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春秋戰國時期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不幸的時代?為什麼?

姓曹的阿蠻


在我看來是最好的時代

首先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大融合、貫通的時期。當時學術界百家爭鳴,學術思想蓬勃發展,影響後世的“儒、道、兵、法”等各大學術流派都是當時發展並壯大起來的。

第二點是華夏民族的融合。春秋戰國前主要的居住地是在中原這一地區,當時廣大的南方長江流域地區、、西方關中地區、東北方燕山地區都屬於未開發地區。因為春秋戰國出於發展國力的需要,各國君主大力開發這些區域並積極與中原尋求融合,使得華夏民族的控制範圍大大增加。

最後一點則是戰爭方式和軍隊改革的進步。由於連綿不斷的戰爭,個國對國家軍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軍隊戰力大幅提升,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例如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得趙國騎兵實力顯著提高,打擊了周邊少數名族,對保全華夏民族起到了積極作用。

凡事都有利弊,好與壞要看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總體來說春秋戰國時代是最好的時代。


六等三侯


春秋戰國時期對於戰爭來說是不幸的時代,對於思想文化和人才發展來說確實最好的時代!春秋戰國時期在我國華夏文明的思想啟蒙階段,是人學思想的萌芽期,在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過程中,思想文化發生這劇烈的變化。

周朝統治者吸取商朝覆亡的經驗,荒淫無道的商紂王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天下;所以,周朝改變了商朝把“帝”視為蒼天至上神的信仰,不僅尊“天”同時也尊“人”,周人對“天命”的普遍懷疑,商朝統治者敬天慢人招致滅亡的教訓,讓周人意識到“咸和萬民”、“保惠於庶民”等閃爍人道主義最初曙光的“德”來維持統治,同時,周禮的制定,對人的認識有了善惡的是非標準,這種禮樂制度就是人學思想在西周的萌芽。

歷史是循環反覆的,到了西周末年,也出現跟商朝末年相似的情景,統治者昏庸無道,對人民實行暴政,國內各種矛盾激化,由此發生了奴隸和平民的反叛,而此時恰巧發生一場地震,使得當時人民對西周構建的“天命”更加懷疑,終於向統治夏商周達千年已久的“神權”發起挑戰;對“天帝”的懷疑,把社會禍害、禍亂的根源不歸結於“天帝”而歸因於人類自己,這正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學思想的萌芽。

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巨大的進步,在曆法、天文、數學、幾何學、農業技術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有越來越豐富的手段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人在自然界中的主體性越來越凸顯,這構成了春秋戰國時期天人關係重建的基礎。

同時這個時期,天子權力衰落,諸侯爭霸局面產生,天子和天命的範疇逐漸失去神聖的性質,從而產生了天人之分的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是先哲、名家、大家輩出的年代,出現了具有樸素哲學思想的道家,以中庸思想和仁義思想為核心的儒家,還有兼愛的墨家,以法治為核心的法家,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影響後世的先哲,例如孔子、老子、墨子等思想家,孫臏、孫武、龐涓等軍事家,李悝、商鞅等改革家,此外還有廉頗、李牧、白起等一代戰神。

所以對於文化思想和人才來說,春秋戰國時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


珂夢歷史人文


個人認為不是最好的時代也不是最不幸的時代。

首先,因為各諸侯國爭霸,戰亂無限人民百姓背井離鄉。男子大都去徵兵,很多都戰死沙場,女子不僅要管家務活還要下地耕種,導致工作效率很低,然而這種分解,合併,戰亂的日子持續了五百多年,當時的人民百姓生活貧苦不堪,然而那些當官的也急急忙忙的徵兵,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當時的經濟,民生,自然環境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但是,春秋時期在農業方面有很大的進展,比如鐵質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大大增加當時的農業生產力,也為後來的各種農具奠定了基礎。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為當時的文化乃至今都起到了極大的積極性。最主要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還有墨家,法家和兵家。到現在為止,都是家喻戶曉的。並且當時的商鞅變法,大大提升了秦國乃至統一後的秦朝的經濟和生產力。都江堰的修建,導致四川成都一帶成了天府之國,為當時的農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先決條件。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一個發展的時期,也是一個困苦的時期。


