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國式的逗小孩有時會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你認同該觀點嗎?小時候你有沒有被大人逗過?

用戶104407312849


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

近年來網上新生了很多熱詞,如: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式教育等等,現在又興起了了一個新名詞:中國式逗小孩。這個新熱詞的背後往往伴隨著令人痛心的新聞。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後身亡,廣西2歲男孩被灌酒後變成痴呆。相信大家聽到這種新聞心中必定有千萬只“曹尼瑪”奔騰而過。中國式逗小孩的弊端何其多,但卻永無休止,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

中國式逗小孩往往是從身邊最親近的人開始的,大家是否還記得曾幾何時聽過以下的對話:“媽媽不要你了”“你是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其實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媽媽在生個小弟弟小妹妹好不好?”這些逗小孩的對話都是發生頻率最高的,有專門機構對此做過問卷調查,以上幾個問話是受訪者一致認為最普遍存在的。

上面提到的逗小孩還只是初級階段,尚停留在口頭,還有更不可理喻的熊大人們採取更過分的肢體動作來逗小孩。比如:灌酒,嚇唬小孩,把小孩舉起來拋,慫恿孩子做壞事等等。這些行為個人覺得非常可惡,已經超出了逗小孩的可忍受範疇,應該屬於惡作劇了。這些不管是口頭的還是行動上的逗小孩方式都會給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我總結了幾點對孩子最大的影響:1.使孩子不能區分善惡和混淆是非,大人像耍猴一樣逗弄孩子慫恿孩子去做壞事後果是汙染孩子的心靈,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種下錯誤和模糊的是非觀。2:使孩子喪失安全感。一些口頭的話語比如:“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這一類話語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瞬間喪失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會使孩子產生行為偏差,具有攻擊性,並且會傷害自己。

3. 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尊重。我們大人會經常戲稱孩子:“小胖墩”“小胖妹”之類的,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在身邊的環境中他是不被尊重的。不被尊重的孩子在長大後也不會具備尊重他人的品格。

愛逗小孩的人通常都具有愛心,通常也是身邊的熟悉的人。但是逗小孩要掌握分寸,千萬不能過頭,過頭了就不是愛和喜歡,而是傷害和摧殘。當你遇到親戚朋友用不恰當的方式和孩子開玩笑時,我們應該及時的用適當的方式來阻止。孩子通過這些可以學會當遇到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時該如何處理。當家長髮現親戚朋友逗弄小孩的方式不正確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和對方好好溝通。2:時刻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3:引導他們學會尊重孩子。家長們對於不正確的逗弄小孩的方式和行為千萬不能姑息,但是也不要反應過分激烈。會給孩子造成錯覺:誰都不能去招惹他。


愛孩子更要懂孩子


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我是獨生女,小時候經常有親戚逗我,你媽媽要是再要一個弟弟,你喜歡嗎?我父母並沒有再生一個的打算,但是總有這種不長眼的親戚會這樣逗我,看我窘迫就會覺得開心。雖然我一直都是獨生的,但是我一直都擔心父母再生一個,並且放了狠話“你敢生他我就敢掐死他”。我知道我小時候不是隨便說說的,我甚至都想過要怎麼弄死他。心理確實是有些陰暗的,但是怕失去父母全部的愛也是真的。但是那些親戚甚至是父母都以為我是說著玩。所以我覺得,不要隨便逗弄小孩。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的快樂為前提,指成年人把自己放到兒童的位置上,以兒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製造出讓兒童快樂的事件,其中包含著童心、快樂,甚至幽默和智慧。“捉弄”孩子,則是成人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高興,給孩子帶來的是羞辱、擔憂和失落。

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就堅決反對捉弄孩子,他認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經常用欺騙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著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會慢慢養成不信任他人和說謊的習慣。

分享一個識字APP。父母用手機下載識字軟件“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件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件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嘿呦喂哦


中國式的逗小孩有時會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你認同該觀點嗎?小時候你有沒有被大人逗過?

中國式逗小孩就是和小孩開玩笑。

  對於開玩笑來說,只有在被開玩笑的人也覺得好笑的情況下才叫開玩笑,如果被開玩笑的人不覺得好玩,那就是恐嚇。“你爸爸不要你了,你跟著叔叔好不好?”“你媽媽要給你生個弟弟,就不愛你了。”這樣一些話對於大人來說就是逗小孩說的話,在大人看來,這就是一句玩笑,大人對此的判斷就是假的,因為大人的判斷力比小孩強很多,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就會信以為真,因為他們的判斷能力還在發展,對很多話他們是選擇相信大人的,但大人卻辜負了孩子對他的信任。他們相信了你說的話,內心便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身為大人,你能承受你的父母離你而去嗎?更何況還是個孩子。

有些事情對大人來說是很小的事,但對小孩來說他們的身體或心理可能無法承受。

  中國式逗小孩充滿著諸多謊言,但這些謊言卻沒有善惡之分,因為他們對孩子來說就是惡意的謊言,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很重的陰影,甚至在很久以後回想起來都仍然會忌憚,這種心理上的創傷是很難彌補的。而中國式逗小孩很多行為更是在直接扼殺小生命,大人可以喝幾兩幾斤酒,可你知道嗎,就是幾滴酒都可能要了孩子的生命,因為他們的身體器官和機能都沒有發育完整,他們根本無法承受幾滴酒給他們的身體造成的傷害。你能舉起幾百斤的重物,但孩子不能,因為他們還很弱小。

面對中國式逗小孩,需要教會孩子解決問題。

  當有人對你的孩子說:“你媽媽不要你了,你跟阿姨回家好嗎?”你的孩子需要回答:“我媽媽不會丟下我的,我媽媽很愛我,我也很愛我媽媽!”

