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家有90歲的老母親心裡感覺是什麼?

分享感動和感悟


我家老媽今年88歲了,7年前得了腦梗,偏癱,不能自理,從那時起,我放下工作,在家專心照顧。這麼多年了,老媽身體狀況還不錯,我的家也成了兄弟姐妹們的孃家。

我們姐弟四人,每逢節假日,他們都會來我家看望老媽,雖說照顧老媽是個拼體力拼耐力的事,但心中有愛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好多朋友說這話有些過時了,也有的說這話只適合老人能自理的時候,聽起來也有道理,特別是老人八九十歲,兒女們也都六七十歲了,也是老人了,照顧起來有時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也是很現實的問題。還好,我今年55歲,我和老媽說,只要我身體好,還可以照顧您十年,您就好好活著。

"有爹媽在,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爹媽不在了,兄弟姐妹就變成了親戚"。有老媽在,我的姐妹們就有個隨時可以回來的家,還能像小時候一樣圍坐在媽媽身邊嘮家常。老人老了,可能陪不了我們幾年了,珍惜有媽的日子吧。

"有媽在,我們尚有來處,媽不在,人生只剩歸途"。在老媽面前,我們再大也是孩子,再老也還年輕。盡我所能,讓老媽有個幸福的晚年,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榮幸,讓老媽陪我們久一些,再久一些。



孃兒仨找樂子


今年夏天,我去西安探望了老母親,寫過多篇關於媽的文——記錄了媽的狀態,與我的內心感受;現錄舊作兩篇,於下:

上篇

【媽的狀態】

昨晚,我去看望了媽。

我媽說,就在近日裡,她也去看望過我;我的房間裡燈光太暗,她敲了幾次我的門,我卻總是懶得開。

媽居住在西安,西安離寧波有多遠,怎麼解釋也不太明白;她似乎還忘記了自己困於輪椅,已有三十三年了。

她說起了近日又去看望過我的老祖母,老祖母竟然認不出她,只是招呼她進門來坐坐。

她說話的神態認真而又自信,正是這般認真、自信的神態,令我覺得一些兒恐怖;真實與夢幻,生與死,在她的心裡已經沒有了界限。

父親死了的那一年,媽囑咐把父親住過的那個鄉下房子留給我,我現下告訴了她,我不再需要了,已帶來了鎖開由她再處置;她面無表情,似乎沒有了這事的記憶。

她說我這次來,為什麼不把老婆也帶來,我說沒有老婆啊。

回到旅館以後,我忽然想起了前年去看望她,因為她屢次問起覓偶的事,我就說已有了個人在談;還大著膽子說,你是否想見一面?她想了一會兒,終於搖了搖頭,說她的身體還是這個模樣,先不見面為好。

第二天我再去看望她,她嘆了一口氣又說,你若是覺得獨自兒過得自在,就任由你吧,也不要太勉強。

想不到這件事她記得很牢的,卻忘記了也曾說過任由我的話。

昨晚的見面,她還告訴我,預計自己會在今年走的,可是怎麼就又走不了呢?

她說已經九十歲,活得也厭煩了;我更正為八十七歲,她默然久之,沒有異議。

她又說覺得今年體重了許多,想到了在她死後,收拾起來會有些麻煩,我聽罷哈哈大笑。

這個其實不必去擔憂的,體輕也一把火來燒,體重也一把火來燒;九十歲或是八十七歲,有點誤差罷了,每個人到頭來,反正是不能與無常作對頭的。

一個人有了與無常作對的念頭,結果總是不會很好的。

綠藻在夢幻裡遊得歡暢,

小魚兒遊啊游到了白雲邊上,

我坐在柳絲下垂釣線,

媽蹲在河埠頭洗衣裳,

河水悠悠日月長,

不料昨晚恨煞了無常,

悠悠河水流過去,

春去夏來很正常,

悠悠河水日月長,

無常到來不慌張。

下篇

【母親在病床上悟道】

我在為母親推輪椅之時,出了差錯,以致她半癱之身,又遭受了大腿骨折;這幾天裡,媽只能平躺在床上,動作更難了。

不過,媽就利用了這樣的機會,正在證悟佛道;這件事,我也是昨天傍晚才知道的。

昨天傍晚,她對我說:

“把蚊帳拉上。”

可她的床上還沒掛上蚊帳啊;她連聲地催促,催得我沒奈何,腦子裡也就更迷糊了。

我以為她是處於幻覺狀態,只得在空氣中比劃了幾下,裝出一個拉蚊帳的樣子;豈料她忍無可忍地開罵了:

“這個絕種兒,故意作對,故意作對!”

