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小麥拔節期用複合肥好嗎?

谷衛山


從我自己個人的種地經驗來說,如果播種小麥的時候採用一炮轟的施肥方式,複合肥和尿素二胺農家肥混合使用充當底肥,那麼只要小麥安全越冬,並且順利經過倒春寒,小麥植株枝葉生長旺盛濃密,或者是輕微的葉面泛黃,那麼不管是在返青期間還是在拔節期都是無需在進行追肥管理的。

小麥拔節期用複合肥好嗎?

個人看法,拔節期期間如果出現下面長勢不良,或者是小麥地土壤貧瘠肥力不足,可以適當的使用少量複合肥,如果小麥長勢正常,那麼無需施肥,而且如果是追肥管理的話,那麼可以適當的提前到澆灌返青水的時候,每畝地使用15到25斤的尿素當做追肥,我們這裡沒有使用複合肥當做追肥的,此外需要支出的一點,在小麥的拔節期間,很多農民對於小麥葉子顏色的變退,認為小麥是缺少肥效,其實這是不對的,葉子退談變化是植株正常生長的一種需要,小麥生長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的一種正常的生產變化,無需擔憂。

小麥拔節期間施入少量的尿素,可以有效的促進小麥生育旺盛,營養肥料充足的麥地能夠保障小麥的麥穗增加和保障小麥的有效結實率,但是用量一定要適度,如果追肥過多,肯定會造成小麥生長過後,從而導致後期出現倒伏,所以從這個情況來說,小麥拔節期無需使用複合肥,如果確實要採取追肥管理的,那麼使用氮元素含量較多的速效氮肥尿素即可。個人認為追肥要趁早,太晚了一時影響了小麥的正常生長,二是不容易控制施肥量的多少,很容易出現倒伏的發生。

我是農村小小李,喜歡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吧。


農村小小李


小麥拔節期指的是在春節氣溫升到10度以上時,小麥基部節間開始伸長,節間露出地面1.5--2.0釐米時稱為拔節。一般指的的在2月底至3月中旬。完全可以使用複合肥來給小麥追施拔節肥的。

小麥拔節期施肥一般也是給小麥最後一次用耬耩施肥料,可以通過給小麥追施返青肥的量或者化肥,以及小麥的長勢情況來合理的選擇拔節肥。

1)小麥返青肥追施的是三元複合肥,並且小麥的長勢比較好,這個時候可以選擇給處於拔節期的小麥追施尿素每畝地20斤左右,也可以選擇不追施,可以等到小麥揚花期以後通過澆水衝施尿素。

2)小麥返青肥追施尿素,且小麥長勢比較好,拔節肥可以選擇追施三元複合肥每畝地20-30斤,這樣的話就能夠保證小麥後期的生長需要的營養了。小麥在整個生長髮育期不僅需要吸收大量的氮元素,同時也需要吸收磷肥,鉀肥以及其它的中微量元素肥。



3)拔節期小麥長勢不好的地塊可以選擇追施尿素和複合肥摻混在一起的方法。即每畝地25斤左右尿素加20斤三元複合肥比較好一些。

總的來說由於小麥返青肥基本上和拔節肥的追施時間相差不是太遠,所以可以選擇把小麥的返青肥和拔節肥放到一起追施,即把小麥返青肥推遲幾天,拔節肥提前幾天就可以了。


豫東小農


小麥拔節期可以使用小麥拔節專用肥。 春季施肥,要根據小麥生長情況而定,一般正常的小麥在拔節期追肥。特別是高產田,一定要注意拔節期的追肥,小麥拔節期追肥,是保證小麥多穗、成大穗的必須措施。因為追肥後,小麥就能迅速補充營養,滿足小麥穗形成的要求,減少穗的退化。

