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詞天賦可謂是出類拔萃,她在教人做詩時曾說“

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可見,詩貴在自然。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但卻蓋過李白、杜甫等大家一流之作,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

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也稱嚴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的《黃鶴樓》為首。

可以說崔顥的這首《黃鶴樓》為黃鶴樓的絕唱。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詩仙李白。 據說,有一次李白來到黃鶴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詩想與崔顥比賽,但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轉頭便離開了黃鶴樓。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為何崔顥的《黃鶴樓》被譽為“七律之首”?

古往今來,寫關於黃鶴樓的詩很多,為何偏偏,用詞以及格式並不十分規整的崔顥的《黃鶴樓》能夠拔得頭籌?

你大概已經猜到,這首詩貴在自然和奇幻。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得票眾多,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黃鶴樓》是一首思鄉懷古之作,詩人崔顥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可謂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清代學者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這首詩大意是說“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有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也長滿茂盛的芳草。傍晚時分在暮色中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的蒼茫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此詩能夠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也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黃鶴樓》與《登高》的“七律最佳”之爭

說到七言律詩,唐朝可謂登峰造極,李白、杜甫、李商隱、李賀等也都寫過很多絕佳的七律詩,每個人的七律詩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特別是杜甫的《登高》也一度被人稱讚,視為“七律最佳”。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的確,杜甫的《登高》、《蜀相》、《詠懷古蹟》等都可以稱得上是七律詩的一流手筆,而崔顥除了《黃鶴樓》流傳較廣,其他作品則相對弱一些,可以說他的《黃鶴樓》是妙手偶得之,但也的確不妨礙《黃鶴樓》被評為七言古風“七律第一”。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下面是我看過的一則關於崔顥《黃鶴樓》與杜甫《登高》爭“七律第一”的評斷,甚覺不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鑑:

如果單論唐人七言律,沒人能超過《黃鶴樓》,盛唐七言律方興未艾,無數人都對這種新興詩體做出各種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很多不合規則的盛唐七言律,這些探索最終全都集中在崔顥的一首《黃鶴樓》裡。

黃鶴樓用前四句把唐人能做到的對七言格律的突破一網打盡,這份成就奠定了它的歷史地位,再裹挾著盛唐氣象,沒有人能爭得過它。也就是說《黃鶴樓》之所以被定唐人七言律第一,恰恰因為它的‘變體’的身份,正格拗體有的是,對唐人來說不稀奇。

如果論整個古代七言律,那桂冠當屬《登高》,嚴格來說《登高》也不是正格,但登高的字法句法章法是古今文人能學到的最正的一首。

你後人不可能去學《黃鶴樓》,只需要知道《黃鶴樓》好在哪裡,學他就成了窠臼,拾人牙慧,這叫‘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你想學正格,就向最正的詩學,毫無疑問《登高》就是最正的,它彷彿就是七言律詩的燈塔,穿越盛唐,恆久照耀,所以《登高》是古今七言律第一。你可能覺得我這論斷邏輯有問題,因為《登高》顯然也是唐詩,其實不矛盾。

評《黃鶴樓》是唐人第一,要考慮唐人對七言律的創見和突破,正格作品在這方面顯然不如變體。評古今第一,要考慮技藝和對後人創作的指導作用,變體顯然無法超越正格。”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看罷,對此不由讚歎。

學習、鑑賞詩詞,趣味與審美兼得

通過“七律之首”爭霸賽,我們也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原來一首詩,在詩情畫意之外,但就工格也可以演化出如此見識。可見詩人也好,讀者也罷,學習創造綿延不絕,其間自有真意。

詩詞亦有千古事,後人說來趣處、妙處、哀傷處,處處有之。

詩,確是妙處甚多,是古人的饋贈,是他們用千年的才情鍛造的禮物,但這份禮物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真心收到的。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因為得到它需要一定的門檻,陌生的語境,難懂的古文,往往讓人初次接觸就望而卻步,特別是孩子。

時到今日,即便走出課堂,依然有很多在背詩、賞詩、評詩。很多時候,詩詞早已跟我們心意相通,流入血液,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必有詩詞。

那麼,今天的我們到底還有必要去學習古詩詞?

