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在這個特別的春天,有許許多多的“她”身影令人難忘。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裡,巾幗英雄們用堅守與付出書寫著初心使命,也不斷給我們帶來戰勝疫魔的溫暖力量。


三月牡丹呈豔態,壯觀人間春世界。”在上海援鄂醫療隊裡,女性佔了大多數。她們是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是抗擊疫情的無畏戰士,但,她們也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更是她們自己。只是在危急關頭,一朵朵鏗鏘玫瑰,匯成疫霾下一束束溫暖而堅定的光。


致敬!

在這次疫情中奉獻的每一位“她力量”!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的女隊員們


01


王瑞蘭

為患者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王瑞蘭


“很忙,忙到忘記時間,到飯點也不想吃東西。”來到武漢三院一個多月,第二批上海援鄂醫療隊成員、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危重病科主任王瑞蘭如此形容自己的感受。


儘管如此,在將武漢三院光谷院區第一批新冠肺炎治癒患者送出醫院時,王瑞蘭還是感到了深深的成就感。如今,每天一大早這裡的患者就會問:“上海的專傢什麼時候會來看我?”王瑞蘭為患者建立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作為重症醫學領域的專家,王瑞蘭在到達武漢市第三醫院後,根據統一部署,被分入了ICU醫療組。她所在的小組共有12名成員,她擔任副組長一職,是組裡唯一的女醫生。按照工作制度,王瑞蘭進入ICU病房後,至少要在裡面工作4個小時,值班醫生則要6小時以上。ICU中沒有椅子,醫生都站著工作。“

我們也不敢坐,怕把防護服弄壞了。”王瑞蘭說。


危重病房的人數會不斷變化,患者的病情變化往往難以預料,王瑞蘭經常會超時工作,常常在病房裡一待就是一整天。按照病情,她把患者分為輕、中、重三種類型,帶領監護室醫生查看每一位患者,確定診療方案,梳理各類醫囑。有一位感染性休克的疑似新冠患者,王瑞蘭憑著自己豐富的經驗將其判斷為肝膿腫,果不其然,在得到正確的治療後,很快就好轉並轉至普通病房。


王瑞蘭從事重症醫學30多年了。2009年,她和團隊曾成功救治上海市首例H1N1甲型流感重症患者。“我們重症醫學科的醫生,每天都是‘往前衝’的工作狀態,所以在武漢三院的工作,對我們來說其實很平常,就跟以往每天的工作差不多。對於這一類疾病,在診治流程上已經都很熟悉了。相信面對任何情況,都能做到泰然處之,冷靜應對。”王瑞蘭說。


同事眼裡的她:王主任將在上海事事親力親為的習慣帶來了武漢,不願放過一個細節,很榮幸能和王主任共同在武漢三院並肩作戰,希望勝利儘快到來!


沈燕


02

陳佳

白衣超人都要戴面具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陳佳


陳佳昨天收到了最好的節日禮物,在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駐地,她和其他十名隊員舉起右手,面對黨旗莊嚴宣誓,從那一刻起,她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預備黨員


她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她一直奮戰在急診第一線,回家的時間也一天比一天晚,後來變成了常駐急診值班室。有天深夜回到家,兒子看到她臉上因長時間戴口罩留下的深深印記,心疼地問:“媽媽,你怎麼臉上和額頭上有這麼深的勒痕?”陳佳告訴兒子,因為白衣超人都要戴面具。


陳佳的丈夫是做廣告業務的,平時隔三差五就要出差,家裡的瑣事一般都由陳佳打理。不過這一次,他卻特別支持妻子。在給陳佳的家書裡,他這樣寫道:也許真的是離得越近就越無法看到你的全貌。直到今天你與諸位岐黃同道們毅然轉身時,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你所迸發出的精氣神。


來到雷神山,在驚訝於“中國速度”的同時,陳佳和同伴一起,用單薄的肩膀扛起佈置病房的重擔,運物資、搬設備……她從不喊累。“看著病房一點點成形,還是很驕傲的,也深深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出征前,陳佳沒敢告訴父親真相,可一條忘記屏蔽爸爸的朋友圈暴露了她。爸爸擔心之餘,就是反覆叮囑她要做好防護,平安歸來。


病人大多善解人意,我們每次進隔離病房,都會關心我們有沒有吃飯。”陳佳說,“病人對我們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也都很有信心。”


前兩天,陳佳和上三年級的兒子視頻,孩子很想媽媽。“但他或許不希望我那麼快回去,因為我會盯著他做作業。”陳佳笑著說。


同事眼裡的她:陳佳是一名敬業優秀的護理人,同時也是一位優雅明麗的女性,是一個難得將溫婉大方與英姿勃發糅合在一起的姑娘。急診是一個繁忙的科室,她總是能在領著我們有條不紊地完成工作的同時,又令我們始終對這份職業保持著單純而熱忱的認同與歸屬感。這次她申請援鄂並不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都知道她的堅毅與善良。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我們靜候曙光東急診的巾幗女郎歸來!



