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國死的最窩囊的五大名將,都是誰?

用戶58516400675


三國是一個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時代。在這樣一個以勝敗論英雄的年代裡,各色人等粉墨登場,盡展其才。然而,戰爭是殘酷的。無數士兵戰死沙場,把生命丟在了那個年代。

倘若戰死疆場,還算得上死得其所的話,還有一大批將士並不是死於兩軍交戰之中。他們有的因友軍反目而亡;有的因遭暗算而亡;有的因忠誠護主而亡;有的因受辱憂憤而亡;有的因帳下變節而亡。

臧洪、孫策、典韋、于禁、張飛這五大猛將並不是死在戰場上,可以說是死得最窩囊了。他們的死亡給歷史留下了無盡的唏噓慨嘆。

我們第一個要說得就是臧洪,他可謂死得壯烈痛心。

160年(東漢延熹三年),臧洪出生於今天的江蘇射陽(廣陵郡射陽縣)。他身材魁梧高大,長相和一般人很不相同。到了二十多歲,臧洪就被選拔到東漢朝廷為官。按說,他的仕途起點很高,讓一般追求功名的讀書人羨慕得不得了。

但是在漢靈帝末年,官場漆黑無序,老百姓苦不堪言。對身為小小郎官的臧洪而言,幾無出頭之日,更無作為之時。他唯一的選擇只能是棄官。他回到了老家廣陵。這時候,廣陵太守張超收留了很有才氣的臧洪,給他一個功曹職位——協助太守處理日常事務。

公元189年,勢力座大的董卓呼啦啦進入京城洛陽,挾持天子,操縱政權,朝廷一片混亂。身為地方官員,臧洪擔憂廟堂之高,勸說廣陵太守張超起兵討伐董卓。張超串聯張邈、劉岱等諸侯,組織反董聯軍。大家設壇為盟,推舉臧洪主持盟誓。臧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大家深為感動,情緒高漲,準備討伐叛逆之賊。

但是,討董聯軍的戰鬥力弱小,很快解散。於是,張超委託臧洪前往河北地區。在河北,臧洪得到了袁紹的賞識,他並被委派到青州當刺史。在青州,臧洪抓吏治、整風紀、肅盜賊。兩年時間,青州的社會風氣很快好轉。袁紹很是認可臧洪,讓他做了東郡太守。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考量臧洪人性的事件。曹操征討張超,並把他圍困在雍丘。在性命攸關的時刻,張超認為“唯恃臧洪,當來救吾。”但當時曹操、袁紹處於蜜月期,而臧洪在袁紹手下做事。臧洪會不會趕來救援老主人?人們拭目以待。

聽說張超被圍困,臧洪連忙整頓兵馬,並向袁紹借兵。而袁紹聽說討伐曹操,不由分說拒絕了臧洪的請求。

張超敗死。臧洪與袁紹決裂。

袁紹盛怒,發兵攻打東陽。東武陽城裡,臧洪困守一年,彈盡糧絕。臧洪的將士們掘鼠覓食,臧洪不得不殺其愛妾,以食將士。最後,袁紹火力全開,臧洪的隊伍“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離叛。”臧洪被袁紹殺了,他為救援摯友而死,可謂情義雙全,壯烈仁義。

和臧洪相比,孫策的名字更加為人所熟知。他開創江東基業,被稱作“小霸王”。統領江東期間,他厲兵秣馬,積極對外擴張。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對峙官渡時,他整頓兵馬、準備北上。但“未發,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

吳郡太守許貢被孫策殺死後,他的兒子和門客們藏匿在江邊。孫策獨自外出之時,在毫無防備之中被擊傷。因勢過重,不久,孫策傷而死。曹軍謀士郭嘉曾經說過:“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孫策雄姿英發,氣勢不凡,本欲北伐中原,卻被刺殺而死,給歷史留下了不盡的遺憾。

典韋是曹操帳下的一大猛將,他“形貌魁梧,旅力過人,有志節任俠。”在得到曹操重用後,典韋兢兢業業,夙夜在公。“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征討張繡,張繡投降後,曹操強納其嬸。

憤怒的張繡連夜偷襲曹操的營帳,“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這樣一位壯士,卻因主公的好色而身亡,確實是十分的冤了。

于禁統兵有方,位列“五子良將”之一,深得曹操的信任,在軍中也很有威望。但關羽北伐時,漢水因暴雨而上漲,于禁受困,無奈投降。于禁被東吳引渡回魏國後,文帝曹丕召見他,他已經“鬚髮皓白,形容憔悴”。本來就已經心裡悲涼得悽風苦雨一般,曹丕卻在屋中畫于禁投降的畫像,于禁看後羞憤而死。

