢餓、運動、進餐不及時、藥物降糖過度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低血糖是一種危險狀態,我們的身體會啟動應激反應,交感神經興奮(應激反應的典型特徵)、胰高糖素大量分泌,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來遠離低血糖危機,胰高糖素會抑制胰島素作用,減少細胞利用血糖。

老糖友都知道蘇木傑現象,也是一種應激反應,就是低血糖後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有時嚴重低血糖導致反應性高血糖,可持續數日之久。這是因為身體為了規避低血糖傷害,體內胰升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腎上腺素均顯著分泌增加,故每次低血糖後會出現高血糖。

  • 第四種情況,應激性糖尿病。由於嚴重應激刺激引起胰島素的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大量分泌,升高血糖同時抑制胰島素作用的情況。

應激反應:緊張性刺激物(應激源)引起的個體非特異性反應。生理反應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垂體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應激性糖尿病是指在嚴重急性應激狀態下,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分泌增加,引起的暫時性糖尿病。

這兩種情況都與應激反應有關,調理的重點在消除應激!

兩種情況都會出現升糖激素的大量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最強升糖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最主要升糖激素)和生長激素等都會產生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失效。同時胰高糖素有刺激胰島素分泌作用,或者應該理解為,當胰高糖素引發血糖快速升高的狀況下,胰島素也隨之大量分泌與胰高糖素形成拮抗狀態,避免血糖異常升高,也會出現胰島素大量分泌而血糖依然居高不下狀態,這與第一種情況非常容易混淆,提醒醫生予以高度關注!

糖尿病有四種主要類型,一型,二型,應激性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是胰臟受損,胰島素分泌嚴重不足所致,二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島素相對不足和靶細胞胰島素敏感度下降(胰島素抵抗)。這裡面最容易被忽視的,最容易被誤判的,就是應激型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又稱為特殊類型糖尿病,屬於暫時性糖尿病,以前僅僅特指燒傷、外傷等少數病人等情形,但是現在發現,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有明顯的應激反應,普遍存在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胰高糖素和生長激素等升糖激素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的情況。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緊急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應激)狀態,對血糖的需求大幅上升,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最強的升糖激素),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促進蛋白質脂肪通過糖異生作用產生血糖,大量遊離脂肪酸補充進血液,為提升血糖提供原材料。

常規血糖檢測存在明顯漏洞,只看血糖指標導致誤診漏診嚴重!

我們的身體有非常精密的血糖調控機制,人體影響血糖水平的激素有很多種,除了胰島素,還有胰高糖素,腎上腺素,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兒茶酚胺等等。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低血糖、負面情緒等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常規的糖尿病檢查主要有:生化檢查(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腎功能;尿酸;乳酸脫氫酶;肌酸肌酶等)、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實驗。

通常,只要血糖超過標準值(空腹血糖大於7mmol/l,餐後血糖大於11.1/l),你就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然後醫生大多都會按照二型糖尿病即胰島素缺乏來降糖治療。

問題來了,當前醫院幾乎從不檢查腎上腺皮質激素(GC)、胰高糖素、兒茶酚胺、腎上腺素等引起血糖上升的激素,不排查應激反應和其他因素引發血糖高的情況。又如何知道你是不是由於應激刺激引起的血糖高?是不是應激性糖尿病呢?

答案是:不能!

糖尿病是最易發生誤診的幾種疾病之一!

應激性糖尿病或者應激引發的暫時血糖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人群,也許你一直認為的二型糖尿病,可能正是應激性糖尿病卻被錯誤治療!大量應激性糖尿病或者由於升糖激素影響導致的血糖高被誤判為二型糖尿病,這絕不是開玩笑。

糖尿病的診斷單憑症狀和血糖、尿糖極不可靠,因為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尿糖測試則受到腎糖閾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而血糖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動態變化。

最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並沒有修正這些疏漏,反而將糖尿病確診的空腹血糖從7.8降為7,這樣做是把更多高血糖當成糖尿病,讓藥企賣出更多藥物,對糖尿病確診無半分好處。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糖尿病錯誤治療兩年之後,發現被誤診了糖尿病類型,說起來也是可笑可嘆,但,這就是醫療診斷、治療糖尿病的現狀!