03

奚歡

始終是能量滿滿的年輕人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奚歡


作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一名肝內科護士,1986年生的奚歡本身專業其實與呼吸科並沒有太大關聯,但看著同事們一個個奔赴武漢前線,而前方醫療隊人手又緊缺的情況下,她還是報名了。


奚歡的丈夫狄海國,是東航的一名發動機工程師。在妻子出發的2月7日,他提前趕到機場,遠遠地目送妻子上了飛機。看到妻子後,他奔跑過去就說了一句話——“你放心,家裡有我。”


奚歡說,在武漢的工作節奏很快,她跟隨中山醫院醫療隊整建制接手武大東院的兩個重症病區。在這裡,患者不僅遭遇病痛的折磨,還有親人離散的痛楚。奚歡記得,有一名患者由於親屬相繼過世,不僅心情極度低落,生活物資沒人補給了,醫療隊知道後,

馬上安排人員採購相應物資送到患者這裡,每個班次也會給他特殊的關心與鼓勵。“我們所有的醫療隊員,都會把全國各地捐贈過來的水果、牛奶等分發給患者,同時告訴他們這是全國人民的心意,患者們很感動!”


到武漢的第五天,對奚歡來說還有著特殊意義,這天是她的生日。“6天前,你勇敢地加入赴鄂醫療隊,衝鋒在抗疫第一線,離開了最愛的家人……”距離上夜班還有兩個多小時,一個簡短又匆忙的生日會在醫療隊駐地酒店的小廳裡悄然進行。在這個被病毒陰霾籠罩的“戰場”,這個意外生日讓奚歡驚喜不已。醫療隊領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給她送上一張手寫的生日卡片。在與兩個兒子的視頻通話中,她說:“媽媽很快就會回家。”一句話說得很多醫療隊隊員落淚了。


同事眼裡的她:奚歡是一名擁有12年黨齡的青年黨員,始終是一個“能量滿滿的年輕人”。作為肝臟科護士,為迅速適應呼吸支持護理等新工作,她會自己反覆琢磨,下苦工夫練習。畢竟,對奚歡來說最開心的事,就是讓轉進來的病人越來越少,轉出去的病人越來越多。


——中山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

餘情


04

狄慧娟

珍惜平凡每一天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狄慧娟


她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裡的“大姐姐”,大夥兒有什麼事,都會來找她幫忙。昨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和婦委會為“女戰士”們準備了鮮花和麵膜,上海九州通一早發車,讓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的隊員們在晚上收到了節日禮物,拉著同伴,她開心地在隊旗下合影留念。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隊員收到了來自後方的節日禮物,興奮地在隊旗下自拍


2003年抗擊SARS、2013年抗擊H7N9禽流感期間,狄慧娟都主動報名參加醫院發熱門診工作,奮戰在第一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當她看到醫院發出倡議後,第一時間報名馳援武漢。“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名白衣戰士,我必須到前線去!”狄慧娟的話鏗鏘有力。接到出征通知時,離出發不足3個小時,丈夫快速幫她整理行李,送她到醫院集合。“我知道你一定會這麼做的,我支持你。請你一定保護好自己,我在家等你回來。”


到達雷神山醫院,狄慧娟處處衝鋒在前,帶領隊裡年輕護士日夜守護在患者身邊,細心的她還會提醒大家做好防護工作。經過她們的精心護理,已有多名患者出院。“我們將很多海派中醫特色運用到患者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


她每天都會和家人報平安,一空下來也會督促上初二的孩子認真上網課。她評價自己是個平平淡淡的人,疫情結束後的最大心願,就是更加珍惜平凡幸福的每一天。


同事眼裡的她:我們大家都喜歡叫她阿狄。第一次見到她感覺默默無聞,相處久了,才發現原來有一種溫暖叫潤物細無聲。一起工作這麼多年,我們習慣了把她當姐姐,每當工作上有困難的時候,總想著,問問阿狄吧。阿狄從來不會拒絕人,也從來不會抱怨工作辛苦。我們中但凡誰有困難,她都會義不容辭地來幫助我們,哪怕是最挑剔的病人、哪怕是最苦最累的工作,她總是衝在最前面,但我知道她堅強的外表下其實是有傷痛的:不管是母親逝去的痛、還是自己身體的傷痛都被她掩飾在那一貫淡然溫暖的臉上。有些人的付出,並不是轟轟烈烈,確是必不可少,溫暖又有力量。