1、小麥拔節期施肥時間

小麥拔節期,正常生長的小麥,當春季氣溫上升至10℃以上時,小麥基部節間開始伸長,節間露出地面1.5-2.0cm時稱為拔節。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孕穗期4月中旬左右。小麥這一時期的需肥量一般佔總需肥量的50%左右。科學追施拔節孕穗肥,可以保證小麥生長需要,形成大穗。開春後氣溫逐步回升,小麥一旦普遍起身,馬上進入拔節孕穗期,正是施用拔節孕穗肥的極好時期。

據研究,每生產100公斤小麥籽粒,約需吸收純氮3.1公斤、五氧化二磷1.1公斤、氧化鉀3.2公斤。越冬前小麥對養分需求不多,越冬後隨著氣溫回升和小麥群體增大,養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直至抽穗、開花時才減緩,從拔節到開花期是小麥吸收養分的高峰期,全生育期55%的氮、80%的磷和90%的鉀都在這一時間段吸收。

2.施用小麥拔節期專用肥

隨著農業的發展,有時候普通肥料已滿足不了作物的營養需求,可以使用小麥拔節期專用複合肥,可以滿足小麥拔節期的營養需求。除了有氮、磷、鉀之外,還有鈣、鎂、鐵、硼、銅、錳、,,鋅、鉬等中微量元素,全水溶,吸收利用率高;營養全面均衡;在返青拔節階段肥施用,可提高小麥分櫱的成穗率,增加收穫穗數。根系發達,毛細根茁壯,抗倒伏。明顯提高小麥幹粒重,增加產量。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冬子鄉村事兒


看到這個提問,讓我想起前兩年的一件事。也就是人們正當為小麥準備開始追肥的時候,就有人專門找到我問我說:“我種小麥時剩下的複合肥可不可以做追肥使用呢?反正是剩下的,我想澆水時追肥用了。”當時我就提醒他,種植小麥的複合肥最好是不要做追肥使用。我給他說明了具體的原因。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複合肥的性質,看適合不適作追肥使用,以此解除有些農民的一些疑惑。

複合肥分為二元複合肥和三元複合肥。

二元複合肥顧名思義,肥料中只含有兩種肥效元素,比如普遍受大家歡迎的磷酸二銨、磷酸一銨等等。這兩種肥料都標有N和P的含量,其中P並不是以單質存在的,通常P的含量是以五氧化二磷來計算。這種二元複合肥含氮量較少,含磷量比較高。像一銨和二銨這種含磷量比較高的化肥,最適合做基肥使用,應一次性施入做基肥,磷肥不能靠追肥來補充。

原因

磷素在土壤中移動性小,肥效期較長,肥效轉化比較緩慢,磷元素還容易和土壤中的鐵、鈣、鎂等金屬元素起化學反應,使磷素固定,不容易被植物所吸收。


再說三元複合肥。根據土壤平衡施肥的原則,三元複合肥不僅包含二元複合肥中的氮和磷,還包含了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重要元素鉀。市面上複合肥氮磷鉀含量多為30%一55%之間,氮磷鉀比例各有不同。為了平衡施肥,農民可以根據複合肥含量多少和自己所種植農作物所需要的營養,自行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有人會說複合肥中氮磷鉀齊全,營養更加全面,用作追肥不是更好嗎?

農作物,包括所有的植物,營養吸收同人吃飯是一樣的道理,如果餐桌上已經上滿了豐盛的飯菜,夠大家用了,就不需要服務員再上了,以避免造成浪費。農民種地也是一樣。

雖然說三元複合肥植物生長三要素氮磷鉀齊全,但肥料中氮磷鉀元素的性質和用途同其它的肥料都是一樣的。像一些氮磷鉀含量18一18一18,15一15一15這樣的複合肥更不適合作追肥使用,這一點大家應該清楚。


複合肥的種類有很多,有緩釋型的複合肥,也有速效複合肥,有水溶性比較好的,也有水溶不好的,但無論那一種複合肥,即便是含磷量不是太高,水溶性也較好的複合肥做為追肥使用,磷素在地表的轉化比較慢,對小麥及其它農作物吸收利用率不高,會造成肥料的浪費。