張飛可謂是劉備陣中最為兇悍的一員虎將,他從劉備起兵之初便跟隨左右,戰功赫赫。關羽死後,劉備興兵伐吳,張飛也率眾準備出發,但臨出發前,“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被稱讚為“萬人敵”,曾“據水斷橋,瞋目橫矛”的名將張飛就此殞命。

這五大猛將的死都並非是在戰場上英勇犧牲,他們的去世也都令人唏噓和痛心。

三國的舞臺上良將如雨、謀士如雲。他們或留下赫赫戰功,或留下無盡遺憾。而受冤非死疆場,更是讓人唏噓。


文蹤旅跡


在漢末時期,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軍閥混戰,割據一方。呈現了三國爭霸的景象,這段時期可謂是英雄輩出,名將如雲,數不勝數。但是卻有五個人死的實在是憋屈啊。

第五、于禁

于禁是曹操五子良將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大將,是地位最高的。由此,也能看出于禁的能力很不一般。于禁本來是鮑信部將,後來歸屬了曹操。尤其是在張繡造反時,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之後于禁一生的轉折點來了,在襄樊之戰時,遇到了秋雨,發生了水淹七軍一事,被關羽擊敗,投降了,結果晚節不保。

其實于禁作為五子良將,一個假節鉞的優秀的將領,卻因為一場秋雨,七軍被淹,導致兵敗,算是很倒黴的了,要不是下雨,于禁也不一定會失敗。然而於禁卻又選擇了投降,晚節不保,最後被曹丕羞辱而死,死得很是窩囊,還不如當初戰死沙場呢,至少還能落得個好名聲。

第四、呂布

呂布武藝高強,箭法精良,被人稱為飛將,驍勇善戰。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美稱。

呂布最開始是丁原部下,後因李儒離間計殺了丁原,再後來又因司徒王允的美人計殺了董卓。不久後,被董卓舊部李傕,郭汜等人擊敗。

之後呂布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後,襲取徐州,奪了劉備的地盤。後來,建安三年,呂布和曹操交戰,被圍了好幾個月,無人救援,無奈下城投降,最終被曹操處死。

其實當初呂布被圍了幾個月,沒有一支兵馬救援,感覺呂布也挺可憐的。但是,如果呂布當時能硬氣一點,拼死突圍,說不定能衝出去的,最終卻是選擇了投降,被曹操殺了。

第三、關羽

關羽早期跟隨劉備四處征戰,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曾經在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名將,在他鎮守荊州時,發動了襄樊戰役,一開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嚇的曹操都要遷都,以避其鋒芒。然而,其後,曹操勾結孫權,孫權派呂蒙偷襲荊州,曹操又正面攻打,關羽被兩面夾擊,兵敗被殺。

關羽能夠在萬軍中斬殺大將顏良文丑,打的曹操手忙腳亂,卻因為曹操勾結孫權,被孫權偷襲,最後成了光桿司令,被馬忠擒獲斬殺,死的很窩囊啊,如果曹操孫權沒有勾結,其後將會改變很大的歷史結局,可惜可嘆啊。

第二、張飛

張飛和關羽被稱為萬人敵,武藝高強,非常勇猛,曾經一人鎮守長坂坡,據水斷橋,無人敢逼近,這是很厲害的。後來,張飛率軍入川,在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打的張郃抱頭亂竄。

然而張飛這麼厲害,卻死得非常窩囊,被手下部將範強,張達刺殺。

第一、孫策

孫策是孫堅長子,孫權的哥哥。人稱“江東小霸王”,武藝高強,孫堅死後,孫策繼承其父的遺志,開疆破土,打下江東基業,統一了江東。

在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交戰,孫策準備偷襲許都,卻因為傻掉了吳郡太守許貢後來,在一次狩獵中,被許貢門客偷襲,而後回到家中,因為傷勢很重,不久就去世了,年僅二十六歲。

把孫策與孫權相比,孫權是很差的了。若是孫策不被刺客所殺,吳國最後不會僅僅在江東這片地方了,然而年紀輕輕卻被刺客所殺,實在是死的窩囊至極。


大漠孤狼


亂世三國天下紛爭,正所謂盛世看文官,亂世看名將。在這個紛亂的漢末時期,名將何其多。這些人都是在一場場殺戮中存活下來,最終慢慢崛起。他們中有的戰死沙場的,有的死於病榻的,也有的壽終正寢。當然,這裡面肯定不乏幾個倒黴蛋,屬於死的莫名奇妙的類型。下面就來盤點一下我認為死得最為窩囊的五大名將。