我被責罵得沒頭沒腦,轉眼之間看到了窗簾,沒有多想就拉閉了它。

不料她的怨氣卻更多:

“你是明白的,你是明白的;你這個絕種兒呵,就裝糊塗,就裝糊塗!”

我裝了糊塗嗎?可我又明白了些什麼呢?

忽然間,我想到了,語言只是表示事物的符號,母親已經看破了它的虛妄性;她現下把“窗簾”叫作“蚊帳”,改一改事物表示的語言符號,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她把窗簾叫作“蚊帳”,細究起來,其實也是蠻有道理的:

第一、窗簾也是可以擋住蚊蟲的;

第二、我媽還想暗示我,一個詞兒本來就不等於事物本身,只是一個表示它的符號——這可是個大學問了;我媽原來早就是一個研究語言問題的哲學家。

語言符號與真實事物是兩碼事的。

比如,我名字裡有個“偉”字,卻不是一個偉人;男性取名也有取什麼“富”啊“貴”的,大多數也只是不富不貴的平常人,還有可能是個乞丐呢;女名也多見取“梅”啊“蘭”的,難道個個都是花朵樣的美人兒麼?也未必都是志趣高潔的。

在社會交際裡,我們還見慣了許多人的名片上,印著顯赫頭銜;這紙上的符號,使得人們頓生崇拜的眼色,正如一首小詩所說:

“這紙片,竟是人

以及他

的一切,頭銜

和手中的權力、胸中的知識、背後的關係。”

可是,俗話也說得好啊,“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去了一半”;我們偏偏在媒體上,還看到了女人們控訴受了頭銜之類欺騙的報道。

我媽把窗簾叫作蚊帳,這表明她已經在泯滅物物之間的分別,莊子寫了三十三篇大文章,這個就是主題之一;人世上的種種“分別”,也會害人的,比如說覓偶吧,什麼高的、矮的,美的、醜的,多金的、貧寒的,弄得當今許多女人獨守空房、許多男人只能打光棍。

還記得禪宗典藉裡的一則記述:

有個法眼和尚,描述了平常人的“平常心法”說:

“門上但書門字,窗上但書窗字,壁上但書壁字。”

玄覺和尚卻透露了更高一籌的“心法”:

“門上不要書門字,窗上不要書窗字,壁上不要書壁字。”

為什麼說是更高一籌呢?因為泯去了物物的分別。

若是卸門當床、拆窗燒火、破壁為窗,這個喚作“門”、“窗”、“壁”的,又在何處了呢?我們何苦要被蒼頡所造的這些字眼所束縛呢?

我媽躺在病床上悟道,漸漸地泯去了物物的分別,當然也是有一個過程的。

五六天前,她在要用毛巾之時,必定讓我分個清楚,這條是用來擦頭的,這條是用來擦手的,那條只能用來擦腳的;可是到了傍晚的這個時候,她要擦去嘴角的痰,卻只對我急促地說,“快!快!”——她不再注意毛巾原先的不同用途了。

有誰規定了原先用於洗腳的毛巾,就一定不能用來擦臉呢?

僧問:

“如何是禪?”

鹿門處真答:

“鸞鳳入雞籠。”

有誰規定了本性高潔的鳳凰,就一定不得進入雞籠裡去呢?

母親只在病床上躺了五六天,悟道的進程卻這般的神速,佩服啊佩服!不過,她急促地喊叫,“快,快”,似乎還有快與慢的分別,但不久以後,她一定會達到徹悟的境界。

對於母親的徹悟,我如此的有信心,還因為另外的一個證據。

前天,我在“天涯社區”的“情感天地”板塊上,發佈了一篇文,標題叫作《摔折了媽的腿骨以後,我想說的話》,在文中有過這樣的敘述:

媽念兩句佛號,中間總要夾進幾句“苦啊”。

可這一回,我在守夜之時,卻只聽到她在翻動身體之時,才會無意識地呻吟一聲“苦啊”,佛號已經不再念了。

這就是好,這就是妙!

