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有什麼關於心理學的知識值得分享?

辣家軍2111376329


心理學中有很多知識,都對我們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情緒有幫助,很多科學實驗也很有趣。這裡先講三個對我影響最大的概念:延遲滿足感、安慰劑效應和習得性無助。

1、延遲滿足感——你可以控制你的慾望



延遲滿足的實驗是這樣的:研究人員去到一家幼兒園,給每位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一顆棉花糖,然後告訴這些小朋友,他們可以選擇現在吃掉這顆糖,或者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就能得到更多一顆糖作為獎勵。實驗結果是,當15分鐘後研究人員回來,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剋制住馬上吃掉糖的誘惑,得到了獎勵。

這個實驗並未結束,研究人員繼續的跟蹤這些孩子的成長,直到他們35歲,結果表明,當年那些能夠等15分鐘的孩子,長大後學習成績相對更高,發展也相對更好。

延遲性滿足告訴我們的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慾望。你已經不是兩三歲的孩子了,你大腦裡產生自制力的腦區已經發展成熟,沒有理由再像孩子一樣總是追求即時的快感。所以,在想要打開電視的時候,在拿起手機的時候,在面對顯然對於你的瘦身計劃不利的食物的時候,記得“延遲滿足”這個概念,會幫助你更好的自制。

2、安慰劑效應——你可以掌控你的思維

安慰劑效應,是指病人僅僅服用了實際並無藥效的“安慰劑”,如糖片,維生素等等以後,會單純因為僅僅“相信”治療有效,而使身體狀況好轉。

安慰劑效應驗證了一個事實,你的思維會對你的健康產生實際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患有同樣疾病的人,表現出的身體狀況會相差很大的原因。如果遇到問題能夠保持積極的思維,那麼通過安慰劑效應,你就會感覺更好一些,繼而對身體產生積極的效應。

3、習得性無助——要學會客觀面對失敗


習得性無助實驗過程是這樣的:研究者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電擊。經過多次實驗後,蜂音器再響時,研究者先把籠門打開,並未施予點擊,此時狗非但不會逃走,反而會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走,卻絕望地等待被電擊的痛苦,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在我們身上特別特別普遍,小孩子如果某一門功課考試一直考不好,就會逐漸放棄努力;大人也一樣,如果某項工作始終無法做到滿意,就會產生“我能力不足”或“我天生不擅長此事”的消極心理。這會讓人們慢慢忘記了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變得消極被動而一無所成。

心理學中有用的好概念還有很多,我們對這有了基本瞭解後,就能夠理智看到自己做一些選擇的心理動機,而看到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希望會對你有幫助。


回答者:雲朵 | 只講用得上的心理學


雲朵的小時空


我來說一個比較容易用又很強的心理學效應。


首先,看看下面的描述,說的像是你自己嗎?

“你是一個比較耿直的人,但是有時候內心也有一些小糾結”

“你心地善良,有時候比較活潑,但是也有時候喜歡安靜的一個人待著”

你也可以把這幾句話說給朋友聽,看看他們什麼反應!這種話術當你說給朋友聽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覺得你這個人太牛了,簡直太理解自己了!而不過是一些說誰都比較符合的話術而已呀!

這就是今天演講的巴洛姆效應。這個應用比較容易,但是力量非常強大。巴洛姆效應講的是人們很容易把一些描述性的、模稜兩可的話認為是對自己的準確描述。

有些人用這個發明了“冷讀術”!而且我們平常熟悉的算命師的話術和星座的話術就是這樣!

還有很多人拿這個來做所謂的“心理測試”,其實都是假的心理測試。當你學會了幾個這樣的話術,你也可以在生活中成為一個測試朋友心理,穿透朋友內心的心理大師了!


當然拿來招搖撞騙是不提倡的,在生活中嘗試用巴洛姆效應,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好,開始學起來吧!


科普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科學,許多心理學的理論和規律都離不開研究對象——人。所以眾多的心理學知識也是關於人的知識。

1.為什麼你背不下來知識點

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員,都會面臨眾多需要記憶的地方。可是很多時候你總是記不住,或者背了就忘。這是因為人的記憶是呈現曲線式的遺忘特點,艾賓浩斯就曾通過研究發現,在記憶的24小時中,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的,所以老師總是要學生們重複重複再重複。還有些老師認為睡前背書,記憶力更好。這是因為人腦的後攝抑制的關係,在大腦休息前的最後一刻,你所背誦的內容將在大腦中留下印象,相比較大腦一天內所記憶的內容睡前的知識就是後半部分的內容,會在大腦中留下後像,哼容易記起。

另一方面,用人的五感記憶,比單獨某個感官記憶,更容易記住,這是因為記憶內容觸發了人的其他感官,也就在大腦中形成了更立體的形象,你聽到某個聲音會記起這個單詞,你看到某個東西也會記起這個單詞。再比如你去虎門走走,邊走邊聽導遊給你講述林則徐虎門消煙的故事,下次回憶時,會更容易。

