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農村有的人年三十時給獨居的父母送點飯菜,並不將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團聚,你怎麼看待?

建行漸遠


讓人養老,自己必須有錢。老人貧窮,多病,兒女生活一般,就談不到讓人養老。農村養老是大問題,不能只憑道德綁架。無勞動能力,又無養老金,應將個人承包土地上交,由國家社會發放醫保和生活費。這應該是這個國家討論的一個重大問題。養老是社會的而不應是個人。子女只是輔助行為。中國歷史上在養老問題上的道德綁架該結束了。社會發展了,國家富裕了,這農村養老問題該解決了。


阿武746


我的公公現在住在大哥的家裡,只是住住他們的房子,是公公自己做自己的飯吃。

差不多每一年的冬天,我就會把公公接到我們家裡住一段時間。我變著花樣做飯,把碗筷拿好,才叫公公吃飯。

過年的時候,大哥不叫公公回老家,公公就在我們這過年。

去年,我們又把公公接來跟我們過年,而今年,大哥又問公公在哪過年。

現在,我已經在準備包餃子了,我把餃子包好,把排骨燉好,把菜買好,三十回老家跟公公過年。

之前的時候,我們回老家過年的時候,我也是把所有的過年食物,都準備好,帶回家。

遺憾的是,我的所做所為,在公公眼裡,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我覺得,過年的時候,應該跟老人在一起吃飯,哪怕平時各吃各的。

老人能吃多少呀,過年,一家人團聚,是很熱鬧的氛圍。

只是,有些人不這麼想,他們或許嫌棄老人在的吧。

我希望,大哥大嫂,我們一家人,能陪公公一起過年。哪怕是我們來安排過年的飯菜,我們都沒意見。

所以說,人與人之間,各自想法不同,有的人,他在過年的時候,能端給老人一碗菜,我認為,也是好的!



li冰兒


不止農村,很多地方也有這樣的情況!更多的是老人不願意到子女家中生活!

(沒經歷過的不要開罵,這是事實!)

我認識一個92歲的老太婆,子女有5個,4女一子。按農村的風俗她是應該在兒子家養老的,可是她不樂意。兒媳婦做的飯菜她要麼覺得味淡了要麼覺得硬了,兒媳單獨給她按她的要求做的飯;老太太又覺得兒子兒媳桌上的菜比她的好。弄得兒子兒媳為這事打過幾次架。

老太太又有點耳背,她兒媳說話又比較輕聲。結果老太太就經常給她兒子說兒媳老是說她閒話(講事實,她兒媳很孝順的)。於是老太太住兒子家搞得兒子一家關係很緊張。

兒子找幾個姐妹商量,說每家都住一段時間吧。幾個女兒都同意了,徵求老太太的意見。老太太說離了村的不去。結果就剩下大女兒家。

老太太的大女兒家的房子就建在老太太以前房子的旁邊,牆壁就隔了不到20釐米。大女兒把老太太接回家,第二天老太太就溜回老屋了。大女兒問:媽,你咋了?又回老屋。

老太太說:老頭子一個人在家呢!(老頭其實走了快十年了。)等我做飯給他吃。

大女兒左說右說說不動老太太,只好幫老太太收拾老屋。並且把老太太的臥室安排在離自家陽臺最近的老屋窗邊。這樣,大女兒只要有空就到陽臺上一觀望就能看到老太太,有什麼好吃的,伸個手就遞得過去。

幾個女兒和兒子媳婦都回來,給老太太說,您老樂意住那家住那家,別呆老屋了,太久不住人,房子不乾淨(農村信這個)。老太太十分不高興,92歲了,還戰戰噤噤的拖個棍子要打幾個兒女;結果她兒女女婿媳婦孫子孫女曾孫外孫外孫女濟濟幾十號人跪在老屋前的曬壩聽老太太一個人罵。

後來,老太太就住老屋了。她大女兒負責每天不定時確認老太太的狀態,每天三餐從窗口遞吃的給老太太。孫子輩曾孫輩的也經常去看老太太。老太太一個人住老屋相當的開心,今年身體檢查沒有什麼大毛病。

於是,每天村裡就會聽到她大女兒的喊聲:

子輩孫輩都在商量老太太滿百歲時要風風光光的大辦!

尊重老人的習慣,不要把你認為好的強加給老人反而使老人活得更開心。

其實老人活著最重要的是她的信念,尊重她的生活,她就能活得更長久!


小編也承認有少部分不贍養老人的,不論農村或城市!這樣的人應當受到譴責,

“子若不養親,以何來養老?”


