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所在的城市,能不能通過一個地標性建築的照片來展現?

金再生創業日記


我所在的城市省會長沙有很多標誌性的建築物,比如:世界之窗、長沙火車站、橘子洲頭、天心閣、開福寺、賈誼故居等等!







虎媽橙子


二十三年前,也就是香港迴歸那一年,因求學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城市,弟弟送我來上學,兄弟二人拿著行李,從晉西北革命老區的一個小縣城來到了這個繁華的大都市。

時間飛逝,當時的窘態歷歷在目!弟弟初中就輟學在外闖蕩,社會經驗比我(身高1.75)這個書呆子要多,身高一米八幾,替父送我去上學。先從偏遠的小縣城坐汽車,顛簸了七個小時左右到了省會,然後連夜又坐綠皮火車,人生第一次坐火車,又好奇又緊張,一夜未眠,坐了整整十二小時,而且是硬座,一是由於經濟原因,二是懂得太少,根本不知道有臥鋪。九月的這座城市還熱的讓人揮汗如雨,兄弟二人下了火車,出站以後,站在火車站東廣場,雙腿感覺如火在烤,為啥有這感覺,習慣了晉西北氣溫的身體突然來到了這麼熱的地方,可想而知。為了找6路公交車,拎著行李在火車站周圍找了一圈,終於找到了,上車又得買票,那時候還是人工售票,因沒提前準備零錢,折騰了半天,才買了票,這時座位早沒有了。

公交一站一停,望著窗外的高樓大廈,寬闊的柏油馬路,各式各樣的汽車從窗外駛過,那時的出租車還是黃色的小麵包,讓人眼花撩亂。經過下圖這個建築—-二七塔,至今印象非常深刻!在二七塔附近還看見了全國聞名的亞細亞商場。總之一路上眼晴都看不過來,沒多久公交到站,文化路上的某一站,兄弟二人拎著行禮,滿頭大汗的進入了校園,找到了報道處以及交費處,忽忽忙忙交費找宿舍,也沒來的及看校園的風景,實在熱的受不了,兄弟二人就買了一瓶水,輪流喝。那是這輩子最好喝的一瓶水,實在想不起來啥品牌的了。一切安頓妥當,弟弟當天就起程回那小縣城了!

到此故事才剛剛開始!故事的後續充滿了艱辛、、、




大海127107147


【你好,這裡是武漢】

這是我從前拍下的武漢。如果要用地標建築來介紹她,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黃鶴樓了。今天,我也想借這個機會,給大家看看熱鬧時期的武漢。

這一組照片,是我去年夏天,下班後專門跑到漢陽江邊拍下的。

第一張,平緩的江流裡,由近及遠,自東向西經過的兩位女性運動員,遠一點是江中心的深藍色小船,上面立著白色浮標,還有過往的大型船隻。遠眺對岸,就能看到武昌江灘和碼頭,點睛之處就是黃鶴樓了,最遠處就是黃鶴樓背後的高樓。

畫面最左邊,仔細點看,還能看到長江大橋。

藍天白雲映江流,炎熱的夏天裡也透著一股長江邊獨有的清涼。

可以說是很武漢的一張圖了。

第二張,就是上一張取景點右側的鸚鵡洲長江大橋了。前一張照片中經過的兩名運動員已經摺返了,有一位在趴著休息,一位在緩緩撐著槳。遠處是紅色的鸚鵡洲長江大橋,橋下一艘貨輪正在經過。

第三張,是夜幕悄悄降臨後,亮燈的黃鶴樓。對岸的碼頭也清晰起來。

第四張,在江邊臺階上小心走著的男孩,牽著家長,一手拎著小桶,一邊踩水一邊笑,褲腳打溼了也不怕媽媽訓啦。

第五張,是被主人牽著到江邊玩耍的小柯基,剛從江裡游上來,還吐著舌頭喘氣。

第六張,華燈初上,走出江灘公園,馬路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突然就熱鬧起來了。與江邊彷彿是兩個世界。賣熒光氣球的小販、散步的小情侶、結伴而行的嫂子們……

長江水運交通,人與自然的天然親近,融合到一處。








艾西柚同學


葫蘆島是一座海濱城市,這裡四季分明,是中國最美的旅遊城市之一,每到夏季遊人如織,這裡物產豐富,人傑地靈。葫蘆島更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我工作生活近三十年,我把我的青春和夢想都揮灑在了這座小城。最讓我引以為驕傲的是航天第一人楊利偉,他是葫蘆島濱城人。因此,小城地標性建築、當屬位於葫蘆島龍灣新區龍灣大街中心轉盤的飛天廣場雕塑。

2003年10月15號、楊利偉少將乘坐神州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成為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人,這是國人的驕傲,更是家鄉人的驕傲,這標誌著我國進入太空領域研究邁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這一步,體現了中國新一代航天人的崛起,全國人民為之喝彩。航天科技的進步帶動了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不僅強我國威,壯我國魂,而且對我國各領域科技水平的飛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葫蘆島飛天廣場是在原中心轉盤廣場基礎上改建而成的,用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名字命名。意在弘揚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簡佳旅行攝影