你有沒有感覺到不可思議?有沒有覺得暗影重重?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演變

我國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最初沿用的是1979年糖尿病診斷與分類委員會,在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上提出的診斷標準,即空腹≥7.8mmol/L和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

之後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將診斷標準定為空腹血糖≥7.0mmol/L和口服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俗稱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這個標準也基本為WHO所接受,此後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2009年12月29日,美國糖尿病學會公佈的2010年糖尿病診療指南中,在糖尿病的原有診斷標準之外又增加了一條,即糖化血紅蛋白HbA1c≥6.5%也可診斷糖尿病。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和美國內分泌學院也採納了這個標準。這個變化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可以看出,糖尿病診斷標準變得越來越嚴格。但是除此之外,對漏洞和誤診沒有任何彌補。

記住這個美國糖尿病學會(ADA),一個自發性保健組織,一個神秘組織,手眼通天背景強大,做出過很多的“關鍵”決定。

包括曾在美國營養膳食指南中,建議糖類食物的比例從55%提升到60%。

我國現在採用的膳食寶塔,還是1992年美國農業部給出的美國營養膳食指南的翻版,裡面就有ADA的影響,那裡的糖明顯超標。

壓力與情緒等應激因素對血糖的影響比傳統的認知要大的多!

恐懼、緊張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導致血糖升高;

壓力、焦慮引發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抑制胰島素作用,導致血糖升高;

青春期、妊娠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傷等原因導致甲狀腺素分泌增加。甲狀腺素可促進小腸黏膜對葡萄糖的吸收,同時促進糖原分解及糖異生作用,從而升高血糖。

再加上壓力、緊張、熬夜、低血糖等常見應激因素。

這些因素反覆發生,就會導致應激性糖尿病的出現。

當前,由於壓力、高負荷工作等應激導致的血糖高情況異常普遍,去年,全國醫院中的護士由於熬夜加班,新增一萬多例糖尿病,這一類大多應該屬於應激性糖尿病,而不應該是二型糖尿病。

應激性糖尿病是暫時性糖尿病!如果在應激狀態實施藥物胰島素降糖治療,要麼藥物失效,要麼應激消除藥物起效,又可能出現低血糖狀況加重應激。所以,應激引發的血糖升高往往不需要藥物降糖。

如何自我識別出應激性糖尿病呢?

重點要看有沒有觸發熬夜、緊張等應激因素,然後看有沒有飢餓、頭暈、易怒、嗜睡等類似低血糖的反應,或者有血糖無端的異常升高,如果你懷疑自己是應激性糖尿病或者有應激刺激影響了血糖,務必與醫生溝通。進一步可以去檢測胰高糖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GC)的含量。

即使是典型的二型糖尿病,也會出現明顯的應激反應導致血糖異常升高的情況,必須加以重視!

消除應激的最關鍵一點是不觸發應激因素,春山步療、腹式呼吸、聽音樂、放鬆訓練等都可以幫助消除應激反應。只要改善錯誤的生活方式,血糖自然平穩。

不論是二型糖尿病還是應激性糖尿病,作為生活方式疾病,除了藥物控糖,更需要在識別清楚類別之後,通過飲食、運動、呼吸、放鬆訓練等多方面進行調理。關於糖尿病精細調理,生酮飲食,應激反應等可查看我的問答,有更具體的調理方法。之前在療養院指導慢病康復多年,全套非藥物調理方法都在裡面。Vista在悟空的第445個回答。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全是乾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歡迎轉發!


vista營養師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抵抗不應該是個陌生的詞。本文為糖人健康網原創乾貨,建議糖友們都花點時間看看。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

臨床上的定義:機體內的外源性或內源性胰島素,不能像正常人那樣,促進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簡單點講,就是發生胰島素抵抗時,吃進去的食物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以後,積存在血液中,不能被身體組織如肌肉、脂肪和肝細胞等吸收和利用。在臨床上,醫生經常可以見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正常甚至還偏高,但卻降不了過高的血糖,這就是發生了胰島素抵抗,注射胰島素都沒用。

胰島素抵抗有什麼症狀?

