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人民法院報》“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人物”專欄文章:金桂蘭 傾情回報人民養育之恩

《人民法院報》“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人物”專欄文章:金桂蘭 傾情回報人民養育之恩

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展現人民法官良好形象,8月7日起《人民法院報》採風週刊推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人物”專欄。本專欄旨在宣傳改革開放以來法院系統中湧現出的為審判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優秀法官。這些優秀法官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社會影響力大、示範引領作用突出,充分展現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人物小檔案 金桂蘭,女,朝鮮族。生前先後任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人民法庭助理審判員、審判員,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員,寧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長。曾被授予“時代先鋒”“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法官”“全國優秀女法官”“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是黨的十七大代表。

“金桂蘭是我們寧安法院的一面旗幟。”7月31日,在前往“時代先鋒”金桂蘭工作過的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法院東京城人民法庭的路上,該院院長張翼宏對記者說。

寧安市是金桂蘭精神的發源地,寧安市法院在東京城法庭建設了金桂蘭紀念館。記者走進了紀念館,“我是農民的女兒,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回報人民的養育之恩”,一行紅字直映眼簾。張翼宏說,金桂蘭說的這句話,是她一生的堅守,也是教育我們幹警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生動教材。

圖片、實物、文字,忠實地記錄著金桂蘭光輝的一生。2004年,黑龍江省委授予她“心繫百姓的好法官”,同年,中宣部授予她“時代先鋒”。2007年,她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2012年,她因病逝世,最高人民法院發來唁電:金桂蘭同志為人民司法事業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寶貴生命,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時代先鋒”和人民法官的傑出楷模。

“每年,來金桂蘭紀念館參觀學習的人很多。到法庭辦事的群眾,也都會自發到金桂蘭紀念館看一看心中的好法官。”東京城法庭庭長白雲告訴記者,社會各界還創作話劇等文藝作品紀念金桂蘭,7月18日,電影《金桂蘭》在寧安市開機。

大德無碑,大象無形。誰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就會把她銘刻在心中。中央電視臺曾在給金桂蘭的頒獎詞中寫道:“情操塑成百姓口碑,生命定格百姓利益。”

走在廣袤的黑土地上,美麗的牡丹江畔和鏡泊湖邊,處處可聞“心繫百姓的好法官”金桂蘭的傳奇故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記者走訪每一位親歷者聽得最多的故事。

1990年,33歲的金桂蘭由鎮政府轉到東京城法庭任審判員,此後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都在審理“三農”案件、化解農民紛爭的審判前線。她終生追求案結事了,審理1000餘起民事案件,無發回重審、改判,無超審限,無上訪纏訴,90%以上調解結案。

東京城鎮是“渤海國”遺址所在地,這裡80%的人口是農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沉睡千年的土地,農副產業的發展使經濟糾紛逐漸增多,法律維權意識逐漸覺醒,農民日益渴望法律定分止爭。當時,東京城鎮內有這樣一段順口溜:“俺們有位好法官,大事小情她都管,誰家有啥鬧心事,就去法庭找桂蘭。”

“是金法官把我家的案件調解好了。”十多年前的一起家事糾紛,寧安市鏡泊鄉王老漢至今還記在心裡。他對記者說,在我們村,金法官就是響噹噹的名字。

那一年,王老漢要種玉米,兒媳婦要種黃豆,家裡因此爭執不斷。認為兒女不聽話,王老漢來到法庭找金桂蘭,告孩子不養老。“我一個老農民,沒有文化。金法官沒有嫌棄我,給我領到了辦公室,倒了杯熱水,勸我先消消氣,孩子啥事做錯了,能不能和她說說?我看金法官態度好,是個值得信賴的人,就把家裡的矛盾一股腦兒說了。”

第二天,金桂蘭對這起糾紛進行調解,耐心說法說理。子女給王老漢賠了禮,王老漢氣消了。案子結了,沒想到金桂蘭又幫他們算起了經濟賬,分析種玉米還是種黃豆賺錢多。“我不能總認老理兒,我的彎兒也轉了過來,孩子們的想法有道理。我同意了孩子們種黃豆的想法。當年還真豐收了,賣上了好價錢。”

“金桂蘭辦案有一股子勁兒,解決糾紛就要挖到病根。寬容、理解、耐心和尊重,這是她在審判實踐中練就的職業素養。”寧安市法院副院長關繼偉說,她能把枯燥的法律條文掰開了、揉碎了,變成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給老百姓聽,這種樸素作風深受轄區群眾喜愛。“當時的牡丹江市委書記馬曉林還評價她是全市最有溫情的幹部。”

記者從寧安市法院寧西人民法庭副庭長劉文閣的書櫃裡,拿到了一本記述金桂蘭事蹟的書籍,有一張照片,是金桂蘭和一位農村婦女在河邊洗衣服。“這是她在做案件當事人的工作。她就是這樣,為了解群眾的真實意願,自己走遍山村的每一個角落,走到群眾身邊辦案,一些案件就是這樣解決的。因為老百姓相信身邊的法官。”