張曉燕


05

李依

請讓我為家鄉盡份力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李依


1997年出生的李依長著一張娃娃臉,是一位剛畢業一年不到的黨員護士,也是仁濟援鄂醫療隊中年齡最小的隊員。她說,與其說是支援湖北,不如說是守護家鄉


“我老家就在湖北漢川,我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在武漢讀了整整四年的書,如今,我的同學、老師們就戰鬥在武漢的各個醫院,你讓我怎麼坐得住?” 李依說。


此次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李依立即向護理部提出申請,要求參加隔離病區的護理工作。別看她才剛參加工作不久,但各項護理操作和樣本採集她都完成得一絲不苟。此次出征前,她剛從隔離病區裡完成工作並結束醫學觀察。在得知選拔醫療隊員的消息後,她不顧自己的勞累,第一時間報名。她說:“雖然我是一名新護士,但是我也是一名黨員,更是一名湖北人。請讓我為家鄉盡一份力。”


李依目前隨仁濟醫院醫療隊奮戰在雷神山醫院,接受完採訪就要去上夜班。她在電話中告訴海岸君,有一個老年患者,有老年痴呆,人清醒的時候還好,不清醒的時候就完全不配合,會一直特別焦慮吵著回家,但無論何時,老人家都會一直掛念著還在其他醫院治療的老伴。他嘴邊常掛的話是:“不知道今天老伴怎麼樣了,有沒有人照顧?”這是耄耋之年裡最樸實的愛。李依會講一點武漢話,所以經常去安撫老人的情緒,有一次,聊了一會兒就成功把焦慮的爺爺“哄睡”了,直到補液順利進行完畢


李依說,報名之初,媽媽毫不猶豫地支持她,鼓勵自己竭盡全力。但每天,媽媽一定要跟她視頻連線一次,不然就會等到很晚。“我後來才知道,媽媽每天在家,就緊盯新聞,尤其是與雷神山相關的,就想多瞭解一些我的情況。”李依說,有時與媽媽通話,聽筒那邊有靜默與哽咽,她知道媽媽在落淚。


同事眼裡的她:依依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工作態度認真的姑娘,總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認真的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而且對患者也很關心,跟同事關係也很融洽,是一名很優秀的護士。


——上海市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張佳冉


06

席麗君

援鄂解鎖十八般武藝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席麗君


她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風溼免疫科的護士長,已經工作20年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她就一直關心著武漢的情況,也立馬交了請戰書。她把行李箱放在醫院裡,說自己進入了“戰備狀態”。


“初識她是在二十年前,那天和她一起值班,正碰上一個重症病人的搶救,這個病人是皮肌炎,靜脈不好打,病人很煩躁。我發現這個年輕瘦弱的護士一面用溫暖的話語安慰病人,一面沉著冷靜、一針見血的執行醫囑,事後知道這姑娘當天還發著燒。經歷過那次搭班,不禁讓我對這個姑娘關注起來。”風溼免疫科主任茅建春回憶。


2月15日上午8時30分,她剛剛從隔離病房出來,就接到了馳援武漢的通知,本想回家看一眼,但路途遙遠讓她打消了念頭,卻留下了一絲小遺憾。2003年抗擊非典,席麗君參加了醫院的發熱門診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她隨醫療隊赴川支援三個月,這次出征武漢,家裡人也非常支持。“唯一不確定的是我媽媽,我還鋪墊了好久,先告訴她我可能要去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再告訴她要去武漢。”席麗君笑著說,“

媽媽也是醫務人員,反過來勸慰我,讓我安心。”


來到武漢雷神山醫院,席麗君自嘲“解鎖了十八般武藝”,她發現武漢人民還是很樂觀積極的,也非常配合醫療隊的救治。“我們想把工作做到最好,為更多武漢患者帶來上海的溫度,體現上海的護理質量。”她告訴海岸君。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錯過了孩子的成人禮,每天工作都很繁忙,回到駐地孩子也都睡了,這段時間也沒來得及視頻聯繫。“回去再去補上吧。”她說,“護士長的工作很瑣碎,凱旋後還有很多科室的任務要完成。”