胰島素抵抗通常沒有什麼症狀,有的人可能好多年還不知道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對於嚴重的胰島素抵抗,有一個明顯跡象就是黑棘皮症,一種皮病症,在頸部,肘部,膝蓋,關節和腋下存在黑斑。

怎麼改善胰島素抵抗?

1.限制碳水化合物:控制血糖的關在在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推薦糖友們優先攝入來自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和乳製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對於穀類食物,最好整粒食用,不要磨成麵粉,因為麵粉會增加胰島素抵抗。

2.避免含糖飲料:所有類型的糖都能夠提高血糖水平,並增加胰島素抵抗,並且甜味飲料中的糖比其他來源的糖更為有害。含糖飲料包括:軟飲料、水果飲料、冰茶、含有蔗糖的能量水、高果糖玉米糖漿、果汁濃縮物和其他含有人造甜味飲料。

3.更多膳食纖維:研究證明,每天食用超過50g膳食纖維的飲食,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推薦糖友們食用高膳食纖維含量的食物,如奇亞籽、藜麥、豌豆、南瓜、甘藍、芹菜、亞麻籽等,有助於調節胰島素抵抗。

4.更多健康脂肪:吃什麼樣的脂肪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吃多少脂肪。推薦糖友們適量多吃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橄欖油、各種堅果、海洋魚類。不單單對血糖控制有好處,同時也有助於保護血管。

5.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不會引起明顯的血糖波動,並且可以提高肌肉和骨骼質量,在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中,攝入蛋白質可以減少胰島素抵抗。推薦食用:精瘦蛋白食品,如有機雞肉、野生魚類、雞蛋、扁豆、酸奶和杏仁等。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現在的人,越來越胖,肥胖的原因很複雜,涉及基因,遺傳,飲食,運動量等等因素,可能每一個人都不太一樣。

變胖背後的原因,有人認為現代人吃太多了,運動太少了,實際上並不是,有人統計過,在國外,70年代的時候,攝入的熱量比現在還多。

隨著這個話題探索的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一個原因→胰島素抵抗,這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主要症狀。

同時,越來越多的數據發現,它也是肥胖的主要誘因,

今天,我們來講: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

我們都知道,胰腺β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素主要是降血糖的,胰島素的主要工作,就是讓血糖進入細胞,這樣才能給人體供能。

圖(胰腺,胰島素,胰島素受體,血液,細胞的關係圖)


每次,當我們攝入米麵糖的時候,很快就會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細胞想吃到葡萄糖,就需要胰島素的幫助。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胰島素的這個功能是正常的,細胞可以正常吃到糖。但是,時間長了,胰島素的降糖能力會越來越差,就會導致血糖高,肥胖,這就是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的現象。


一旦有了胰島素抵抗,細胞還吃不到足夠的糖,就算胖,也會出現乏力,困,精力不好。這個時候,雖然身體有能量(血糖),但是細胞無法利用起來,只能變為脂肪儲存起來。


同時,身體又渴望更多的能量(食慾旺盛),最後變得越來越胖。所以,想要瘦,就要解決胰島素抵抗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深入分析,胰島素抵抗的真正原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胰島素抵抗?


之前的看法認為,胰島素是一把鑰匙,胰島素受體是一把鎖,有了這把鑰匙,打開這把鎖,血糖才能進入細胞中,才能起到降糖的作用,。

胰島素,鑰匙,血管壁,葡萄糖


這麼解釋胰島素的工作原理,沒有問題,但是無法解釋胰島素抵抗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說,為什麼鑰匙打不開門了?

很多人開始認為,是不是炎症,氧化應激,自由基增多,導致胰島素抵抗,這些原因似乎有點牽強。

甚至還有些人認為,是脂肪導致胰島素抵抗,這也是知名低脂素食專家的理論,他們會說,脂肪進入鎖孔裡,導致鑰匙打不開了,這明顯有點異想天開了。

所以,很多人一直在尋找胰島素抵抗的真正原因,其實很多人都說不清,有一點大家都知道,長期刺激胰島素,胰島素抵抗的可能性就更大。

最近,我看完一篇文章,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今天分享給大家。


胰島素抵抗的真相


我們先來想一想,什麼是抵抗?這是我們身體的一種反應,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我們的身體進化出了這樣一種能力,叫做體內平衡(homeostasis),如果事情朝一個方向發展,身體會做出調整。