第五位、于禁

作為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他的戰功和能力在曹魏算得上是一流。而且於禁帶兵非常嚴謹,每戰繳獲,從不藏私,也因為這一點他深受曹操的器重。成為曹魏外姓將領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將領。

“假節鉞”意味著什麼?可以說就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將領可以在戰爭中根據自己的想法排兵佈陣,無需總是向上請示。除此之外,還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犯事的士卒。對於這份榮耀,吳國無人享有,蜀國也僅僅關羽一人,魏國除了于禁都是宗室之人,曹休、曹真、曹爽等人曾由此待遇。可見於禁在魏國的地位之高。

不過於禁身上的汙點也很明顯,那就是襄樊之戰被關羽擊敗,之後投降蜀國。這也算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之後吳國佔領荊州,于禁又在吳國呆了幾年。最終被放回魏國。回去之後,投降這個汙點算是落實了。不但朝臣不待見於禁,紛紛嘲笑,連曹丕也不斷的羞辱他。最終被曹丕逼得病死。如此還不夠,曹丕在於禁死後,給了他一個厲侯的惡諡,于禁死的夠窩囊,早知如此,不如當初戰死沙場。

第四位、文鴦

文鴦算得上是三國後期第一名將,十八歲就追隨父親文欽與毌丘儉等人共同起兵反對司馬師。面對司馬師大軍,帶著十幾個騎兵就敢衝鋒陷陣。更誇張的是,單人獨騎就能衝入司馬師長史司馬班8千軍中斬殺百餘人。使得敵兵不敢靠近。文鴦之勇,在三國後期簡直就是無敵般的存在。

之後和文欽投降吳國,之時在吳國過的並不順心,文欽在壽春之戰中被諸葛誕殺死。文鴦復投魏國。

文鴦最出名的一戰是在晉國代魏之後,當時鮮卑反晉,連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晉國大將。文鴦臨危受命,大破鮮卑人,俘虜二十餘萬人。威震一方。

只是文鴦晚景非常淒涼,有功沒有賞,在司馬炎死後,一代妖后賈南風掌權。此時的東安王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甥,為了報復當年文鴦背叛諸葛誕,誣告文鴦謀反,結果文鴦被誅殺三族。

第三位、張飛

嚴格說來,張飛算是人生贏家,自己在蜀國位高權重,又是開國元老。非但如此,女兒又嫁給了劉禪作為妃子,也就是之後的張皇后。想想就開心,手握重權,女婿是未來的皇帝,好日子近在眼前。只是這個高興勁沒有幾天,張飛同志就一命嗚呼了。

說起來這事也真怪不得別人,張飛親近士大夫而不體恤士卒,有事沒事就是一頓鞭子抽。泥人尚有三分脾氣,何況是人乎。逼急了的張達、範強就在一個夜黑風高夜一刀看下了張飛的頭顱,跑去吳國逍遙快活了。

第二位、孫策

江東小霸王確實是厲害,靠著老爹留下來的幾個老臣子和自己的一生本事,硬生生的在江東之地打下一片基業。對此曹操也深感無力,只能對其進行安撫,將自己的弟弟的女兒嫁給孫策之弟孫匡。又讓自己最勇猛的兒子曹彰迎娶孫賁的女兒。可以說用各種手段進行安撫、拉攏。

如果說孫策未死,三國的情況可能還真不好說,只是作為三國有名的猛將,孫策居然被許貢的小兒子和幾個門客輕易殺死,著實有點顛覆我對猛將的看法。猛將兄不是都能在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嗎?只能說孫策死的夠窩囊。

第一位、周瑜

周瑜和孫策兩人算是難兄難弟,兩人是結拜兄弟,又各娶了大、小喬。本來人生是多麼的美好。只是孫策遇到危險的時候沒有及時打開猛將的技能,被幾個門客幹掉。周瑜雖然智計百出,卻總也敵不過開了掛的諸葛村夫。赤壁之戰兩人算是心有靈犀,不過也是各懷鬼胎,周瑜最終沒有留下棋高一著的諸葛亮,讓他給跑了。

之後三氣周瑜,笑話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說起來諸葛亮也是夠損的,這種話也拿來氣周瑜,估計換個人也得氣個七竅生煙。要與諸葛亮拼命。不過最終還是諸葛亮贏了,將周瑜活生生氣死,死的最窩囊的名將,周瑜當屬第一。

我是【文史侃大山】,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吐槽。一起討論歷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所謂窩囊,就是死得不夠壯烈不值得,甚至於死得有些憋屈,三國死得最窩囊的名將有以下幾位:

NO5韓馥:在廁所用裁紙刀自殺

群雄起兵討董卓時韓馥已經是冀州牧了,是州牧而非刺史,是足以與劉表、劉焉並駕齊驅的風雲人物,一度在冀州勢力很大,審配、田豐、沮授、麴義、張郃、顏良、文丑等都是他的部下,手下有一個超豪華陣容。