後超人


哪怕獨居是老人自己的意願,大年三十這樣闔家團聚的日子,相信沒有多少老人是想自己一個人孤孤單單過年的,子女這樣做就是沒有盡到孝道。

之前講過,我家鄰居就是這樣的人,家裡只剩下一個腿腳不方便的老爹,兩個兒子輪流管飯。每次輪到我家鄰居管飯,也就是他的大兒子家,不管陰天下雨還是過年過節,老人家都是一個人顫顫巍巍拄著柺杖來吃飯,大兒子一家人對老人的態度,說難聽一點,老人家還不如一個要飯的。即使過年這樣的日子,也從來不讓老人上桌吃飯。

他們家的房屋構造是兩層的小樓,一般吃飯都在正堂屋,院子裡面搭了一個車棚,每次就是給老人盛點飯,讓老人在車棚下面吃,夏天還好,冬天外面零下的氣溫,飯沒吃幾口就冷掉了。

有時候老人家吃飯來晚了,沒有飯了,也不會再去給老人家再做一點,反而說些難聽的話。有時候和大家閒聊天,老人家說著說著就哭了,從前多麼要強的一個人,現在落到這步田地,也不知道到底受了多少委屈。鄰里街坊雖然看不慣,但是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是人家的家事。更讓人氣憤的是,老人家受不了兒女這般對待已經喝藥自殺過一次,沒死成身體還落下了毛病,日子過得就更艱難了。

老人的孫子現在也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從小老人家是最疼愛這個孫子的,有什麼好吃的都是留給孫子,隔三差五還給孫子拿錢花。現在老人家身體不行了,也沒有經濟來源了,多少受點父母的影響吧,也沒有從前那種和諧的爺孫關係了。

百善孝為先,不管何種時候孝順父母這種事情都不會錯。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不說給子女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至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人間世365


生活中農村過年過節的不接老人來家吃飯真的也有,看著老人也挺淒涼的。不過現在也少了,很多是老人不願意來,怕麻煩。我家就是,現在除了大年三十需要發壓歲錢給孫子,我爸是無論怎麼請,軟硬兼施都不來。我們幾個兄弟姐妹一起住的又近,離爸爸媽媽住處都不超過5分鐘的路程,他都不願意,說爬樓梯太累了,為了吃頓飯。今年的中秋,請了幾次都不行,只好把菜給送過去。你們見過給老爸過生日擺酒,壽星不來的嗎?就我哥家,因為哥哥的小女兒跟老爸同一天生日,所以我哥每年都擺兩桌,結果從今年開始我爹再也騙不過去了。所以看現象也不是孩子們不孝順。


麥田城堡的生活


記得有人說,他的母親在村子裡是最幸福的,有冰箱、空調、電視和大房子等,還想怎麼樣?我說,我家的狗生比你老孃好,不但有你老孃所有的,更有你老孃沒有的。如每天帶它去散步,每天逗它玩,和它說說話;病了馬上上醫院看病,還把藥喂到它嘴裡。對方很不開心,但又不敢生氣:“噯,話可不能這麼說。”“那該怎麼說,這難道不是事實?”只有物質的東西,只有愛護,都不是幸福,只有獲得尊重,才是真正的幸福。我家的狗只是我的寵物,我只是愛護它,但從來沒有人去尊重它。你的老孃孤零零的,成了為你看守宅子的工人,你尊重她了?


ddgjgmgtag


農村有的人年三十時給獨居的父母送點飯菜,並不將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團聚,你怎麼看待?

這種現象主要出現在兒女較多的家庭,按理說兒女多老人到了晚年應該享福,但“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在現實中也出現在父母的養老上。兒女平時忙不管不問,過年理應接到家裡全家團聚,問題誰會來接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可以到子女家輪流過年。這樣誰都沒意見,關鍵是家裡的長子或長女要帶頭,老大等老二、老二等老三,到頭來只會寒了父母的心。

我父親弟兄4個,小時候奶奶還在世,每到大年三十,弟兄4人每家炒3-4個菜,帶一瓶酒,全家都到奶奶住的屋子過年,。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年,我家帶去的酒放在爐子上的鐵鍋里加熱,結果拿出來成了空瓶,讓鐵鍋給“喝”了,全家人哈哈大笑!

當子女們都已成家立業,每過一年父母也老一歲。子女盡孝要趁早,莫等失去了才知後悔。不僅僅是過年把父母接到家裡吃頓飯,平時也要多關心,多回家看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關注評論,共同探討!