當我們第一次吃抗生素的時候,效果很好,然後慢慢沒有作用,這是身體對抗生素作用(藥物)的抵抗。

當你在認真工作時,有人大喊一聲,你會嚇一跳,當有人不斷的喊叫的時候,我們身體會自然過濾它,很多小孩子,可以在非常嘈雜的環境中深度睡眠,這是

身體對噪音的抵抗

當你餓肚子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盡量儲存脂肪,會告訴你,要你多吃點。冷的時候,身體會自動發熱,熱的時候,身體會出汗,散熱,這是身體對於壞境變化的抵抗。

第一次喝酒,吸毒的時候,攝入一點點就感覺到特別嗨,以後需要吸入更多,我們才有感覺,這是身體對酒精和毒品的作用的抵抗

酒精,毒品,越喝越多,直到人崩潰

身體出現任何異常,身體都可能出現抵抗,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人類才能生存下來,這都是進化的結果,是很正常的反應。

那麼,胰島素抵抗,是不是身體對於過量的胰島素的抵抗呢?加拿大醫生Dr Jason fung說:

我可以讓所有人胰島素抵抗,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給他注射胰島素。

I can make anybody insulin resistant. All I need to do is give enough insulin.

在他的書中,他分享過一個研究,給一個健康的年輕人注射胰島素,44個小時後,胰島素抵抗程度增加了15%

堅持96個小時注射胰島素,胰島素敏感度下降了20-40%(抵抗增加),降血糖能力直線下降。

所以說,只要不斷注射胰島素,你再年輕,健康,也會出現胰島素抵抗。

也就是說,注射胰島素越多,胰島素抵抗就越嚴重,這也是為什麼,胰島素根本就不治病(只是降血糖而已)。


雖然血糖降下去了,但是病情卻越來越嚴重,因為胰島素抵抗越來越嚴重。注射胰島素後,患者會越來越胖,食慾越來越高,最後導致各種併發症。


實際上,在2型糖尿病初期,患者的胰島素水平是普通人的5-7倍。

給糖尿病人注射胰島素,就好像給一個磕腳的人,開止疼藥,給感冒了流鼻涕的人,開停止流鼻涕的藥一樣。


針對症狀,不針對原因,治標不治本。


當然,藥廠肯定喜歡這樣的治療方式,因為可以持續不斷的盈利,他們還會告訴你,這是救命神藥,給你灌輸各種原理。


實際上,注射胰島素,會不斷的刺激身體,加重身體的胰島素抵抗,用藥量越來越大,胰島素抵抗越來越強。

愛喝酒的人都知道,要鍛鍊酒量,就要每天都喝,這樣才能提高酒量,因為一點點酒精已經不能讓你興奮了,你需要更多的酒精。

同理,如果你每天注射胰島素,你需要的胰島素也越來越多

其實,只有在很罕見的情況下,才會有高胰島素血癥,比如說胰島瘤,或者胰島細胞增殖症。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胰島素抵抗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癥。因為只要血糖高,胰腺就會拼命分泌胰島素,試圖降血糖,因為胰島素抵抗,降血糖效果很差,胰島素還會玩命的分泌胰島素。

在加州大學教授Dr Robert lusting的書《fat chance》第四章裡,講了一個案例:

主人公叫做Maria,16歲,因為做了一個下丘腦腫瘤手術,她每年增重30磅,當Dr Robert 見她的時候,已經快200斤了。


Dr Robert 發現,每次她一開始吃飯,她的胰島素就開始飆升,然後給她開了一種藥物(octreotide),減少胰島素釋放。


服下這種藥物之後,她的食慾大大減少,只吃了之前一半的食物,而且精力比以前更好,不再昏昏沉沉,第一年就減掉了21kg。


其實,早在1921年,胰島素就被用來增肥用,來幫助那些因為疾病而不能長胖的孩子。

打胰島素的患者,很快就會發現,注射胰島素後,會變得更胖,食慾旺盛,還有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可能出現胰島素脂肪增生