2.為什麼戀愛時總是猜不到女孩子的心思

男性和女性在認知方式和思維角度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這讓男生和女生面對同一件事,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男生是直線思維,以結果為導向,和男生吵架時,他們也經常說的是:你想怎樣?而女生恰恰相反,女性是以感性為導向,感性的女性更在乎的是你和她的說過態度,你的語氣,以及你的行為細節,能夠反應你態度的所有都可以作為她們評論你的依據。

所以男女吵架經常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答非所問的情形,他問:我怎麼錯了。她說:你連你怎麼錯了都不知道,你對我根本不用心。

男生在和女朋友相處時,要放下自己的理性,和妄圖解決問題的本能,關注女性的情緒,用溫和關懷的語言緩和女性的情緒。所以很多聰明的男性在女朋友面前都表現得毫無原則。因為他們知道女性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滿足,被需要,被關懷,是女性心中對男性的要求。所以男性總是猜不透女性的心思。



心理諮詢師四四


心理學是一門非常廣泛而實用的學科,下面給大家分享幾個心理學的知識:

1、情緒失控的時候,也是最脆弱的時候

可能會有人不太理解,認為當人生氣的時候,下意識裡就會覺得非常可怕。

其實不然,越是情緒失控的時候,伴隨他的可能是無助、脆弱。

當他們受到傷害的時候,只有豎起防禦的刺,才能保護自己。當我們遇到一個憤怒的人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去看待他,也許他是一個受傷的人。

2、走出困境最快的方式,就是學會去接納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拒絕、失戀、痛苦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總是想著如何擺脫,糾纏、自責,各種負面情緒隨之而來。

不如就試著去接納吧,接受這種感覺,接受這個局面,就是最快的癒合方式。

請在心裡給這些情緒留一片空間,包容你的焦慮,你的悲傷,你的脆弱,你的恐懼。

3、改變是一件長久的事,不必對自己過於苛刻與自責

為什麼我們懂得這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只是因為道理雖然懂,腦海裡形成的下意識行為不夠成熟。

所有的成熟思維,無不是在一次次的重複中加深。不是你的一次頓悟,就能過好以後的生活了。培養一個好的習慣,需要一次次的重複去做。

所以,一時做不到的事情,不必對自己過於苛責。

改變緩慢且重複。

以上就是小葫蘆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幾個心理學小知識,更多心理學的分享,歡迎關注。


溫暖的小葫蘆


親子關係需要用到心理學,做家長的要善於跟孩子溝通,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是值得我們去尊敬的個體。要懂得孩子的心事,瞭解孩子心理之後,你會覺得跟他溝通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例如孩子想買奢侈品,因為某某某也有,他有從眾的心理,如果他想要一件與眾不同的商品,那麼,他有獨特的個性。還有孩子隨著年齡的增加,課程的增多,壓力也會增加,這時我們就不要再給他去施加任何的壓力,而是要幫助他,從這個壓力走出來,幫他緩解壓力。做父母的,不要以長輩的姿態去壓制孩子,說教孩子。要跟孩子做朋友,態度呢要平易近人,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孩子他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關注孩子的成長,同時也不忘記自己的成長。父母是魚塘,孩子是魚,魚大了,魚塘小了,就會出現叛逆的情況,因為你管教不了孩子了,我們要把孩子放到大溪大河大海里去,讓他得到自由的徜徉,獲得更多的成長空間。


知心618016


心理學是範圍很廣的一個學科,涉及很多領域,幾乎與人有關的領域都涉及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有很多分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只是心理學應用的一個領域。

哪些東西有價值,因人而已,取決於你需要哪些內容,想解決哪些方面的問題。

心理學最最最(重要事情說三遍)值得分享的就是心理學是偽科學的重災區,很多打著心理學名頭的其實可能根本跟心理學沒關係。

從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哲學中分離出來開始,心理學的歷史就是一部撕逼史和八卦史。即使一時主流的觀念也未必是正確的和真理,即使直到現在,哪怕是學術派主流理念。

雖然有了很多科學成果,但很多關於人的問題還不確定。最重要一點就是可以參考借鑑,但勿當成信仰。沒有質疑精神的科學那叫宗教。


psymind


1.自我參照效應

是指記憶材料與自我相聯繫時的記憶效果優於其它編碼條件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信息與我們的自我概念有關時,我們會對它進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憶。這說明我們更傾向於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因此會高估別人對我們行為的指向程度。你以為自己不可或缺,也許你只是一個小角色。你真的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麼重要。

2.虛假普遍性和虛假獨特性

在觀點方面,我們會過高地估計別人對我們觀點的贊程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場,這種現象被稱為虛假普遍性。例如,當你很喜歡另一個人時,也許也會高度對方對自己的喜歡程度。