但此人膽小怕事,後來讓權給袁紹,之後便被人欺負,不敢呆在冀州,跑到老朋友張邈那裡躲難,仍懷疑有人要追殺他,其實已經患上了精神病,乾脆跑到廁所裡,找了把裁紙刀自裁了。

NO4呂布:一代名將被人勒死

呂布雖然被稱為“三姓家奴”,但好歹也是個“飛將”,“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名氣非常大,當時的一代英豪如董卓、袁術、袁紹、劉備、曹操等,呂布都跟他們打過交道。

呂布後來被曹操抓住,反覆向曹操表達求生的慾望,無奈人品值已耗盡,只能隕命,史書上說他是被“縊殺”的,也就是被人勒死的。

NO3陸遜:領導派人來活活罵死

陸遜是絕對的一代名將,一生指揮過三場大戰,即奪取荊州之戰、夷陵之戰、石亭之戰,每一仗都影響深遠。

陸遜功勞很高,所以被任命為上大將軍、丞相,但孫權並不是很信任他,為了立太子的事孫權對他產生怨憤,竟為一點兒小事派人來責備他,立功無數的陸遜竟然被領導派來的人罵死了。

NO2費禕:酒桌上被刺死的大將軍

作為諸葛亮的第二任接班人,費禕沒有做過太多的建樹,反而給姜維穿了不少小鞋。

費禕愛喝酒,搞了一個宴會,喝得正高興,沒料到曹魏的臥底就在身邊,結果堂堂一個大將軍、蜀漢的“手把手”居然當場被刺客殺了。

NO1張溫:被下屬董卓亂棒打死

要數漢末三國最可憐、最窩囊的名將那應該算張溫,他曾經與“涼州三明”齊名,是董卓、孫堅、陶謙的上司,孫堅曾勸他殺董卓,但他沒有下手。

董卓控制朝廷,張溫成為董卓刀板上的肉,張溫雖然向董卓低頭,但董卓仍一心要報復他,有人報告說星象顯示對大臣不利,董卓為了避災也為了報復,隨便找了個理由,把張溫拉到市場上用亂棒活活打死了。


南門太守


第五名,顏良(?-200年),中國東漢末期袁紹部下的武將。有威名。顏良與文丑一起作為袁紹軍隊的勇將而聞名,孔融以顏良、文丑作為袁紹軍隊的武將代表勸諫曹操小心他們。200年,袁紹、曹操於官渡交戰。開戰時,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但是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後漢書·袁紹傳》,《三國志·武帝紀》中顏良是與郭圖、淳于瓊一起進攻。)面對這個形勢,曹操採納荀攸的建議,扮作攻擊袁紹軍隊背後的樣子,因為打算防禦所以參加了進攻的袁紹軍隊變得缺少,顏良軍因而孤立地作戰。這時,張遼推薦當時變成曹操俘虜的關羽,關羽作為援軍被派遣而跟顏良碰上。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說關羽看到顏良的帥旗後,快馬加鞭殺入顏良的大軍,瞬間斬殺顏良,帶回了顏良的首級。


這老哥被袁紹吹了很久結果被二爺一刀砍了,夠窩囊

第四名,張飛,字益德(小說為翼德),漢族,涿郡涿縣(治今河北涿州)人,身高八尺(三國一尺約23.1cm)約合現在1.85米,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史書記載張飛是貴族,有智有謀。劉備稱帝后,拜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為了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伐吳,同年六月,張飛被部將範強、張達刺殺,終年55歲。

三爺這輩子好不容易打贏幾仗就被部下砍了,老慘了。

第三名,孫策(175-200),字伯符,東漢末年割據諸侯,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三國時東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割據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歷》記載,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以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也不能動怒。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怎麼還能建功立業!”奮起虎威,推幾怒吼,創口迸裂。當夜死去。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這位老哥在自己人生的巔峰出去玩的時候被人傷了臉,然後發怒死掉了,比三爺還要慘一些。(孫權射虎的時候也差點被老虎幹掉,這哥倆有點逗)

第二名,馬超(176年-223年1月 ),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末衛尉馬騰之子,漢末三國名將,漢末群雄之一。 起初在其父馬騰帳下為將,先後參與破蘇氏塢、與韓遂相攻擊、破郭援等戰役。馬騰進京,馬超統率其部眾割據於三輔。後與韓遂等聯合,一同進軍潼關與曹操相據,敗於渭南。此後馬超率眾聯合羌氐兼併隴右,殺涼州刺史韋康,自稱徵西將軍、幷州牧、督涼州軍事。又被韋康故吏楊阜等擊敗,投奔張魯復攻涼州無利。又降劉備,迫降成都,參與下辯之戰。劉備稱帝,拜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斄鄉侯。次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