“重慶來福士廣場”形象名“朝天揚帆”,位於兩江匯流的朝天門,由世界知名建築大師摩西·薩夫迪設計,由新加坡凱德集團投資,投資總額超過240億元,總建築面積超過112萬平方米,是新加坡在華最大的投資項目,將於2019年分階段投入使用。[1]

該項目由8座塔樓和一個5層商業裙樓組成,是一個集住宅、辦公樓、商場、服務公寓、酒店、餐飲會所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它整合了陸地和水運的各種公共交通設施,設置了地下停車場、地鐵站、公交中轉站、碼頭和遊客中心。

2019年9月6日,位於朝天門的重慶來福士廣場項目已經正式開放購物中心部分。


重慶墊江168


遼寧省省會瀋陽旁邊很近的一個城市——撫順市,在撫順市沈撫新區有一個非常地標性的建築——“生命之環”。個人樂觀感覺,生命之環經過數十年時間檢驗後,在未來或有可能成長為整個遼寧省地標性建築的可能。

生命之環是一座環形建築,寓意連接天圓地方,貫通天上人間。外徑170米,內徑150米,其無論是高度還是形式都是世界獨有的。

生命之環設計外形非常現代化和藝術性,筆者在生命之環感受的建築魅力超越了國內很多城市地標建築帶來的震撼。

而且,生命之環僅僅位於東北的一個四線城市撫順,但是傑出的建築必將超越地理空間的距離,成為留在祖國大地上的一個建築瑰寶。

有網友還曾趣評,坐飛機在天上看到生命之環的時候,就知道快要到瀋陽桃仙機場了。



瀋陽廢品回收哥


看一下我的家鄉江蘇徐州,最有名氣的地標不是高樓大廈,而是很有歷史內涵的一個地方——五省通衢牌坊。

在徐州北關慶雲橋東的黃河故道邊,聳立著一座巍峨壯觀的牌樓。牌樓正中橫匾北面書“大河前橫”,南面書“五省通衢”。

為什麼要書寫這樣的牌坊?

因為在古代,大宗物資運輸主要靠水道。徐州地當汴泗之交,自然成了漕運樞紐和土產物資集散中心。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京杭大運河開通以後,徐州地處東西南北水運要衝,就成了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五省的咽喉,所以被稱為“五省通衢”。

徐州“五省通衢”應是從1283年到1855年的572年時間。(從元代開始,我國行政區劃開始有“省”的建制)由於這座牌樓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黎世序倡建的,當時題寫這八個大字是恰如其分的。

1988年,徐州市人民政府重新修復該牌樓,它是徐州作為古代交通樞紐、“五省通衢”的歷史見證。當然今天的徐州,已是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交通更是非常發達了。




造物哎呦呦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晉昌坊(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誌性建築。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2020年2月,景區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護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遊覽政策,全國醫護工作者持有效證件(醫師證或護士證)本人可享受免費參觀重點旅遊景區和博物館。






七月亮子


你所在的城市,能不能通過一個地標性建築的照片來展現?我想說的是,當然能啊。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地標性建築,它們也是很多攝影師到一個城市的必到打卡地。比如,這兩年很火的重慶來福士,作為一個網紅城市,身邊的很多攝影師都專門去拍過。而作為隔壁的鄰居,成都,雖然近年來也修了很多摩天大樓,但是一個城市的地標未必就一定得從高度或者奇特的建築外觀取勝,更多的是,對於本地人來說,它是否承載著文化。所以作為一個成都本地攝影師,我認為最能代表成都的依然是339電視塔也叫天府熊貓塔。

對於外地人來說,說起廣州就想起“小蠻腰”,說起上海就想起“東方明珠”,但是說起成都,其實不太有人知道天府熊貓塔。確實,作為成都的老牌地標,在外地遊客面前,它相比前面的不是那麼起眼,而對成都人而言,是339電視塔撐起了這座城市的天際線,而且洋溢著濃厚的“老成都”氣息,也是很多攝影師拍照的打卡地。它的整體是依託於四川廣播電視塔而建的一個複合型商業綜合體,因為電視塔高339米,因此得名“339”。

你所在的城市,能不能通過一個地標性建築的照片來展現?成都,339!





馬大發啊


當看到這個問題時,在心中想了許久,我的家鄉,所在的城市,大同,在最近的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的面貌發生了非常的改變,由一個髒亂差的地方,變成了現在的旅遊打卡的地方,街道變寬了,綠化變多了,建築變高了,如果非要拿一個建築來集中展示的話,我想,我首先推薦的就是新修建的大同古城牆,從建造規模,到建築風格,再到周邊的配套綠化,以及帶的文化渲染,都可以說非常的完美,整個城牆是在明代原城牆基礎之上建造的,古風古貌,也因此,成龍國際電影周,連著兩屆,在這裡舉辦,隨之,帶來的是各項相關旅遊產業的興盛,從一個產煤之都,變成了今天的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