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一生有幾次機遇?又有多少成功和失敗?

酷騰音樂旗下賬號


人生就如此,沒有誰能一帆風順,有得有失,得之必然,失之坦然,沒有失敗那有成功。機會來了好好把握,面對失敗,坦然面對。永遠不要像失敗低頭,古話有一句,十窮十富不到老,我們多像成功人士學習,若要富跟緊成功人士的腳步[微笑][微笑],成功了也不驕傲,學無止境,更上一層樓,機會是就給有準備的人。所以我們要時刻準備好迎接好機會的來臨,當然機會來了也需要我們更多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成功。加油吧,家人們![給力][給力]





彝家胖胖姐


人生有幾次機遇?又有多少成功和失敗?

這個問題很好,我可以為你作答。人生有很多機遇,人生可以說有很多成功,也有很多失敗;成功的經驗很多,失敗的教訓也很多。如果你沒有把握好人生的機遇,那麼,你成功的機率就很少;如果你把握了機遇,那麼成功的機率就會很大。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寬泛,沒有設定一個範疇,即什麼算是成功?什麼算是失敗?什麼時候的成功算成功?什麼時候的失敗才算失敗呢?



成功以什麼來衡量呢?

1,那麼我來替你設定吧。去掉最高的成功人士,去掉最貧困的人士,取中間偏上一點的,因為有代表性,好劃分。如果將李嘉誠、馬雲、王建林等等大富豪才算成功人士那就沒有代表性了,因為他們太有錢了,每個人在一千億以上,全國也不過十數人,所以沒有代表性。我們還是以世界共識為基礎就好分辯。

世界權威銀行“瑞士信貸”(簡稱瑞信)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末,中國的富裕人口總數有一億人,佔總人口十四億的7、1%;而同一時間的美國富裕人1000萬,中國反超9900萬人。只能算富裕,還不能算富翁。


那麼作為一個參考,全球百萬富翁(美元)有多少人呢?瑞信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球百萬富翁增加110萬人,達到4680萬人,這些人的總體資產規模158、3萬億元,佔全球總數44%;人口60億,富翁人數佔7、8%。

而我國人的資產主要包括房地產在內,如果除去房地產,有百萬淨資產的人會更少。所以我們只能以百萬美元(含房地產)來計算富翁了,也就是普遍認為的所謂成功人士的標準了。

社會上大部分人這樣來確定成功人士,基本上也是片面的世界共識。那麼我國的成功人士也就是百萬富翁(全世界4680萬人中,我國算2000萬人吧),佔十四億人口的0、31,千分之3、1吧。那麼,如果你掌握了機會,最後你擁有百萬美金的資產(所有資產),你就是一個成功人士了。這其實是不對的。

2,不用金錢衡量,用其所長和成果來衡量

有些人雖然錢不多,但是為社會的貢獻很大,他們也應該算成功人士吧。

有人認為檢驗你是否有機遇,是否利用成功戰勝了失敗的標準,就是你最後擁有百萬美金的財富(所有資產),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士。這樣認為不夠全面,有些人雖然不是百萬富翁,但是在其它的方面也幹得漂亮,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照樣是成功人士。

綜上,你說的“人的一生有幾次機遇?又有多少次成功和失敗?”因為每個人的風雲際會不一樣,答案也不相同,各人的結果沒有可比性。我上面列舉的一些情況不知說清楚了嗎?


崑崙之柏


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包括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一個大的週期按照50-60年的週期進行波動,大多數人一輩子只能經歷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

在這一次完整的長週期裡,又有幾次中小週期,按照理論來講,人一生中能獲得的機會只有三次,抓住其中一個,至少能成為箇中產階級。

今天,我們接著上期的話題,講講我們要經歷或已經經歷過了哪些週期,錯過了幾次機會,未來還有什麼機會?