堂堂神威天將軍坑爹之後被打得狼狽不堪,親人只剩下堂弟馬岱。最後投降了沒有騎兵建制的劉備。最後還沒等到復仇的機會就病死了。很有教育意義,所以排第二。

第一名,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紹效力,後佔據徐州,自成一方勢力。於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三國第一猛將死於小人之手,可以說是窩囊至極了。


右手一隻胖娃娃


三國將領死的冤枉者必然有個輝煌的生前,我們不說死的最冤枉,只說死的最窩囊。所以轟轟烈烈之死算不上窩囊。

萬人敵

張飛之死就相當之窩囊,在準備替關羽復仇攻擊孫權前,竟然死於自己人手中。範疆、張達二賊順流而下,投奔孫權。張飛在《三國志》是被稱為萬人敵的存在,《三國演義》中長板橋一聲怒吼更是將曹軍嚇破了膽。然他沒死於軍前,卻死於自己人的手裡。可能是“性格決定命運”,張飛“暴而無恩”最終釀成了自己的災禍。

小霸王

孫策依然是決戰兩陣之間的佼佼者,和太史慈旗鼓相當的決鬥中看出他英勇無比,不愧為“小霸王”稱號。然而這樣的人卻死於“小人”之手,這一點郭嘉早有預言。孫策平定江東初並不太平,最後被行刺。對於孫策的性格謀士張紘早有警告,但是他根本不聽,孫權聽了,所以孫權也長壽。

五子良

于禁最為老成持重,而這使用不當就成了他的缺點。于禁晚節不保可能也要間接的歸於曹操的用人失策(不過當時也沒什麼人能救急了),但主要還是因為于禁的膝蓋太軟。曹丕對龐德非常尊敬,還去祭奠過,但是對於于禁則是表面笑嘻嘻。于禁被孫權遣送回國後,曹丕在牆上畫出他屈身下跪的壁畫,于禁鬱悶而死。

四庭柱

顏良是河北名將,在武力上絕對沒的說,但是他的死確是相當的窩囊。歷史上顏良被算計而死,曹操使用了一記聲東擊西,顏良陷入險境最終被殺,真是一將不成累死三軍。《三國演義》中顏良更慘,由於關羽赤兔馬快,乘涼的顏良被瞬間斃命。

第六人

魏延是死在自己人手裡的,魏延被劉備從部曲一步步提拔到太守,最後卻落得個疑似反叛,被自己人殺死的境地。依我看,魏延之反是莫須有的,只是相對應楊儀,魏延更具有威脅性。魏延畢竟在輿論上不佔優勢,所以死於蜀軍之手。


泊圖泊途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三國時期名將輩出,許多大將活的精彩,死的也壯烈;但是有一些人,明明有著超高的武力值,卻陰差陽錯死的極為憋屈,讓後來者也為之感慨。

今天以史為鑑舉5個例子吧!


5、典韋

典韋無論在正史中還是《三國演義》中都是一等一的猛將,順口溜也是一呂二趙三典韋。

可惜如此一條好漢,卻因為曹操好色,睡了張繡的叔母,導致張繡降而復判,典韋為保護曹操寡不敵眾,英勇戰死。

在演義裡還有張繡派胡車兒偷走典韋稱手武器,讓典韋赤手空拳戰死,一身武力發揮不出來而死更顯憋屈。

4、于禁

于禁作為曹操的五子良將,深受重用,一生也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但是關羽水淹七軍,龐德戰死,于禁投降。

曹操聽到這一消息後,說:“于禁跟從我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呢!”

後來于禁輾轉到了東吳,又被交還給曹魏,曹丕在大庭廣眾之下還勸勉于禁,讓去祭拜曹操墓,到了晚上卻給於禁送了一張畫,畫上是關羽水淹七軍,龐德憤怒戰死、于禁降服的事情,于禁見到後,羞愧死去,諡號厲侯。

3、丁原

幷州刺史丁原麾下猛將如雲,呂布、張楊、張遼、高順等等都是在丁原的培養下才出人頭地的。

《英雄記》記載丁原: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

可惜培養出許多名將的丁原,看武將一看一個準,都是高手;但是看人品卻出現了問題,把張遼、高順等人都派走,身邊留了一個白眼狼。

結果自己在絲毫沒有準備的時候,死於義子呂布之手,想想就憋屈。

2、張飛

張飛絕對是頂級武將裡死的最憋屈的一位了。

張飛性格和關羽剛剛相反,關羽是愛護士兵卻看不上士族官員;張飛卻是敬愛讀書人但從不體恤士卒,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但是張飛不聽。

