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嘚兒駕的毛驢


我們的人生就是要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把想要的寫下來,變成一套標準,按照標準去選擇與自己相處的東西,沒有遇到達標的物品時就靜靜等待,直到合適的物品、合適的機會、合適的人或者合適的工作出現。不斷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標準,不斷得到自己想要的品質生活和理想工作,最終達成“內心(想要的)—標準—行動—結果”的統一。

與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相對應的是知道自己需要放棄什麼。

人生充滿了選擇,是選擇決定了我們一生的道路。而選擇同時意味著放棄,選擇A,就意味著放棄B;選擇B,就意味著放棄A。也有人把選擇成本稱為機會成本,即考慮自己的選擇時,不僅要看選擇A所帶來的利弊,也要看因為選擇A而放棄B所導致的成本。


內在工程


迷茫是必經之路,沒有人生來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一路嘗試一路摸索一路更正罷了。

讀高中的時候特別羨慕那些別人一問就能說出自己的理想院校理想專業的人,覺得他們目標清晰規劃明確,而像我這種無特長也說不出什麼特別興趣的普通人只是想著好好考,去能考上的最好學校,其他的日後考慮吧。

上了大學以後我又很羨慕那些對畢業去向很明確的人,而我的想法卻一直左右搖擺,一時想考研一時想就業一時想出國……

直到現在,我都在各種選擇中搖擺不定。

後來我發現,許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因為總想找到最好的人生道路,而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誰的道路是完全暢通甚至沒有轉彎的。

所以我也不再執著於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了,就沿著道路一直往前走,遇到選擇就停下來,可以問問周圍人的意見,但一定要選個時間自己獨處,用理性和感性分別分析權衡,再放空自己認真問問自己的內心,到底哪條路是自己最想嘗試去走過的,然後就放心大膽的走吧,走起來再找方向,不喜歡就轉彎,別怕試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落到錯誤的地方。

喜歡就多嘗試,感興趣就多學習,不必每天空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只有嘗試了以後才能做出回答。

每個人的人生本就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每一個選擇其實也都是內心的趨向,你的意識也許比你的大腦更知道你想要什麼,所以就走吧,努力走好每一步,因為有些時候,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比知道想要什麼更重要。

最後祝大家都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哈哈哈不要問我什麼是想要的人生(捂臉)


怪誕心大陸


我想要一個懂自己的老公,理解自己的孩子,健康的父母!

經歷了不幸福的婚姻,到了中年的我,才知道有一個愛自己,懂自己的人是多麼的重要!

這些年,為了孩子受盡了委屈,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

到了中年,才真正的體會到: 上有老 下有小的滋味,也體會到父母當年的不容易。覺得虧欠父母的太多太多,希望父母身體健康,自己好有機會孝敬她們……





綠葉上的小蝴蝶


各位朋友,你也可以跟隨我的文字進行一次價值觀抉擇的旅行。這個心理學的方法很有用。

你還可以一口氣寫出15個我是什麼?比如有人這樣說,我是媽媽,我是女兒,我是陽光,我是雨露,我是世界,我是微笑,我是快樂。我是青松,我是愉快,我是朝陽,我是晚霞。我是天上的星星,我是旅行的人。我是風景,種子。土壤。

我是子女。我是妹妹。我是時間。我是生命。我是發芽的種子。我是學者。我是家裡的繼承人。我是夢想。我是無中生有。 我是在起跑線上的人。我的命運是一本書。勤勞。學習。目光。我是陽光,我是一個旅行者。我在漫長的時間裡學習和別人交往。

我是人。我是星空中第一縷陽光。我向往田園生活。我是春天裡準備開放小花。

你看到這些個我。你就可以明白後面所表達的事情。他的追求,他的夢想。

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找到自己真實的想法!祝你成功!送你一副我的畫。這是著名禪師,憨山德清的醒世歌。在你迷茫時可以看看!

