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他是康有為的老師,九江學派創始人,晚年將自己畢生著述付之一炬


他是康有為的老師,九江學派創始人,晚年將自己畢生著述付之一炬

近代史上著名的維新派人物康有為於1876年鄉試落榜後,到禮山草堂拜在當地宿儒朱次琦先生門下。此前,他曾跟隨過六七位老師,但直到朱次琦門下,“乃洗心絕欲,一意歸依”。1908年,康有為撰寫了《朱九江先生佚文序》,文中寫道:“其行如碧霄青天,懸崖峭壁;其德如粹玉馨蘭,琴瑟彝鼎;其學如海;其文如山;高遠深博,雄健正直。蓋國朝二百年來大賢巨儒,未之有比也。”“以躬行為宗,以無慾為尚,氣節摩青蒼,窮極問學,而以經世救民為歸。”康有為素有大言之嫌,但以上幾句話倒不為平實的評價。

朱次琦,字稚圭,號子襄,世稱九江先生,廣東南海縣人,清代廣東名儒。朱次琦與其弟子門人簡朝亮、康有為一起形成廣東重要的儒學流派“九江學派”。簡、康以其開館講學、學術著述在傳承、嬗變兩個方面延續了“九江學派”的學術生命。1902年以後,簡氏門人黃節、鄧實,康門弟子梁啟超, 從不同的方向發展了九江學派的優良傳統,在他們後來的學術成就上都能看到九江之學的印記。

他是康有為的老師,九江學派創始人,晚年將自己畢生著述付之一炬


朱氏講學,注重道德和氣節的培養,認為明末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是可行於天下的氣節之作。他指出,讀書的目的在於明理,明理的目的又在於處事,從而使學生能夠“先以自治其身心,隨而應天下國家之用”。他主張在學習內容上要儘可能全面,根除漢學、宋學間的門戶之見,歸宗於孔子,他“凡示生徒修行之實四:曰敦行孝弟,曰崇尚氣節,曰變化氣質,曰檢攝威儀;讀書之實五:曰經學,曰史學,曰掌故之學,曰性理之學,曰詞章之學。一時鹹推為人倫師表雲。”史書評價他的學問有四個字,“平實敦大”。

當時的學界,治《春秋》是廣東經學的顯學,但基本是承襲中原地區《春秋》學多索隱考據少論述的傳統,而九江之學的詮釋學新局面不僅為《春秋》學別開生面,而且也大大影響了康有為等人的精神氣質。

朱次琦對清政腐敗,風俗頹弊,甚為憤慨。平生講學,以振俗為己任,每談及時政,常以紙扇擊案,痛斥其非。同治初,特旨召用,婉然辭謝,表示棄絕官場。粵中大吏屢聘他主講學海堂,均辭不就。他教門人摒棄虛名,嘗謂“文章不關學術政治之大,則不必作”。 朱次琦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國朝名臣言行錄》、《國朝逸民傳》、《性學源流》、《五史實徵錄》、《晉乘》、《蒙古見聞》等,詩集有《是汝師齋遺詩》。然而令人驚奇和遺憾的是,在去世前夕,他焚燬了自己的全部書稿。

他是康有為的老師,九江學派創始人,晚年將自己畢生著述付之一炬


朱次琦先生臨終為何有這種舉動,說法不一,一種是說他彌留之際,在神志不清。這個不能令人很信服。還有種說法是因為康有為是朱九江的學生,而康有為變法失敗後遭到清朝政府的追捕,朱九江的後人害怕朱家受到牽連,為了不被人抓住什麼把柄,就把朱九江的著作全部燒掉了。這個有些道理,儘管康有為是朱次琦的學生,但具體到朱自己的文集裡有多少主張維新變法的東西不好說。還有第三種說法是朱九江自己對學術絕望了,認為自己的研究於事無補,讀再多的書,寫再多的著作,教出再好的學生都解救不了人民,一氣之下,把自己寫的書全部燒掉了。這個按照朱先生的性格和思想境界倒是極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