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有些父母總希望孩子無條件聽從自己?

沈春陽粉絲團


因為父母認為小孩無條件聽自己的說明小孩乖(省心),而自己家小孩就不會像別人家那樣了,說出去也值得驕傲!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小孩也是一樣,在小的小孩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小孩從小什麼都聽父母的,這看起來雖說家長是省心了,可久而久之小孩會變得沒主見,遇事沒擔擔,什麼都問父母,這長大以步入社會也是相當老火的。古話說的好乖小孩長大不一定成器,不聽話的孩子長大也不一定不成器。作為家長應該適當引導,孩子有想法要及時溝通,對的應該支持,錯的要把所以利弊關糸講給小孩,讓小孩從小學會辨別事物的對錯。以後做一個懂分辨是非黑白,有主見的人!



燕子的工作生活


以前小時候,我就常常被這個問題困惑。因為我媽老管我,事無鉅細啥都管。比如,穿衣服,一起出去玩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穿的都是新買的衣服。輪到我就是必須穿她那件中年大媽的衣服。上身效果土肥就不說了,關鍵是硬生生老了二十歲。不管我怎麼抗拒,最後結果都是必須穿。

再比如,吃飯的時候,必須先喝一碗湯,再吃大半盤子菜,最後才能吃乾糧。而我,只是敢怒不敢言。當時感覺特別窒息,因為沒有了一點輕鬆自由的環境。隨之還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不管什麼事都要聽你的?

後來自己當了媽,無意之中發現我被老媽附體了。因為我也喜歡什麼事都管著孩子,她還必須什麼事都得聽我的。因為我都是為了她好呀。比如:穿衣服的時候總覺得她少穿了一件,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她吃得太少,看見她玩手機我就生氣,看見她學習我就很欣慰。總想著控制她,按照自己的規劃發展。

後來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開始我認為這是我們愛孩子,因為我們這都是為孩子好。但是,是真的為孩子好嗎?其實不是。因為真正的愛是要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尊重孩子發展的規律,而不是從我自身出發,從個人角度評判孩子應該怎麼樣。

比如:孩子愛玩水,大人會覺得弄溼衣服了,會著涼,弄得到處都是水不好收拾。其實孩子是靠感覺來認識這個世界的,這是孩子的天性。她要感受沙子和水從手機流淌的那種感覺,這是天性。這就是從孩子自身角度出發考慮。


辣椒媽聊育兒


孩子小時候大人要求孩子聽自己的,孩子大了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孩子成家了還要求聽父母的,這樣的父母就是強勢,也是自私。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必須聽自己的。沒有資格選擇自己的生活。這樣的父母自己的人品也不會好。

要想孩子聽自己的,父母先做到真誠守信。


三個孩子全職媽媽阿敏


你這個問題,說到很多父母與孩子的心聲了。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聽我的話,他可是我生的,我養的,怎麼能不聽我的?

為什麼我的爸爸、媽媽不懂我,什麼事情都強制我要做這個做那個?穿衣服都要管穿幾件?


我們先來看看,家長有四種類型,即嚴厲專制型、寵溺嬌縱型、忽視型、民主型。1、“嚴厲專制型”父母——“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有規矩但是沒有自由,孩子沒有決策權,也沒有選擇權。

2、 “寵溺嬌縱型”父母——“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有自由但是沒有規矩,孩子有地限制的選擇。

3、“忽視型”父母——“沒有規矩,也無所謂自由”。

4、“民主型”父母——“孩子有自由,又有規則”。


如此,你就知道,這樣的父母一定是嚴厲專制型的,所以他的孩子沒有決策權、更沒有選擇權。只有無條件服從。

如果你想有所改變,或者你期望改變,我想你可以嘗試做如下幾個方面:

1、父母跟孩子建立感情連接,讓孩子對你有親近感。

2、制定規則,堅守底線,讓孩子知道可以做什麼。

3、長期堅持,形成良好的習慣。


生涯規劃師才神


因為他們想控制自己的孩子,感覺孩子是自己的東西,要唯命是從,一有反抗就打擊你,他們心裡覺得我是對的,聽我的沒錯,不聽就是大逆不道,這樣的人心理不健康,還影響著他的孩子,做父母的要懂得自己的位置在哪裡,怎麼做好父母,而不是一味的控制,希望每個人都能遇到理解自己的好父母。


傾盡一生守護一世


我現在自己也有孩子,我覺得大人說什麼都是正確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吧。

1.首先,我認為孩子無論多大在父母眼裡都還是個孩子

2.我覺得父母經歷的事情多,可以做孩子的指明燈。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選擇。

3.我的寶寶現在3歲,我希望我說什麼他都要乖乖聽話,因為我說的肯定是對的,肯定都是為了他好。

4.因為父母是長輩,孩子就必須聽話。如果錯了還不聽話,心裡真的是非常生氣。

5.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為他們眼中的模樣。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小昭的生活


這個問題應該好多父母都是這麼想的,我也一樣。我從什麼時候改變的,是有次上視頻工義課,老師一上課就說:現在請上課的父母馬上去把家裡的垃圾倒了。我還沒反應過來,就想著老師憑什麼讓我現在就去倒垃圾,確實,老師說我們現在的心裡就是平時家長要求孩子時,孩子的想法。換位思考值得家長朋友們學習,給孩子充足的空間,讓他們先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做需要做的事,再做父母要求的事。


昊睿寶媽


最普遍的原因是很多家長教育孩子只是靠自己擁有的家長權威覺得自己是父母,是家長就是無比正確的,抱著“因為我是你爸媽,所以我就是對的”強盜邏輯。

在親子關係中,喪失了做人的基本尊重和平等,總是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讓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的意志,孩子錯了必須認錯悔改,而自己犯了錯,卻從來不會主動向孩子道歉。


潘多拉效應


在中國傳統的思想和文化裡,父母總是希望孩子無條件聽從自己。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總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養育長大,就應該凡事聽自己的,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但殊不知,隨著孩子的長大,心理的成熟,能夠明辨是非後,在很多問題上與父母的觀點不同,以此導致父母孩子關係緊張。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自己的了,失去了安全感,甚至給孩子扣上了不孝順的帽子想以此來“要挾”孩子繼續聽從自己的安排。這時候,需要認清的是,孩子生活的年代不同,所接觸到事情不同,只有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接觸社會,才是對孩子最有利的,畢竟現在社會上的媽寶男,媽寶女都不能適應社會就是最好的證明!


跟Tina一起生活


在很小的時候父母給你安排你吃喝住

這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愛

怕你吃虧怕你走一些不必要走的路

大了之後你自己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擺脫父母的思想束縛 然後父母會生氣甚至有的會委屈覺得可能你大了用不上他們了。應該適當理解他們吧。

以後放了父母也會這樣的

還有就是有的父母太強勢。需要耐心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