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認為英國女王對於現在的英國而言有何意義?


皇帝制度和貴族制度是古代西方封建制度的重要內容。隨著近代的改革和革命,君主制被大大的改造或者廢除,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英國是為數不多的保留皇室存在的國家。但的皇室不同,現在的英國皇室更多的是一種國家的象徵,是形勢上的最高統治者和三軍總司令,不具備任何實質性的權力。英國王室的繼承製度具有一定的歷史遺存特點,也有現代化的改變。

英國古代的皇位繼承與中國古代的皇位繼承原則類似,皇位世襲,以血緣關係的遠近來確定繼承人,基本也是嫡長子繼承製。如果國王長子已死,則由後嗣繼承;無嗣,則輪到其他的兒子。但與中國不同的是的,英國承認母系血統,如諾曼底王朝的建立者威廉一世,他與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朝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但因為王朝統治者死後無嗣,威廉一世依靠自己的的姨祖母艾瑪(盎格魯-撒克遜王朝統治者愛德華的母親),聲稱自己有權繼承王位。而自己的妻子是盎格魯-撒克遜王朝阿爾弗烈德大帝的第七代直系後裔,她的血統為威廉贏得了王位的正統性。這在中國是沒有類似情況的。而在英國曆史上則不少。但整體上英國的古代繼承人以男性為主,縱然是女性與王朝的血緣關係更近,也多是其丈夫獲得王位。

而英國女王的出現則與宗教改革有著密切關聯。伊麗莎白一時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后唯一倖存的孩子。她剛出生就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但後來她的母親被處死,她也被宣佈成為私生女。她同父異母的弟弟愛德華的出現使得徹底喪失了繼承權。伊麗莎白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個新教徒。隨著新教教徒逐漸掌握政權,愛德華去世後,他們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奪權,復辟天主教。後因瑪麗一世婚後長期無子,新教教徒對伊麗莎白的支持,使得伊麗莎白再次成為了繼承人。伊麗莎白繼位後,英國的社會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一時期也是英國的社會轉型期。君主專權向議會制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掌握海上霸權。這為女性在繼承權中獲得地位有了鋪墊。

伊麗莎白二世

隨著英國的政治改革,對王位的繼承也有了法律的規定。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的了《王位繼承法》,規定長子繼承,然後是其他的兒子,最後是女兒。另外,還規定繼承者必須皈依新教,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能娶天主教徒。而又隨著近現代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在社會中的地位上升。2011年,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上,修改了1701年《王位繼承法》,王室成員無論男女都能擁有同等的繼承權。而英國君主不得與天主教徒結婚的禁令也廢除。所以,根據繼承法,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王位是終身制,第一順位繼承人是其長子查爾斯王子,第二順位繼承人是查爾斯王子的長子威廉王子,第三順位是威廉長子,第四順位是威廉的長女。以此類推。


國家人文歷史


英國女王及整個王室對英國有三重意義。

第一重意義,英國王室是英國國家穩定和延續性的代表,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英國王室從1066年諾曼征服開始,其地位和作用隨著英國憲政改革進程發生了劇烈變化。儘管王朝換了好幾個,但是英國王室延綿至今,見證英國曆史的滄海桑田。無論世界怎麼變,英國怎麼變,王室始終在那裡,象徵性地代表國家統一團結。

第二重意義,英國王室是英國的重要“品牌”。女王的家庭醜聞是各國民眾的談資,女王的宮殿是最受歡迎的景點,王室的婚禮更是世界關注的直播節目,從這個意義上講,女王及王室的存在猶如其他公眾人物一樣,滿足了大眾的消費需求。

第三重意義,作為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王室在引導社會方面能發揮積極作用。英國重要王室成員無一例外積極投身慈善,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誌性”慈善運動。如威廉王子熱衷於野生動物保護,而他的父親查爾斯王子的慈善事業則非常大,成立了諸多慈善基金會。


波羅的海之月


英國女王對於英國而言當然有意義,而且地位非同小可,從目前看來其是不可能被取代的。這不能簡單的用階級立場去分析王室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政治上

英國女王,本身作為英國的國家元首,其早已經沒有了實際權力。具體的權力由議會下議院推舉出來的內閣首相行使,而議會下議院本身又是民眾選出的。這樣權力從國家元首手中剝離也就意味著女王可以遠離了各種非議和麻煩,成為無辜方。雖然其依然享有這諸如軍權、行政、立法、司法等權力,但是基本上都是確認權,而不是決策權,而且女王在政治事務上也輕易不表態,持中立立場。這樣一來女王也就變成了一個吉祥物似的象徵,代表著英國的傳統和文化。王權和相權,在英國制度體系下,也就達到了一種完美的平衡。女王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一種捍衛民主、制衡克倫威爾式強人的存在。因為民眾在無法通過選舉罷黜強人首相的情況下,可以擁立女王來維護自身的權力。

(英女王與王夫菲利普親王)

宗教文化和影響力

英國女王不僅僅是英國的國家元首,其也是英國國教聖公會的領袖。雖然這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但是意義重大。英國國教屬於新教的一支,強調“因信稱義”,否定了天主教信仰必須以教會、神職、聖事為主張,也就說英國國教也就代表著英國從信仰和精神上擺脫羅馬教廷的精神枷鎖的牽制。英國國教變成了本土式的宗教,強調民族性,而英國女王恰恰就是英國國教的教主,是英國宗教傳統的守護者。這對於維護英國的國家統一和外部影響力具有積極作用。因為英國女王不僅僅是英國一地君主和教主,其也是英聯邦國家元首或者君主,也是英聯邦各國英國國教教派的首領。

