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中央空調還能用嗎?電梯按鈕、門把手怎麼接觸?

中央空調還能用嗎?電梯按鈕、門把手怎麼接觸?


國家衛健委2月2日下午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共場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風險人群的健康防護有關情況。

乘坐交通工具時該怎麼坐?中央空調會造成疫情擴散嗎?電梯按鈕該怎麼接觸?這些大眾關心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

乘車儘量隔位而坐

很多人都陸續要返回工作崗位了,在乘坐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該怎麼防護自己呢?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說,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現在返程還沒有迎來高峰,有條件的話,儘量隔位而坐,或者分散就坐。要儘量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減少和他人的接觸。

王斌說,除了火車、飛機、北方地區的公交車增加消毒、通風頻次,我們還建議長途汽車隔兩個小時到休息區休息,不僅是休息,主要是為了開窗通風。在賓館、商場、超市、辦公樓這樣一些公共場所,室內的清潔和消毒,加強通風換氣和垃圾處理,同樣重要。

出租車上如何做好個人防控?

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介紹說,我們建議有關部門錯峰出行,降低人口的密度,進一步降低風險。在飛機、火車上最好專門設一個應急區域,比如把後面三排空出來做應急用。如果發現可疑病人,我們要做的事情應該是聽從安排,到隔離區接受隔離排查。對於出租車、網約車,風險要比火車、飛機低一些:乘坐以前可以先開門通通風,用消毒紙巾對坐的位置和手碰的位置做消毒,要求司機、乘客都戴好口罩,旅程結束了,下車了,做一個手衛生。

中央空調會造成疫情擴散嗎?

很多辦公樓都採用的是中央空調,如果一旦有人確認被感染了,是否會容易造成疫情的擴散?

張流波說,關於中央空調,我們有嚴格的設計規範,如果是按照規範做的,應該是安全的。要注意的是,中央空調在使用前應該對空調的類別、供風範圍、新風的取風口、冷卻水池和衛生指標要有了解,能不能開要做到心中有數。我們國內絕大部分的公共場所所用的中央空調基本是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前面的風機盤管和家裡用的分體式空調是一樣的,只不過後面加了新風,加了新風以後可以減少室內空氣的無序外溢。當然,萬一有疫情出現,我們應該停止使用中央空調系統的運行,並對整個環境進行消毒。

如果有條件,我們可以在進到辦公樓之前設立測體溫的地方,便於儘早發現發熱病人,及時採取相關的措施。

電梯按鈕應該怎麼接觸?

怎麼消毒,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有媒體報道稱,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我們的雙手難免碰到電梯按鈕、門把手、水龍頭、公用電話這些人手接觸比較密集的位置,我們該怎麼辦?

張流波說:“實際上乾淨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陰暗、潮溼,比較髒的地方存活的時間更長。這些天大家都在說電梯的按鈕、門把手風險比較高,這個風險比較高並不是因為病毒在上面存活時間長,而是因為這些地方是高頻接觸的地方,你碰我也碰,相互接觸交叉感染的風險就大,所以大家的對應策略就是三條:一是適當的增加消毒頻次;二是可以用一個面巾紙或者是用消毒紙巾把它隔開,手不直接去碰它。三是在碰了它以後用手消毒劑來揉搓雙手,做好手部衛生。”

現在的形勢比較緊張,我們應該適當增加對公共場所地面、檯面的消毒次數,減少集體面對面的討論和聚餐。不過,有些地方存在過度消毒的苗頭。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消毒一定要有針對性,比如對馬路反覆噴灑消毒劑,有人往汽車軲轆上噴灑消毒劑,這種方式因為不明確而意義不大。

張流波說,疫情目前以通過呼吸道傳播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消毒劑對空氣進行消毒時,一定是無人的環境。因為如果是人吸入了消毒劑,或者是往人的身上反覆噴灑消毒劑是有潛在風險的,而且這種風險還無法進行定量評估,應該儘量避免。

消毒溼巾能派上用場嗎?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消毒溼巾、消毒噴霧以及免洗的洗手液,用這些方法能不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要讓手乾淨,實際有兩種方式:一是用流動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劑。用流動水來洗手有所謂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是出門在外,可以用手消毒劑來進行手衛生。

張流波說,手消毒劑也要把手掌、手背、指縫、手指、手指尖、大拇指這六個部位都擦拭到,常用的手消毒劑可能是一些含醇的手消毒劑,因為酒精揮發比較快,殺菌效果比較快,如果有些人對酒精過敏,可以用無醇的手消毒劑。當然,即便只有消毒溼巾,用它擦一擦也是可以的,只是用起來沒有塗抹手消毒劑方便。

日常接觸人員較多的職業怎麼做防護?