同樣的道理,複合肥中的鉀元素,如果用作追肥來使用,雖然說能被小麥所吸收,但如果在種植小麥時已經用過了氮磷鉀複合肥料,在土壤中不缺鉀的情況下,同樣小麥吸收率會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記住,鉀肥的使用同磷肥一樣,以基肥為好。

如果小麥有缺鉀的表現,比如最常見的小麥不耐旱,葉片下垂,葉尖發黃等等,可以用葉面追肥做為補充。比如磷酸二氫鉀,就是很好的葉面肥料。葉面噴施補肥,農作物能很快的吸收和利用,能起到增產豐收的效果。


提示:總得來說,無論是小麥返青期追肥還是拔節期追肥應以氮肥為主。複合肥用作追肥來施,利用率不高。種植小麥時如果用過氮磷鉀複合肥作基肥,且磷鉀充足,而小麥拔節期間正是小麥需求氮素的旺盛階段,建議追肥改為氮素肥料為好,避免給自己造成浪費。


鄉野老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回答之前呢,我們先討論另外一個問題,到底要不要追肥?然後在分組討論使用複合肥好還是不好?

如果你年前使用的底肥是足量的,且年後小麥也未表現出明顯的葉片發黃等缺肥症狀、並且生長正常,根本不需要追肥,不需要使用複合肥!

如果真的表現出了缺肥症狀,那麼這一次使用複合肥的目的肯定是追肥。

至於說使用複合肥好還是不好,我建議分為兩種情況來討論:

第一種情況:植株生長不良、葉片整體發黃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可以確定的是這是缺氮肥非常明顯,而且缺口非常大。這個時候需要快速補充,而不是緩慢釋放。

尿素的氮肥補充速度是遠遠高於複合肥的,使用後大概2天時間就可以表現出明顯的改善,小麥葉片快速轉綠,且長勢也明顯增加;而當前農民購買的複合肥多屬於緩釋型的,氮肥釋放速度慢,但是持效期長,如果單使用複合肥,是不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小麥恢復到正常的生長狀態的。

所以,我建議你尿素+複合肥混合使用,具體的使用量可以根據你購買的產品諮詢當地的農資店。

第二種情況:植株生長正常、部分葉片發黃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可以確定的是輕微缺氮,磷鉀肥也缺,但是不需要快速補充。這個時候需要綜合性補充肥料,即氮磷鉀都需要補。

那麼,建議你只用補充複合肥就行了,尿素千萬不要用。可能會造成旺長或者燒根。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農巴士


我認為小麥拔節肥施尿素比複合肥划算,因為這個時期主要是為了營養生長,在麥子孕穗期可以追施複合肥,有利於促進生殖器官麥穗生長。但如果你沒有施底肥,不能滿足麥子在整個生育期的需求,也可以追施複合肥的。

小麥拔節肥什麼時候施好呢?

對苗好的早施返青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對於弱苗,要適當重施。主攻普施重施拔節肥,是實現小麥高產穩產的重要保障。一般3月上旬畝追施尿素8公斤至10公斤。已追施過返青肥的苗,可推遲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畝追施尿素5公斤至8公斤。在4月底、5月初的小麥孕穗至灌漿期,要開展葉面噴肥,增加pk複合肥。

小麥拔節肥施用原則

一看苗施肥。如果麥苗群體大、個體旺,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通過延緩追施氮肥的時期、控水,達到控制旺長 防止倒塌。同時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就是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後期易產生倒伏和籽粒輕、空殼多的問題,過晚則不利於產量形成。對於晚播瘦弱小麥,多在3月上旬施肥,此時小麥植株主莖第一節間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手摸主莖基部感覺有節存在,施肥後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第二決定追肥數量要統籌考慮土壤肥力和前期底肥施用基礎。為了滿足高產小麥中後期的生長需要,此次追肥只需要補追少量氮肥或根外噴施一些液體肥。關於氮肥用量一般在當地小麥產量水平下,推薦冬小麥生育期總氮肥為13公斤/畝左右,從越冬苗數來看每畝有40萬頭以下的麥田或仍處於單根獨苗的麥田要重施肥,畝追尿素8~10公斤。