最可怕的是,你需要的胰島素越來越多,越來越胖,所以,是什麼原因導致胰島素抵抗呢?答案是:

胰島素本身,導致胰島素抵抗,insulin causes insulin resistant

Dr. Barbara Corkey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糖尿病研究者,2011年獲得班廷獎,這是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最高獎章,在他的獲獎演講中,他說:

高胰島素血癥是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肥胖的根本原因。

hyperinsulinemia is the root cause of insulin resistance, obesity and diabetes

而現在的治療方法,讓我們注射更多的胰島素,導致更嚴重的胰島素抵抗,後果可想而知,截肢,爛腳,失明,腎衰竭。

所以,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就是因為長期胰島素分泌過多,長此以往,就會出現胰島素抵抗問題。


解決胰島素抵抗,解決糖尿病問題,我們要做的不是降低血糖,因為他是標,不是本。

只是針對症狀,不針對原因的治療方式,藥廠會賺得盆滿缽滿,病人的病會越來越糟糕,過度醫療,過度用藥

,這是西醫的糟粕。

治療糖尿病,我們要做的是,降低胰島素水平,解決胰島素抵抗問題,不是降血糖。


除了監控血糖,病人還應該監控胰島素水平,血糖是表象,胰島素高才是真正的原因。


我們要改變飲食,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不是增加胰島素,雖然可以降低血糖(治標),但是會讓胰島素抵抗惡化(不治本)。


如何降低血液中的胰島素呢?


我們來想象一個畫面,這也是每天我們身體內的真是景象。

當我們攝入米飯,麵條,麵包,餅乾,含糖飲料等這些高碳水食物時,你是不是感覺到滿滿的能量。

這是因為,當我們攝入高碳水食物的時候,會很快分解成葡萄糖,然後進入血液中,血糖飆升,感覺能量滿滿。


胰腺β細胞非常敏感,只要血糖一高,就會分泌大量胰島素,快速降血糖,但是,長期刺激胰島素分泌,β細胞可能累趴下,也會導致身體胰島素抵抗。


因為胰島素抵抗,降糖效果很差,胰腺會更加努力,分泌更多的胰島素。


最後,導致血液中血糖和胰島素都高。

所以,得糖尿病的邏輯關係是,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導致血糖高,導致胰島素高。長此以往,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更高,如果你不減少糖的攝入,就會進入惡性循環。


要解決糖尿病問題,就需要低碳飲食,少吃米麵糖,通過飲食降低血糖,而不是通過注射胰島素。


如果你現在血糖高,必須打胰島素了,就需要減少米麵糖的攝入,注意慢慢減少用藥,避免低血糖的出現。


好消息的是,國外已經有很多人意識到低碳飲食的強大,通過低碳飲食,一年之內,糖尿病的逆轉率是60%,94%的糖尿病人用藥減少

我之前也給大家分享過,很多低碳治療2型糖尿病的案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公眾號回覆糖尿病。


關鍵的瘦龍說


對於如何解釋胰島素抵抗,有很多種說法,這是一個全新的角度,第一次聽到的朋友,可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其實道理真的很簡單,

吃高碳水食物,導致血糖高,胰腺分泌胰島素,降血糖,長期胰島素水平高,可能身體就出現抵抗,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降血糖。

在一開始胰島素抵抗的時候,胰島素可能會分泌太多,導致低血糖,這是糖尿病初期的現象。

時間長了,胰腺不斷拼命生產胰島素,最後β細胞會被累死,身體無法分泌胰島素了,2型可能轉1型糖尿病。

所以,對於糖尿病人,只需做到兩點:

