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大臣們上朝,如果想上廁所,該怎麼辦?

用戶62730091385


古代大臣們上朝一般早朝比較多,故稱之為常朝。上朝時間是天剛矇矇亮的時候。也不是所有大臣都有資格上朝,至少四品以上的在京官員才能參加,人多的時候有上千人,一品二品的官員在宮殿裡,三品四品的官員在殿外恭候,有皇帝需要詢問的就要進殿面君。

當大臣上朝的時候,如果想上廁所舉手請假皇帝准許嗎?大臣又是如何避免上朝時上廁所呢?

我們都知道,人有三急,其中“內急”上廁所就是其中之一,“有道是,管天管地,管不住拉屎放屁。"這話沒毛病,但這是指的普通老百姓,皇帝多威風凜凜啊,他就是要管大臣們的拉屎和放屁。在上朝的時候,大臣內急皇帝也不批准上廁所,其實也沒有大臣這麼不開眼的,上朝時上廁所,他是不是活的不耐煩了?


上朝時不僅大臣內急不準假,即便放個屁都不準。據說清朝雍正稱帝時,雍正的弟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俄放了個屁,雍正不是看在他平常笨笨,蠢蠢的樣子,說不定痛打他一頓呢。最後雍正無奈的揮揮手讓他回家了。

由此可見,皇帝不但管天管地,還管大臣的拉屎和放屁,由此看來,大臣在上朝時都做好了準備,要麼上朝時不吃不喝免得內急。要麼恰好內急用力憋著。

其實皇帝也知道這不人道,但為了尊嚴只好如此狠心。假如皇帝內急和放屁該如何呢?

皇帝內急就會說有事早奏,無事退朝。大臣知趣,知道皇帝內急,於是紛紛表示沒事可奏了,然後皇帝說散朝。

當皇帝上朝時放屁了咋辦呢?還別說,真有一次雍正上朝時放了個屁,當著滿朝文武,雍正覺得很沒面子,於是對大學士鄔先生說,我今放了個屁,就是想考考你們,以朕的屁為題作詩。但詩中不能有屁。


Δ田文鏡

雍正看了一眼鄔先生說:你是大學士你先來。鄔先生想了想說道:『龍行自帶雨和風,馭氣排空響一聲。驚雷震得天地動,文武百官跪地聽』。

雍正一聽,大學士把自己放屁比做了龍行帶風,自然很受聽,重賞了鄔先生。

雍正一指年羹堯,說,大將軍輪到你了。年羹堯雖是一員猛將,但文采也不錯,年羹堯隨口說道:『邊關情勢正告急,神龍忽降法力奇。運起神風吹敵陣,刮退敵兵三千里』。

雍正一聽,大將軍把自己的屁說成是戰勝敵軍的法力,非常高興,也重賞了年羹堯。


Δ鄔思道

雍正指了下尚書田文鏡,田文鏡是聰明人,接口說道:『民間瘟疫正流行,百藥無效要人命。忽有神龍吹香風,吹走疾病影無蹤』。

皇帝一聽,哈哈大笑,想不到自己的屁是香風,還能為百姓治病,於是重賞了田文鏡。雍正一看時候不早了,於是宣佈退朝。




秉燭讀春秋


毫不誇張的說,古代官員上朝就是一種罪,因為早朝的時間很早,一般是在三更天(凌晨四點到六點)散朝時間不固定,全看皇帝心情,更為重要的是,在早朝期間是不允許上廁所的。



先告訴你為啥不允許上廁所,一是彰顯皇權無上,二是怕大臣漏聽會議重點內容。

想想那些個大官也挺可憐的,一大早天沒亮就要爬起來洗漱準備稿子,上朝還不能上廁所,那他們都是怎麼避免早朝上廁所發生的呢?



首先就是頭天晚上晚飯少吃,再就是早飯留著散朝後再吃,儘量上朝前不吃不喝,要不然就是墊尿布了。

很多情況下,官員在坐的轎子中都會自備一個馬桶,如果有內急需要在去的過程就會解決了,如果實在是疾病或者拉肚子可以請病假,也不都是沒人性的規定。


納蘭談史


這個問題其實之前我就想過,人嘛!都是凡人,又不是神仙,同樣吃五穀雜糧,對於上廁所這件事,無論你是高矮胖瘦、富貴貧窮你都避免不了,對於百姓而言,這樣的事是在普通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如果是古代大臣,又在上朝的時候,突然想內急怎麼辦?你總不能說:“皇上,臣有事啟奏,臣內急、想上茅房。”這不是作死嗎?

那麼面對早朝、晚朝,這都是討論國家大事,公司開個會還要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古代上朝有時候一上就是一上午,這些大臣們都是怎麼解決的呢?

第一:肯定是少吃食物少喝水;就和你馬上要坐長途汽車一樣,你肯定會在頭一天晚上就少喝水了,大臣們也是一樣的,據說口中還會含一小塊人參,主要是用來維持體力的。但是這種情況會出現頭暈乏力,有的年老的大臣站久了就暈倒了。

第二:嘴裡含一塊木頭;別小看這塊木頭,非常珍貴,取自金絲楠木,木頭是被一種特殊的鳥類的口水腐蝕過的,最後用大火燒,差不多就和指甲蓋那麼大,含在嘴裡也能緩解內急的症狀,可是這樣的木頭又特殊又昂貴,一般的官員是買不起的。

最後:就只能忍了;這也是大多數官員的做法,遇到這種情況是不會說的,只能希望皇帝快點退朝,他們是不會像電視劇裡一樣直接說出來的,如果真的說出來,皇帝體諒還好說,不體諒的話估計你的仕途就到此為止了。

然而有人就問了,要是皇帝內急呢?換作是你你會怎麼說?肯定是“有事起奏,無事退朝”啊!聽到這句話除非是真的有急事,要麼不識相,大臣們都樂意早點退朝。這就和領導開會一樣,很多人都希望早點結束,但是總有那麼幾個人老是提問題,你是不是很想揍他?


貓眼觀史


古代大臣上朝一般是早朝,在上朝之前,儘量做好事前工作,比如少吃東西或儘量不吃東西,不喝水,這樣能避免上朝內急時的尷尬。

但是一般早朝的朝堂是沒有廁所的,大臣如果內急怎麼辦呢?一般殿外都有個偏房,裡面放著若干馬桶,馬桶裡有沙灰,這樣便於除臭,有專門的小太監在偏房門外候著。

一般三品以上大臣都在宮殿裡,四品官員都在殿外候旨,皇帝宣召才能進殿,三品以上大臣人數較少,四品大臣佔大多數。

殿外官員內急,只需跟殿外當值太監說一聲,就可以去偏房解決問題。但是宮殿裡的大臣如果內急怎麼辦呢?每位大臣上朝,手中都有一塊朝笏,用來奏事用的,內急時,朝笏高高舉起,引起皇帝注意,這時皇帝會默許點頭表示同意,然後雙手抱在胸前躬身從側門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