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韓冰 李洪霞 司鶴南 王虹 李珊山

患者男,57歲,因鼻翼兩側、面頰、下頜皮膚腫物40年,加重3年於2015年7月3日就診。患者40年前鼻翼兩側、面頰、下頜發生米粒至黃豆大淡紅色丘疹,皮損增長緩慢,每年新增3 ~ 5個,無任何臨床症狀,未診治。近3年皮損增長迅速,鼻翼兩側、面頰皮損增多、增大逐漸融合成雞蛋大菜花樣腫物,壓迫鼻腔,鼻翼塌陷,影響通氣,並伴有惡臭味。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患者出生後4個月開始有癲癇發作,曾有大發作,現間斷偶有小發作,口服複方苯巴比妥溴化鈉片等病情控制尚可。患者智力差,記憶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差。父母非近親結婚,家族中無類似病史。

體檢:鼻翼兩側、面頰巨大腫物壓迫鼻腔,鼻翼塌陷,影響通氣。其他系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皮膚科檢查:下頜部可見多數淡紅色豆粒大小結節,鼻翼兩側、面頰巨大囊性腫物表面見多數淡紅色、黃褐色豆粒大小丘疹、結節,相互融合成分別為4 cm × 8 cm及5 cm × 10 cm不規則菜花樣腫物;左額部近髮際處見一指甲大小皮色結節;背部皮膚見多處不規則增厚的皮色稍隆起斑塊,質地較軟;雙足趾甲部分甲板肥厚,過長而彎曲,呈鷹爪狀,趾甲周圍見豆粒大光滑、堅韌皮色贅生物。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實驗室檢查:血尿常規、血細胞沉降率、肝腎功能、血脂、空腹血糖、類風溼因子、抗鏈球菌溶血素O、C反應蛋白、免疫五項(IgA、IgG、IgM、補體C3、補體C4)、抗核抗體(ANA)系列1(包括抗染色體相關抗原抗體、抗SSA、抗SSB、抗Sm、抗nRNP/Sm、抗Jo⁃1、抗Scl⁃70、抗⁃dsDNA抗體等)均正常。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心電圖:竇性心律,不正常心電圖,ST段下移(V4⁃V6)。X線胸片:考慮雙肺慢性炎症,左下肺間質性炎症。頜面部CT:雙側頜面部皮下軟組織多發囊狀結節,額、頸部皮下結節;顱骨、頜面部、頸椎骨質密度不均勻;頜下、雙側頸部血管肌間隙多發可觸及淋巴結。顱腦CT:考慮腦內多發腔隙性腦梗死,雙側側腦室旁多發鈣化灶;額部、頸部皮下軟組織內多髮結節及左側鼻翼旁囊性結節;顱骨密度欠均勻。取鼻翼兩側、面頰皮損行病理檢查:表皮萎縮變平,真皮膠原纖維增生,毛細血管擴張,增生明顯,可見毛囊周圍同心圓排列的纖維化,漿細胞散在灶狀或緻密片狀浸潤,符合血管纖維瘤改變。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結合臨床診斷為:結節性硬化症。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治療:多次用CO2激光治療去除鼻翼兩側、面頰大部分皮損,右側鼻翼及面頰菜花樣腫物基本去除,左側大部分結節去除,遺留3 cm × 7 cm大小稍隆起囊性結節,患者呼吸明顯通暢。6個月後隨訪,未見新發皮疹。

伴面部巨大血管纖維瘤的結節性硬化症一例


DOI: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7.02.024

《中華皮膚科雜誌》,2017,50(2):1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