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當基因技術的魔盒深埋地下之時,大腦的研究同樣不見天日。那些迷霧般的歲月裡,電刺激是腦科學領域為數不多的曙光。俯瞰腦科學的研究歷史,電刺激不僅照耀著腦科學的過去,同樣也照耀著腦科學的現在。

電刺激和初級運動皮層的發現

1870年,柏林生理研究所的兩位青年科學家Gustav Fritsch和Edvard Hitzig,正在對一隻長毛的灰狗做一場殘忍的實驗。

他們嫻熟地移去灰狗的部分顱骨,乾淨利落地切開硬腦膜,暴露出白潤紅織的大腦皮層。爾後,在額葉插入一根電極,電極的另一端接有電池,電池能提供直流電。當短暫的電流滋滋地輸入腦皮層某些位置時,大狗身體對側的肢體肌肉應聲而動。例如,脖子抽搐、面部扭曲、前肢收縮等。

這是大腦運動皮層的首次發現。之後的1947年和1968年,同樣是在電刺激的鼎力相助下,人類和猴子的初級運動皮層相繼被確認。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獼猴初級運動皮層

初級運動皮層身處額葉,位於中央前回。中央前回像一條又長又粗的蚯蚓盤窩在我們頭頂的位置。

系統全面的電刺激讓初級運動皮層上著名的“運動侏儒”現形。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初級運動皮層和身體各部位的對應關係

初級運動皮層分配資源的方法取決於運動的精細度。越精細的運動,大腦給予的皮層面積越大。

手、唇、舌因其複雜靈活的運動需求,佔據了初級運動皮層較大的面積。而雙腿和軀幹的運動樣式相對簡單,所以只覆蓋了運動皮層很小的一片兒。如果按此比例將人體重塑出來,一個雙手巨大、嘴巴像鱷魚一樣的小矮人就出現了。這個好似馬戲團裡的小矮人形象就是大腦“運動侏儒”名字的來源。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大腦運動侏儒真身重塑

在運動皮層發現的歷史中,電刺激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實,就算在如今的神經科學研究中,電刺激依然頻頻露臉。

這主要是因為電刺激作為一種興奮神經元的方法,簡單,卻行之有效。簡單,不單是實驗操作上的簡單,其背後的原理也不復雜。

神經元的膜電位

在安靜狀態下,神經元膜外正電荷要多於膜內,這使得膜外電位要高於膜內,即外正內負。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靜息狀態下神經元外正內負

當興奮性神經遞質接觸神經元細胞膜,結合其上的受體門控鈉離子通道後,受體門控鈉離子通道會像城門一樣打開,開放的鈉離子通道允許鈉離子自由通過。由於鈉離子膜外濃度高於膜內,鈉離子受濃度梯度的驅動會跑向膜內。這會使膜外電壓相對膜內變低,即膜電位去極化。

而神經元膜上存在另一種鈉離子通道,對電壓敏感。膜電位去極化後,少量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也會打開。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膜電位去極化,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會打開

當興奮性神經遞質足夠多,受體門控鈉離子通道開放的足夠多時,膜內外電壓差會去極化到某一關鍵位置,即動作電位的閾值。一旦膜電位衝破這道閾值門檻,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大量開放。鈉離子也會洪水般內流,致使外正內負的電位差短時間內拉昇反轉,變為內正外負。一個動作電位就這樣起始了。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動作電位形狀

(詳細過程請參考: )

而我們的主角電刺激,通過外部電流的輸入,直接改變膜外電位,同樣也可以引發動作電位。

電刺激興奮神經元

電刺激實驗中,科學家在大腦裡插入一根電極,電極是一根金屬細絲,材質通常為鉑銥合金。因為鉑銥合金絲穩定,反覆電刺激下電阻能保持穩定。同時也不易發生電化學反應,生成鉑離子或銥離子。

電極通體緊塑絕緣漆,只在尖端處露出金屬的光澤。電極連通著電源的陰極,通電後,大量帶負電荷的電子在電極尖端聚集。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原理,腦組織裡的正離子會被吸引過來,負離子會被排斥走。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陰極尖端吸引陽離子,排斥陰離子

我們考慮電極尖端附近的一個神經元,其膜外的陽離子被陰極吸走,陰離子大量湧來,這會讓膜外電位降低,膜電位去極化。如果電流刺激足夠大,會使膜內外電勢差達到動作電位產生的閾值,電壓門控的鈉離子通道就會大量開放,神經元就會興奮起來。

這便是電刺激興奮神經元的基本原理。但簡單的原理背後,卻隱藏著容易忽視的安全隱患。

電刺激的安全性

陰極尖端不僅會作用於溶液中本身就存在的陽離子和陰離子,也會讓電中性的分子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生成帶電離子。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電刺激會產生氧化和還原反應,生成離子。

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離子,其中一些有毒性。因此,科學家需要一個反向電流逆轉這些氧化還原反應,從而將毒性離子反轉成初始的非毒性狀態。

另外,陰極屬性的電極尖端向大腦輸入了大量電子,安全考慮也需要收回。並且,電極附近聚集了大量的陽離子,同樣要驅散。

完全地反轉氧化還原反應,必須注入相同量的反向電流。所以,電刺激通常包含兩個時相,一相用來刺激神經元,另一相緊隨其後,用來反轉氧化和還原反應。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電刺激通常包含兩個電流相反的時相

深度腦刺激

深度腦刺激是一種實施於人腦的電流刺激,刺激電極通常深埋在大腦深處,故稱深度腦刺激。其基本原理如上所述,極其簡單,但卻廣泛應用於多種大腦疾病的治療,例如,癲癇、帕金森等,這些疾病通常伴隨著大腦異常放電。

以帕金森為例。帕金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病人的常見症狀為震顫、運動功能退化等。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帕金森是影響運動神經系統的退行性神經疾病

對某些病人,簡單的藥物治療對顫抖無能為力。此時,深度腦刺激可承擔起重任。通常,神經刺激器(neurostimulator)會植入大腦深處的一些核團,如內側蒼白球、丘腦、下丘腦核、橋腳核等,通過一連串高頻電流刺激興奮這些核團。這會改變大腦神經網絡的發放模式,改變神經遞質的釋放,最終達到控制病情的目的。雖然深度腦刺激控制病情的原理並不是非常透徹,但效果卻很顯著。

深度腦刺激,原理其實很簡單

深度腦刺激,白色的線為埋置的電極裝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