沂蒙小杰


我感覺這種問題不該拿來這裡問,應該直接問責,問他們兒女的責。看到這種問題我都生氣。人都有父母,自己也是別人的父母,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我爸不是我爺爺親生的,是我奶奶帶我爸嫁過來。我爺爺一萬個不喜歡我爸爸,那個年代,想想都可憐。我爺爺除了有幾擔米為我爸把我媽取回來外,其餘的有時間就想方設法罵我爸媽,我爸從來不吭聲,只有我媽受不了跟我爺爺吵。我爺爺對我爸媽不好到什麼程度,以後我有機會再慢慢說。到我爺爺82歲那年,在放牛的時候摔倒了(爺爺高大威猛又健壯)我爸爸挨去野外揹他回來,之後爺爺再也起不來,十一年裡都在床上度過(我想起來都想哭,那時候沒輪椅,就算有,我們家也買不起)都是我爸爸媽媽護理。直到過後的幾年我爺爺才開始說我爸媽是他的好兒子好兒媳,以後你們肯定會苦盡甘來子孫滿堂!直到93歲平靜過世,我爸媽還是不希望爺爺過世,爸爸說你們爺爺要能活到一百歲多好,就算他一直躺床上,有他在,你們就都還有爺爺 ,你們就是幸福的,他不在了,我們家就少了一代人,這就是缺陷。他要能能看到我兩個弟弟結婚就好了。


柳葉眉尖


我個人總覺得農村是中國禮儀最集中,最能體現孝順文化的地方。我在農村也待過,總看見那些孝敬老人對待自己的父母或者是岳父岳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總是以最好的生活回報給他們,這些做兒女的才是善良農民的孝順的情懷。

不過人世間冷暖,也有不孝順現象的發生。我還記得我大姨家在農村的鄰居是一個王爺。王爺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去世以後兒媳婦兒和孫子就生活在這個村子裡,他的小兒子在外面打工也走出去很多年沒有音訊了。就是王大爺這一家,讓我也看到了人間的冷暖。王大爺自從兒子去世以後,小兒子打工又不回家,所以說每年王大爺過春節的時候是最孤苦伶仃的。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大姨都把煮好的餃子讓我表哥去給他送一碗做的好酒好菜都一樣給他拿去一些。而他住在同村的那個兒媳婦兒,也只是禮節性的讓自己的兒子去看望爺爺,其餘的什麼禮物都不買,用她自己的話說,自己一個人拉扯孩子們真的不容易,又哪有錢管老爺子呢?就是這麼一個家庭,爺爺跟孫子倒是很親,可孫子對爺爺的感情很淡薄,過年過節的也就是去看望一下而已。可是事情又出現了轉機,我聽大姨說這個王爺爺的小兒子在外面掙了大錢,跑運輸回來以後給自己的爸爸又蓋了房子,又給找了一個後老伴兒。條件一好轉他那個大兒媳婦兒就和孫子簡直就把門檻踏破了,天天去哄著爺爺,哄著自己的老公公,好像就貪圖人家的財產。可是王爺爺也知道自己的兒媳和孫子們的意圖,所以也不怎麼搭理他們,最後王爺爺去世的時候把所有的財產又都給了自己的老兒子,這就是對不孝順子孫的一種懲罰吧。

所以我說在農村一定要尊老愛老養老又讓老人們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要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這才是做農村人的本分,我想孝順是每個人責任。不讓老人孤單,不讓老人受苦,這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特別是大年三十這些重要的節日,一定要給自己獨居的父母接到家裡去,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這才是做兒女的最好的孝順。




伊春美食美客


不接老人到自己家過年是有道理的,原因如下

1.在農村老人如果自己住,一般都身體健康,主動要求自己住,老人大都不捨得離開自己的家,而且把自己的家看做“主家”過年只有兒孫們帶了飯菜過來吃的份,斷然沒有自己去兒子家過年的事。

2.目前農村老人絕大多數都不止一個孩子,很多老人兒子也不止一個,過年時去一個兒子那裡,另外一個兒子臉上不好看。老人也不可能挨家轉,所以老人都是等兒子拿了上好的飯菜過來。

3.老人在自己院裡住慣了,不願去兒子家。即使得了病,也是兒子,媳婦過來伺候,不需要時就打發回去,決大多數農村人都很孝順的,父母得病時輪流伺候每人一天、一月、或一年。從不請假,有些輪到自己時,甚至會停種一年莊稼,以便更好的伺候老人。

4.農村老人勤勞,喜歡打理自己的院落。

5.農村老人喜歡清淨,嫌兒子家太鬧。

綜上,其實最主要原因是老人自己不願意去,當然在農村不孝順的兒女也有,但我敢說,農村老人比起城市裡老人幸福得多。養兒防老的優良傳統一直都這樣傳承著。

過年時,老人家裡更是兒孫滿堂,熱鬧紅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