記得有個禪宗和尚說,既已知道了自心是佛,是可以省去這一聲佛號的,因為心中記著一個“佛”字,不免又有些滯累。

廣慧達杲說得好:

“佛為無心語,心因有佛迷。

本心清淨處,雲外野猿啼。”

但願我的老母親經此一番骨折的痛楚,消盡了歷劫罪業;不再為無明所困惑,很快就能夠證悟到“本心清淨處”。

本師釋迦牟尼佛啊,我作為她的兒子,胸裡確實懷有這樣的願望!

另外,也請讀者朋友們原諒,守夜睏乏而又很無聊,於是便寫了這樣的一篇文字。











啞者或已成翁


許多年前,鄰居一位醫生,把別人的孩子抱在手裡說,七八個月的寶寶最好玩,再大就不好玩了。我當時不理解,為什麼再大不好玩了。慢慢明白,人各有志,小人兒也有主意,不會輕易去順從。要向東和希望向西會有牴觸和衝突。

老母親90歲了,她小學三年級國難時離開家跟著學校轉移到重慶去讀書,嚴於律己,認真學習,一生都剛強,主意硬如鐵。隨子女出去玩,必在公交車站自行看清楚了站臺上的標牌指向才上車。

80多歲時心臟上了支架,又腦梗住院,性情柔和了許多。

老母親喜歡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得體。人老骨硬,穿脫厚衣服困難,家裡的保姆拿出衣服幫她穿上,顏色不搭。她會待保姆走開後自己慢慢脫下來,找出合意的衣褲緩慢地換上。保姆看到就大叫,都穿好了怎麼又脫了。我聽見叫聲會過去對保姆說,她這麼大年紀了,由著她吧,由她喜歡。保姆一臉不爽。保姆可能帶慣了孩子,吃喝穿戴斷然安排,沒有徵求和迎合別人喜好的習慣。每每母親提出一點點請求保姆都表現出不耐煩。90歲的老母親小心翼翼和氣地對保姆說,你有什麼好好跟我說,我儘量照你說的辦,你不用那麼急,你看行嗎。

我暗自落淚,人老了要依靠別人的幫助,如此卑微,這還是有我在身邊,不然。。。


玉言


我說一下體會,我媽八十五歲了,頭腦清晰,全身是病,幾乎每隔一個月就得去醫院看病輸液,先不說費用,就說時間吧!每次跟領導請假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在單位就沒上過全勤!也就是在企業上班,在私企早就被炒魷魚了,問題是這邊被扣錢,老媽那邊還得花錢,這幾年身心疲憊!家庭不和睦,上有老,下有小,活著真的太難了!還得繼續!


37237


首先,家有90歲的老母親,第一感覺是這個人好幸福。


我有一個老同事,家中有一個95歲的老孃隨他居住。他說,無論在哪裡,無論遇上什麼事,只要想到老母親慈祥的目光,他便忘記所有的憂愁與煩惱。


老母親每天晚上必須等到他回家才能去睡覺。他說,無論多晚回家,遠遠地望著自己家那明亮的燈光,他就知道,燈光下有打著瞌睡等候他的老母親,心裡便湧上了溫暖。


有老母親在,他時刻覺得自己就是個沒長大的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先向老母親彙報。去哪裡,和誰一起,去幹什麼,幾點回家。當然,如果自己沒按時回家,老母親也會發脾氣,自己就會乖乖承認錯誤,她才能心滿意足地去睡覺。


我姥姥活到96歲。90歲時得了偏癱,需要人照料。因為我媽媽兄弟姊妹多,輪流在她身邊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當時,因為我媽媽還沒到退休年齡,只能週六週日去。那個時候,姥姥住在鄉鎮上,交通不方便,媽媽就騎自行車去看望。