第三施肥方法根據天氣和肥料種類而定。天氣晴好,麥田比較乾旱,必須以澆水為主,推後追肥。對墒情好的麥田,畝串入或開溝施入磷鉀複合肥5~7公斤。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田園大鬍子


冬小麥追肥通常以氮肥為主,追肥時間多在來年春天的返青至拔節期。

小麥返青後,便進入以根、葉、櫱為生長中心的時期,當年冬小麥的產量程度對此時期氮營養供給的反應十分敏感,這也叫氮營養臨界期。此時期若氮營養不足,則會造成苗小,分櫱少,集體不夠,難獲高產。

追肥量和追肥時期應視小麥苗情而定。追施氮肥量通常約佔總施氮量的50―70%。

1,對於肥力較好、長勢正常、集體適中的壯苗麥田,應採取促控聯結,堅持“冬前促、返青控,拔節以後攻穗重”的管理原則,在拔節時期每畝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

2,對於集體超過90萬株的旺苗田,應以控為主,儘量避免大批養分耗費在苗期,造成後期脫肥。可採取深中耕斷根、、化控等辦法,以加速小分櫱死亡,控櫱蹲節,控旺促壯,追肥時期能夠推延到拔節以後,並且以磷、鉀為主,少追施氮肥;

3,對於因底肥不足或播種過晚而導致的越冬集體50萬株以下的弱苗麥田,應以促為主,追肥越早越好,一開春地溫開始回升時,結合澆返青水每畝施碳銨30―50kg或尿素10―15kg,以利於促弱轉壯,增長有效分櫱,壯大根系,增長畝穗數,提高成穗率。

4,對於磷鉀肥基施不足的,也能夠經過追肥彌補,但追施磷鉀肥也是越早越好,儘量提早到返青期,最好選用複合肥。 追肥方法通常結合澆水撒施,如果有條件用施肥耬隔行串施更好,能夠提高肥料利用率。


厚德載物49056


小麥從拔節到抽穗大概需要二十三天左右,從起身拔節開始,小麥植株就逐漸進入生殖階段,植株營養生長和發育孕穗同步並進,所以小麥拔節期的營養狀況也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因素,若施肥不當,如施肥過遲,植株貪青影響成熟,還易受乾熱風害,影響產量;施肥過量,引起旺長徒長,植株節間伸長,莖稈變細,後期還易倒伏,籽粒秕小,最終影響產量。

所以,從小麥拔節期植株的生育狀況來分析,小麥拔節期用氮磷鉀複合肥比用其它單一元素肥要好,原因是拔節期為小麥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發育並進時期,氮素可促進植株莖節生長、葉面積培大,提高光能合成;磷、鉀素增強孕穗分化和發育,促進莖稈健壯抗倒伏。

不過在小麥拔節期施用複合肥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施用時間不宜太晚,越早越好,最好在小麥起身拔節前施用,為植株孕穗發育積累充足營養。

②,施用量要根據底肥、植株的生長狀況來定,播種時磷鉀肥施用足的麥田可酌情少施,植株群集長勢好的麥田可不施或少施,底肥不足的地塊可酌情多施,群體長勢較弱的麥田可酌情多施,局部長勢較弱的地方可偏施。

③,如果返青肥沒有追施化肥,拔節肥可適量加大,儘量在拔節前追施,如果追了返青肥,拔節期可不追肥,避免過度施肥,引起徒長,影響植株發育。

由於小麥拔節前期如果有旺長態勢,多用採取控旺措施,因此小麥拔節肥施用量不宜太大,氮磷鉀複合肥以選用高氮型複合肥為好,每畝10~15千克為宜,過多又會引起旺長,影響孕穗,不抗倒伏,後期貪青,影響產量。