帥氣的大伊萬


春秋戰國是個不幸的時代。

聖哲老子可謂是千古奇才,老子可謂是才華橫溢,人類不可一世的曠世奇才,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大地封建農奴制的諸多弊端使得國國相爭,民不聊生,不完善的人類社會體制,國體虛恍,垂微,諸侯貪婪無度,百姓水深火熱,社會權利嚴重體現在個人私慾。“天下興亡”是“匹夫有責”,就是產生在春秋時期,而不是說“匹夫有權”。

國家君主與百姓兩極極端分華,老子其實是被君主農奴制社會邊源化,其“治國理念一無為而治”就是百姓無一倖免,用辨證法的靈感所創。老子與孺派孔丘聖人時期望年相交辯證過,“國家君王是舟,百姓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自函谷關留下人類“大道之學說”的魁寶《道德經》後,傳說得道修成仙,是中國唯一的一個不見其死亡的聖賢。

孔子同樣的處境,所以也只能在百姓中積極推廣“恕、仁、智、禮”,相融了老子大道中的德。



五方五土


我認為是一個絕好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不幸的時代。

春秋戰國是歷史上較長的一個時期,歷時六百多年。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開始於商朝,興盛於西周的分封制,到東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紛紛瓦解。周王把土地,人口分給王族、宗親、有功之人,讓他們到各地做諸侯國的國君。他們必須向周王納貢,定期覲見述職,帶兵討伐不聽招呼的諸侯國。西周時候還好,到東周時期各諸侯國逐漸不聽周天子調遣,都想自己說了算,於是天下大亂。各種原因導致分封制瓦解。這一制度的瓦解,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的爭霸,為各諸侯國的政治家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作為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井田制瓦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鐵農具及牛耕的使用,那種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的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正在形成。這個時期,精耕細作也慢慢普及。兼併爭霸戰爭不能給農業發展帶來穩定的環境,但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為了生存,生產積極性很高,加速了疆土的開發。

文化上,這一時期,動盪的社會給所有人一次思想解放的機會。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家不斷宣傳自己的主張,不斷碰撞,融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向前發展。

軍事上,不斷的戰爭,推進了兵器的改進,戰術的更新,積累了寶貴的戰爭經驗,如《孫臏兵法》、《孫子兵法》至今仍然在我國和世界上具有參考價值。

爭霸戰爭也促使各國爭相富國強兵。為了達到目的,各國紛紛變動,尋求發展道路。各國改革加速了中原地區的繁榮,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爭霸戰爭使不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個方面的融合加強,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空前進行時期。比如先進的生產方式的推進加快,先進的戰爭經驗的學習。

春秋戰國總體上是一個好的時代,給政治家,軍事家,一切有志之士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舞臺,推動了社會的向前發展。頻繁戰爭,生靈塗炭,血流成河。但其對中華文明的推動,對歷史的快速發展的作用還是巨大的。


窗外有雪花


這得看對什麼人來說吧,不能一概而論。春秋戰國時期是群雄林立、社會等級森嚴的時代,為了富國強兵,各諸侯國國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文臣武將、客卿士人各顯其能,促進了諸子百家各種思想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文化的思想基礎。

1. 對大夫、客卿、士族,以及自由思想的發展,是最好的時代:由於各諸侯國為了吸納人才,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對於諸子百家、各種思想基本上都採取了寬容的態度,即便不重用,也不會輕易殺人而影響聲譽。因此,有孟母三遷,有邯鄲學步,有毛遂自薦,有商鞅變法,有濫竽充數,有紙上談兵,有喪家之犬……

2. 對諸侯則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稍有不慎便有失敗甚至滅國之災,故而有退避三舍,有臥薪嚐膽,有狐假虎威,有胡服騎射,有一言九鼎,有一鳴驚人……

3. 對於貧民和奴隸則是最黑暗的時代:一切都是為了諸侯,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百里奚,也成了陪嫁的奴隸,只值五張羊皮,就更不用說貧民和奴隸了。