有網友問,你覺得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在這個問題下還講了一個心理學上的價值觀抉擇的方法。比上面的這一個應該會更好。



鐵筆禪心


答:我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學習研究心理學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知道了“自我認知”的重要性,並在“動機”上又重新加強了認識,將自己以往強烈的“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去轉化。這期間我也出過近百萬字的專業工具書,。因為,這是一個系統的、漫長的對科學理解的過程。總之,一個人健康心理的構建是一項複雜的、鏈鎖的本體感覺性行為。如同我近期連載的《關於心理學的一些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如果不牢固或者沒有正確的概念的話,那麼,大談特談心理健康都是徒勞無功的,都是治標不治本。正前方祝願大家明天都在進步!


正前方運動交易心理學


人類能否正確瞭解自己的慾望?

如果我餓了,我會想吃東西,這是基本的慾望。

但吃什麼,又是一個問題了。麵條、饅頭、粥、米飯…都可以滿足,但我喜歡吃麵條,我會想要麵條,這是喜好。

同樣是麵條,我可以自己煮,可以去街邊小吃,甚至去五星酒店,這是生活方式。

我在酒店看見別人吃龍蝦,我沒吃過,就要了一盤,這是好奇。

我吃過了覺得不好吃,但別人都吃,我覺得吃麵條不合適,就也吃龍蝦,這是環境。

我沒有那麼多錢,但感覺別人吃我不吃就沒有面子,那麼我繼續吃,這是虛榮。

最後我沒有錢了,還是要回家自己煮麵,又或者我努力賺錢,天天有龍蝦吃。

但是我不喜歡龍蝦呀,我本來只想要一碗麵條的。

那麼,我是怎麼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的?

我的方法是首先確定需求,再加上喜好就可以了,不要參雜其他不必要的因素進去,不然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


邪能地獄火


我28歲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被生活和工作和學習牽著鼻子走,真的走到目標了,突然有一天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我的意思是你不要強迫自己知道你想要什麼,你只管不停腳步的努力工作學習生活,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想要什麼了,你也能得到什麼,空想你想要什麼是浪費時間與精力


更好234


我帶著兒子,說實話,真不知道以後的路到底是怎麼樣的,但是,我相信我不會頹廢下去,因為孩子是我的動力,我不能讓他餓著、沒學上,所以我會去上班賺錢,擔起責任、一個月幾千就幾千,穩定一點、不想做生意,因為沒那個精力、把孩子養大就是我未來的路。


一個人的路不好走阿


我剛剛看了《朱莉與茱莉亞》。

這是一部關於迷失與尋找的電影。朱莉與茱莉亞都在全新的生活裡迷失了自己,她們不知道生活該如何進行下去。後來,通過烹飪,她們漸漸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是的,這是一部跟美食有關的電影,簡直就是一部《吃貨的自我修養》。

朱莉在和閨蜜聚會的時候發現大家都有所成就,只有自己,即將邁進30歲門檻卻依然一無所成,做著千篇一律的工作,過著死氣沉沉的生活。後來,在丈夫的建議下,她開始經營美食博客。可與此同時,也有人勸她別這麼做,她媽媽問“誰會看呢?”

朱莉的美食博客從無人問津,到開始有人評論,最後擁有屬於自己的粉絲……這種小確幸我也有過。

第一個關注我的陌生人,第一個加我微信的粉絲,第一個留言鼓勵我的人,第一個給我打賞的陌生人……

在這個過程裡,也有人取關,也有人指責。我經常會因為有人取關,就焦躁地不停找原因,是我昨天發的微信不和他口味麼?還是我的自動回覆不夠吸引人?

這種沮喪會不定期讓我喪失更新的動力,所以我總是隔一段時間就消失一陣子。

人們總是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用努力學習換爸媽一句“考得不錯”,用穿衣打扮換同事一句“你今天真美”,用功成名就去換他人一句“你真牛逼”。可是,別人眼中的不錯、真美、牛逼,是我們真正想要的麼?

