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燈籠沙島成順德首批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島嶼

燈籠沙島成順德首批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島嶼

燈籠沙島靜靜地等待開發

潭州水道橫亙順德與禪城,儘管兩岸皆是高樓,但水道中留下一個狹長的小島,如同都市裡的“綠心”。由於生態好,引來鷺鳥等棲息,小島成了佛山新城的“小鳥天堂”

燈籠沙島成順德首批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島嶼

島上棲息的鷺鳥

根據《佛山市河心島生態修復工作方案》,燈籠沙島成為順德首批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島嶼,未來這座“小鳥天堂”或將成為潭洲水道上一座美麗的景觀島。近日,記者跟隨樂從鎮工作人員登上這一“無人秘境”一探究竟。

探秘:豐茂竹林處藏鷺鳥天堂

近日,記者隨同樂從鎮工作人員登島勘察。來自樂從鎮國土城建水利局的洪潤偉平日常在河中巡邏,勘察水利設施等。他告訴記者稱,小島由於形狀狹長似舊時魚燈,一直以來被叫做燈籠沙島

記者從小島面向樂從鎮一岸的臨時碼頭登上發現,島上沒有完整的道路,昔日的環島路因洪水而沖刷掉,記者只有踩著茂密植被所覆蓋的道路一路前進。

來到舊碼頭,記者看到有些不同以往的變化。“以前島上有一個露天燒烤場,紅色廢棄的磚房是過去的小賣部,而左右兩邊帶有房間的白色水泥屋是過去的碼頭。”洪潤偉告訴記者,過去島上有五六個建築,但因無人管理經營,或有風險,隨後就按照要求將之拆掉。

島上保留的生態也非常完好。記者瞭解到,島上除了有人種植的竹林外,還有許多灘塗地特有的植物。此外,有專家考察發現,島上有白鷺、棕背伯勞、斑腿泛樹蛙等棲息。

燈籠沙島成順德首批河心島生態修復試點島嶼

島上除了茂密的植被,還有一些殘留的建築物痕跡

故事:昔有守島人村民好去處

樂從鎮國土城建水利局規劃管理組組長謝源周表示,由於島上無水利設施、無人居住、無農業存在等,小島一直以來都是荒島

然而,歷史上燈籠沙島卻是潭州水道上熱鬧的“水中驛站”。謝源周告訴記者,燈籠沙島附近的樂從村落皆有數百年以上的歷史,由於依水而居,因此漁業發達。“農耕時代時,燈籠沙島有很多漁民到訪,島的岸邊停了很多漁船。”隨著時代發展,潭州水道旁漁民逐漸少了,工業建築等逐步替代了魚塘,小島也就越來越少人來訪了。

謝源周說,上世紀90年代,有人將燈籠沙島從小湧村手中租賃過來,從種植竹林到做露天燒烤場所。“竹林還在,但是竹林管理者已找不到了;露天燒烤在很多年前就不再經營了,場地也被我們處理完畢。”謝源周說。

對於小島上露天燒烤的回憶,洪潤偉的腦海裡還有些印象。“當時自己十幾歲,學校組織學生上島燒烤,人很多,也很熱鬧。”洪潤偉告訴記者,燈籠沙島是當時周邊不少村民的休閒好去處,但凡假期,就有村民坐擺渡船上島遊玩。

市民何先生在數年前也因採風登上過燈籠沙島。他記得小島有專門的“守島人”,還有一隻早晚繞著小島“巡查”的小花狗。“守島的是一個老人,每天都會照看一下燒烤場地和竹林。”何先生說。

新生:生態修復不會人工干預

“燈籠沙島屬於生態島,將採取生態自然修復計劃,未來也不會進行人工干預。”謝源周告訴記者,目前樂從鎮正配合佛山市相關部門對燈籠沙島的修復工作做預前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潭州水道上的這一沙島“明珠”是順德河心島生態修復工作的首批試點島嶼。記者瞭解到,根據《佛山市河心島生態修復工作方案》部署,順德區共有11個河心島擬在今年開展生態修復。

記者從佛山市國土資源和城鄉水利局獲悉,在今年1月18日至19日,該局聯合市水務、環保、農業、住建局,對順德區燈籠沙等全佛山的5個試點河心島進行了檢查和驗收,並對下一步工作的推動進行了調研。根據部門反饋,順德區燈籠沙島自然生態保存情況好,島上植被茂盛,生態本底優良,且當地政府、部門已開展島上環境治理。

潭州水道橫亙佛山新城與禪城,而小島也成為了這一都市化片區中難能可貴的自然資源。對於未來燈籠沙島是否還要進一步規劃,謝源周表示,除了進行生態修復外,目前區鎮兩級暫無計劃。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小島權屬於樂從的小湧村,未來小湧村可根據實際發展需要,制定一定的改造方案。“生態紅線決不允許被逾越。”

隨著鄉村振興、美麗順德戰略的實施,水利小鎮成為樂從未來打造的數個特色小鎮內容之一。記者瞭解到,東平湖一期等重點水利工程都被納入水利小鎮其中。“燈籠沙島未來有望成為順德水利景觀中的一個特別景緻。”樂從宣辦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