WILLSON39


清中期著名的史學家趙翼曾經說,過國家不幸詩家幸。在歷史進程中伴隨著戰亂割據、軍閥混戰,也有歌舞昇平、海內偃然的時段。對於一個時代我們很難狹隘的去定義好或者壞。對如同評價一個人,我們不能因為一件事的好與壞就定性評價整個人一樣。

春秋戰國 的思想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戰亂紛爭年代,卻是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年代,各個學派代表人物層出不窮,如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兵家的孫武、孫臏;道家老子、莊子;法家韓非子、李斯等等。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最自由的時代,沒有哪一個時期的思想可以與其相媲美。 一個列國林立的中國,一個沒有中央集權的社會里,人的思想是發散自由的。當時孔子可以周遊列國,說明當時對各種言論思想的兼容幷包,各諸侯國任人不論出身,注重的是實用,不斷促進變革,。亂世出梟雄,時勢造英雄,特殊的時代特性,給我們呈現出兼收幷蓄,吸取精華,思想迸發的輝煌色彩。也正如高曉松說的那樣:“如果我能穿越,我最想去的春秋戰國時代,那個時代是知識分子最美好的時代!”

春秋戰國的戰爭是爭奪人口,兼併土地。 “邦無定交,國無定土”,連年的戰爭給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民生凋零,生產力遭到破壞。福兮禍依,禍兮福依,利弊並存,戰爭對人才的需要增大,各種各樣的人才倍出,人才不斷湧現奠定中華文明不斷走向成熟的基礎;社會動盪讓人們心中充滿了對國家大一統的渴望,辯證的說,戰爭也加速了中國的統一。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是中國奴隸制瓦解的過程,為社會的進步,階級關係的變化,新制度的產生,民族融合的加強等創造了條件。戰國時期的戰爭開始具有兼併的性質,並逐漸轉化為封建的統一戰爭。各國國君為了爭霸,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改革政治,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改革運動的興起。

春秋戰國時代,思想文化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同時奠定了中國統一的國家的觀念。


佐鄰佑社


自古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三千多年無一例外!

我們就看看這段歷史,春秋戰國時期是從公元前772年周平王東遷,周王室衰微開始算起,到公元前221年始皇贏政掃平六國完成大一統為止的550年的動盪歷史。這段歷史的前段,平王東遷到公元前476年的三家分晉,史家稱“春秋”時期,自此至秦滅六國為“戰國時期“。春秋時期大體是小國兼併時期,戰國時期是群雄爭霸時代。

春秋時代是幾百個小國兼併融合,國家規模越來越大的過程,近三百年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的殘酷爭奪,逐步地形成戰國七雄爭霸局面,戰國時期到來。

戰國七雄加雜著犬戎、柔然等周邊少數民族通過二百多的,分分合合,你征討我,我入侵你的不停戰爭。最後為秦所統一。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過渡期,其動亂程度或許稍遜五胡亂華時期(未有屠戮百姓的記載)。

但生活在亂世中的百姓鮮有幸福可言!

但是“國家不幸詩家”!

這段時間是數星璀璨的時代!

湧現出齊桓公、宋襄公,楚莊王等眾多明主。

孫武、司馬穰且、廉頗、李牧、白起、田單等無數軍事家。

管仲、樂毅、晏嬰、藺相如等一大批政治家。

孔丘、李聃、莊周、韓非等思想家。

屈原、司馬相如、左丘明等一大批文學家。

總之,這五百多年,人民不幸,民族融合,思想活躍,社會發展,歷史前進!