劉備準備為關羽報仇,和張飛約定回合時間。但是張飛因為麾下將領張達﹑範強(演義中誤寫作範疆)準備不力而鞭打懲罰,被這兩位乘著張飛睡覺懷恨謀殺,並將張飛的首級割下去投奔孫權。

1、劉備

劉備一世梟雄,卻因為關羽之死痛失手足,決定起兵伐吳。結果半道上又聽到張飛被部下所害,也投奔東吳而去。

短短時間內同時兩位親如手足的將領離開,這讓劉備方寸大亂。

結果經歷半生戰陣的劉備擺出了一個兵家大忌的陣容,反而夷陵之戰一把火成全了東吳陸遜的美名。

漢軍將領張南、馮習及沙摩柯都被斬首殺死,漢軍四十多個營寨被攻破。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陣亡數萬人,《傅子》更是記載吳軍消滅蜀漢軍八萬餘,劉備僅以身免。

劉備經此大敗,沒臉回成都見麾下臣子,於是就呆在白帝城反省,次年四月,劉備惱羞於夷陵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所謂名將,必須是要有一番功績的人物,碌碌無為之輩,不能列入其中。死得窩囊,那一定是死不得其所,像戰死沙場,正常病逝的不能包含在內。

我簡單說幾個,大家看看我說的符不符合窩囊死的標準。

第一個:張飛。



作為蜀漢的車騎將軍,司隸校尉。名列古今六十四名將的人物,與關羽並稱“萬人敵”,其深遠影響以致後世數百年,言人武勇必提關張。

張飛在長坂坡喝退追兵,為劉備逃亡贏得了時間。劉備入蜀時,率軍支援劉備,溯江而上,破江州,擒嚴顏。為劉備平定益州立下大功。

任巴西太守期間,張郃引兵來犯,此人是劉備,諸葛亮都深深忌憚的名將,以善於利用地形作戰而聞名。結果卻被張飛利用地形團滅:張飛從小道進攻張郃,山道狹窄,張郃首尾不能相救,僅帶十餘人棄馬爬山逃跑。

張飛敬重君子但不體恤小人。劉備曾說他:“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身邊侍奉,是取禍之道。”果然張飛如劉備所言,被自己的部將謀殺,死的不能說不窩囊。

第二個:于禁。



于禁名列曹魏的五子良將,以治軍嚴明聞名,曹操徵張繡時,因為好色惹了禍,張繡降而復叛,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不但折了保鏢典韋,還賠了兒子和侄兒。退兵途中,部隊混亂不堪,唯獨于禁的部隊井然有序。在路上,于禁發現青州兵在打家劫舍,於是攻擊了他們。青州兵逃回了軍營,誣告于禁造反。于禁的部下聽說了勸于禁快去和曹操解釋。于禁卻不慌不忙地安營紮寨,指揮士兵修建好防禦工事後,才去見曹操說明情況,曹操聽了,認為于禁做的很對,有古代名將的風範,於是表彰于禁的功勞,封他為侯。

此後于禁隨曹操南征北戰,數有戰功。

曹操對朱靈不滿,想要奪他兵權。朱靈和郭嘉一樣,本來是袁紹的部下,在見過曹操後認為他才是明主,於是棄袁投曹,還帶來了自己的部隊。所以朱靈的部隊與他人不同,具備獨立性,有些私軍的意思。曹操因為于禁有威重,就派于禁帶了幾十個騎兵,去奪朱靈的兵權,朱靈和他的部隊見是于禁來,竟無人敢動。

關羽攻樊城,曹操派于禁和龐德去救援曹仁,關羽借天時地利,水淹七軍,龐德和于禁一同被關羽所擒。


龐德大罵關羽,寧死不降,而於禁卻投降了。消息傳到曹操那,曹操不由嘆息:“于禁跟了我三十年,怎麼反不如龐德!”

後來呂蒙白衣渡江,襲取了荊州,于禁到了東吳。待曹丕即位,南征孫權,逼得孫權稱臣,於是于禁也被送歸魏國。

曹丕是個心胸狹隘的小人,他表面上安慰于禁,讓他去拜謁曹操的陵墓。卻讓人在畫上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後羞愧不已,得病死去。真是恨不斷頭死,留作今日羞。死得也是很窩囊。

第三個:陸遜。



陸遜在奪取荊州時出謀劃策,立下功勞。夷陵之戰更是火燒連營,把劉備燒回了白帝城,這一戰,蜀軍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陸遜領軍期間,不但擊敗劉備,還在石亭之戰中大破魏軍,魏軍指揮官曹休也在戰後因氣憤發病而死。陸遜擊蜀抗魏,為東吳立下不世之功。