1

歷史上我們一共經過了4輪完整的經濟週期,每一輪週期都是以技術創新來推動的。

第一波從1782到1845年,由紡織和蒸汽機技術推動,歷時63年。

第二波從1845到1895年,由鋼鐵和鐵路革命推動,歷時47年。

第三波從1892到1913年,由電氣和重化工技術推動,歷時56年。

第四波從1948到1991年,由汽車和自動化技術推動,歷時43年。

這四個長波中,繁榮、衰退、蕭條、復甦的時間表如下:

製圖:七牛財富

1991年之後出生的人,處世界經濟的第五輪康波週期中,主要是由信息和計算機技術推動。

從1991年到2008年是繁榮的17年,2008年金融危機後,開始衰退,經濟學家預測,2018年衰退結束,開始走向蕭條,復甦期在2030年之後。

2008年到2018年,被稱為水大魚大的十年,怎麼會是衰退期呢?

這正符合了衰退期的特徵,經歷資本市場牛市,但經濟開始回落。

2018年資本市場踩了急剎車,經濟發展進入蕭條期。

2

這只是一個自然的經濟脫虛向實的過程,在經濟繁榮,市場上錢多的時候,大家關注估值,吹泡沫,現在該是冷靜下來發展實業、好好做買賣的時候了。

所以我們也不用過多擔心,好好學習、工作、理財,提高技能,自己武裝好了,當機會來了才能穩穩抓住。

那麼我們都有過什麼機會呢?未來還有機會呢?

按照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的研究,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如果那時候買了股票、房子,人生是很成功的。2008年之前的上一次人生機會1999年,但現在40歲的人那時沒有積蓄、資產,抓住機會的人不多。

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30年附近。參考前邊預測的經濟週期時間表,2019年屬於低迷期,2030年開始復甦。

股神巴菲特是出生於1930年,正好處於第三輪經濟週期的復甦期,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如果不是生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時期,也一樣不會成功,所以說時勢造英雄。

30歲以下的85後們,人生的第一次機會在2019年,即35歲之前出現,現在25歲到30歲的人,未來的5年只能好好工作,買房基本很難。

3

經濟週期理論告訴我們,2019年是有一次機會的,具體是什麼機會未可知。

就像在2008年應該買股票買房產一樣,如果人人都事先知道的話,經濟運轉就亂套了,房產股票也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

可以確定的是,今年,房子、股票等資產跌跌不休,什麼時候到底還不一定,在資產的下降期,保值和流動性才是最重要的。

在資本市場上,人人都想抄底,但永遠都沒個底。從技術理論上來說,不要妄圖在最低點買入,而是在剛剛上揚時買入,其中的機會得自己去抓住。

社會在一個大系統中運行,經濟週期是不可避免的。於我們個人而言,瞭解這些經濟週期,在做人生規劃的時候,不管是職業選擇,還是財富投資,一定要順勢而為,掌握規律才是作出正確選擇的第一步。


遊夢夢


人的一生主要有8次機遇:

1歲,決定了出身;

7歲,決定了少年時光;

14歲,決定了見識;

21歲,決定了大學時光;

28歲,決定了青年;

35歲,決定了前進的方向;

42歲,決定了價值;

49歲,決定了一生的成就。

無論失敗與成功,都是你人生的財富。


於心文


做人,別太傻,在不懂你的人面前,說的再多,也是浪費。在討厭你的人心中,做的再好,也是徒勞。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不值得的人身上,還不如留給自己。贊贊贊。


用戶1662981568501


難說吧


十萬


機遇是客觀存在的。他為你的奮鬥提供了基礎,就好像天不時地不利,老天不下雨,那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拿什麼去創造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勞動成果?恐怕只能是面朝黃土面朝天,老淚縱橫憤難填了吧。然而機遇是一切奮鬥的基礎,是奮鬥的生命脈絡。孰輕孰重,顯而易見。其次,奮鬥是我們的偶爾機會轉化為了奮鬥。再次,一個人之所以能夠不斷獲得機遇,就是說明他比其他人更能在人生道路上抓住機遇利用機遇。在人生的道路上,機遇可能有很多次,就看你有沒有眼光,能不能抓得住。


嘟嘟影心


看自己用心做事。善待別人。


識學到佬


珍惜


魁梧的背景


拼著多了就失敗多了,成功的機會也就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