1,消耗掉糖→通過基礎代謝,用腦,運動等。

2,少攝入糖→低碳飲食,少吃米麵糖。

絕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結論,會說,不讓吃米麵,還讓不讓人活了。

其實,只是一開始不適應,慢慢就會沒問題,你可以慢慢減少米麵,然後慢慢增加脂肪的量。

其實,除了糖,我們人體還可以利用酮體(脂肪燃燒的產物)供能,大腦也可以利用酮體,還有,一開始人體可以通過糖質異生,把蛋白質和脂肪轉化為糖。

所以,不吃米麵,吃菜肉和好的脂肪,完全可以健康的生活,控制血糖,也吃得舒服。


瘦龍健康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病程的發展,發現以前使用胰島素很好使,但現在卻越來越不好使了。胰島素的量越打越多,但血糖卻居高不下,情況越來越糟。糖患們都很納悶,這是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胰島素,卻很少聽說胰島素抵抗。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的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癥,以維持血糖的穩定。胰島素抵抗易導致代謝綜合徵和2型糖尿病。血漿胰島素水平較低的病人胰島素敏感性較高,而血漿胰島素較高的人對胰島素不敏感,由此產生了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最大的原因就是肥胖和高糖狀態。

所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就得從減輕體重開始,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都為腹心型肥胖,也就是常見的大腹便便。降低體重,去掉將軍肚,改善脂毒性對胰島細胞的影響,才能有效的改善胰島素抵抗。主要是通過控制飲食、改變生活方式、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降低體重,改善抵抗。同時,也要控制血糖和血脂在正常的範圍內。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很好的改善胰島素抵抗。


藥事健康


說簡單一點,本來胰島素可以把葡萄糖帶進細胞。胰島素就相當於是一個敲門的,現在胰島素怎麼敲門,細胞也不開門,葡萄糖就進不了細胞。

這個原因還是主要使身體長期處於高胰島素水平,就相當於過於頻繁的敲門,讓守門的不勝其煩,於是你怎麼敲門他都不敏感,不想去開門。

身體高胰島素水平,就是因為長期的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就是精製的米和麵,導致葡萄糖快速的進入血液,而胰島不得不加快分泌胰島素的速度。從而使得身體長期處於一個高濃度的胰島素水平。


皓哥的早餐


胰島素是由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類激素,是機體內唯一能夠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的激素。胰島素的分泌受血糖的控制。胰島素抵抗是指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和反應性下降,即正常劑量的胰島素在人體內引起的反應低於正常生物學效應的一種狀態。胰島素抵抗初期,機體通過胰島素分泌的代償性增加,可以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若血糖持續升高,胰島素含量持續增加,則會導致胰島素受體結合力下降,發生胰島素抵抗,使機體糖代謝穩態遭到破壞,最終發展為2型糖尿病。通俗點來講,我們吃完飯後,血糖就會升高,胰島素的工作就是負責把血糖降下來,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但是當機體對胰島素產生抵抗使,胰島素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血糖就會一直處於較高水平降不下來,久而久之發展為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在一定程度上與遺傳有關,但是後天的環境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飲食上熱量攝入的總量和種類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肥胖是導致胰島素抵抗最常見的因素。脂肪組織是胰島素抵抗的始發部位,胰島素抵抗的形成主要與脂肪組織的代謝有關。總之,肥胖與胰島素抵抗使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肥胖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抵抗又可以反過來加重肥胖程度。因此,肥胖者要通過科學減脂、合理運動來保持身材,普通人群如果產生胰島素抵抗,可以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例如飲食清淡、減少靜坐少動的時間來改善。


科學運動與健康


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島素抵抗是指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降低,機體需要代償性分泌過多胰島素來發揮降低血糖作用,體內會出現高胰島素血癥,雖然人體內胰島素水平很高,但是血糖卻很高,這種機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的現象稱之為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的誘發因素包括:肥胖、心理應激、藥物副作用等,應對措施包括:(1)減輕體重,動是減肥最簡單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減肥就像一場持久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所以您要先制定長期的運動計劃,從小強度的運動開始,以便能夠長期堅持。有研究表明,只要每天運動運動1小時,就可以明顯減少胰島素抵抗;糖尿病患者要求限制飲食,每天的食物攝入總量不能超標,在此基礎上,選擇富含膳食纖維、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多油、高糖的食物,這樣既能控制血糖又能幫助減輕體重;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的降糖藥物,它可以改善肝臟釋放過多的葡萄糖入血,來降低血糖。這種藥物同時具有減輕體重的作用,所以適合肥胖患者服用。

(2)使用胰島素增敏劑 :大多數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島素敏感性降低,使胰島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出現高血糖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患者,可以選擇服用胰島素增敏劑,來改善胰島素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