在這個充滿網絡暴力的年代,太多人為了迎合別人的喜好,而失去了自我的本性。連偶像都是清一水的四好青年,讓人看了都提不起慾望。可即使你好到無懈可擊,依然會有噴子從四面八方冒出來黑到你喘不過氣。也有人因為扛不住這些莫名詆譭,而選擇永遠逃離。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連做自己的權利都沒有了呢?

尼采說過: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番外。對待生命,不放大膽一點,反正你也會失去它。如果這世界很有奇蹟,那也只是努力的另外一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當你不懂自己的時候,才會想盡辦法去迎合所有人,哪怕是討厭你的人。

電影裡朱莉通過長達一年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回報。可此時她卻突然得知,一直被她視為偶像的茱莉亞,並不喜歡她。朱莉沮喪極了,她認為一定是自己出了問題,才導致茱莉亞討厭她。

可她並沒有想到,人總是不完美的。我們不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正如我們不會喜歡所有人。

在朱莉心裡完美無瑕的女神茱莉亞,也曾經不被人喜歡過。

這就是生活。如果一個人喜歡並讚賞所有人,那他得多沒有主見,多缺少朋友啊?

我們被人喜歡,總是因為我們做過的事情值得被人喜歡。想想那些特別屌的人,其實都是壓根就不在乎別人怎麼看的人。比如王菲、周迅、謝霆鋒、周杰倫,還有撐起半壁江山的汪峰……

堅持做你認為對的事,並不是為了所謂的成功,只是為了對得起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對喜歡你的人心懷感激,對不喜歡你的人大膽的說who cares?

生而為人,千萬別說抱歉。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這個滿是惡意的世界,練就一身金鐘罩鐵布衫,百毒不侵,臭不要臉,然後才能開啟愛他媽誰誰的快意人生呢!


逗逗逗姐


無論是剛剛開學的學生,還是在職場打拼的白領,大部分人有時候都會很迷茫, 不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麼。最近,生涯規劃是馬華興發了篇文章說,只要問自己三個問題,就能明白。 這三個問題都是什麼。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世界上所有工作的收入都是一樣的,那你會做什麼

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研究調查發現,如果問別人為什麼要工作,很多人都會說,賺錢啊,賺很多錢。 再問你,如果你已經財務自由了, 你會做什麼呢? 你可能會很含糊地說,做我想做的事情啊, 周遊世界啊,買大房子啊。這樣的答案還是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 現在我們要排除金錢的影響,如果所有工作收入都一樣, 不管你是創業還是當公務員,收入都是5000塊錢,你要做什麼?

第二個問題是,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做什麼?

這個問題對於做父母的人特別管用。 通常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就是他們對自己的期望。父母在某件事上吃了虧,或者想做的事情沒做,才會把這個願望傳遞給孩子。 很多父母會說,我希望孩子能自由發展,要看他的興趣。作者就說,很少有人真正能這麼超脫。 他自己雖然一開始也這麼想,但現在還是希望孩子掌握一門硬技能,以後能靠這個吃飯,這樣就不用看上司的臉色, 不用討好領導。他不希望孩子以後做管理,銷售這種要靠軟技能該吃飯的工作

第三個問題: 如果還有十年的壽命,你會做什麼?

喬布斯有一句話很有名,是這麼說的:當我每天照鏡子時,我都會問自己,如果今天是這輩子的最後一天,我會做什麼?但是這個激勵方法對普通人沒啥作用,因為很多人都會說,如果就剩一天了,那我肯定得陪家人啊。 作者在不同場合,不同的人群,如果你還剩下多長時間的壽命,你會做什麼。試驗了好多次之後,他發現十年是個比較合適的時間段。你看,十年的時間,除了 陪伴家人和吃喝玩樂,還有七八年,大多數人會想學點什麼,或者為別人做點什麼。你可以從個人,家庭和事業三個維度,做一個10年的大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