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看過最難懂的小說是哪本?

李慧龍墨


《百年孤獨》是我讀的最難懂的小說,不過要恭喜我自己,居然讀完了,還讀了兩遍。即便讀了兩遍,也讀的迷迷糊糊,需要仔細整理一下思路。百年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每一代人都有其不同特點,和不同的結局,大都是悲劇。

人物名字和關係最頭疼,名字裡部分不同的奧雷里亞諾、阿爾卡蒂奧、阿瑪蘭妲、梅蕾黛絲、跳來跳去,不得不說,外國人名真長。

看到七代奧列里亞諾破譯羊皮卷裡面的秘密後,一切都明瞭,一代妻子烏爾蘇拉擔心的問題正在發生,生出來長豬尾巴的孩子,還有羊皮卷裡卷首那句話:“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也正在應驗,急於找自己的結局,沒等看到,他便知道了結局,在馬孔多發生的一切,羊皮卷所記載的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再重複,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出現在大地,這也是書中最後一句話。

評書說,百年孤獨反映的正是拉丁美洲的孤獨,導致其孤獨的原因正是因為拉丁美洲天真,落後,愚昧,封閉等,書中最後一句不會有百年孤獨家族出現在大地,是作者對拉丁美洲的發展的信心和願望。

印象深刻的句子:

1.面對壓迫、掠奪和孤單,我們的回答是生活。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飢餓還是社會動盪,甚至還有多少個世紀以來的永恆的戰爭,都沒有能夠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牢固優勢。

2.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3.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4.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

5.正因為當初對未來做了太多的憧憬,所以對現在的自己尤其失望。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我讀這本書的想法,和摘要,分享出來,和大家共同學習,也許不一定正確,也只是我個人的讀後感。


竹塢聽語


喬治·巴塔耶的《不可能性》是我讀過最難懂的小說,他自己說過寫這本書的原因,“十五年前,我第一次出版了這本書。那時我給它起了個晦澀的名字:《詩之仇恨》。當時我覺得,只有仇恨才能抵達真正的詩。詩只有在反抗的暴力中才能獲得強烈的意義。然而詩只有在召喚不可能性時才具有這種暴力。幾乎沒有人能理解第一個書名的意義,這是我最後選擇談論不可能性的原因。”

小說非常薄,但非常晦澀,幾乎沒有情節,書中包括了“老鼠的故事”、“狄安努斯”、“俄瑞斯忒亞”三部分,這三部分相互聯繫的線索十分隱秘。巴塔耶想以此來“描繪真實”,通過想象“不可能性”,將小說人物置於色情、消失、死亡、毀滅等情形的考驗之下,或者將詩歌推至一種 “暴力狀態”,以此來獲得意義,喚醒主體意識。

有興趣的可以去讀一讀,我讀完跟沒讀一樣,不知道巴塔耶要表達的是什麼。但很有趣。



青羊YOUNG


論最難懂的小說,個人首推《百年孤獨》,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作者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百年孤獨》的口碑是兩極的。有人認為這本書非常好看,也有人認為根本讀不下去。

我個人認為,讀不下去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本書的寫法,跟大家常讀的小說,完全不同。

這本書裡沒有一個從頭到尾的故事,沒有主角,甚至也說不上有主題。在這本書裡,是一個故事將要結束,馬上另一個故事開啟,同時平行著又會有故事嵌套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主角,每個主角都有豐滿的人格。人物與人物之間還有千絲萬縷的的關係。更別提還有馬爾克斯喜歡用的長句子,以及魔幻現實的風格。

這本書的核心內容

講述的是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其中每一個出場的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節。可以說是隨著時間線推移,主角輪流當。在這部小說裡,作家設定的時間框架是“百年’。不是精準的一百年,而是指一個家族完成一個興衰週期的時間長度。

與百年這個時間框架對應,小說也設定了一個空間框架。小說中的所有故事,全都發生在一個叫“馬孔多’ 的小鎮上。借用現在流行的漫威宇宙的說法,馬爾克斯創造出了一個馬孔多宇宙。

故事梗概

一個家族七代人的興衰,四種人格在家族的成員中交替出現。

1.開拓者:家族的第一個人,也是馬孔多的創建者。開拓者在鬥雞比賽對手的刺激下殺死對方,因忍受不了死者鬼魂遠走村子創建馬孔多

2.權勢者:家族第二代中的佼佼者,也是革命軍的領導者。權勢者在無休止的戰爭中逐漸迷失自我,最終決定封閉在父親留下的鍊金實驗室終老

3.縱慾者:家族第四代的雙胞胎之一,因情人擁有讓家畜飛快繁衍的能力而富裕起來。縱慾者大肆揮霍,最終在情人失去能力後餓死.