雖然有10公里的路程,但媽媽說,她一點不覺得累。一路上都在想,路的那頭有個老母親在等著我,腳下不自覺地就有了力氣。


二姨和三姨是呆在姥姥身邊時間最長的。她們已退休,孩子都長大成人了,家裡也沒有別的牽掛。那時媽媽就祈禱讓姥姥能多活幾年,等著她退休了也可以去伺候一下她,儘儘孝心。


當她退休後如願守在姥姥身邊,陪她說話,給她唱歌,喂她吃飯,甚至要給沒了牙齒的姥姥嚼一下再抿到她嘴裡時,她說那是一種滿足。她常說,人到九十也願意有個娘。


康河情話


我姥姥也九十歲了,到現在還能自理,我記得姥姥六十歲的時候就差點不行了然後家裡人都把棺材準備好了(●°u°●)​ 」然後七十的時候也差點掛了,又好了(●°u°●)​ 」八十多的時候她說她不喜歡以前的那個棺木然後子女們又給重新做了一個她喜歡的,現在九十了,我媽以前給做的老衣鞋子又重新做了一次,姥姥現在重孫子都有了,舅舅舅媽對她也很好(✪▽✪)我從小就只見過姥姥一個人,因為爺爺奶奶姥爺去世早我都沒有見過,


太熟了不好下手


我家這兩天來了一位九十二歲的客人,我老公的舅媽,因為兒子生病住院,媳婦去照顧,孫女是獨生子女出嫁了兩口子都上班,還有孩子上學。真是沒辦法,兒子,媳婦都快七十了,真是不容易。幸好經濟條件好,媳婦身體還可以,如果媳婦再身體有啥問題有錢也不好過。


用戶86014704689


只能說:你真幸福!

中國早有民間諺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從字面上來看:這句話形象地形容了家中如果有老人,其價值如如同擁有一個無價之寶一樣。

1、不過,現在有些年輕人對這點並不理解。

有的年輕人認為:老人有啥用,身體不好,啥也幹不了。這是他們不理解“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真正含義。

2、家有一老,整個家庭,乃至整個家族,就有了一條堅實的紐帶。

特別是在農村,每當逢年過節,大家都回來了,如果自己的爺爺奶奶、太爺爺奶奶還在的時候,自己的那些七姑八大姨逢年過節都會過來看望老人家。親戚因為走動,變得更親了。

3、老人的一生寶貴經歷,仍然值得大家學習。

老人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歷者,我的爺爺上過私塾,精通書畫和珠算,雖然耳朵有點背了,我從小就接受爺爺的不斷鼓勵和鞭策,一輩子感恩。

所以,愛老人,是永遠不過時的美德。




圖文


說實話,很無奈,因為我也七十多了還三高已經是不能照顧好自己了,還要惦記一個老孃,很多事自己幫不了多少,她也活著很煎熬。唉😔


九兒的外婆


奔七的路上如何面對九十的父母,父母長壽是每個做兒女最大的希望,願望很美好,現實很骨感,我和老伴都是重病後再生的人,自顧不暇,體力上真的照顧不了,嚴酷的現實讓我們充滿了諸多的無奈,我們這一代,經歷了人生太多的磨難,小時候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從小自己的事自己做,大的要照看弟弟妹妹,那個年代的父母,沒有要培養孩子的想法,不知不覺的長大,成人,很早就脫離父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了,也沒有覺得有多少的父愛與母愛,結婚生子,也沒有靠父母,父母也不會管你的住房,陪嫁,生子也是休完產假把孩子帶到單位的育嬰室,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從小沒有得到的,總想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不要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盡最大的能力關心關愛,有時可能是溺愛,從小培養他們,寧可自己苦,也要給孩子最好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創造好的未來,這也許是我們這代人的悲哀,現在我們面臨著自己的老去,還要負擔小長壽的父母,父母這輩人,她們沒有經歷過對孩子的無微不至,和老輩的長壽,也沒有現在我們面臨著醫療發達,人普遍的長壽,可長壽是需要照顧,不斷的陪伴醫療看病,和營養,她們從來不會想兒女,多不容易,我也是奔七的人了,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是孩子就要求你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身體好還行,可重病,體力不支,有時真的是無奈,家有一老就是一寶,我們都是受傳統教育的人,孝敬老人,就是有再多的無奈,也要滿足老人的要求,也要無奈的撐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