(英女王與聖公會的主教)

經濟利益

英國女王作為英國文化的符號象徵,其吃穿用行無疑不帶有鮮明的英倫特色。這往往也成為英國商品和文化產品的代言人,尤其是對於英國奢侈品商品,其創造的品牌價值不可估量,僅在2016年女王用過的英國產品牌出口創匯就高達2290億美元,涵蓋的範圍包括服裝、化妝品、珠寶、汽車等等。一般而言,供應給女王的商品都是質量過硬的產品,其生產商會得到皇家認證授權。這是一個能夠帶來巨大商業利益的營銷工具。目前英國國內有皇家認證的廠商有800家,從個體作坊到超級跨國企業。這是一種品質的象徵,來自英國女王所代表皇室的影響力,所以英國女王對於英國經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英國老司機)

結語

英國女王作為一個年過90時的老太太,其被英國人稱為所有人的“祖母”,其代表著英國家庭觀念和親情。登基65年來其一直兢兢業業,儘管已經這麼大歲數了,依然履行這自己年輕時候的承諾,為英國民眾和英聯邦所屬成員國人民服務,奉獻一生。然而這可苦了自己那已經70歲而且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的大兒子查爾斯。畢竟這麼大歲數的王儲,全世界基本是獨一份,成為了英倫笑話的另類演繹。

(英女王與劍橋公爵夫人凱特)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這個問題的實質其實就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中,君王的作用或意義是什麼?

在君主立憲制國家中,王室不再像封建王室那樣直接進行統治了,無論是政治、外交還是經濟政策,就等於基本撒手不管了。

那麼王室真的跟有些人誤解得那樣,沒有用了嗎?其實不是。在君主立憲制國家,王室的作用還真的不是政府與議會中的政客所能替代的。

王室起的作用在哪裡?簡而言之,王室其實負責的是整個國家的精神層面,道德倫理上的指向,是意識形態性的。在英國,首相有道德缺陷,民眾並不會覺得天塌了。但是王室成員出問題,則往往全英譁然,往往打擊全國民眾對英王室乃至英國的信心。而幸虧,伊麗莎白女王與她的兒子查爾斯不一樣,她一輩子都在認真守護英國最純粹的貴族精神。這裡的貴族精神絕非是地位等級意義上的,而是純粹精神層面的,文化傳統意義上的。當人們看到伊麗莎白女王的一舉一動時,會意識到人類是有基本的道德規矩可言的,是可以徹底排斥粗俗的。也正因如此,不管是威廉王子還是哈里王子的大婚,都會令英國民眾如此關注,他們的成婚及養育子女都在提高王室的支持率。原因是什麼?人們認為伊麗莎白女王的精神是有繼承者的,人們沒有必要因為查爾斯王子的言行而太過遭受打擊。

這種價值上的捍衛,在政治學上,稱為“保守主義”傳統。在英國,主要是由王室來承擔,從而保留了英國文化很多古典式的優雅。女王就像英國人的大家長,無形之中,就是在教育民眾應當怎麼做人。

“保守主義”的立場,在美國則更多地集中於對憲法精神與思想的捍衛與辯論上。類似的功能,總統如果能承擔時最好,比如奧巴馬就扮演得不錯。即使總統不能承擔,比如像特朗普,其對國家的道德倫理上的繼承與守護的價值基本不值一提,但美國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事實上也會自動承擔起這一角色的。美國人自由的天性裡,也許會懷疑一切,但是對於聯邦最高法院,從來都是深信不疑的。美國兩黨為什麼對聯邦法院最高法官的提名及任命,高度緊張與競爭拉鋸呢?在他們看來,這其實是兩黨意識形態鬥爭的最高陣地。

任何一個國家的治理,文化與精神傳統上的繼承與安放,一定都是立國之本。如果沒有合理的制度性安排,會因人而異的話,國家治理就會出現問題。一般來說,這一職責的承擔都是由國家元首完成的。但是國家元首可能會出現道德瑕疵乃至災難,比如特朗普、尼克松等。於是在議會制國家,就傾向於設立虛位的作為國家象徵的總統,來完成國家道德象徵的任務。比如,在德國就是由總統來完成的。德國總統雖然不像總理那樣負責治理,但是民眾會對總統甚至比總理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令國家元首遠離實際政治,其實也是為了避免可能因為政治鬥爭而陷入道德衝突。


建章君


她只是“虛位元首”,名義上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具有象徵性的地位。

英國女王的作用有四個:

1 作為國家元首,體現英國政治制度的歷史延續性。

2 承擔國家元首禮儀性的職責。

3 維持英聯邦的團結。

4 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項重要的權力:磋商權、鼓勵權和警告權。

就是這些吧


逆流成河MAX


這個老孃們都90多了,還霸佔從世界掠奪來的財寶不還,頭冠上的珠寶及宮殿裡擺滿了戰利品,包括從中國搶的珠寶文物等,也從沒有為侵略掠奪屠殺其它國家的犯罪行為道歉過,她爸爸,她爺爺,她爺爺的爺爺都是強盜頭子,擁有強大的強盜遺傳基因。戴安娜王妃莫名其妙的死亡,真的與這個老孃們沒有關係嗎?英國皇室的存在是英國人的恥辱,不消滅皇室,英國人永遠是侵略掠奪者的後代,永遠是屠殺別國的劊子手,永遠擁有恥辱的基因遺傳,永遠別想挺直腰桿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