我之前曾寫過文章,論述過學習古詩詞的益處,今就不再贅述,只想簡單提一下學習詩詞的四大妙處:

(1)熟讀詩詞幫助寫作和語言表達:

讀詩、寫文章貴在有自己的氣質和穩定的價值觀,而長期泡在富有美感的詩詞中,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好的提升。

(2)詩詞幫助感知未知的美好和苦難

詩詞讓你知道有浩浩大漠裡的落日,也有耿耿星河的黎明,讓孩子知道除了遊戲和動畫片,還有一些更廣闊美好的東西在等待他們去理解。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3)詩詞給當下和未來的生活注入能量

背誦古詩,讓這些字字句句在潛意識中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他會因此而更加熱愛生活。失意時、孤單時、潦倒時等等,我們離不開詩,離不開文學,因為他們同樣紮根在這個世界上。

(4)詩詞文化帶來身份歸屬感

歲月更替,唯文化可以令趟進時間長河裡的人彼此血脈相依,心意相通,志趣相融。文化不會憑空消失,紮根於自身根文化,找到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我們堅定自我認知和獨立價值的根本。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站在人本身來看,洞察人性情感,我們與上千年前的古人又有多大的區別?

所以說,在我們大步向前學習科技的同時,也要照看好自己的精神家園。所以說,今天的我們依舊要學習古詩詞,因為那是我們的根,文化的精華所在。

出生於書香世家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老先生曾說:“詩詞,讓我們心靈不死。

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則說:“為什麼要學詩,因為詩就在那裡,生生不息千年。”

還有人說:用古詩詞喂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會平庸。

為了能讓大家更好學習古詩詞,特別是對孩子來說,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給他們提供生動有趣的讀本,讓孩子先愛上詩,讀懂詩。

關於如何更好學習古詩詞,給大家推薦一套「詩詞大會選題庫」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這套書一共三本:《唐詩三百首品讀》、《宋詞三百首品讀》、《唐宋八大家散文品讀》

由語文課程編寫成員方智範教授和《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教授父子團結創作

作者方智範教授起草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尺度》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尺度》。

方智範教授有著富厚的一線教學履歷,同時也是語文課程尺度的指定者之一。可以說,語文怎麼教最有效,孩子怎麼學最輕鬆,他再清楚不過。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另一位作者方笑一,則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命題專家,至今已經到場五季節目命題,並擔任現場學術照料,同樣也是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往屆詩詞大會節目合影,左一為方笑一教授

誦讀:俗話說“唸書百遍,其義自見”,絕不是一句空話。

三套書所含篇目能夠100%籠罩課本中必背的古詩文篇目,收錄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經典中的經典。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另外還贈送6節視頻課程,以及配套誦讀音頻,每首詩,每篇古文都有誦讀。對孩子來說,大學之前,有關唐詩宋詞唐宋散文,把這一套書讀透就夠了。

對於已經工作的大人來說,時常看看溫習一下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又何嘗不是一件幸福愉悅的事情呢。

董卿曾說:“熱愛古詩詞的人是有某種情懷的”。

董卿回憶了很多節目中的選手,她說:“我記得百人團裡有個選手叫黃明霞,她是一個普通農民,學歷只有初中。她曾經是乳腺癌患者,因為病友是一名詩詞愛好者,她也慢慢受到影響喜歡上了詩詞。治療期間很痛苦很煩躁,詩詞讓她的心情平復不少。

後來那個病友去世了,她也沒有放棄古詩詞這個愛好,一直到今天她在我們的海選中脫穎而出,坐在百人團裡,即使最終她也沒有機會站到舞臺的中央,但我覺得她已然是人生的贏家。我們臺上還有母子檔,父女檔,古詩詞已經成為他們的家庭習慣和愛好,我覺得這樣一種狀態讓我感動和羨慕。每場節目中,都有很多讓我驚喜和意外的火花,他們的故事真的給了我很多啟示。”

人活著,物質生活優渥固然好,但精神世界也絕對不能一片虛無,古詩詞對很多來人就是很好的精神養料,也是他們的寄託。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話說回來,若是能把三套書讀熟、讀懂、讀透,不僅對學習和考試有很大資助,還能大大提升文學素養和精神氣質。而且,這套書是精裝本,很有收藏價值。送人大氣,手有餘香,內心欣喜。

這三套書原價218元,現在點下面的橫條參團,可享受99元特惠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