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臨渭區:黨員幹部衝在戰“疫”第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個春節,一個在全體黨員中廣泛發出的“動員令”,讓臨渭區基層黨員幹部集體“離家”,在親人的牽掛中義無反顧的踏上了“征程”,衝在防疫第一線,深入居民小區、村落逐戶排查武漢返鄉及外省返鄉人員,用實際行動詮釋黨員幹部的初心與使命。

臨渭區:黨員幹部衝在戰“疫”第一線

區委組織部赴共駐共建朝陽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臨時黨支部:讓“一線”發揮作用不“臨時”

“我們要切實發揮好臨時黨支部的作用,發揮每一位樓長的作用,義無反顧的衝在前線,發現疫情,報告疫情,讓疫情消除在萌芽狀態!”西電社區第一書記徐永軍如是說。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西電社區充分發揮街道、共駐共建單位黨組織、社區網格化管理“三級聯動”機制,在西電小區成立臨時黨支部,凝聚樓長、業主委員會、在家黨員三方面力量,利用入戶走訪、電話排查等形式,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截止目前,已累計排查2000餘戶。

在臨渭區,這樣的臨時黨支部如雨後春筍,在疫情“一線”生根發芽。站南街道在轄區衛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臨時黨支部,設立防控知識諮詢點,指導轄區村組做好宣教和防控工作。雙王街道率先在槐衙小區、綠蔭苑小區兩個小區設立黨支部,採取“線上線下”同步宣傳、同步推進的方式開展宣傳,倡導有意願黨員在防控疫情戰中“亮相、發聲、管事”。人民街道組建30個臨時黨支部,組織黨員志願者投身一線,開展防控疫情宣傳、排查和監測工作,保證轄區群眾安全……雖然場地是臨時的,人員是臨時的,支部是臨時的,但是防控工作的決心和信心絕不是臨時的。

臨渭區:黨員幹部衝在戰“疫”第一線

區扶貧辦黨員幹部深入社區開展入戶排查和宣傳工作

築牢疫情“防控”的組織優勢

臨渭區作為渭南市的主城區,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面對疫情擴散的高風險,迅速成立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防護網絡。分別於1月25日、27日、30日,利用區委遠程教育“三級視頻”系統,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夯實各級領導責任。同時,抽調40餘名黨員幹部到防控“一線”領導小組指揮部工作,並且成立6個專項督查組,深入一線督查,把疫情防控一線作為考察識別幹部的“主戰場”。

區扶貧辦連續多天,組織30餘名黨員幹部赴共駐共建社區,配合社區對入區車輛進行排查,人員進行體溫測量。陽郭鎮第一時間成立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及指揮部,向群眾發出《致武漢返鄉群眾的一封信》和《致全鎮人民的一封信》,利用小喇叭宣傳防控知識,提高群眾思想認識,營造濃厚氛圍。故市鎮黨員配合村組幹部一起入戶排查、噴灑消毒藥水、站崗值守,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臨渭區:黨員幹部衝在戰“疫”第一線

豐原鎮閔家村黨員志願服務隊開展防疫宣傳、排查工作

“黨群一心”築就“責任至上”

雙王街道渭南市天然氣公司黨員閔國濤春節返鄉後,主動向村黨支部申請加入防控一線,協助村上開展防疫宣傳、排查。小寨社區一名在家休假的教師黨員,看到朋友圈轉發的黨員動員令,積極聯繫居住地所在社區黨支部主動報到,爭當黨員志願者。區種子管理站設立防疫檢測點,並協同旺田農資公司組織專業人員為住宅小區噴灑消毒液,嚴查進出人員,確保防疫工作安全到位……在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領下,群眾們也紛紛加入到抗“疫”鬥爭中來,藺店鎮蒲陽村多名志願者自發做口罩支援一線,大鐘寨村在國外務工人員辛改芹女士,特意給村上捐贈300個kn95口罩。官道鎮小什村村民衛紅星捐贈口罩30餘個。恆然四季農業有限公司、臨渭區向陽紅果蔬專業技術協會等共向官底鎮捐贈口罩1060個、生物消毒劑40瓶。西南京路一位經營醫療器材的老人為上門採購物資的黨員志願者贈送口罩,為疫情防控加油助力……在臨渭區,像這樣的黨員群眾還有很多很多,當大部分群眾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在家裡躲避“病毒”的時候,他們卻走出家門,離開“安全區”,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勇當疫情“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臨渭區:黨員幹部衝在戰“疫”第一線

杜橋街道黨員志願者開展入戶排查工作

臨渭區:黨員幹部衝在戰“疫”第一線

站南街道西電社區臨時黨支部黨員志願者開展排查工作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臨渭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幹部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當先鋒、作表率,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群眾優勢最大限度的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政治優勢。截止1月30日,全區已組建110餘個小區臨時黨支部,4530餘名黨員向住地村、社區黨組織報到,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