基層農人


【慶雙與三農同行】小麥拔節期用複合肥好嗎?要看小麥拔節期是否適合施用複合肥,如果適合施用就好,反之就不好。



一、小麥需肥的特點:小麥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主要有三個需肥時期段,只要在三個主要的需肥時期段滿足其肥料供給,就能奪得小麥的豐產。

1.倒扦期:小麥在出苗後不久,分生出葉片,由針狀直立生長轉為散狀生長,稱為“倒扦期”。此時,小麥苗幼嫩,脫離母體(種子)自帶營養消耗殆盡,需要得到外源營養的補充。此時應及時給小麥幼苗施肥,以速效性氮肥為主,施肥量佔總追肥量的20%一一25%左右。此期施肥稱為“倒扦肥”,是小麥一生中第一個需肥期。

2.分蘗期:小麥“倒扦”後約10一15天就進入了分櫱期,此時小麥根系發達,植株生長旺盛,能從基部分生出數個萌櫱,稱為“分櫱期”。此期,小麥要分櫱出有效的基本苗數,才能夠達到豐產,因而需肥量大。應以速效性氮肥為主,施肥量佔總追肥量的35%一一40%左右。此期施肥要“猛”,以促進小麥快速分櫱,而此時外界氣溫也較高,有利用小麥對肥料的吸收。此期施肥稱為“分櫱肥”,是小麥一生中第二個需肥高峰期。

3.拔節期:在南方,小麥的拔節期是在“立春”之後。隨著氣溫的上升,小麥苗停止分櫱,由分櫱期的散狀生長轉為立直生長,是小麥一生中第三個需肥高峰期。此期施肥後,不但要供給小麥拔節壯稈,而且還要供給小麥以後的孕穗、抽穗、揚花與結實,需肥時間長,需肥量大。因此,此期施肥要“重”,以滿足小麥中後期生長對肥料的需求,施肥量佔總追肥量的40%左右,以速效性氮肥為主,可對入清糞水配合施用。

二、追肥施用的原則:在小麥播種時,通常都要施基肥,以利於持久為小麥的生長提供物質基礎。而用作施用的基肥,又必須選用肥效發揮較慢,持效時間較長的肥料。因而在給小麥施追肥時,為了快速為小麥生長提供營養,宜選用肥效釋放較快的肥料,以避免小麥需肥脫節,影響生長髮育。

三、小麥拔節期適合用複合肥嗎?複合肥一般都含有小麥生長髮育所需的三大主要營養成份,即氮、磷、鉀,肥效釋放較慢,肥效期較長。如果在小麥拔節期施用複合肥,由於複合肥肥效釋放較慢,而小麥拔節又正需要肥料供給卻遲遲得不到,錯過了對小麥的追肥適期,無疑會對小麥的生長十分不利。因此,在小麥拔節期施追肥時,不宜用複合肥作追肥。同時,也為了避免以後小麥成熟時,留在土壤中的肥料過多,引起小麥貪青晚熟,降低產量與品質。


慶雙


近期,各地小麥已陸續進入返青期,一般情況下,2月中下旬開始至3月初,小麥開始返青!

“返青”指的是早春麥田半數以上的麥苗心葉(春生一葉)長出部分達到1~2釐米時,稱為“返青”。從返青開始到起身之前,歷時約一個月,屬苗期階段的後一個時期,稱“小麥返青期”。這個時期的小麥生長主要是生根、長葉和分櫱,小麥返青期也是促使晚弱苗升級、控制旺苗徒長、調節群體大小和決定成穗率高低的關鍵時期。小麥拔節施的是尿素,每畝用量5~7公斤,如果再加一點硅肥那是更好了,硅肥促根壯苗對後期抗倒有所幫助,趕在下雨之前撒下去,效果非常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