環衛工人、公交車司乘人員、出租車司機、地鐵和機場工作人員、售貨員、餐廳服務人員、武警、交警、安保人員、快遞小哥和媒體記者,日常接觸人員比較多,感染風險要比普通人群更大一些,更要重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護工作,要準備好口罩這些防護用品和消毒用品,並且做好日常清潔和消毒。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說,工作期間要注意個人防護,在崗期間要規範佩戴口罩,口罩在變形、弄溼、弄髒之後會導致防護性能下降,要及時更換。同時要注意手衛生,平常用洗手液或者流水洗手,每天至少兩次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不必穿戴防護服或者防護面罩這些防護用品,當然如果出現了可疑症狀,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腹瀉、嘔吐、肌肉痠痛等等,應該立即停止工作,不能帶病上崗,要及時就醫。

務工人員需要隔離嗎?

即將有大量農村務工人員返城,他們很可能是集中居住的,他們是否需要隔離,如何隔離呢?這是目前很多用工單位和務工人員都非常關注的問題。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用工單位要配合各地政府制定預案,並指定專人負責。除了去過疫情高發區或近期接觸過確診病例的工友,要特殊關照外,農村務工人員在返城之前要先進行體溫測量,確認有沒有發熱,有沒有可疑症狀。

如果沒有症狀可以正常返城,如果存在可疑症狀的,需要等疾病痊癒後再返城。

返城過程中,也要注意作好個人的防護,尤其是乘坐公共交通時,要全程戴口罩,並且講究手衛生,旅途中也要做好健康監測,妥善保存旅行票據信息,以便查詢。

務工人員返城之後,各個用工單位要對所有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看是不是有可疑症狀,如果有症狀要及時隔離並且就醫。

在工作場所,各個用工單位也要幫助務工人員理解疫情期間怎麼做好個人防護。

馮錄召說,開工之後每日要對務工人員進行監測,儘量讓務工人員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儘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在建築工地、工廠車間這些人群密集場所,要注意加強通風清潔,建議配備洗手液、手消毒劑等防護用品,如果在通風不良、密閉的車間內工作,上班建議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場所,建議各個單位可以錯峰吃飯,減少人口的密度。

重點人群如何重點保障?

在抗擊疫情的戰線上,醫護人員之外的隔離病區工作人員、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疑似和確診病人的轉運人員、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人員,環境清潔消毒人員都是與病毒“親密接觸”的重點人群,如何保障他們的安全?

馮錄召說,我們對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或者標本,或者在實驗室和病毒有直接接觸的人員,採取了更嚴格的防護。

對隔離病區的工作人員或者醫學觀察場所的工作人員,以及疑似或者確診病例的轉運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的工作帽,一次性的手套,還要穿戴醫用的防護服、防護口罩,或者是過濾式的呼吸器,防護面屏、護目鏡,穿工作鞋或者膠靴、防水靴套等等。

對在現場開展病例或者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因為密切接觸者本身還沒有出現症狀,所以建議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戴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但是要和被調查對象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線的距離。對於疑似或者確診病例開展調查時要採取更嚴格的防護,除了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手套各防護服之外,口罩要戴更高級別的,要戴N95、N99或者醫用防護口罩,另外還需要防護的面屏、護目鏡,穿工作鞋,膠靴、防水靴套。對於疑似或者確診病例調查時,也可以採取電話或者視頻的方式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避免和病例直接接觸。

對於採集呼吸道標本的採集人員,或者在生物安全實驗室開展病毒檢測的工作人員,我們建議穿工作服、工作帽,戴雙層的手套,穿一次性防護服,也要戴N95、N99的防護口罩或醫用口罩,或者過濾式呼吸器,加上防護面屏、工作鞋、膠靴、防水靴套等等。必要時還要加穿防水圍裙或者防水隔離衣,這是根據工作環境的需要。

另外一類人員是對於病例汙染的環境進行清潔消毒的人員,建議穿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手套,並且要在一次性手套外面加長袖加厚的橡膠手套,雙層手套,以及醫用的一次性防護服,N95和N99防護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加工作鞋、膠靴、防水靴套、圍裙、防水隔離衣等等。另外,消毒人員要使用動力送風過濾的呼吸器的時候,要根據消毒劑的種類選配塵毒結合的濾毒盒或者濾毒罐,要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張流波說,大量的救治防控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防護用品,我們應該努力保證一線醫療衛生人員的安全,想方設法保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的供應。因為這是我們開展工作的一個基本保證。我們要通過防控知識的培訓和各項措施的落實來進一步保證一線人員的安全。發現了可疑症狀,應該要讓他們及時隔離,得到及時休息,排查感染的風險。

糞口傳播意味著什麼新變化?

馮錄召認為,這兩天在武漢、深圳甚至在美國的首例病例中都發現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現象說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複製並且存在,但是不是通過糞口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形成氣溶膠的方式再傳播,需要我們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進一步證實這個現象。當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現在的主要途徑還是以近距離飛沫傳播、間接接觸傳播為主,但是這些現象也提示我們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接觸了容易汙染的物體表面,在飯前、便後要勤洗手,是防護這個病毒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END

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記者:敖 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