劉文閣說,金桂蘭的好人緣是出了名的,接地氣也是出了名的。對待當事人像親人那樣聊家常、談案子,苦口婆心做釋法解疑工作,調解了一起又一起民事案件,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金桂蘭是朝鮮族人。有群眾說她就像美麗的金達萊靜悄悄地開,向四季傳遞春天的消息。“她身患疾病,關顯榮老漢就上山為她採蘑菇治病。五豐村的老人李會善還給她送來親手縫製的厚棉褲。這就是和群眾心連心。”

2006年,“金桂蘭精神暨人民法庭審判方法研討會”在哈爾濱市召開。與會專家對金桂蘭創造的利益平衡法、親情感動法、法律權威法、個人魅力影響法等調解方法給予了極高評價。一位教授讚歎“金桂蘭的審判方法非常適合在農村法院推廣”。

空曠的農村原野四周寂靜,天上飄著鵝毛般的雪花。一位婦女使勁地揮著棍子,攆著撲上前來的幾隻惡狗……

這個場景,金桂蘭的丈夫、牡丹江師範學院退休幹部李永春至今仍不時地夢到。他說:“那天是一個週末,金桂蘭打電話要我陪她到偏遠的牛場村送傳票。我到家已是晚上6點多了,她等不及就一個人先走了。那天,氣溫零下30多攝氏度,還下著大雪。我在黑暗中踩著厚厚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往牛場村趕。走著走著,就看到了金桂蘭一個人拿棍子對抗幾隻惡狗。事後,金桂蘭對我說,被告是個生意人,剛從外地回來,明天就要走,如果不抓緊時間將傳票送給他,案子就不好處理了。”

法庭就是金桂蘭的家,老百姓就是她的親人。為了案件,她是“拼了命的”。

李永春與金桂蘭的家在牡丹江市,離金桂蘭工作的東京城法庭有80多公里。從家到單位,需要坐汽車、火車倒上3次。金桂蘭平時就住在法庭,與李永春成了“週末夫妻”。農村農閒季節是矛盾爆發的高峰期,此時,金桂蘭一兩個月也回不了一次家。

“長年的操勞和生活無規律,她患上了乳腺癌、膽結石、白內障、胃病、咽炎、風溼等多種疾病。她做了7次大小手術……”李永春哽咽不能語。

她的同事關向英說:“金桂蘭真是一個鐵法官。”2002年至2004年3月,關向英和金桂蘭住一個宿舍。金桂蘭白天開庭,晚上寫文書,常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照常上班。乳腺癌手術後,金桂蘭的右臂腫脹得比左臂粗一倍,連寫字都困難。膽結石手術的刀口又一直不癒合,流出的膿水時常把衣服都浸透了。有一次,她看到金桂蘭偷偷回到宿舍,自己往外擠膿血,“當時我被嚇壞了,要帶她去醫院。她卻不在意地說:‘沒事,把膿擠出來就好了。’然後,像沒事人一樣,又回到辦公室調解起案件來。”

生命的燭光 前行的燈塔

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院史館內有一個展區是為金桂蘭留出來的,那上面銘刻著:“用生命的燭光實現對光明的追求。”這也是金桂蘭精神的縮影。

牡丹江中院將金桂蘭精神確定為“法院精神”。

李一男,金桂蘭的兒子,現在是牡丹江中院的一名司法警察。“在我的記憶裡,媽媽是一個要強的人,總是拼了命地工作。對待病魔,媽媽也是咬著牙堅持。我從來沒見她掉過一滴眼淚。”李一男說,如今他繼承了母親這份光榮而神聖的職業,要像母親那樣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恪守法律。“我就是她生命的延續。”

“金桂蘭的工作方法,您現在在用嗎?”

劉文閣,獲得全省法院調解能手稱號,面對記者的提問,他說:“金桂蘭精神就是寧安法院的本土精神,是一種最接地氣的精神。我接觸的案件當事人絕大多數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們對法律知識不瞭解,對法律條文不熟悉,我就用金桂蘭工作方法去深入基層辦案,像她那樣多辦案、辦好案,讓人民滿意。”

李仲斌,牡丹江中院民一庭審判員,是全省法院辦案標兵。他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聽說了金桂蘭的事蹟。

李仲斌說:“金桂蘭精神是一個時代的豐碑。她時時刻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心上。為了化解糾紛,她經常深入百姓的田間地頭,常常坐在農家的炕頭上,不厭其煩地勸說當事人。我從通過司法考試到成長為全院辦案數量排名靠前的法官,金桂蘭精神就是照亮我前行的燈塔。我們民事法官要學習她對人民的熱愛、對黨的忠誠、對法律的信仰,在法與情、法與理、理與情的關係中找準每一個案件的平衡點,讓冰冷的法條成為老百姓心中的主心骨、壓艙石。”

法治就像一條潺潺的流水,滋潤著黑土地老百姓的心田。

一名群眾讀了金桂蘭的事蹟後給法院寫來了一封信:“一個基層的黨員幹部,在生命的河流遇到冰凍甚至面臨斷流的時候,她的選擇是義無反顧,她的追求是工作不止,她的價值是用生命的燭光實現對光明的追求。”

文章出處:人民法院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