在能力方面,當我們幹得不錯或獲得成功時,會將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尋常,別人都完不成,這種心理被稱為虛假獨特性。所以,其實你並不是所謂的“天才”。

3.斯坦福監獄實驗

一旦某個環境適合,一旦內心的某個閥門打開,一旦自己的某些邪惡行為可以披上“合理化”的外衣,一個天使同樣可以變成魔鬼。不要低估自己內心的善意,更不要低估自己內心的邪惡。

……

知識永遠數不勝數,但學習知識只是手段而已,最終的目的是“讓自己更好地生活”,而心理學就是這樣一門學科。


而學習心理知識的魅力在於,我們可以去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些念頭和情緒並不可怕,通過接納這些情緒以及情緒所傳遞的信息,從而對其進行管理和調節,和平共處。

而做心理諮詢也不是因為心理有病,不是為了探討孰是孰非、事情的真相是什麼,而是瞭解人背後的原因、動機,去為這些而去探討、溝通。

我最大的感受在於,學了心理,我自己更放開我自己了,更能感受和珍惜幸福了。這就是我想分享給大家的。


小瘦與大胖


心理學從表面上看起來很神秘,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因為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很廣,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大眾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就是研究我們生活中的現象的,而發展心理學更是涵蓋了人的一生。

要說心理學有什麼值得分享的,真的很多,因為心理學很多研究都顛覆了人們的認知,讓人們在更瞭解自己的同時,也更瞭解了這個社會。

下面我就說幾個對我而言印象很深刻的心理學知識。

1、群體極化

在中國有句老話,叫“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意思是說人多力量大、辦法多。

但心理學研究卻發現,人多除了力量大之外,還有另一個情況,就是出現極端化。

比如說,一群人討論一件事,如果有一個人有不滿,很容易導致群情激奮。群體的責任感徹底消失,所以暴力傾向大大增強。打群架就是這種。

再比如說,一群人在制定明年工作目標的時候,如果有人提出了高標準,之後的人會緊接著這個高標準制定出自己無法完成的更高標準。這完全就是不合常理地挖坑給自己跳,但在群體裡就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所以就警醒我們,在群體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不會隨波逐流,做出錯誤的決定。

2、打孩子會強化他們的攻擊行為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很多時候我們也都這麼相信著,但是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卻和這句話大相徑庭。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體罰不能讓壞孩子變好,反而有可能讓他們經歷諸如抑鬱、暴力、酗酒等問題。

當然心理學家也說明了這項研究不是為了取消所有形式的懲罰,而是為了向大眾傳達體罰的危害,懲罰一定要掌握方法,即使是體罰,最好能做到在強度上有限制、迅速而短暫、在反應出現後立即執行等,以免給孩子傳遞負面的影響。

有用的值得分享的心理學知識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心理學其實就是讓我們更好地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相處。


榆木思想


我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小知識,共勉。

1、光線昏暗的地方更容易使人增進親密感,模糊的光線更容易讓人產生幻象,男生感覺更帥了,女生感覺更漂亮了!所以,戀愛中的男女最常見的約會方式是看電影,電影院的氣氛很容易拉進兩個人心靈的距離,有利於感情的昇華。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年輕人談戀愛為什麼習慣扎堆隱蔽黑暗的地方,比如晚上的小樹林。

2.不要為了錢財而犧牲健康,熬夜加班工作等,要學會量入為出,因為財務的壓力會使人衰老的速度加快!現在社會節奏加快,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個人慾望的增長,助長了工作的壓力。但是,特別是對於奮鬥中的年輕人,要把生命當做投資規劃,不要浪費生命,學會珍惜,愛惜自己的生命。

3.在便利店中,銷量最好的飲料總是放在商店最裡面,目的就是為了讓客戶進店逛一圈,這樣就會購買更多的東西!同理,藥店出售的藥品,總是擺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性價比高的未必就在最顯眼地方,還需要你蹲下身子,好好的眾裡尋他千百度。


寧宇與麥豆


家庭教育與生活不可分割,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當你做了父母以後就會發現它真的很奇妙,能讓你關注到你不曾發覺的自身的問題,又能很好的改善家庭的關係,從而讓孩子獲得最大的體驗與收穫。比如2-3歲的孩子你不讓他/她 做什麼他偏要做什麼,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就得打--體罰式,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就該說教--教育式,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大大就好了--溺愛式,還有的家長認為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懂事兒--比較式。有很多人會說孩子到了第一個叛逆期階段會是這樣的,過渡過去就好了,但不完全是這樣的,也有可能跟你給出的指令是有很大關係的,孩子接受的指令未必就和你發出的是完全一致的,換句話說就是理解,孩子用行為直接表現出來的就是他理解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