陸遜因為被捲入立嗣之爭,受到了孫權的指責,一些和陸遜不合的官員也趁機向孫權進讒。可能是陸遜功高震主,也可能是孫權得了老年痴呆,總之孫權對讒言不加辨明,一再責罵陸遜,使得陸遜含恨而終。

陸遜名震敵國,卻落得這個下場,也比于禁好不了多少。

第四名:魏延。


魏延隨劉備入川時,嶄露頭角,數立戰功,被封為牙門將。

劉備攻下漢中後,不久在沔陽自立為漢中王,治所定在成都,於是準備留下一員大將鎮守漢中,當時大部分人都認為劉備會把這個位置託付給張飛,就連張飛也認為非自己莫屬。結果劉備破格提拔魏延,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劉備問魏延:“今天把漢中這個重任交給愛卿,愛卿有什麼話想說的?”

魏延壯志豪情,道:“如果曹操舉天下之力來犯,我就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偏將率十萬大軍來,我就替大王吞掉他。”這番回答讓劉備十分滿意。

當然魏延能說更能做,在他的佈置下,漢中從不曾有失。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更是多次作為先鋒大將,多次率偏師擊破魏軍,立下戰功無數。

至於子午谷奇策,成功概率幾乎無,不提也罷。

魏延死得也窩囊,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在事前做好了撤退的規劃。諸葛亮死後,魏延拒絕為楊儀斷後。

這倆人早有不合,魏延經常拿著刀向楊儀比劃,讓楊儀當眾哭鼻子。諸葛亮在時,還能調和他倆的矛盾,如今不在了,倆人徹底鬧崩了,相互上表稱對方造反。劉禪不能決斷,就問各位大臣。魏延的性情高傲,人緣不好,大家都認為是魏延要造反。隨後魏延逃往漢中,被馬岱追上斬殺。腦袋也被帶回來給楊儀當足球,不但自己死了,還被滅了三族。



當然楊儀也沒好下場,屢次出言不遜,先被廢為平民,最後作死到底,也算是報應吧。

孫權早下斷言,說這倆人都不是好東西,雖然有點雞鳴狗盜的本事,要是繼續放任他們下去,等諸葛亮不在了,必為禍亂。



第五名:孫策。

孫策人稱小霸王,武勇過人,短短數年打下江東基業,是東吳政權的奠基人。

霸王是項羽!孫策幾年時間做了別人要花半輩子甚至一輩子的事兒,稱他為小霸王,他確實當得起這個名號。孫策統一江東後,曹操說了一句話:“獅兒難與爭鋒也。”可見其牛B之處。

曹操曾擔心孫策趁他和袁紹作戰時偷襲許都,謀士郭嘉分析說:“孫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孫策有個部下,叫虞翻,也曾向孫策指出他這個缺點,但孫策沒有采納。

孫策政權在江東作為外來政權,能在江東站住腳,全因為孫策把那些反抗他的豪傑都給殺了。孫策殺人多到連他自己的母親都看不下去來勸他了。

因此本地人對孫策政權其實是很牴觸的,他曾殺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的門客想為許貢報仇。就趁孫策外出打獵時伏擊他,用箭射傷了他的臉。


本來孫策這個傷可以治好,但要好好養護,不能劇烈運動也不能動怒。孫策拿了鏡子照了照,發現自己破了相,大怒道:“臉成了這個樣子,還怎麼去建功立業!”這一怒,使得創口迸裂,加重了傷情,當晚就去世了。

孫策這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也是三國中成功作死自己的典範。

以上五人是我認為三國中死的最窩囊的五位名將,你們還有哪些人選,請在評論留言,我們一起掰扯掰扯。


少壯不努力老大做海狗


一、張飛

首先,張飛一生輾轉沙場,出生入死,沒有死在敵人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士兵的刀下,可以說是非常憋屈的。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讓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沒有想到的是,張飛臨出兵前,被其麾下將領張達﹑範強謀殺,並將張飛的首級去投奔孫權。由此,對於三國這一歷史階段的萬人敵——張飛,不僅沒有能為兄弟關羽報仇,還讓劉備再痛失一位兄弟。

二、于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樊城,于禁與龐德一起救援曹仁。對於龐德和于禁這兩位大將,前者寧死不降,而於禁則是主動投降。對此,曹操感到非常失望。在關羽兵敗之後,呂蒙攻破江陵後,于禁從荊州獲釋而到了東吳。對於于禁來說,不僅遭到了東吳的羞辱,回到魏國後,其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由此,對於于禁來說,死得同樣窩囊。