  當有人拿東西餵你孩子時,你的孩子要會說:“沒有爸爸的允許,我不會吃,因為我相信我爸爸!”

  用你們的愛和信任堵住中國式逗娃的手和嘴。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多樂幼教


是的,有時候大人不經意一個玩笑,在孩子那裡會留下終生記憶,甚至是毀滅性的。例如,同住一個村的大人,經常對某個孩子說,你不是親生的,從外地要回來的。說一次,孩子懵,說兩次,孩子怕,說三次四次五次,孩子信了。然後在往後的日子裡隨時都在檢驗著來自父母的這份親情。而這一切,父母卻不知情。一個常見的訓斥,有時候會打孩子,父母不以為然,孩子卻早已心靈破碎一地,果然不是親生的。孩子帶著這樣的委屈,慢慢保持著和父母的距離。

以至於孩子長大後很久,都保留著這樣的信息,有的是最後真相不查自明,而有的,如果沒有什麼偶然的機會,可能真相還要持續到很久。

除此之外,還有的類似教壞的各種逗。例如逗男孩,你要嗎牛牛幹啥用的?回答尿尿的。回應不對,牛牛是要鑽洞洞的。孩子懵,問什麼洞洞?在哪裡?然後大人就教壞。又逗牛牛怎麼還不長大呢?你知道牛牛怎麼才能長大嗎?叔叔告訴你一個秘密,然後……

太多了,孩子小很多壞事就這樣被逗出來的。可是總體來看,凡是逗孩子的,幾乎沒有什麼好事,都是各種“壞”。所以現在重視教育的今天,儘量還是避開大人的逗。如果發現,要及時制止,不要因為大人一個開心一笑,讓孩子承受不該有的後果。


我是老碗哥


中國式逗小孩會毀掉一個孩子。

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很多老一輩人不恰當的逗孩子會引起孩子的焦慮症。

孩子從8個月開始已經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這個世界,特們喜歡溫暖,親切的的愛和互動,良好的情緒狀態對於孩子也是有間接模仿和學習作用的。

但是很多偏遠地區的老人他們會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只要能夠讓孩子做出一些不同於這個年齡階段的表情和動作,他們就會覺得很好笑,但孩子此時的內心卻是很崩潰的,他們之所以會有不同於年齡階段的反應,是因為她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只能用他們自己認為的方式來變現出來,例如大吼大叫,打人,然而很多人並不覺得這是孩子的反抗,反而會覺得更好笑,不但沒有制止行為,反而加劇了這種行為的發生。

最終孩子因為頻繁被這種不恰當的行為“騷擾”從而產生人際焦慮和不安全感,所以呼籲大家逗小孩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小菲老師說育兒


如果發自內心是為了讓孩子開心,用的方式也是孩子喜歡的或者能接受的,那會有積極的一面,孩子會感受到被關注,滿足孩子的自戀。

但如果大人是基於自己的需求例如無聊時的取樂、控制慾、引他人注意等等的話,那是會極大地損傷孩子的自尊以及對外界的安全感的,尤其是六歲以前的嬰幼兒,正處於自我探索和人格建立的關鍵期,被無知大人的唆使和挑逗帶來的負面感受會深深的被封閉在潛意識中,進而形成各種“我不夠好”,“我是沒有價值的”,“我是無能的”,“他人是不值得信任的”等等核心信念,從而影響其之後各種人際互動。


心理諮詢師宮羽


我是親子關係培訓師,催眠師。

這樣的現象確實很普遍,但是普遍不代表是對孩子油好處的。

逗孩子是從大人角度出發,以孩子出醜為目的,來取樂的。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產生羞恥感,破壞孩子安全感,對大人失去信任。

如何一個成年人希望孩子接受自己,喜歡自己要尊重孩子的意願獨立性,和孩子做朋友,而不是挑逗孩子。

另外家長也要負起責任,高知朋友不要逗孩子。保護孩子的內心安全性。

不要拿孩子取樂。


叢冬旭鼓勵教育


你認為呢?誰沒小時侯,既更自己再不高興,你能反抗得了大人們的威逼利誘。謝謝提問,真高興你又讓我回味了一次童年生活場景,祝生活快樂!


學無止境Mxc


被逗過,不過我把大人懟得答不上來。有人問我想不想要個弟弟,我說我要一個哥哥。


無以言表


早就忘了,我爹媽可能不會這樣逗會文明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