4.沉思者:家族第六代的唯一一位男性,沉思者與第五代女性產生愛情並生下有豬尾巴的兒子。妻子死於產後失血,兒子被螞蟻吃掉



晏哥說書


我看過最難懂的小說就是《百年孤獨》,沒有之一。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代表作長篇小說,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

《百年孤獨》通過對布恩蒂亞家族七代人以及馬孔多小鎮的興衰消亡過程的描寫,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哥倫比亞歷史演變,揭示了拉丁美洲惺民深層的文化和心理特徵,指出了孤獨落後所帶來的嚴重危害,表達了作者對於拉丁美洲民族命運的深沉思考和熱情關注。

看完的感受嘛,主要是有三點:

第一點,是那種夙命感、輪迴感,比如家裡人不斷重複的心路、羊皮紙的預言——這貫穿了百年。

第二點,是孤獨感。“孤獨”在小說中出現頻率很高,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孤獨。儘管他們年歲不同、經歷不同,但都被孤獨所環繞。

第三點,就是魔幻感。作為一本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作者用亡靈、預言、鬼魂、超自然現象把奇異的夙命輪迴和現實中人們的孤獨結合在了一起。

據說這書反映了拉丁美洲的發展歷程,但我看不出來;又說書的主旨是擺脫孤獨,團結起來,讓“孤獨的家族”絕對不允許再出現,但我理解不了

或許這就是傑作的力量,隨著時代的變遷,讀者的變化,它依然可以給讀者展現多種的精神體驗。



青島涵涵爸爸


《百年孤獨》的故事劇情確實曲折離奇,一波三折,而且這本書大概二十來萬字,也並不是很長。然而,很多人讀不完的原因就在於這部書中的人名,很多都是一模一樣的!



倔犟的妮妮


1、國內小說 《紅樓夢》,清朝寫的,到現在還有一堆專家研究來研究去,還形成了所謂“紅學”

2、國外小說 《尤利西斯》是最難懂的小說之一,所謂“尤利西斯”,就是荷馬筆下的“奧德賽”。因為作者使用了20世紀初頗流行的心理研究技術“意識流”,並仔細斟酌佈局,全書使用了很多雙關語、隱喻、幽默等極具特色的手段。




思哲國學


其實閱讀的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作者的內心,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讀者自身對作品的感受。

小說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裡本身就是通俗的。如果有難讀懂的小說,說明作者在設置語言密碼,那麼瞭解作者並破解密碼就是讀者要做的事情。

目前讀過的基本難以理解的小說都是意識流小說。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興起於西方、在現代哲學特別是現代心理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小說類作品。

推薦四部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到燈塔去》、《尤利西斯》和《我彌留之際》。期待你讀這些作品時的情緒[呲牙]


搬柴


首推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其次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尤利西斯》以小說以時間為順序,描述了主人公利奧波德·布盧姆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每一小時為一章,最後一章則為布盧姆妻子莫莉的情感獨白。這本小說內容晦澀凌亂,更別提龐雜的單詞系統以及那些數不清的雙關語。值得一提的是,《尤利西斯》的靈感來自於《奧德賽》,它的章節內容與之產生了平行對應的關係。《喧譁與騷動》講述了南方沒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劇。康普生有三個兒子,小說正是通過這三個兒子的內心獨白以及女傭的旁觀敘述構成了這部小說意識流式的講述。時空錯亂,場景跳躍。


竹下賢客


國內的要算《紅樓夢》,這部描寫清代江南四大家族的興盛衰敗,各個階層的人物都刻畫的惟妙惟肖,充分反應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現狀。每讀一遍都理解不一樣,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無論孩童還是成人,都能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學給養,都能學到不一樣的體會。



文創一砥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本漫長的小說。知道的已成為歷史。不知道的,我們還在砥礪前行。這或許是最難懂的小說,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