三、陸遜

對於東吳名將陸遜來說,不僅在擊敗關羽上貢獻了自己的智謀,而且親率大軍擊敗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在此之後,陸遜出將入相,可謂說是東吳四大都督中最全能的一位。不過,對於晚年的陸遜,因為牽涉到孫權太子一事,加上陸遜自己剛正不阿,所以受到了孫權的責罵。最終,一代名將陸遜就這樣被活活氣死了,可謂東吳的一大損失。

四、呂布

在三國武將武力排行榜中,呂布幾乎是公認的第一名,在武力上力壓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但是,對於三姓家奴的呂布,最終被曹操擊敗。在被曹操抓住後,呂布希望曹操可以給自己一條活路,但是在劉備等人的提醒下,曹操還是決心殺了呂布。對於呂布之死,陳壽在《三國志》中表示呂布是被“縊殺”的,也就是被人勒死的,同樣非常窩囊。

五、韓馥

最後,雖然韓馥在知名度上無法和張飛、于禁、呂布、陸遜等人相提並論,但是在死法上,韓馥可以說是非常滑稽的。相對於曹操、劉備、孫權等人,韓馥此前也是一方諸侯,但是因為害怕別人的加害,竟然到別人家的廁所裡自殺,也是在是太窩囊了。


情懷歷史


要說死的窩囊的還真不少,比如被部下出賣的呂布、張飛、兵敗被俘被砍頭的關羽,被罵死的王朗。本來武藝高強,措手不及被殺死的顏良、文丑、高覽等。這些都耳熟能詳,就不說了。咱們說說小人物。這些人有個特點,那就是窩囊了自己,成全了別人。

一、窩囊雙子星樊能、於糜(土、木)

這兩位本是揚州刺史劉繇的部將。劉繇、孫策大戰於牛渚,這於糜第一個表示不服,要單挑孫策。結果就打了三個回合,被捉了!三個回合什麼概念?三個回合就是:“呀、呀、哎呀!”當然技不如人,被捉也沒什麼丟人的。問題是他老兄弟樊能趁著孫策挾著於糜返回陣中的時候,從背後偷襲,也不知是孫策思考人生了,還是在考慮怎麼綁這於糜(是繫個麻花結還是繫個蝴蝶結?),反正是沒看見。幸虧有人提醒啊,但是距離太近了,動手也來不及了,只能大喝一聲,這樊能也可能是太專注了,孫策冷不丁來一嗓子。居然嚇了一哆嗦,墜馬了,好死不死的把頭磕破死球了。不過也把孫策嚇的不輕,一緊張,手上用了點力,把這於糜挾死了。這一眨巴眼的功夫,挾死一將,喝死一將。成就了孫策江東“小霸王”的稱號。

當然這倆兄弟也沒白捧孫策。孫策一鼓作氣,席捲江東,為孫吳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背劍官夏侯恩(金)

這夏侯恩是夏侯家族的親戚,曹操愛幫襯親戚。一看小夥子也精神,有把子力氣,得了,給我當個背劍官吧。給了一把最笨重最鋒利的青釭劍揹著。雖說帶著一個官字,但是也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官,有沒有俸祿還真不好說!曹操南下江南,追擊劉備,眼瞅著別人燒殺搶奪,看著也眼饞,趁著曹操不注意,帶著十幾個人也搶劫去了,可能出門喝了口涼水,塞著牙了,碰見了趙雲。趙雲一看寶劍不錯喲,就不客氣了哈。一合就刺死了。估摸著能喊上一聲“啊”可能都有點奢侈!趙雲有著這把青釭劍,那是如魚得水了,撒開歡的殺,七進七出,殺出重圍,如果沒這把劍還真不好說。當然瞭如果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夏侯恩還真立了大功一件。

三、青年才俊夏侯傑(水)

就像給上將潘鳳蓋樓一樣,這夏侯傑也是個房哥。為了彰顯霸氣,還換了個字,叫做夏侯桀,這麼一換,霸氣多了吧!當然這兩座高樓都沒參觀過,容我腦洞一下。說起這夏侯桀也是夏侯家的後起之秀,在長坂坡,張飛獨守當陽橋,曹軍眾多牛將都不敢上前,唯獨夏侯桀不顧多日奔襲的疲勞,欲戰張飛,卻冷不防張飛使用了新升級的吶喊三連擊:

“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為防止曹老闆受傷,夏侯桀果斷的吸收了全部的傷害,最後肝膽碎裂。此一戰夏侯傑之死成全了張飛的威名。

說到此處,五大窩囊死的名將說了四個,金、木、水、土四個方位都有了,唯獨缺個火方位,還需再重新翻書找尋一番,也歡迎各位在評論區補充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