她用四個詞語來形容三週來在武漢的工作和生活:充實、緊張、忙碌、有收穫


同事眼裡的她:第一次接觸席麗君,是參加醫院志願者活動,她工作上思路清晰,安排妥帖,對待義診患者態度親切和藹,現在我們一起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支援,無論多麼忙亂的情況,她都沉著冷靜,用溫柔的聲音,穩穩地安排著各類工作,是一個讓人安心的,漂亮的“大姐姐”。


周睿


07

高彩萍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高彩萍


出發馳援武漢時,高彩萍有些放不下1歲半的小女兒。她是早產兒,34周時候就來到了這個世界,一直由高彩萍帶著,偶爾會有點小毛病。“她很爭氣,我離開的一個月裡身體很好。”高彩萍眼裡流露出一絲溫柔,“大的孩子三年級了,在家也很自覺。同濟大學安排了大學生志願者一對一輔導,也讓我減輕了點顧慮。”


高彩萍原本是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重症監護室的護士長,隨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來到武漢後,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工作。她笑稱自己像個文藝委員,除了日常護理工作,她還和護理組的夥伴帶患者們一起跳廣場舞、做呼吸操,還舉辦讀書會和知識競賽等各類活動。醫生們和她開玩笑,“現在,病人比我們還忙,沒空找我們了。”


有位五六十歲的阿姨和高彩萍成了忘年交,阿姨是位服裝設計師,原本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症狀有所好轉,轉到了方艙醫院。她當時心裡非常焦慮,一直覺得自己病很重。“我們做了各項檢查,她都符合出院標準了,可她卻不願意走。”高彩萍介紹,“方艙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做了評估,認為她有點抑鬱。”後來,高彩萍組織什麼活動都會拉上她,也為她做一些心理護理,漸漸的,阿姨的情緒平定了。出院那天,阿姨告訴高彩萍,等疫情過去後要去各地旅遊,到了上海一定聯繫她。


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有多支來自不同省市的救援隊,為了協調其他救援隊的步調,高彩萍常常等隊員們都下班休息了,還在忙碌。就在今天,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休艙。“希望疫情早點結束,我們也能回家和家人團聚。”


同事眼裡的她:人盡其才,這是她最難能可貴的特點,不讓下屬做無用功,大家也很願意聽她的。醫護人員聚集不利於疫情防控。因此有些事情,都由我們倆先行溝通,很多時候,我們溝通好了就等於整個東方醫院的醫護團隊都商量好了。


李昕


08

劉青

烏雲散開去看武大櫻花


致敬!溫暖而堅強的“她力量”

劉青


雷神山醫院感染三科五病區的一面牆上,貼著醫護人員的各種心願。其中一條寫著:願所有努力和付出沒有白費,等烏雲散開,我們一起去武大看櫻花。這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手術室護士長劉青的心願。


劉青很早就報名支援武漢了,可看著身邊同事陸續出發,她等得有些著急。大學期間就入黨的她覺得,當國家需要的時候,就應該挺身而出。2月15日,她隨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上海)踏上了援鄂之路


進入雷神山醫院的第一天,她有些吃驚——所有病房都是空蕩蕩的,走廊的屋頂還在滴水。“我工作以來還沒遇到這樣的情況。”她笑稱。儘管條件艱苦,但她還是和大夥兒一起領物資、佈置病房。“

大家都說上海的小姑娘嬌氣,但在我們隊伍裡,女同胞各個都是好樣的。”


來到陌生的環境,困難不可避免。開科收病人後,從規章制度的建立、護士的排班,到常見的水電維修,都和在上海有著不同。護理病人時,戴著口罩面屏,有時溝通也不怎麼順暢。好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這些挑戰也都慢慢克服了。


劉青沒想到的是,因為工作忙,和家人的第一次視頻,竟等到了來武漢後的第8天。上一年級的孩子一看到她就哭了,問道:“媽媽你是不是工作忙得把我忘了。”這讓劉青很是心疼。丈夫平時不善言辭,這回卻說了很多話,讓她照顧好自己,照顧好隊裡的年輕護士,盡最大努力救治病人……


同事眼裡的她:我們都親切地喊她青。不要看她平時嘻嘻哈哈沒有一點架子,可是一旦把她惹急了,那你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她可較真了。不過大多時間的她還是很認真很努力的,經常是不達目標不罷手,往往是連一個小問題都不放過的,這不是典型的摩羯座性格嗎?相信相處久了你就會喜歡上她,一個愛哭愛笑,愛憎分明的姑娘!


朱穎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郜 陽 左 妍

圖 片 | 郜 陽 採訪對象供圖

編 輯 | 梁 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