滄州老夫子


清人趙翼曾經說過國家不幸詩家幸。在歷史上總有戰亂割據、軍閥混戰的時間,也有歌舞昇平、海內偃然的時間。如同一個單個的人一樣,很難狹隘的定義一個時代的好壞。就像很難定義一個人是不是徹底的大壞蛋一樣。

看一個時代的好壞無非兩個方面,文化和民生。

春秋時代是中華文化形成的時代

歪史認為春秋時代是我國多元思想形成並且發展的時代。諸子百家爭奇鬥豔,他的前提就是列國紛爭,給各種學術流派提供了可能的舞臺。譬如道家、法家、儒家等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應該聽哪一個的主張好。

這樣看,這個時代對於文化來說,不算是壞,如果就以諸子百家形成的土壤,那麼絕對是最好的時代,從秦始皇大一統開始,此後的兩千年這種自由逐漸慢慢消失,儒家一家獨大。此後再也沒有諸子百家可以重來一次的機會。

然而諸子百家都不認為這時候是一個好時代,就是因為殺伐四起、民不聊生。

春秋時代民不聊生

由於禮樂征伐不再由天子號令,諸侯國之間互相攻伐,導致民生凋敝。

互相征戰又增加了稅賦,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前提下,大量的勞動力被徵用到前線,後方僅有老弱病殘耕種,全靠天吃飯的年代,產出可想而知。

在不是楚國打晉國,就是齊國打宋國的時代,沒有多少職業軍隊,大多的是徵調的民夫這一些沒有受過訓練的民夫生死存亡全屏運氣,而且躲過了今年沒準下一次戰爭就掛了。要是喜歡這個時代,不是蠢就是壞。

從這一方面來說,這個是的沒一點好處,和後世的三國時期、五胡亂華時期、五代十國時期都是一樣的,沒辦法區分哪一個最壞。歪史認為,還是一句話,寧做太平犬,莫為離亂人!


歪史


一個時代的好壞我們需要從當時的社會狀態來了解分析。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發展的時代,卻也是一個殺戮的時代的(社會在諸侯國的兼併與被兼併中進步)。

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思想的開放等因素處使了文化的百花齊放。

可是,各國之間的連年征戰卻使百姓死傷無數、苦不堪言;所以春秋戰國對於百姓而言是最悲催的時代。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預示著春秋的開始,從此也開啟了諸侯國的發展與兼併。

春秋之前周天子還算天下共主,所有的諸侯國畏懼周天子的實力、各方面都受到制約;整個國家體系是安定的。

春秋的開始預示著周天子名存實亡,天下沒有了主人,於是乎稍有實力的諸侯國都想成為主人,天下大亂由此開始。

①,春秋時期只欺負吞併小國,大國之間相互秀下肌肉然後就決定誰做霸主了。

春秋時期晉獻公“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說明只是吞併小國,發展勢力主要採取的還是“收服”。真正的形成規模的戰爭相對較少,死傷也較少。

②,戰國時期生產力不斷髮展,也推動社會變革與大規模的兼併戰爭。

我國出土的吳王夫差戟,越王勾踐劍都說明了我國當時的青銅器製作水平已經非常精湛;這些發明被運用到各個領域,生產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諸侯國的兼併,從春秋時期的諸侯林立變成了戰國七雄(還有一些小國),最後變成了秦朝。

兼併意味著殺戮,動盪使百姓生活的困苦。

春秋戰國史其實就是一部殺戮史,春秋時期大國相對收斂卻也是殺戮不斷。

晉楚爭霸的那些年裡直接的對抗很少,邊境小國卻只能做牆頭草求生存。

秦晉爭霸時期秦國百里奚的兒子作為大將被俘虜,靠著後宮策略才能回國;幾年後報仇雪恨打回晉國為死去的將士收屍。

戰國時期各國都認識到戰爭的殘酷,每次打戰都以消滅敵對國又生力量為目的。

孫臏兩次滅了龐涓10萬大軍,從此魏國一蹶不振。

秦國殺神白起一個人就搞定了100萬人的軍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長平之戰中的45萬大軍)。

百花齊放是殘酷現實下的產物。

很多人說春秋的思想開放,文化繁榮昌盛;它奠定了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基礎。

是的,這些都是事實,法家、墨家、道家、儒家、陰陽家……他們確實為後世的思想發展奠定了基礎。

可是,這些思想是怎麼來的?這些思想是當時的文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為了能讓自己服務的國家更加強大而研究出來的;這些思想學說從更本上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只是統治階級普通採用了法家的思想學說,因為法家是見效最快的學說。

所以說春秋戰國的繁榮虛假的,殘酷的殺戮才是現實;那個時代對於百姓來說是最不幸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