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2018年《行业观察》发布,好未来回顾过去携痛前行

2018年《行业观察》发布,好未来回顾过去携痛前行

4月10日,2018第二届腾跃中国教育培训行业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同时,《春华•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观察》在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新版《行业观察》通过调研3000多位校长,通过大数据的视角,展示了教育行业的当下与未来、蜕变与反思,教育行业的行业图谱,以及2017年难以掩盖的行业之痛,让在场嘉宾更全面地了解教培行业。

教培行业是如何发展?大机构近五年做了什么?教育机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哪些鲜为人知的痛楚以及给行业反思?面对国家政策改革,教育产品、教育形态该如何做到转变升级?未来3-5年行业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2018年《行业观察》发布,好未来回顾过去携痛前行

回顾•大机构的发展与成果

教培行业起始于1978年,距今已有40年。在过去10年中,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随之带来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中国人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支出位列中国家庭消费支出前三位,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也使得家庭的教育消费支出比重增加。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出现的同时,K12教培市场也走进大家的视线。

据中焦视线记者了解到,一线市场就是北上广深参培人数大概在400万左右,每个学生、每个家长一年教育的消费在一万元;二线城市参培人数将近两千万人,在这个市场规模里面,人均的家庭消费在7000元左右;中国三、四、五线城市人均的参培人数超过四千万人,在这些市场里面人均的教育K12领域的教育消费平均每年450元;中国地市级K12的教育市场,人均参培人数也超过两千万,人均值在3300元左右。这些数据让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K12中国当前教育市场广阔,而且这个市场虽然二孩政策随着消费升级,它的规模还在以每年稳定增长的趋势往前走。

好未来、新东方作为教育机构的两大巨头,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及K12教培市场上均体现出了大机构的杰出表率作用。

好未来近几年都做了什么?好未来教育集团首席技术官黄琰说道,好未来近五年主要的成果有三个。第一个是报名APP,有了这个APP之后,便利、便捷让给家长,同时插班也无迹可寻;

第二个是双师。整个教育行业都在讲双师,它对于教学练本身都提出了非常新的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可以助教老师更加高效的上课,一个老师可以同时覆盖更多教室,每个教室配备一个辅导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关注。还有一个新产品叫做魔镜。它可以观察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它还存在一张关于孩子45分钟关注度变化的折线表,并可以推送到家长的微信当中。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能推广管理中心主任、新东方中学业务核心产品VPS首席产品架构师王专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也向大家分享了新东方在全国普及的技术手段。王专表示,新东方所做的教学服务创新,并不是盲目创新。新东方的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员和家长好,这些新的科技手段能够从客观角度理性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老师教育情况,统一度量衡。

2018年《行业观察》发布,好未来回顾过去携痛前行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优能推广管理中心主任、新东方中学业务核心产品VPS首席产品架构师王专发表讲话

注目•大机构的蜕变与省思

从环境看,知识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能分割的部分,传统教育必须联系科技手段,顺应时代的步伐;从政策来看,国家高考政策改变,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大机构自身教育模式需要不断进行转变,适应全新的教育要求;从机构自身来看,大机构扎稳脚跟之后不断向外扩展,随着扩展自身组织缺陷暴露,组织定要边总结问题解决问题边发展。

在媒体的报道下一路高歌猛进的大机构常会因为这些问题遍体鳞伤,让他们能在行业带来的痛楚下继续前行的原因,其实是大机构面对问题的省思与蜕变。

2018年《行业观察》发布,好未来回顾过去携痛前行

好未来教育集团首席技术官黄琰发表讲话

对于行业对教育机构带来的痛楚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作出反思,好未来作为行业巨头,黄琰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向大家分享了几个好未来在行业发展多年遇到的具体问题及省思规划。

一个便是开分校遇到的“品质问题”,由于一个不负责的老师,家长和孩子可能会抛弃一个教育机构,因此好未来正思考品控、思考怎么样能够让好的内容、好的讲法可以覆盖到每一节课、每个老师。第二个问题是产能问题,许多地方学而思报不上名,家长怀疑是学而思的饥饿营销手段,对学而思产生误解。为让家长和孩子能够顺利报名,好未来秉承有一个老师开一个班,没有老师不开班,现在很多城市已经缓解了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是赋能问题,也就是许多老师离开学而思单独自己干的问题。对此好未来事后反思,觉得产生问题和焦虑本身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有没有认真思考这个机构给老师真正做了哪些赋能。因此好未来正尝试思考更多的真正能够帮助到老师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习体验的东西。第四个问题是产品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教育标准的提高,教育机构要思考是不是自己的产品过时了,该升级了。

洞察•

大语文政策出现,行业迎来春天

据中焦视线记者了解,近期,高中语文学习提出了“大语文”的教育新方向。新出台的高考政策中,语文只能考一次,但是英语可以考两次,并且在全国性高考选拔中语文所占分值可能达到180分。不难看出,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因此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家长老师对语文自然看得是越来越重要了。作为教育机构,教育机构的教育形态,产品的偏重必然会随着这个政策的出现发生变化,进行转型与升级。

对于最近新高考对于语文学科的比重调整也发生变化。黄琰表示,很多机构说“这个调整,我的老师还是按新高考之前储备的”,但本质上也是面对着国家的教育相关部门对于这个时代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侧重、需要什么样的牵引,对教培机构的教学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以及对教培机构管理的方法、学术和建议,有的机构觉得挺惶恐的,“国家会不会上紧箍咒、会有限制、不鼓励、不支持这个行业发展。与其担心,教育人应该反思这个事情。”

黄琰还说道,之前碰到的很多难题、很多痛点,归根结底,要不是产品不对,要不是教育的生产力不够,如果跳出来假设教育的生产力提高一个量级,对老师赋能的工具提高一个量级,在上一个层级里面大家觉得不可解的问题,当生产力发生质变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不复存在。

因此未来的3-5年将有大量以内容和工具为载体的对公服务会出现,科技加速教育生产力提升,教学环节会被持续重构。另外,行业初期出现的“有就好、看上去好就好,至少能解决燃眉之急的服务就好”的对公服务的公司不再满足教育公司的要求,“三观正、进化快、活得久”的新对公服务公司将会成为行业的主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