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傳統武術的勁和力為什麼很少人懂?

聚膳源


如果傳統武術能夠走上國際擂臺,我相信會有很多人去了解和研究的,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大家都不想,也不需要去懂,因為只能夠養生健體之用。傳統武術得勁和力,說白了就是現代格鬥的力量,速度,經常講的內力,運氣之類的,就是現在拳擊散打自由搏擊的抗擊打能力,這些說給老人聽可以,年輕人不信這一套了,因為傳武可以用來健身,防身就不一定了,更別說上擂臺。所以說,懂的人在默默的練,不懂的也不想去懂。希望大家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武術需要改進,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但是一成不變終究被淘汰。








追風武者


不是懂不懂的問題,而是沒有邏輯的表達和推理,叫人家信你什麼?自己都說不清,或者本來自己都是半吊子。

現在的人沒以前那麼好騙了,都不是以前的文盲,都有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有真功夫大家還是分辯的清的。

想見識真內功,頭條搜索(內功傳人)



內功傳人


傳統武術可以說是中國武術的國粹,是武術界的精神頭。傳統武術在中國發展幾千年了,發展的派別也多了,有少林拳,太極,張三丰太極,詠春,南拳,醉拳,螳螂拳,自然拳等

在傳統武術裡又分外家拳和內家拳。外家拳主練筋骨皮,由在向內練,外家功夫如硬功(鐵掌功、鐵頭功、鐵臂功、鐵襠功等)、軟功(童子功、縮骨功、柔骨功等)、壯功(對掌、指、腕、臂、腰、腿等部位的力量型訓練)、輕功(極少見)等。內家拳主練精氣神,由內向外練,內家功夫如氣功(對呼吸的訓練)、樁功(站樁訓練)、發勁的練習(整勁、內勁等)。內家功夫是中華傳統武術的精髓,是中華傳統武術真正厲害所在。傳統武術的勁和力基本都是由內打出的,做到的意在其中,形自然就跟上了。 但是練就傳統武術需要時間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好,其中要體會它的意,調節五臟六腑,在加上平時要多練習形體。現在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做事有點急功近利,想馬上要拿到結果,要兩三個月,半年就練成,那自然得不到這傳統武術的精神,只能馬馬虎虎得到了幾個招式。

傳統武術中練力之精華,長勁之秘訣,表面看似簡單,好像與技擊無關,其實不然,有著獨到之處,習之能令人扁本生力,練習月餘即可使氣力在原有基礎上倍增,百日之內即可臂膀力大千斤,再潛心修煉寸勁發力之法,擊打力迅速提高數倍。在實戰搏擊中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練武是為了強身健體,弘揚國粹精神。比一般那種套拳(跆拳道)要花更多的時間,招式可能也沒有套拳這麼漂亮。需要每個練武之人靜下心來,把初心找回來,這世界本是和平的。






蘇打紅茶


傳統武術就是增加體能,應付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和自衛,其實就不具備很高的擊技技巧,也無所謂勁和力。根本和已經發展到競技搏擊無法對抗。要想對抗,靠傳統的那些是不行的,必須加進現代搏擊的內容。





竇國書法


傳統武術的勁和力跟大家通常理解的力氣力量是兩個概念,首先練武者長期訓練 身體肌肉會有力量記憶,並且身體素質也比一般人強,如果不是習練者或是會換位思考的人,是無法理解傳武的勁和力的。



愛生活愛木藝文玩


因為練傳統武術真的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慢慢的堅持,不但要腦子明白,還要身體明白,也就是體悟,腦子明白容易,身體明白就太難了。在練的時候既不能太刻意追求,又不能不用意,有意無意之間的狀態最難把握。

腦子意識想到的,身體不一定能練到,身體的姿勢結構有一點沒到位,也可能就練不出感覺。後天返先天,練出動物般的原始本能,很多時候是要去掉主觀意識的,應該是用下意識,就像手被火燙時的迅捷抽回,丹田腰胯是核心勁力來源,要有玩拳的心態,但是也要持之以恆。


形意胡


自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口流動更加頻繁,同時法制也得到更好的完善,因而農村械鬥也跟著大幅度減少甚至基本消失。在這種大環境下,練習傳統武術的目的也從搏擊轉向健身為主。特別是在八十年代後,每年都舉辦套路表演類型為主的武術競賽,這使得大部分習練者都以形美為主旨,忽略了對勁與力的鑽研與領悟,人們不再過多去關注諸如“拳從心中發,力由腰馬生”這一類勁與力關係的理論了,我想這也是當下很多人不懂得傳武勁與力關係的原因吧。


借葦渡江之卒


傳統武術的勁和力很少人懂,因為缺乏缺乏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學等現在學科。

不僅是傳統武術的有些術語,一般人理解不了,只能去感悟才有收穫,包括中醫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辯證思維、歸納思維才能理解傳統的醫學。

例如,中國人的最高哲學是‘氣一元論’氣是動態,是變化的,是無處不在的,即是功能的變化也是實質的氣體,它和西方的哲學‘原子論’是固體的理念是完全不同。還有陰陽,五行,這些哲學都是一種動態相生相剋不斷變化的思維,所以傳統武術也是這樣,沒有具體的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力學等作為理論基礎,更多是需要師傅帶徒弟,手把手的教學,個人的感悟,沒有辦法形成程序化,肯德基可以形成程序化,模式化,跆拳道也可以形成程序化,全部是機械的程序。可是中國武術不是這樣的,所以形成不了大面積的普及,今天王教練走了,下面的李教練又是一個程序。

明勁 暗勁 化勁、掤、捋、擠、按、採、列、肘、靠等等,在傳統的武術書籍裡,模稜兩可,點到為止,藝術化的術語處處都是。

現代搏擊的技術藉助於諸如解剖學、生物學、心理學、系統科學等學科基礎,建立起一套完整嚴密的邏輯體系,使體育成為科學。發達的數學,物理,化學,醫學,組織結構學基礎上,人們通過‘分析’‘實驗’的認知方式去揭示搏擊活動的奧秘,沿著‘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的途徑不斷斷深入觀察分析,以此來衡量肌體能力和規範其手段,內容和方法,使搏擊活動向著嚴格的‘針對性’‘專門性’主向發展。


福州禪武


很多人說傳統武術沒用。這些傳統武術是怎麼來的呢?最早是出自實戰出自戰場。冷兵器時代。後來為了傳承下來,就用套路的形式把它記載下來。然後一傳十,十傳百。動作變形很正常。傳到後面的人。沒有領悟到武術的真諦。到現在就變成了健身,養生,好看。自然就沒什麼實戰能力了。如果你現在能還原實戰的動作並且能優化它。就牛逼了。


海答22


這力和勁,力是指的人體量級。普通的鍛鍊是肌肉的增長,而中國武術的練勁是指將力量由特殊部位釋放幾倍的力量,同力量的拳頭和腳相碰,拳頭可能吃虧但換成肘拳頭的力量就會超過腳所發出的力量。練勁就是讓我們熟悉人身體的每個力量爆發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